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形形色色的植物
第五节
裸子植物
《第三章
第五节
裸子植物》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是冀少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章《形形色色的植物》中的第五节《裸子植物》。本节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通过学习松树的形态结构、生殖和生活习性的特点,有助于使学生了解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这部分知识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为什么裸子植物于陆地生活,进而认识到裸子植物在进化上所处的位置。松树的形态结构、生殖、生活习性的特点及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等内容为本节的重点。
教法分析
本节课要观察的内容较多,要让学生观察松的根、茎、叶等形态特征;还要观察球果,并与绿色开花植物的果实进行对比,组织学生观察好这些内容并得出有效结论就成为了本节组织教学的重点,同时在观察过程中还要进一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观察方法,并能在小组合作探究中提升合作意识。我国是“裸子植物的故乡”,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学情分析
学生很容易把松树的雌、雄球花和球果分别看作是绿色开花植物的花和果实,而且学生平时对松树的生殖过程了解很少,这样对了解两类植物的区别、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增加了困难。松的生殖过程比较复杂,其受精过程与绿色开花植物不同,学生对松从传粉到受精,从雌球花经过受精后发育形成球果都会感到难以理解,加之整个生殖过程比较长又不易观察到,所以这一部分的内容教师为学生准备了有趣的视频加以讲解,开拓了学生的眼界。
设计理念
通过学生亲自动手观察、探究和收集资料得出“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动手实践能力和表达交流的能力,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在“开阔眼界”环节使学生认识更广阔的自然,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生物学兴趣而且提高了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松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等特点;
2、掌握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3、了解裸子植物的经济意义。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综合等科学的思维方法。
情感目标
通过裸子植物的形态结构、生殖与生活习性相适应的特点,使学生进一步树立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通过对我国裸子植物经济意义的了解,使学生进一步树立生物科学价值观,并提升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松的形态结构对干旱陆生环境的适应。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松的带有球果的枝条,分发给各小组进行观察,并结合视频说明裸子植物的生殖过程。关于松的观察,将注意力放在形态特点和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征上。组织学生思考为什么裸子植物大多数能够生活在干旱的环境中,植物体上有哪些结构适应干旱环境。关于我国是裸子植物的故乡,准备教学视频以供学生开阔眼界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学生课前可搜集一些关于裸子植物的资料,以便课上交流。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地球上最早出现的植物是海洋中的藻类植物;随着时间的推移,苔藓植物作为“植物界的开路先锋”开始了全新的陆地生活;而后又出现了更高等的蕨类植物,我们跟随进化的脚步再来回忆一下他们的特征。
回忆三类植物特征,填写表格;并请一位学生到讲台上为大家讲解。
让学生在回忆三类孢子植物的基础上对新的植物类型产生期待。
孢子植物虽然登上陆地,但繁殖过程无法摆脱水的限制,所以对环境中水分的要求很高,无法更好地适应贫瘠、干旱的陆地生活,于是我们期待有一种新植物类型的出现,能征服广阔的陆地。于是这种植物在二亿四千万年前的三叠纪出现了,它就是——裸子植物。
思考如何适应陆地生活,摆脱水对繁殖的限制。
引导学生关注裸子植物的生活环境。
时至今日,约850种裸子植物仍出现在陆地的大部分地区,尤其是北半球的寒带。
比如,不管你去没去过黄山,都知道黄山著名的“迎客松”,黄山的地势崎岖不平,悬崖峭壁纵横堆叠,但生长在这里的松却枝繁叶茂、郁郁葱葱。
仔细观察图片,体会松的生活环境之恶劣。
引导学生关注裸子植物的现状和生活环境。
引导探究
松为什么能在这么恶劣的条件下生活呢?
观察松的根系,说出它的特点,说明这种特点与生活环境的关系。
观察松的叶,说出它的特点,说明这种特点与生活环境的关系。
思考松与之适应的结构特点和生活习性。
小组合作探究
一、仔细观察松的根系,概括它的特点,小组讨论它与环境相适应的原因;
二、取松树的叶,观察它的形态,用解剖刀在叶表面轻轻地刮一刮,观察现象。
引发思考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能力及小组合作精神。
合作探究
通过观察与思考,你得到了什么结论?
生物的特征与环境有什么关系?
小组交流表达:
松树的根系非常发达,大大增加了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面积,可以吸收更多的水分和无机盐;
松树的叶针形,表面有较厚的角质层,能够降低水分的蒸腾,减少散失;
所以松对干旱、贫瘠的土壤适应能力很强。说明生物的形态特征与环境相适应。
培养学生总结、归纳能力;和生物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思考:为什么松看上去是常绿的呢?
观看视频资料,用最简短的语言自主总结。
开阔学生的眼界
松在干旱、贫瘠的土壤中生存,说明它的繁殖与孢子植物不同,摆脱的水的限制,那么松又是靠什么繁殖的呢?
观察松树的球果,注意种子外面有没有什么包被着?
观看视频资料;了解松的繁殖过程,注意到松的胚珠裸露,没有子房壁包被着;
观察球果,辨别种鳞、种子和翅,并说出松的种子外面没有果皮包被着,是裸露的。
引导学生发现松的进化程度比孢子植物高级;
引导学生说出裸子植物的概念。
你能根据松树的特点总结出裸子植物的特征吗?
裸子植物主要特征:
1、根、茎、叶发达;
2、能产生种子,种子是裸露的;
3、适应干旱、贫瘠的陆地生活。
培养学生总结、归纳能力。
学以致用
据统计,中国的裸子植物有10科34属约250种,分别为世界现存裸子植物科、属、种总数的66.6%、41.5%和29.4%,是世界上裸子植物最丰富的国家。
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裸子植物有哪些?我国特有的裸子植物有哪些?
播放我国特有裸子植物的视频资料。
小组交流,集中表达:
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裸子植物有银杏、雪松、侧柏、铁树等;
我国特有的裸子植物有:银杉、水杉、银杏等;
学生总结:
我国疆域辽阔,气候和地貌类型复杂,由于裸子植物种类丰富,被称为“裸子植物的故乡”。
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热情,提升爱国主义情感。
裸子植物与我们的生活十分密切,你能说出他与人类的关系吗?
播放裸子植物与人类关系的视频资料。
学生归纳总结:
提供化工和医药产品原料;
保持水土,防风固沙;
提供优质木材;
绿化美化环境,净化空气,减少噪声等。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情感。
课堂练习
学习完裸子植物这一节,你有哪些收获?
现在独立完成学案上的练习题,小组互评,找出收获与不足。
小组表达交流
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习惯和小组合作精神。
板书设计
裸子植物
松的结构特点及生活习性
松的根系发达——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松叶针状——降低水分蒸腾
松适于干旱贫瘠的土壤。
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1、根、茎、叶发达;
2、能产生种子,种子是裸露的;
3、适应干旱、贫瘠的陆地生活。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的重点内容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松的结构特点和生活习性,得出生物的特点与环境相适应的结论,并通过松的特点归纳“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动手实践能力和表达交流的能力,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在“开阔眼界”环节使学生认识更广阔的自然,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生物学兴趣而且提高了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