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1.3.2 校园植物观察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冀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1.3.2 校园植物观察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12-23 20:15: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节
《校园植物调查》教学设计
年级
七年级
学科
生物
主备教师
复备教师
课题
第二节
校园植物调查
课型
新授课
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选自冀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节。
本节课主旨是让学生走出课堂,在校园里进行植物调查活动。通过这样一个活动,放手让学生自己组织安排、分工合作,使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等能力得到锻炼。同时,提高了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和生物科学素养。
学情分析
通过之前基础知识的学习,学生已经制定调查方案,掌握调查方法,具备观察植物特征的能力。但毕竟是第一次实地调查活动,所以一定要明确活动的任务性。




知识与技能:
识别校园常见植物,描述其外部形态功能以及生活环境,并学会给植物分类。
过程与方法:
通过调查,尝试交流探究结果并填写调查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体验探索自然奥秘,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认同热爱校园,热爱植被,热爱大自然的风尚。
3、养成与人分工合作、与人交流的习惯,形成集体主义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难点:识别校园常见植物,描述其外部形态功能以及活环境,学会给植物分类。
教学活动过程设计(第
2
课时)




教学活动
设计
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入新课
教师出示多张本校校园植物图片。
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些植物熟悉吗?
那你们知道这些植物来自于哪里吗?
学生欣赏。
熟悉。
咱们学校!
通过欣赏图片,引发学生对校园植物的关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活动
设计
意图
通过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本次调查活动的任务。
通过实地调查,使学生的合作、探究等能力得到锻炼,并且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提高了学生的理性思维和生物科学素养。
通过交流展示,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以及归纳总结等能力。
通过此活动,巩固学生已掌握的知识。
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自主探

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组织学生走出教室,走进校园植物,进行实地调查。
同学们观察的都特别认真,那么现在我们就将成果展示一下。
教师出示事先准备好的校园植物名称图片。
作业:设计一份属于自己的校园植物概念图
学生认真阅读。
学生分小组进行校园植物调查。认真观察植物的形态结构以及生活环境,小组成员之间交流探讨,尝试完成调查表。
每组同学将自己调查到的校园植物的形态结构以及生活环境同其他小组同学做一个交流,并且在交流过程中,逐渐归纳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以及乔木和灌木的概念。
小组同学自主合作探究,根据刚刚所学知识给这这些校园植物进行分类。
学生课下完成。








本节课是我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识规律,采用实地调查和小组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己主动观察学习,主动参与到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提高自己的理性思维能力,通过实践,基本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学目标完成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