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九年级上册 6.3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 第一课时课件(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 6.3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 第一课时课件(20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12-23 22:15: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节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1
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
二氧化碳的循环
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寻找图像中的信息
活动天地
冬季
夏季
(1)图中红色曲线反映出的同一年度内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是如何变化的?是不是每一年都在重复同样的变化规律?原因是什么?
(2)在不同年度,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呈现了怎样的趋势?
(3)你还能从这幅图中获得哪些信息?
长时间的连续观测表明:
同一年度内,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
量是冬季高于夏季,而且这种变化规
律每年都在发生,这主要是因为冬季
植物的光合作用减弱,生活取暖燃烧
化石燃料增多的缘故。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对化石燃料的开采和利用的增多,在不同的年度内,二氧化碳含量呈逐年升高趋势。
大自然中二氧化碳的循环
产生和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分别是什么?
图中方框处分别可填写什么内容?
A、动植物的呼吸
B、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C、化石燃料的燃烧
导致二氧化碳含量逐年上升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B
A、C
如何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
开发利用新能源
多植树造林
回顾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反应原理
实验装置
验证和验满方法
操作步骤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
实验室制气体的一般流程
反应原理
气体发生装置
气体收集装置
气体的收集、验满、检验
药品
操作步骤、注意事项
1、反应原理
2、实验装置
⑴发生装置
⑵收集装置
3、检验和验满方法
4、操作步骤
药品: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
固液常温型
排水法
向上排空气法
连接装置
检查气密性
加入二氧化锰
加入过氧化氢
收集气体
1、药品及反应原理
2、实验装置
⑴发生装置
⑵收集装置
3、验证和验满方法
4、操作步骤
【知识链接】含 的物质+酸→
例:碳酸钠
大理石或石灰石(主要成分为 )
编号
操作
现象

碳酸钠+稀盐酸

石灰石+稀硫酸

石灰石+稀盐酸
迅速产生大量气泡
缓慢产生少量气泡,片刻后停止
产生大量气泡,速度适中
结论:最适合的药品是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稀盐酸
药品: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
1.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速度始终,便于控制
2.不用稀硫酸:因为反应生成微溶物CaSO4,覆盖在石灰石表面,使石灰石无法与硫酸接触,使反应停止。
3.不用碳酸钠:因为碳酸钠和稀盐酸在常温下反应 反应很快,不易控制
4.不用浓盐酸:因为浓盐酸易挥发,使制得的气体中混有杂质氯化氢 (HCl)气体
注:石灰石(或大理石)的主要成分都是CaCO3
1、药品及反应原理
2、实验装置
⑴发生装置
⑵收集装置
3、验证和验满方法
4、操作步骤
药品:石灰石、稀盐酸
思考: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可选择 装置
选择的依据是什么?
B
固+液 常温
注意:
长颈漏斗末端伸入液面以下
导气管略微露出橡皮塞
B
收集方法:
可用右图装置收集二氧化碳,请推测二氧化碳所具有的性质
向上排空气法
如何证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满
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如何证明制取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1、反应原理
2、实验装置
⑴发生装置
⑵收集装置
3、验证和验满方法
4、操作步骤
药品:石灰石、稀盐酸
固液常温型
向上排空气法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一般有五个步骤: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按要求装配好仪器;
③向漏斗中注入稀盐酸;
④向锥形瓶中放入小块石灰石;
⑤收集气体。
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②①④③⑤
1、反应原理
2、实验装置
⑴发生装置
⑵收集装置
3、验证和验满方法
4、操作步骤
药品:石灰石、稀盐酸
固液常温型
向上排空气法
连接装置
检查气密性
加入石灰石
加入稀盐酸
收集气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