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时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
教材第97~98、100页内容。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
3.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的动力和信心。
【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运用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一、情境导入
1.出示湖北云梦风景图片及云梦森林公园地貌情况统计表。
师:现在老师要带你们去看一处美丽的景区(出示图片),这是湖北省的云梦森林公园景色,那里崇山峻岭,风景优美,森林里到处有高大的乔木林、低矮的灌木林,还有大片的草地。
这是云梦森林公园地貌情况统计表(出示表格),从这张统计表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谁来说说?(先请2位学生说,再一起读一遍。)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口头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吗?并选择其中的一个问题在本子上解答。(反馈,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算式)
2.提出问题。
师:森林部分比草地部分多占公园面积的几分之几呢?你会列式吗?还有其他方法吗?
3.揭示课题。
比较:这些算式与刚才的有什么不同?(板书课题: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教材第97页“例1”(1)的表格。
(1)让学生读懂表格的内容,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2)教师出示第一个问题:“森林部分比草地部分多几分之几?”
(3)提问:森林部分指什么?怎样列式?
板书:+-
(4)请学生试着算一算,集体交流计算方法。
教师巡视,请不同算法的同学板演。
让学生将这两种计算方法进行比较,看出哪一种更简单,确定自己喜欢的方法。
(5)小结。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可以分步通分也可以一次通分进行计算,计算时,可以根据题目的特点和自己的情况灵活选择方法。
2.出示教材第97页“例1”(2)的表格。“裸露地面储存的地下水占降水量的几分之几?”
(1)先让学生看懂表格内容,然后老师提问:在这个问题中,把什么看作单位“1”?是什么意思?
(2)请学生列出算式:1--,1-(+)
(3)请学生试着计算,并指名板演这两种方法的计算过程。
提问:这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带有小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该怎样计算?
没有括号的: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带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的。
3.小结。
提问:你能说一说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吗?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出: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也是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带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98页“做一做”第1题。
2.教材第100页“练习二十五”第1~4题。
四、课堂小结
我们今天学习了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后思考】
1.由学生喜欢的旅游入手,引出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让学生体会到它的现实意义。在内容的设计上,从公园各区域的占地面积入手引出探究内容,整个教学围绕这个情境所提供的信息展开,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同时激发学习兴趣。
2.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体会对比的好处,不仅掌握了解决问题的不同路径,还掌握了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与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