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册历史人教统编版期末复习单元知识检测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2017年1月,教育部下发重要文件《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将“八年抗战”一律改为“十四年抗战”。“十四年抗战”开始于 ( )
A. 九一八事变 B. 七七事变 C.西安事变 D.华北事变
2.1936年12月25日,《盛京时报》挑唆南京政府武力解决事变,叫嚣“包围陕西”“玉石俱焚”。粉碎其阴谋的是( )
A.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B.发起百团大战 C.取得台儿庄大捷 D.召开中共七大
3.小说《青春之歌》反映了九一八事变和华北事变后,中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在中共北平党组织领导下,北平学生举行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掀起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这次学生运动是( )
A.五四运动 B.—二?九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戊戌变法
4.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是( )
A.1931年 B.1935年 C.1937年 D.1945年
5.1937年11月28日,伦教《泰晤士报》报道:“此次两军作战,双方伤亡惨重……上海一隅之抵抗,对于整个中国均有极大之影响。”这则报道记述的会战是( )
A.淞沪会战 B.徐州会战 C.武汉会战 D.第三次长沙会战
6.南京大屠杀档案正式列入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其中包括:身处国际安全区的金陵女子文理学院舍监程瑞芳日记;美国牧师约翰·马吉16毫米摄影机及其胶片母片;南京市民罗瑾冒死保存下来16张侵华日军自拍的屠杀平民及调戏、强奸妇女的照片等。这些材料呈现历史的方式有( )
①当事人的日记
②当时的影像资料
③经历者拍摄的照片
④历史遗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毛泽东在《论持久战》指出,敌强我弱,中国不能迅速战胜日本、抗日战争是持久战。由此可见,这部著作的发表( )
A.阐明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持久战战略总方针
B.战争胜利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
C.增强了全国人民抗战的决心和勇气
D.为抗日根据地建设奠定了基础
8.剪纸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可表达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下图所示剪纸表达的历史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平型关和台儿庄战役在同一时间进行 B.国共两党团结合作共同打击日本侵略者
C.平型关战役的胜利是国共合作开始的标志 D.台儿庄战役取得胜利迫使日本宣布投降
9.下列形势图中,反映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最大胜利的一场战役是( )
A. B.
C. D.
10.1940年春,一位身处华东日本占领区的爱国人士撰写对联讽刺当局曰:“国祚不长,八十多天儿皇帝;封疆何窄,两三条巷伪政权。”据此推断,该对联讽刺的可能是( )
A.袁世凯中华帝国 B.长春伪满洲国
C.南京汪伪政权 D.重庆国民政府
11.卢沟桥事变后,日军进犯山西,国民政府组织太原会战。八路军115师开赴抗日前线,取得了会战中的平型关大捷。这说明了( )
A.国共两党军队的合作抗战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C.抗日救亡运动新髙潮到来 D.日本武力侵华的行动被制止
12.蒋介石在河南开封召开的军事会议上强调:“我们唯一的政治、外交、经济中心应在武汉。武汉决不允再失,我们要维持国家的命脉,就一定要死守武汉,巩固武汉。”这里说明的是( )
A.蒋介石对保卫大武汉的坚定决心
B.中国方面投入前所未有的精力保卫武汉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指引发挥了重大作用
D.武汉会战取得重大胜利
13.下表所反映的战役名称及其主要指挥官正确的是( )
时间
1940年8月20日—12月5日
地点
华北地区
参战部队
八路军100多个团
主要战绩
消灭日伪军2.5万多人,破坏铁路470多米,公路1500多米,摧毁众多日伪锯点等
A.百团大战—彭德怀 B.平津战役—刘伯承
C.平型关大捷—林彪 D.台儿庄战役—李宗仁
14.为巩固敌后抗日根据地,争取抗战胜利,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政策和措施包括( )
①建立抗日民主政权
②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
③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
④发展生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5.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召开的,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抗战后奋斗方向的大会是( )
A.中共一大 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大 D.十一届三中全会
16.“合则两利,分则两伤”,这是时人对国共两党关系的总结。国共两党在近代史上先后有过两次合作,其中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重要成果是( )
A.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B.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C.进行重庆谈判,签订了“双十协定” D.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17.学会区分历史事实和历史结论是历史学习中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下列各项中,属于历史事实的是( )
A.商朝的青铜冶炼技术和甲骨文代表了早期中华文明的辉煌成就
B.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促进了我国教育的发展和知识的普及
C.从1937年9月起,40万川军奔赴抗日前线,先后参加了一系列会战
D.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
18.毛泽东曾经说过,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教育了中国人民,把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打得团结起来了”。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抗日战争促进了中华民族觉醒
B.抗日战争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抗日战争是一场民族解放战争
D.中国在抗日战争中遭受巨大损失
二、材料题
19.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人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时局图
1930年—1934年,蒋介石对中共发动了五次围剿,前四次从1930年12月19日到1933年4月29日,均告失败.....与此同时,国民政府正在组织第五次围剿,战事开始于该年(1934年)10月,共有70万人参加。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的那天起,从来就没有自己的私利,而是全心全意把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从“九一八事变”到“卢沟桥事变”,日本为什么能如此顺利地侵占半个中国?你认为当时中华民族必须直面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以1936年发生的国内重大事件的解决为例,简要说明中国共产党“从来就没有自己的私利,而是全心全意把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蒋介石在1937年9月26日给朱德、彭德怀电报中说:“二十五日一战,歼敌如麻,足证官兵用命,深堪嘉慰。”
材料二 某年《新华日报》华北版头条刊载了蒋介石的嘉奖电:朱(德)副长官、彭(德怀)副总司令:迭电均悉,贵部窥破好机,断然出击,予敌甚大打击,特电嘉勉。……勿予敌喘息机会,彻底断绝其交通为要!
材料三 在波澜壮阔的全民族抗战中,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各党派、各民族、各阶级、各阶层、各团体同仇敌忾,共赴国难。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到处燃起抗日的烽火。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
——摘编自赵箭平《谈谈屏幕上的国军抗日英雄》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电报中的“一战”是哪次战役。该战役有何历史意义?
(2)材料二是哪一次战役所取得的战果?它发生于抗日战争时期的哪一战场?
(3)材料三中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共赴国难的前提条件是什么?说说抗战期间中国军民有哪些精神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抗战时期两个战场关系及作用的认识。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日本侵略者发动侵华战争,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并肩抗战。
材料三
(1)从材料一中任选一幅图片,说明图片与什么事件有关,此事件有何影响?
(2)依据材料二,分析面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国共两党作出的相同的反应是什么。
(3)材料三中图三会议起到了什么作用?
(4)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出现材料三中图四场景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抗日战争胜利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十四年抗战”是指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日本投降。七七事变发生在1937年,西安事变发生在1936年.华北事变是指1935年日本侵略军蚕食侵犯华北地区的一系列事件的; 统称.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
2.答案:A
解析: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联合行动,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后,当时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日本侵略者最希望看到国共爆发大规模内战。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调停,与各方面进行协商。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张学良释放了蒋介石,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故选A项。
3.答案:B
解析:
4.答案:C
解析:依据图片“七七事变”的文字信息,结合所学知识,1937年7月7日,侵华日军制造七七事变,也称卢沟桥事变,标志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的开始,C正确;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A排除;1935年日本制造华北事变,B排除;1945年抗日战争取得胜利,D排除。故选C。
5.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37年8月13日至11月12日的淞沪会战是抗日战争期间中日双方以上海为中心的大型会战,也是整个中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战役之一,故A符合题意;1938年1月至5月的徐州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日双方在以江苏省徐州为中心的一次大规模防御战役,排除B;1938年5月到10月的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在武汉地区同日本侵略军展开的一场会战,排除C;1941年12月到1942年1月的第三次长沙会战是以中国第九战区为主的部队在湖南省长沙地区对日本侵略军进行的一次防御战役,排除D。故选A。
6.答案:A
解析:
7.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毛泽东的《论持久战》。题干中关键词是“敌强我弱”“不能迅速战胜”“持久战”,结合所学可知,这段文字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持久战战略总方针,选A。
8.答案:B
解析:剪纸中描绘的是国共两党共同打击日本侵略者,其中平型关大捷代表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在正面战场的作战,台儿庄战役体现的是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剪纸充分体现出国共两党团结合作共同打击日本侵略者,B项符合题意;平型关战役是1937年,台儿庄战役是1938年,A项不符合题意;平型关战役不是国共合作的战例,C项不符合题意;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获得的最大胜利,并没有导致日本的投降,D项不符合题意。
9.答案:B
解析:1938年春,日军进攻徐州,李宗仁指挥中国守军把日军阻止在台儿庄,双方在台儿庄展开激战,此次战役是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故B项符合题意;A图反映的是卢沟桥事变,故A项不符合题意;C图反映的是敌后战场的百团大战,不符合题意;D图反映的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故D不符合题意。
10.答案:C
解析:
11.答案:A
解析:1937年国民政府组织太原会战,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积极配合,并获得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个胜利——平型关大捷,这充分说明了国共两党在全面抗日战争初期密切配合,合作抗战,故A项正确。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因此B项错误。1935年发生的一二?九运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故C项错误。D项说法错误。
12.答案:A
解析:“死守武汉,巩固武汉”体现了蒋介石的坚定决心。
13.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粉碎敌人的“囚笼”政策,1940年8月,八路军在彭德怀指挥下,组织一百多个团,在华北向日军发动大规模攻击。百团大战的目标是破袭日军交通线,摧毁敌人交通线两侧及抗日根据地内的日伪据点。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A正确;平津战役发生在1949年,时间不符,B错误;平型关大捷发生在1937年,时间不符,C错误;台儿庄战役发生在1938年,时间不符,D错误。故选A。
14.答案:C
解析: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制度,发展生产,使根据地成为敌后游击战得以长期坚持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基地。①③④符合题意,故选C。
15.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民主革命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总结了抗日战争的丰富经验,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大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C符合题意;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共的诞生,A排除;遵义会议是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B排除;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D排除。故选C。
16.答案:B
解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1937年9月,国民党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国共两党合作抗日,两大战场相互配合,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故选B。
17.答案:C
解析:历史事实就是不加任何解释,定义的阐述一个历史事件。据此可知,C项只是阐述一个历史事件,没有进行评论,C项符合题意。
18.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历史意义。由材料“教育了中国人民,把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打得团结起来了”并结合所学可知,抗日战争教育了中国人民,促进了中华民族觉醒。A项符合题意。
19.答案:(1)国民党政府执行“不抵抗政策”,国共内战给日本可乘之机;团结一致,共同抗日。
(2)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联蒋抗日,派周恩来到西安调停。经过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最后蒋介石接受了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解析:(1)九一八事变爆发之后,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中国东三省沦陷。依据材料一“1930年—1934年,蒋介石对中共发动了五次围剿”还可以归纳出国共内战给日本侵华造成可乘之机。
(2)依据题干“1936年”和所学可知,当时西安事变爆发,形势岌岌可危。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联蒋抗日,派周恩来到西安调停。经过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最后蒋介石接受了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20.答案:(1)平型关大捷。意义: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2)百团大战;敌后战场。(3)条件: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实现(或抗日民族统战线形成)。精神:英勇顽强、不怕牺牲、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等。(4)认识: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解析:本题结合时空观念和家国情怀考查抗日战争。(1)根据材料“1937年9月26日”“二十五日"可知该战役是平型关大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平型关大捷的意义。(2)由“华北版头条”“朱(德)副长官、彭(德怀)副总司令”“断然出击,予敌甚大打击”“彻底断绝其交通”可知该战役是百团大战。据所学可知,百团大战是由八路军领导的在敌后战场进行的斗争。(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成立,标志着国共团结御侮、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值得学习的精神,结合家国情怀围绕英勇无畏、不怕牺牲、众志成城等作答,言之有理即可。(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抗日战争中,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21.答案:(1)图一: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图二: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2)抗击日本侵略者。(3)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4)中国人民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或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下全民族的抗战)。(意思相近即可)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彻底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中国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