【复习】前面我们学习了有关酸、碱的性质,我们先巩固一下酸碱的应用:
(1)精炼石油时,我们用什么来中和过量的硫酸?
(2)中和由酸雨引起的土壤酸性时,我们用什么试剂?
以上反应属于什么反应?
中和反应:酸+碱→盐+水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钙
2NaOH+H2SO4 →Na2SO4+2H2O
Ca(OH)2+H2SO4 →CaSO4+2H2O
一、盐的分类和命名
中和反应生成的盐,与我们生活中的盐有什么不同?
生活中所说的盐是特指食盐;化学中的盐是一类物质的总称。
那么,盐是由什么组成的呢?
1.组成:金属元素(或铵根)和酸根组成。
【提问】 请你列举一些你所熟知的盐?
我们可以把盐看成酸中的氢被金属元素(或铵根)取代后的产物。如果酸中的氢全部被金属(或铵根)取代,生成的盐称为正盐。
【提问】观察上述所列正盐有什么不同之处?
有的含有氧元素,有的不含氧元素。
有的叫某酸某,有的叫某化某。
2.分类
(1)根据组成不同:
a、正盐→ 金属元素(或铵根)+酸根
含氧酸盐:命名为“某酸某”
无氧酸盐:命名为“某化某”
除正盐外,如果酸分子中部分氢被金属(或铵根)取代,生成的盐称为酸式盐。
例如: 硫酸氢钠 NaHSO4
碳酸氢钠 NaHCO3
碳酸氢钙 Ca(HCO3)2
同样,如果碱中的氢氧根离子部分被中和的产物,称为碱式盐。
例如:碱式碳酸铜 Cu2(OH)2CO3
【提问】 可见,酸式盐和碱式盐的组成和命名有什么规律?
酸式盐
组成:金属元素(或铵根)+ H + 酸根
命名:某酸氢某
碱式盐
组成:金属元素(或铵根)+ OH + 酸根
命名:碱式某酸某
b、酸式盐→ 金属元素(或铵根)+ H+ 酸根
命名为“某酸氢某”。
c:碱式盐→ 属元素(或铵根)+ OH + 酸根
命名为“碱式某酸某”。
2.分类
(1)根据组成不同:
a、正盐→ 金属元素(或铵根)+ 酸根
含氧酸盐:命名为“某酸某”
无氧酸盐:命名为“某化某”
【练习】 课本P37/思考与讨论/第2题
分类的角度不同,则分类的方法不同。
【学生活动】请你帮帮忙:
实验室进了一批试剂请你帮助归类摆放于橱柜中。
KNO3、(NH4)2SO4、NaCl、NH4NO3、K2CO3、NH4Cl、KCl、Na2CO3、Na2SO4、(NH4)2CO3、NaNO3
【小结】
盐也可以根据含有相同的金属元素或酸根来分。比如:都含有钠元素的盐我们称为钠盐,都含有硫酸根的盐我们称为硫酸盐等等。
b、酸式盐→ 金属元素(或铵根)+ H+ 酸根
命名为 “某酸氢某”。
c、碱式盐→ 属元素(或铵根)+ OH + 酸根
命名为 “碱式某酸某”。
2.分类
(1)根据组成不同:
a、正盐→ 金属元素(或铵根)+ 酸根
含氧酸盐:命名为“某酸某”
无氧酸盐:命名为“某化某”
a、相同的金属元素:
钾盐、铵盐、钠盐等;
b、相同的酸根:
盐酸盐、硝酸盐、硫酸盐等。
(2)根据含有相同的金属元素或酸根来分
完成课本P35/思考与练习
填写下列表格中的化学式并说出对应盐的名称.
二、结晶水合物
【提问1】刚才我们已经学过盐的组成、分类和命名,请问:胆矾CuSO4·5H2O属于盐吗?
【讲述】 像胆矾这样带有结晶水的化合物,我们称为结晶水合物,它们是纯净物,也属于盐。
【提问2】能否举出一些我们已经学过的结晶水合物?
石碱 Na2CO3·10H2O
明矾 KAl(SO4)2·12H2O
【讲述】 结晶水合物受热后容易失掉结晶水。
【演示实验】 用大试管盛取少量硫酸铜晶体,用酒精灯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现象,并尝试解释反应原理。
观察现象并记录下来:
蓝色晶体变成白色粉末
CuSO4·5H2O CuSO4 + 5H2O
【结论】 结晶水合物在受热后容易失去结晶水变成无水盐。
【提问】 该变化属于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因为结晶水合物和相应的无水盐分属不同的纯净物。
三、盐的溶解性规律
其实,我们在前面的教学中已经涉及到了很多盐,比如熟悉的食盐、纯碱、碳酸钙等,它们有的难溶于水,有的溶于水。那么,如果面对我们不熟悉的盐,比如:硝酸钙,我们应如何判断它的溶解性呢?
【学生活动】现在老师提供给你们一张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看谁能在1分钟内把它们记住?
……
若不能,那你们能否找出规律,让我们在30秒内记住常见盐的溶解性规律?
【归纳】 盐的溶解性规律
钾盐、钠盐、铵盐、硝酸盐均溶于水,
硫酸盐除硫酸钡,盐酸盐除氯化银,
其它盐类个个不溶。
背: 七个脱口而出的沉淀:
可溶于稀硝酸: Cu(OH)2(蓝) Fe(OH)3(红褐)
Mg(OH)2(白) BaCO3(白) CaCO3(白)
不溶于稀硝酸: BaSO4 AgCl(白)
四、焰色反应
炒菜时,不慎将食盐或食盐水溅到煤气火焰上,有什么现象?
火焰呈黄色或火焰更旺。
【讲述】 许多金属或他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都会使火焰呈现特殊的颜色,我们可以用这种方法来检验这些元素的存在,(主要是检验金属元素)这种方法叫做焰色反应。
【演示实验】 用碳酸钠溶液、碳酸钾溶液、氯化钾溶液进行焰色反应。
强调操作中的注意点:
1、每次实验结束后都要用稀盐酸洗净铂丝。
2、观察钾的火焰颜色时要透过钴玻璃,排除钠的干扰。
【结论】
通过焰色反应可知,能使火焰呈现黄色的盐为钠盐,呈现紫色的盐为钾盐。
除了钠元素和钾元素之外,其他金属元素也可以利用这种方法检验。在节日的晚上,燃放的五彩缤纷的焰火,就是利用了金属元素的性质。
拓展阅读:课本p38资料库。
钾元素: 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
钠元素: 黄色
四、焰色反应
【小结本课内容】
1、盐的组成、分类和命名
2、盐的溶解性规律
3、焰色反应
【练习】 课本p38/思考与练习/第1、2题
【思考】 如何鉴别碳酸钙、碳酸钾和碳酸钠三种白色固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