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超声次声与噪声乐声(教师版+学生版)—沪教(上海)八年级物理上册讲义(机构)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章 超声次声与噪声乐声(教师版+学生版)—沪教(上海)八年级物理上册讲义(机构)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试用本)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12-23 19:52:50

文档简介

辅导学案
学员编号:
所属年级:初二


数:3
学员姓名:
辅导科目:物理
学科教师:
课程主题:
超声次声与噪声乐声
授课时间:
学习目标
1.了解超声波与次声波
2.知道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教学内容
1、在唱歌时,演员发出的每个音的音调不同,这是因为发音时声带振动的(  )
频率不同 B.振幅不同  C.频率和振幅都不同  D.响度不同
2、小红帽能够听出门口敲门的不是外婆,凭借的是狼与外婆的(

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前三项都不同
3、用手拍桌子,轻轻地拍和重重地拍,音调、响度中发生改变的是
,不发生改变的是

频率不同 B.振幅不同  C.频率和振幅都不同  D.响度不同
上图是人和一些动物的听觉与发生范围。
问题:(1)人耳听觉范围是多少?
(2)那么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就没有作用了吗?
一、超声波与次声波
【知识梳理】
1.声的分类:
(1)可闻声:频率范围为20~20000Hz的声。
(2)人耳听不见的声。超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次声波:低于20Hz的声。
2.超声波(频率高于人耳听觉范围的声波):
特点:能量大、穿透力强;
应用:清洗、探伤、B超、声呐。
3.次声波(频率低于人耳听觉范围的声波)
特点:有危害性;
应用:预测灾害,次声武器。
【例题精讲】
例1.某种昆虫靠翅膀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10s内振动了3500次,则它振动的频率是
Hz,人类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这种声音.利用声呐装置发出的
(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可以发现潜艇、鱼群等水下目标
例2.2015年9月14日LIGO“引力波探测器”探测到13亿年前两个黑洞合并时产生的引力波,它的频率大约是100Hz.人的听觉范围一般在20~20000Hz.关于这个引力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它属于次声波B.
在1s内,振动约100次C.
它属于超声波D.
频率太低,人耳听不到它
例3.某种昆虫靠翅膀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10s内振动3500次,则它振动的频率是
Hz,人类
听到这种声音(选填“能”或“不能”)。
例4.蜜蜂在飞行时,由于翅膀的振动发出嗡嗡的声音,蝴蝶飞行时,翅膀也在振动却听不到声音,如何解释这一现象?
【巩固练习】
1.当大象进行交流的“声音”是次声波时,人类就听不到大象的“声音”,这是因为(

A.
次声波的频率大于20000HzB.
次声波无法传到人耳C.
大象发出的声音太小D.
人耳不能感觉到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
2.有一种电动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动牙刷发出的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B.
该应用说明超声波可以传递能量C.
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D.
超声波的响度很高所以人类听不到
3.有一种电动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电动牙刷发出的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B.
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C.
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D.
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4.关于次声和超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超声在水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快B.
次声就是没有传声介质、使人听不到的声音C.
次声和超声可以在真空中传播D.
超声是传播速度超过340m/s的声音
二、乐音、噪声
【知识梳理】
1.乐音和噪声的区别。
2.噪声的危害:对心理和生理具有一定的伤害作用。
3.噪声的控制:
【例题精讲】
例1.如图所示的交通标志牌,它提示减弱噪声的方法是(

A.
在传播路径中减弱噪声B.
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C.
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
在传播介质中减弱噪声
例2.你的邻居搞装修十分吵闹,干扰你的学习和生活,下列措施中哪一个是无效的(

A.
赶快将门窗关紧B.
将窗打开让空气加快流通C.
用棉花塞住耳朵D.
将棉被挂在窗户上
例3.G60髙速松江段,道路周边都安装了隔音挡板。使用隔音挡板能够说明减弱噪声的方法是(
)
A.
在传播路径中减弱噪声B.
在人耳处减弱噪声C.
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
在传播介质中减弱噪声
例4.车门车窗已关闭的汽车内的乘客几乎听不到外面的声音,这是从
途径减少噪声;市区、住宅区内禁鸣喇叭是从
途径减少噪声。
例5.如图在飞机旁边的工作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耳罩的作用是(
)
A.
防止嗓声的产生B.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C.
在人耳处减弱嗓声D.
防止风吹到头部
例6.城市高架道路上通行的车辆通常会产生令人烦躁的噪声,为了控制噪声,减少它的危害,我们在高架道路的两侧设有较高的板墙,安装这些板墙的目的是控制
,而有些地方可以看到如图的标牌,这主要是着眼于控制

【巩固练习】
1.摩托车加上消音器是在
处减弱噪声;把门窗关上,是在
处减弱噪声;“掩耳盗铃”是在
处减弱噪声。
2.“大妈广场舞,吵得我好辛苦”,说明健身的同时,也产生了噪声.为了共建和谐社会,社区委员会与大妈沟通.跳舞时:
(1)调小音量,属于在______处减弱噪声;
(2)社区居民关闭门窗,属于在_________中减弱噪声.
3.在环境监测中,监测人员使用专业的仪器对声音进行波形测定.图是某次监测的结果,则波形
是乐音波形.理由是
4.图中所示的几幅交通标志牌中,用于表示减少噪声污染的是(

A.
B.
C.
D.
5.紧邻居民区的城市高架道路装有全封闭的隔音屏,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是(

A.
防止车辆产生噪声B.
控制道路上的各种噪声源C.
控制噪声的传播途径D.
保护对噪声特别敏感的人
6.G60高速松江段,道路周边都安装了隔音挡板。使用隔音挡板能够说明减弱噪声的方法是(

A.
在传播路径中减弱噪声B.
在人耳处减弱噪声C.
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
在传播介质中减弱噪声
1.下列措施中,不属于减小噪声的做法是(

A.
植树造林B.
戴耳罩
C.
让老年人带上助听器D.
在大型机器上装消音器
2.噪声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以下防治噪声的办法中可行的是(??)
A.
通过科学研究,使所有声源都不发生振动B.
将所有噪声源都隔离在真空容器中,以避免噪声传出C.
在穿过住宅区的高速公路两旁建隔音墙,道路两旁植种树木花草D.
规定建筑工地上不允许使用大型机械
3.噪声是当代社会的公害之一,噪声过大会损害人的听力,这说明噪声能够传递

学校阅览室的墙壁上张贴着醒目的“静”字,这是在
处控制噪声。人们在图书馆内使用手机时.需要到走廊接听并尽量降低通话声音,这是改变声音的
,接听电话时能辨别不同的人,这是根据不同人说话时声音的
不同(最后两空均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在城市街道两旁植树种草,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B.
敲锣时用力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C.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D.
医生用“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利用了声能传递信息
5.控制噪声是城市环保的组要项目之一,下列措施中不能减弱噪声的是(

A.
机动车辆在市内严禁鸣笛B.
在城市街道两旁种树C.
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D.
控制汽车尾气的排放指标
6.以下减弱噪声的措施中,属于“控制噪声传播途径”的是(

A.
车辆排气管安装消音器B.
建筑工地严禁夜间施工C.
外环线内禁止车辆鸣号D.
高架道路安装隔音护栏
7.阅读下面的短文
超声波及其应用
人能够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从20Hz到20000Hz.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人声音叫超声波.超声波具有许多奇异特性:①空化效应,超声波能在水中产生气泡,气泡爆破释放出高能量,产生强冲击力的微小水柱,它不断冲击物件的表面,使物体表面及缝隙中的污垢迅速剥落,从而达到净化物件表面的目的.②传播特性,它的波长短,在均匀介质中能够定向直线传播,根据这一特性可以进行超声探伤、测厚、测距、医学诊断等.
(1)超声波的频率范围是
;在15℃时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

(2)超声波能够清洗物件是因为声波能够传递

(3)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利用回声定位原理从海面竖直向海底发射超声波,到接收回声所用时间为6s,那么该处海洋的深度为多少m?
8.下列有关声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只要大声说话就能听到回声B.
发生地震、海啸时,都伴有次声波产生C.
“锣鼓喧天”是指声音的音调高D.
道路两旁安装隔音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9.下列实例中,不能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的是(

A.
清洗钟表的精细器件B.
利用超声波加工高硬度工件C.
外科医生用超声波切除病人体内的结石D.
孕妇作“B超”
10.刚竣工的港珠澳大桥经过超声波检测,无一结构性裂缝。超声波探伤仪发出超声波时,人耳不能察觉,原因是超声波的(

A.
速度太快B.
响度太小C.
音色太差D.
频率太高

课堂错题收集

学霸笔记本:教师引导学生借助知识脑图总结重难点
课后巩固

请将本次课错题组卷,进行二次练习,培养错题管理习惯

学霸笔记复习,培养复习习惯
1.如图所示,甲图说明发声的物体在___;乙图中的游泳者在水下能听到岸上的音乐声,说明声音不仅能在空气中传播,也能在___中传播;丙图中小白兔能分辨出叫门的不是外婆,是根据声音的___来判断的;丁图中随着往瓶外不断抽气,手机铃声越来越小,说明___.
2.日常生活中,处处可听到声音,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B.
超声波能够粉碎体内“结石”是因为声波具有能量C.
通过居民区的高速铁路需加装隔音屏障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
发生地震时,声学仪器能接收到地震产生的超声波从而确定地震的方位和强度
3.声波不能在______中传播,且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是______的(选填“相同”或“不同”)。玩游戏时蒙住双眼的小王能辨别周围同学的声音,这是因为不同的人发出的声的______不同,同时还可以根据声音的______来大致判断周围同学离他的远近。(后空均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声音在水的传播速度小于空气中的传播速度B.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声音的音调高C.
中考期间学校周围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D.
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5.大雪后,人们会感到外面万篮俱静,其主要原因是(

A.
大雪后,气温降低,人的听觉变迟钝B.
大雪蓬松且多孔,对噪声有吸收作用C.
大雪后,大地银装素裹,噪声被反射D.
大雪后,气温较低,噪声传播速度变慢
6.生活中在飞机旁边的工作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耳罩的作用是(  )
A.
防止嗓声的产生B.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C.
在人耳处减弱嗓声D.
防止风吹到头部
7.如图2所示,紧邻居民区的城市高架道路安装全封闭的隔音屏,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是(

A.
防止车辆产生噪声B.
控制噪声的传播途径C.
控制道路上的各种噪声源D.
保护对噪声特别敏感的人
预习内容
声复习辅导教案
学员编号:
所属年级:初二


数:3
学员姓名:
辅导科目:物理
学科教师:
课程主题:超声次声与噪声乐声
授课时间:
学习目标
1.了解超声波与次声波
2.知道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教学内容
1、在唱歌时,演员发出的每个音的音调不同,这是因为发音时声带振动的(  )
频率不同 B.振幅不同  C.频率和振幅都不同  D.响度不同
【答案】A
2、小红帽能够听出门口敲门的不是外婆,凭借的是狼与外婆的(

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前三项都不同
【答案】C
3、用手拍桌子,轻轻地拍和重重地拍,音调、响度中发生改变的是
,不发生改变的是

频率不同 B.振幅不同  C.频率和振幅都不同  D.响度不同
【解析】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与频率有关,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与振幅有关,振动的幅度越大,响度越大。【答案】响度;音调。
上图是人和一些动物的听觉与发生范围。
问题:(1)人耳听觉范围是多少?
(2)那么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就没有作用了吗?
一、超声波与次声波
【知识梳理】
1.声的分类:
(1)可闻声:频率范围为20~20000Hz的声。
(2)人耳听不见的声。超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次声波:低于20Hz的声。
2.超声波(频率高于人耳听觉范围的声波):
特点:能量大、穿透力强;
应用:清洗、探伤、B超、声呐。
3.次声波(频率低于人耳听觉范围的声波)
特点:有危害性;
应用:预测灾害,次声武器。
【例题精讲】
例1.某种昆虫靠翅膀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10s内振动了3500次,则它振动的频率是
Hz,人类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这种声音.利用声呐装置发出的
(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可以发现潜艇、鱼群等水下目标
【答案】350;能;超声波
例2.2015年9月14日LIGO“引力波探测器”探测到13亿年前两个黑洞合并时产生的引力波,它的频率大约是100Hz.人的听觉范围一般在20~20000Hz.关于这个引力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它属于次声波B.
在1s内,振动约100次C.
它属于超声波D.
频率太低,人耳听不到它
【解答】解:引力波的频率大约是100Hz,是指在1s内振动约100次,在人类的听觉范围内,故B正确。
【答案】B
例3.某种昆虫靠翅膀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10s内振动3500次,则它振动的频率是
Hz,人类
听到这种声音(选填“能”或“不能”)。
【答案】350,能
例4.蜜蜂在飞行时,由于翅膀的振动发出嗡嗡的声音,蝴蝶飞行时,翅膀也在振动却听不到声音,如何解释这一现象?
【解答】
【巩固练习】
1.当大象进行交流的“声音”是次声波时,人类就听不到大象的“声音”,这是因为(

A.
次声波的频率大于20000HzB.
次声波无法传到人耳C.
大象发出的声音太小D.
人耳不能感觉到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
【答案】D
2.有一种电动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动牙刷发出的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B.
该应用说明超声波可以传递能量C.
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D.
超声波的响度很高所以人类听不到
【答案】B
3.有一种电动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电动牙刷发出的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B.
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C.
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D.
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答案】D
4.关于次声和超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超声在水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快B.
次声就是没有传声介质、使人听不到的声音C.
次声和超声可以在真空中传播D.
超声是传播速度超过340m/s的声音
【解答】A、超声属于声音,在水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快,故A正确;B、次声是低于20Hz的声音,在人听到声音的范围之外,不是因为没有传播介质,故B错误;C、次声和超声属于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C错误;D、超声是高于20000Hz的声波,故D错误
【答案】A
二、乐音、噪声
【知识梳理】
1.乐音和噪声的区别。
2.噪声的危害:对心理和生理具有一定的伤害作用。
3.噪声的控制:
【例题精讲】
例1.如图所示的交通标志牌,它提示减弱噪声的方法是(

A.
在传播路径中减弱噪声B.
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C.
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
在传播介质中减弱噪声
【解答】这是禁止鸣笛,是控制发声源。
【答案】C
例2.你的邻居搞装修十分吵闹,干扰你的学习和生活,下列措施中哪一个是无效的(

A.
赶快将门窗关紧B.
将窗打开让空气加快流通C.
用棉花塞住耳朵D.
将棉被挂在窗户上
【答案】B
例3.G60髙速松江段,道路周边都安装了隔音挡板。使用隔音挡板能够说明减弱噪声的方法是(
)
A.
在传播路径中减弱噪声B.
在人耳处减弱噪声C.
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
在传播介质中减弱噪声
【解答】本题是物理常识题。考查减弱噪声的三种路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隔音挡板在传播路径中减弱,故选A。
【答案】A
例4.车门车窗已关闭的汽车内的乘客几乎听不到外面的声音,这是从
途径减少噪声;市区、住宅区内禁鸣喇叭是从
途径减少噪声。
【答案】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产生
例5.如图在飞机旁边的工作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耳罩的作用是(
)
A.
防止嗓声的产生B.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C.
在人耳处减弱嗓声D.
防止风吹到头部
【解答】在飞机旁的工作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它是在人耳处减弱嗓声。
【答案】C
例6.城市高架道路上通行的车辆通常会产生令人烦躁的噪声,为了控制噪声,减少它的危害,我们在高架道路的两侧设有较高的板墙,安装这些板墙的目的是控制
,而有些地方可以看到如图的标牌,这主要是着眼于控制

【答案】声音的传播;声源
【巩固练习】
1.摩托车加上消音器是在
处减弱噪声;把门窗关上,是在
处减弱噪声;“掩耳盗铃”是在
处减弱噪声。
【答案】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
2.“大妈广场舞,吵得我好辛苦”,说明健身的同时,也产生了噪声.为了共建和谐社会,社区委员会与大妈沟通.跳舞时:
(1)调小音量,属于在______处减弱噪声;
(2)社区居民关闭门窗,属于在_________中减弱噪声.
【解答】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个:在声源处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答案】声源;传播途径
3.在环境监测中,监测人员使用专业的仪器对声音进行波形测定.图是某次监测的结果,则波形
是乐音波形.理由是
【答案】A;波形振动有规律
4.图中所示的几幅交通标志牌中,用于表示减少噪声污染的是(

A.
B.
C.
D.
【答案】C
5.紧邻居民区的城市高架道路装有全封闭的隔音屏,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是(

A.
防止车辆产生噪声B.
控制道路上的各种噪声源C.
控制噪声的传播途径D.
保护对噪声特别敏感的人
【答案】C
6.G60高速松江段,道路周边都安装了隔音挡板。使用隔音挡板能够说明减弱噪声的方法是(

A.
在传播路径中减弱噪声B.
在人耳处减弱噪声C.
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
在传播介质中减弱噪声
【解答】禁止鸣笛可以从声源处减弱噪音,故选A。考查防治噪声的途径,从三方面考虑:①在声源处;②在传播过程中;③在人耳处;故据题目的情景分析判断即可
【答案】A
1.下列措施中,不属于减小噪声的做法是(

A.
植树造林B.
戴耳罩
C.
让老年人带上助听器D.
在大型机器上装消音器
【解答】A、植树造林是在传播途径中隔离和吸收噪声.不符合题意.
B、带耳罩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
C、老年人使用助听器是增大声音的响度.符合题意.
D、在大型机器上安装消声器,防止了声音的产生,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
【答案】C
2.噪声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以下防治噪声的办法中可行的是(??)
A.
通过科学研究,使所有声源都不发生振动B.
将所有噪声源都隔离在真空容器中,以避免噪声传出C.
在穿过住宅区的高速公路两旁建隔音墙,道路两旁植种树木花草D.
规定建筑工地上不允许使用大型机械
【解答】
解决此题的关键是知道防治噪声污染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
【答案】C
3.噪声是当代社会的公害之一,噪声过大会损害人的听力,这说明噪声能够传递

学校阅览室的墙壁上张贴着醒目的“静”字,这是在
处控制噪声。人们在图书馆内使用手机时.需要到走廊接听并尽量降低通话声音,这是改变声音的
,接听电话时能辨别不同的人,这是根据不同人说话时声音的
不同(最后两空均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答案】能量;声源;响度;音色
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在城市街道两旁植树种草,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B.
敲锣时用力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C.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D.
医生用“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利用了声能传递信息
【答案】D
5.控制噪声是城市环保的组要项目之一,下列措施中不能减弱噪声的是(

A.
机动车辆在市内严禁鸣笛B.
在城市街道两旁种树C.
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D.
控制汽车尾气的排放指标
答案】D
6.以下减弱噪声的措施中,属于“控制噪声传播途径”的是(

A.
车辆排气管安装消音器B.
建筑工地严禁夜间施工C.
外环线内禁止车辆鸣号D.
高架道路安装隔音护栏
【答案】D
7.阅读下面的短文
超声波及其应用
人能够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从20Hz到20000Hz.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人声音叫超声波.超声波具有许多奇异特性:①空化效应,超声波能在水中产生气泡,气泡爆破释放出高能量,产生强冲击力的微小水柱,它不断冲击物件的表面,使物体表面及缝隙中的污垢迅速剥落,从而达到净化物件表面的目的.②传播特性,它的波长短,在均匀介质中能够定向直线传播,根据这一特性可以进行超声探伤、测厚、测距、医学诊断等.
(1)超声波的频率范围是
;在15℃时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

(2)超声波能够清洗物件是因为声波能够传递

(3)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利用回声定位原理从海面竖直向海底发射超声波,到接收回声所用时间为6s,那么该处海洋的深度为多少m?
【答案】(1)高于20000Hz;340m/s;(2)能量;(3)该处的海洋深度是4500m
8.下列有关声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只要大声说话就能听到回声B.
发生地震、海啸时,都伴有次声波产生C.
“锣鼓喧天”是指声音的音调高D.
道路两旁安装隔音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答案】B
9.下列实例中,不能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的是(

A.
清洗钟表的精细器件B.
利用超声波加工高硬度工件C.
外科医生用超声波切除病人体内的结石D.
孕妇作“B超”
【答案】D
10.刚竣工的港珠澳大桥经过超声波检测,无一结构性裂缝。超声波探伤仪发出超声波时,人耳不能察觉,原因是超声波的(

A.
速度太快B.
响度太小C.
音色太差D.
频率太高
【答案】D

课堂错题收集

学霸笔记本:教师引导学生借助知识脑图总结重难点
课后巩固

请将本次课错题组卷,进行二次练习,培养错题管理习惯

学霸笔记复习,培养复习习惯
1.如图所示,甲图说明发声的物体在___;乙图中的游泳者在水下能听到岸上的音乐声,说明声音不仅能在空气中传播,也能在___中传播;丙图中小白兔能分辨出叫门的不是外婆,是根据声音的___来判断的;丁图中随着往瓶外不断抽气,手机铃声越来越小,说明___.
【解答】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所以甲图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乙图中的游泳者在水下能听到岸上的音乐声,说明声音不仅能在空气中传播,也能在水中传播;丙图中小白兔能分辨出叫门的不是外婆,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抽气的过程中,瓶内气体越来越少,由于声音无法在真空中传播,所以声音会越来越小。
【答案】振动;水(液体);音色;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2.日常生活中,处处可听到声音,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B.
超声波能够粉碎体内“结石”是因为声波具有能量C.
通过居民区的高速铁路需加装隔音屏障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
发生地震时,声学仪器能接收到地震产生的超声波从而确定地震的方位和强度
【答案】D
3、声波不能在______中传播,且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是______的(选填“相同”或“不同”)。玩游戏时蒙住双眼的小王能辨别周围同学的声音,这是因为不同的人发出的声的______不同,同时还可以根据声音的______来大致判断周围同学离他的远近。(后空均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答案】真空;不同;音色;响度。
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声音在水的传播速度小于空气中的传播速度B.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声音的音调高C.
中考期间学校周围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D.
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答案】D
5.大雪后,人们会感到外面万篮俱静,其主要原因是(

A.
大雪后,气温降低,人的听觉变迟钝B.
大雪蓬松且多孔,对噪声有吸收作用C.
大雪后,大地银装素裹,噪声被反射D.
大雪后,气温较低,噪声传播速度变慢
【解答】控制噪声的传播途径可归纳为“隔、吸、消”,“吸”就是把声能吸收耗散掉,达到减噪目的;
最常用的吸音材料是多孔性材料,它的机理是让声波进入后,在吸音材料的微孔中发生摩擦而将声音的能量消耗掉
【答案】B
6.生活中在飞机旁边的工作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耳罩的作用是(  )
A.
防止嗓声的产生B.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C.
在人耳处减弱嗓声D.
防止风吹到头部
【解答】噪声的防治的途径有三种,即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
【答案】C
7.如图2所示,紧邻居民区的城市高架道路安装全封闭的隔音屏,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是(

A.
防止车辆产生噪声B.
控制噪声的传播途径C.
控制道路上的各种噪声源D.
保护对噪声特别敏感的人
【解答】解:从题来看,施工人员设置的是隔音屏,所谓隔音屏,就是通过阻断噪声的传播,以此减弱噪声,它并不能防止噪声的产生,也不能防止噪声进入人耳.防治噪声的途径: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人耳.根据题意结合三条途径即可得出正确的选项.
【答案】B
预习内容
声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