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增城市高三调研测试试题
地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下图为某区域的海上航线示意图。2011年7月的某一天,在一艘驶往大西洋的轮船上,船员在图①处观看海上日出景观,此时为世界时(中时区区时)4时。读图回答1~2题。
1.此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直射南半球 B.①地日出时间为7时
C.北半球昼短夜长 D.图中四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2.关于图中四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处该船顺水航行 B.②处风平浪静
C.③地河流正值枯水期 D.④地森林密布
3.下图是某区域某时的地面天气简图。读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中M地此时吹西南风 B.此季节我国各地普遍高温
C. 产生图示区域降水的天气系统是冷锋 D.此时我国东南沿海多台风
4.下图为我国北方某处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示意图。图中I、II、III、IV处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A. I、II B. III、IV C. I、III D.II、IV
5.下图是珠穆朗玛峰地区南、北坡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与北坡相比,南坡自然带丰富的原因是
A.坡向朝南,纬度高
B.相对高度大,纬度低
C.坡度大,纬度低
D.海拔高,降水多
6.下表为X河流域1980年—2010年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情况,反映该河流域
耕地 草地 荒地 林地 其他
1980年 55.0% 4.9% 15.4% 19.8% 4.9%
2010年 40.2% 6.2% 1.3% 44.1% 8.2%
A.下游泥沙沉积加重 B.气温年较差减小
C.生物多样性减少 D.土壤层变薄
7.在以下人口迁移的事例中,由生态问题引发的是
A. 宁夏西部农民迁出干旱地区 B. 四川青壮年迁往长三角地区
C.东部知识青年迁入西部边疆 D. 三峡库区移民前往东部沿海
近年来安徽外贸不断增长,主要进口金属矿砂、特种机械、有色金属等,出口机电、高新技术产品、服装等,下图表示2009年安徽省主要外贸国家及相应贸易额。完成8~9题。
8.符合安徽省主要外贸商品流向的是
A.向英国出口芯片、石油 B. 从智利进口汽车、铜矿砂
C. 向澳大利亚出口衬衫、铁矿砂 D .从日本进口手机、汽车
9.进出口贸易状况表明安徽省
A.工业化水平超过主要出口国家 B.外贸海运航线主要集中在大西洋
C.海洋运输在外贸运量中比例最大 D.技术导向型工业最具竞争优势
下图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生态功能区(以保护林草、湿地和多样性等为主的区域)分布图。读图回答10~11题。
10.对下列各组生态功能区自然环境共同点的描述,符合实际的是
A. ab—森林广布、温差大 B. bf—地表崎岖、降水多
C. ce—光照缺乏、风沙大 D. dg—气候湿润、林地多
11.下列生态功能中,规划目的以保护湿地、涵养水源为主的是
A. b B. c C. e D. g
二、非选择题(160分)
40. (28分)阅读下列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0年5月,中央正式批准喀什设立经济特区,至此我国共有深圳、珠海、厦门、汕头、海南、喀什六个经济特区。喀什经济特区地处亚欧大陆中心,边境线长达982公里,有多个国家与之接壤。
材料二:新疆地区简图。
材料三:珠三角地区简图。
(1)(6分)新疆绿洲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是 ,最大的限制性条件是 ,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2)(8分)新疆地区的河流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循环类型),最主要的补给方式为 ,流量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分)喀什经济特区同其他经济特区相比,在海陆位置上最大的不同点是 ;近年来,喀什经济特区边境贸易发展迅速,其有利条件是 。
(4) (4分) 据图说明新疆、珠三角两地区城市分布特点有何不同。
(5) (6分) 2010年5月,中央正式批准喀什设立经济特区。根据喀什的区位优势,提出其经济发展的方向。
41.(28分)结合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1)(6分)Y市所在地的气候类型为 。该地区每年一月盛行____________风,该盛行风从海洋带来大量的 气流,形成了丰富的降水。
(2)(8分)M河是 河。该河三角洲地区易发生洪涝,请据图简述其形成的直接原因(至少两点)。
(3)(6分)图示棉花产地都具有光热充足、水源丰富、土壤肥沃的自然条件。请据图说明两地具备这些条件的共同原因。
(4)(8分)S市由制造业中心向国际金融、贸易中心的发展促进了周边地区的城镇化进程。试分析S市产业结构的调整是如何带动周边地区城镇化发展的?
增城市2012届高三调研测试文科综合(地理)答案
一、选择题(11小题,44分)
1.B 2.A 3.C 4.D 5.B 6.B 7.A 8.D 9.C 10.D 11.C
二、非选择题(56分)
40、(28分)
(1)(6分)
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有高山冰雪融水作为灌溉水源(2分);降水不足(2分);
土地荒漠化(2分)
(2)(8分)
陆地内循环(2分);冰雪融水补给(2分);
流量小,流量季节变化大、日变化大,冬季有断流(4分)。
(3)(4分)
深居内陆(2分);边境线长,邻国多(2分)。
(4) (4分)
新疆的城市多分布在山麓冲积扇和绿洲上;而珠三角地区城市多分布在河流沿岸(或河口三角洲处)及沿海地区。
(5) (6分)
利用对外贸易口岸,发展边境贸易;利用政策优势,招商引资,发展外向型加工业;利用大漠风光和少数民族风情,发展旅游业;利用充足的光照资源,发展特色农业;利用丰富的油气资源,发展重化工业;利用丰富的矿产资源,发展采掘工业。
(6分,答对3点得6分,答案要点要说明原因-结果关系)
41 、(28分)
(1)(6分)地中海气候;偏西(西南、西);暖湿。
(2)(8分)
密西西比河(2分);
地势低洼,易积水成涝;在飓风影响的季节,多暴雨和风暴潮;M河支流多,汛期上游来水量大。(每点3分,任答其中两点,共6分)
(3)(6分)两地纬度位置都较低(两地都地处亚热带地区),太阳辐射较强;两地都位于河流三角洲,排灌方便(两地河网密度都较大,排灌方便);两地都位于河流冲积平原,土质好。(每点2分,共6分)
(4)(8分)
S市的产业结构调整,使某些制造业向周边转移,促进了周边地区工业的发展(2分);周边地区的工业发展,促进了当地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的转化(3分);周边地区的工业发展,促进了农业用地向非农业用地的转化(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