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_??????_ 
【学习目标】 
 1.抓关键词语,理清思路,反复吟诵,领悟诗的音乐美和情韵美。 
2.探求作者的情感世界,体会诗人的亡国之痛、故国之思。 
 3.学习作者“把抽象感情形象化”等艺术手法。 
学习过程 
一、自学引导 
1.导入 
由《鸿门宴》引出项羽垓下之围,传说在虞姬自杀的地方长出了一种美丽的花,人们叫它虞美人。后来也有很多文人写诗来咏这位美丽的女子。 引出《虞美人》词牌来历。 
2.简介作者 
李煜(937——978),字重光,初名从嘉,自号钟隐、莲峰居士,徐州人。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宋建隆二年(961)六月李璟去世,李煜嗣位于金陵,在位十五年,史称南唐后主。李煜性格软弱,迫于形势,对宋称臣纳贡,苟且求安,并借佛教安慰精神。宋开宝八年(975),宋军长驱直入,围攻金陵,李煜被迫肉袒出降,随即送解到汴京,受封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两年后去世(据说是被宋太宗用牵机药毒死)。   
其词大体以南唐灭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以描写宫廷逸乐生活为主,风情绮丽,清靡婉转。后期词则多追忆往事,伤怀故国,风格沉郁苍凉。语言自然精练,境界开阔,词风疏朗,与晚唐以来的香艳词风颇见异趣。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丰富了词的艺术手段,在词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王国维《人间词话》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今存词三十余首,与其父李璟汇刻为《南唐二主词》。 
二、交流合作 
1.诵读 
要求:读出感情: 
低沉、凄凉 ;把握节奏: 抑扬顿挫 
2.赏析 
(1)整首词的感情基调如何,你能否用词中的一个字来概括? 
讨论明确:愁 
(2)词人的愁从何来? 
讨论明确:亡国之痛 故园之思 
(3)词人是借助了哪些事物或意象来抒发自己的这种哀愁的? 
讨论明确:春花秋月、往事、小楼东风、明月、雕栏玉砌、朱颜、 
一江春水 
(4)“春花秋月”本是美好的事物,词人却为何希望它早点结束? 
讨论明确:亡国之君、内心痛苦、以乐景写哀情。(三春花开,中秋月圆,岁月不断更替,人生多么美好!可是诗人这囚犯的苦难岁月,什么时候才能完结呢?) 
(5)“往事知多少”中“往事”的内涵是什么? 
讨论明确:是快乐的往事。物质层面:锦衣玉食、后宫佳丽等等;精神层面:欢乐、尊严、自由、生存的安全感等等。 
(6)体会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妙处。 
讨论明确:以水喻愁,设问、比喻、夸张,化虚为实,化抽象无形为具体形象。显示出愁思如春水汪洋恣肆,一泻千里,写愁思之多;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写愁思之长。 
(7)作者用了哪些手法来写“愁情”? 
讨论明确: 
虚实结合(眼前—回忆、想象) 
对比(现在—过去、物—人) 
比喻(满腔愁绪 —一江春水) 
三、巩固练习 
1.下面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玉砌(qì) 强劲(jìn) 订正(dīnɡ) 择菜(zhái) 
B.罗衾(qīn) 似的(sì) 刹那(chà) 挫折(cuò) 
C.一晌(shǎnɡ) 蜕变(tuì) 连累(lèi) 马匹(pǐ) 
D.崇拜(chónɡ) 迫切(pò) 编纂(zuǎn) 模糊(mó) 
解析:A.“劲”读jìnɡ,“订”读dìnɡ;B.“似”读shì;C.“累”读lěi。答案:D 
2.下列句子,按风格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②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③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④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⑤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A.①②②⑤/④⑥ B.①③⑥/②④⑤ 
C.①③④/②⑤⑥ D.①③⑤⑥/②④ 
解析:①③⑥属于婉约派风格。②④⑤属于豪放派风格。 
答案:B 
教学反思: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