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 九年级上册 第四章 代谢与平衡 单元基础测试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科学 九年级上册 第四章 代谢与平衡 单元基础测试卷(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12-24 09:48:52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章
代谢与平衡
单元测试卷(基础)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C
解析:A、肺是人体的呼吸器官,A不符合题意;
B、肾脏是形成尿液的主要器官,B不符合题意;
C、胃是人体的消化器官,胃里的蛋白酶能对淀粉进出初步分解,C符合题意;
D、心脏是血液运输的动力器官,D不符合题意。
2.B
解析:当血液流经肾时,肾将多余的水、无机盐和尿素等从血液中分离出来形成尿液,使血液得到净化;输尿管把尿液运送到膀胱;膀胱暂时储存尿液;尿道排出尿液,B符合题意。
3.D
解析:A、①是白细胞,有细胞核,白细胞能身体中的吞噬病菌,若是身体的某个部位发炎,白细胞的数量会大大增加,A不符合题意;
B、②红细胞中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一种含铁的蛋白质,它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血红蛋白的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B不符合题意;
C、③是血浆,主要成分是水,能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C不符合题意;
D、输血时血型不合,③红细胞会凝集成团,阻塞血管,发生危险,因此输血时应该以输同型血为原则,D符合题意。
4.A
解析:排泄是细胞代谢终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如水、无机盐和尿素.排泄的途径有三条:皮肤排出汗液;泌尿系统排出尿液;呼吸系统排出二氧化碳和水,体内的粪便是食物吸收完营养物质后剩下的食物残渣,体内粪便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遗,可见A符合题意。
5.C
解析:由分析可知,奶类提供的主要营养是蛋白质,C选项正确;A、B、D错误。
6.A
解析:肝脏是体内最大的消化腺,其分泌的胆汁是一种特殊的消化液,胆汁中不含有消化酶,但对脂肪起乳化作用。若甲处阻塞,则胆汁不能经胆管流入十二指肠,因此小肠消化脂肪的功能会下降。
7.A
解析:A、与②连通的血管是肺动脉,②是右心室,A错误,符合题意。
B、④左心室是体循环的起点,体循环路线最长,与此相适应,④左心室壁最厚,为长距离输送血液提供动力,B正确,不符合题意。
C、①右心房和②右心室之间有瓣膜,使血液从①流向②,而不会倒流,C正确,不符合题意。
D、①右心房和③左心房、②右心室和④左心室不相通,使动、静脉血完全隔开,D正确,不符合题意。
8.A
解析:A、
观察尾鳍内血液流动的实验用具自始至终只用低倍显微镜观察,A符合题意。
B、淀粉遇到碘液会变成蓝色,因此可以用碘液检验唾液淀粉酶中是否存在淀粉,B不符合题意。
C、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原因是,因为酒精是易燃、易挥发的物质,直接加热容易引起燃烧,使用水对酒精进行加热,起到控温作用,以免酒精燃烧发生危险。目的是用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叶片变成黄白色,便于观察到淀粉遇碘变蓝的颜色反应,?C不符合题意。
D、将花生仁等切碎,增大了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可以与氧气充分接触,使燃烧充分,D不符合题意。
9.C
解析:编号1环境温度为37℃,实验现象为无色,编号2号的环境温度为60℃,实验现象为浅蓝色,编号3的环境温度为0℃,实验现象为蓝色,对照图中数据与条形图,C符合题意。
10.C
解析:A、人体静脉分布较浅且血液压力小,所以ECMO运作时血液应从人体的静脉引出,故A正确;
B、血液循环的动力由心脏提供。血泵为血液循环提供动力,相当于人工心脏,故B正确;
C、氧结合器进端的血液为静脉血,含氧量少为暗红色;经过氧结合器进行气体交换后变成含氧量丰富、颜色鲜红的动脉血,故C错误;
D、ECMO内氧气和二氧化碳通过气体扩散的方式进行交换,故D正确
11.D
解析:由血型鉴定结果可知:①为A型血;②为AB型血;③为B型血;④为O型血;因患者急需大量O型血;
12.C
解析:A、肾小管细长而曲折,周围缠绕着大量的毛细血管,利于肾小管的重吸收,A不符合题意。
B、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由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构成,利于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B不符合题意。
C、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动脉管、静脉管中都有瓣膜,这能防止血液在循环过程中倒流,C符合题意。
D、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皱襞表面有许多小肠绒毛,这大大地增加了小肠消化和吸收的面积,D不符合题意。
13.C
解析:A、若b为全身组织内的毛细血管,由于组织细胞要进行生理活动,消耗氧,所以a内应流动脉血,c内流静脉血。故A错误;
B、若b为肾单位毛细血管,肾单位中的肾小球只对血液起到了过滤作用,而没有进行气体和营养物质交换,血液的性质并没有发生变化,流的都是动脉血,尿素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c内的动脉血中的尿素含量减少。故b错误。
C、若b为小肠处的毛细血管,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所以c内血液中营养物质增多。故C正确。
D、若b表示肺部毛细血管,则a是肺动脉,c是经过肺泡和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后的血液,氧气增加,二氧化碳减少。故D错误。
14.A
解析:A、呼吸道的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外界的空气进入肺依次经过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最后进入肺,在肺里完成气体交换.即: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A符合题意;
B、食物进入消化道的顺序依次是: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B符合题意;
C、当血液流经肾时,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过滤作用以及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肾将多余的水、无机盐和尿素等从血液中分离出来形成尿液,使血液得到净化;输尿管把尿液运送到膀胱暂时储存起来;最后由尿道排出体外.即: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C不符合题意;
D、肺循环是指血液由右心室流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循环;即肺循环的流程图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D不符合题意。
15.A
解析:A、当pH=a时,酶的活性较低,酶促反应速率较慢,因此e点不变,d点右移,A符合题意;
B、淀粉量增加时,产生的氧气量增加,e点上移,B不符合题意;
C、当温度升高时,酶促反应速率变慢,d点右移,产物量不变,e点不变,C不符合题意;
D、酶的量减少时,产生的麦芽糖量减少,e点下移,d点右移,D不符合题意。
?
二、填空题
16.小;少
解析:合理膳食必须符合个体生长发育和生理状况等的需要,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各种营养成分,含量适当,比例适中,以全面满足身体需要,维持正常生理功能,促进生长发育和健康。均衡的摄取食物,每天要一日三餐,定时定量,不挑食,不偏食,早餐吃好,中午吃饱,晚上吃少,
晚饭之所以要吃得少,是因为相对于白天,晚上的活动量小消耗的能量少。
17.(1)葡萄糖
(2)骨骼肌
解析:(1)糯米在人体消化道内被消化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
(2)捣糯米团时,此时师傅处于运动状态,产热的主要器官是骨骼肌。
18.(1)B;红细胞单行通过
(2)保证小鱼的正常呼吸
解析:(1)由图可知,B血管中的红细胞成单行通过,因此是毛细血管;
(2)“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材料的处理中,用湿棉絮包裹在小鱼头部的鳃盖和躯干部,在实验观察过程中,应时常往棉絮上滴加清水,以保证小鱼能正常呼吸。
19.(1)房室瓣
(2)动脉
(3)右心房
解析:(1)在心脏的心房和心室之间有防止血液倒流的房室瓣,使血液只能从心房流至心室,而不能倒流。
(2)7处为肺泡,6中的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后,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含氧量增加,血液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3)临床上给肺炎病人点滴的青霉素,从上腔静脉进入,根据体循环
上腔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20.(1)C
(2)C
解析:(1)肺动脉流静脉血,动脉血:含氧量高,血呈鲜红色;静脉血:含氧低,血呈暗红色。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经过肺部毛细血管。氧气的含量增加。
(2)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全身毛细血管→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血液经过小肠组织毛细血管,动脉血变为静脉血,废物和氧气含量降低,营养含量增加。
21.(1)炎症
(2)血小板
解析:(1)观察4个人的检查项目中的结果与正常值对比可知,B患者的白细胞数量高于正常参考值,所以B可能患有炎症;
(2)血液中能够促进止血并加速血液凝固的成分是血小板;
22.(1)小肠;膳食纤维;右心房
(2)二氧化碳;参与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3)肾脏;肾小管
解析:(1)胃里的蛋白酶能对蛋白质进行初步分解,但未分解成氨基酸,蛋白质只有在小肠中被分解为氨基酸。水、无机盐、葡萄糖和膳食纤维中不能通过①过程进人循环系统的是膳食纤维,因为膳食纤维是一般不易被消化的食物营养素,营养物质主要在小肠处被吸收随着内壁血管中的血液经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
(2)血液中的二氧化碳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肺泡,随着呼气的过程排出体外,a代表的是氧气,氧气进入组织细胞后的作用是参与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3)C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肾脏,由于肾小管有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管时,血液中的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蛋白质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血液,剩下的形成尿液,因此尿液中理应不会有葡萄糖,若排出的尿液中发现了葡萄糖,说明可能是肾单位中的肾小管发生了病变。
三、实验探究题
23.先将每组试管分别置于15℃、25℃、35℃、45℃、55℃的水浴中加热5分钟;25℃-45℃;在25℃-45℃之间多设置不同温度,重复以上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解析:(1)此实验设计存在一个明显的不足,在进行步骤2之前,应先将每组试管分别置于15℃、25℃、35℃、45℃、55℃的水浴中加热5分钟;
(2)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该淀粉酶的适宜温度在25℃-45℃;
(3)为进一步确定最适温度,需要在25℃-45℃之间多设置不同温度,重复以上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24.(1)血红蛋白
(2)将10只家兔用(不含醋酸铅的)5%葡萄糖溶液,每3天皮下注射1次,10mg/kg剂量,每隔10天测一次血红蛋白
(3)血铅含量(或醋酸铅浓度)越高,家兔血红蛋白含量越少
(4)推广环保型交通工具;使用环保装修材料;不吃少吃含铅食品:加大对环境污染企业的监管力度等
解析:(1)由题意可知,A、B两组实验为对照实验,两组家兔每天注射不同含量的含醋酸铅葡萄糖溶液,每隔10天测一次血红蛋白。因此本实验探究的是血铅对家兔的血红蛋白的含量的影响。
(2)对照实验指在研究某种条件对实验对象的影响时,除了该条件不同外,其余条件全部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也称控制组,对实验假设而言,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因此上述实验还缺少对照组既将10只家兔用(不含醋酸铅的)5%葡萄糖溶液,每3天皮下注射1次,10mg/kg剂量,每隔10天测一次血红蛋白

(3)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所注射的葡萄糖溶液中醋酸铅含量越高,家兔的血红蛋白含量越少。
(4)由题干可知:铅污染有四大来源:①汽车尾气污染;
②家居装饰用品污染;③玩具和学习用品污染;④食品污染,如爆米花、松花蛋等都含有铅;因此为减少铅污染,我们应该推广环保型交通工具;使用环保装修材料;不吃少吃含铅食品:加大对环境污染企业的监管力度等。
25.(1)L-天冬酰胺酶+正常细胞;专一;抑制;有合成L一天冬酰胺的酶
(2)酶属于蛋白质,会被分解
(3)对肿瘤细胞有专一杀伤作用,对正常细胞无影响
解析:(1)根据生物学实验遵循对照和单一变量的原则,实验组:培养基+L一天冬酰胺酶+淋巴瘤细胞,对照组:培养基+L一天冬酰胺酶+正常细胞,由于淋巴瘤细胞自身不能合成天冬酰胺这种氨基酸,增殖被抑制,而对照组的正常细胞能合成天冬酰胺,所以能正常增殖,实验组的培养液和细胞内没有天冬酰胺,对照组的细胞内含有,而培养液中没有天冬酰胺。在这个实验中,利用了酶的专一性;
(2)该酶口服无效,原因是在消化道内,酶作为蛋白质被蛋白酶分解失活而失去疗效;
(3)根据实验结果,理想的抗肿瘤药物应该具有对肿瘤细胞有专一性杀伤作用,对正常细胞无影响的特性。
四、解答题
26.示例:手向下按压,胸腔容积减小,气压增大,肺内气体被压出;手不按压胸骨时,胸骨上升,胸腔容积增大,气压减小,外界空气压入肺内。同时,心脏受挤压,结合瓣膜的作用,心脏内血液被挤出,在血管中定向流动。肺泡内氧气扩散进入血液,血液中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血液循环携带氧气和消化系统吸收的有物质进入脑,与脑细胞进行物质交换。脑细胞内有机物氧化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所需。呼吸作用产物通过排泄器官排出。
解析:心肺复苏主要是为了让人体恢复气体交换和血液循环功能。
27.(1)胃;2
(2)心脏和血管有瓣膜
(3)d、g
解析:(1)蛋白质的消化从胃开始,在胃中在胃液的作用下被初步消化,再在小肠中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成氨基酸。营养物质被小肠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后,最后经下腔静脉进入右心房,需要通过肺循环再回到心脏的左心房、左心室,最后进入主动脉。具体路线是: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下肢的毛细血管网→下肢肌肉细胞。可见,营养物质进入血液后,至少需要2次流经心脏,才能到达下肢肌肉细胞;
(2)血液在人体的流动方向是:静脉→心房→心室→动脉,是因为心脏和血管中的瓣膜能够防止血液倒流,能够保证血液在人体内有这样一个流动方向;
(3)排泄的途径有三条:大多数的水、无机盐、尿素等以尿液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少量的水、无机盐、尿素等以汗液的形式通过皮肤排出。
28.(1)糖尿病
(2)0.75
(3)体内多余的糖类会转化为脂肪
解析:(1)胰岛素不足引起血糖过高,因此最容易引起糖尿病;
(2)消耗完4.5克脂肪的时间t=;
(3)过多饮用糖类饮料也会导致肥胖,其原因是体内多余的糖类会转化为脂肪。
29.(1)主动脉
(2)舒张
(3)⑤→C→D→③
(4)①
解析:(1)血管③的名称是主动脉,因为与左心室相连的是主动脉。
(2)血液循环时血液流动的方向是:静脉→心房→心室→动脉,而不能倒流是因为有瓣膜的存在.所以当A和C(心房)收缩时,血液流入心室,所以B和D(心室)的工作状态为舒张。
(3)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系统中的循环流动叫做血液循环,根据循环途径的不同,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所以动脉血由⑤肺静脉流向C左心房,进入D左心室,在进入③主动脉,最后流入全身各处毛细血管,即
⑤→C→D→③。
(4)某人患中耳炎需口服消炎药,药物到达病部位置经过的途径是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颈动脉→耳部毛细血管.故①上腔静脉。
30.(1)少
(2)动脉血
(3)肾动脉
解析:(1)血液流经脑,脑利用血液输送的氧分解有机物,生成二氧化碳等废物,释放能量;因此流出脑的血液与流入脑的血液相比,含氧量减少,则C血管里血液的含氧量比A血管少?。
(2)肺循环是指血液由右心室进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会左心房的循环;在肺循环中,从右心室摄入肺动脉的静脉血,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进入血液,这样,静脉血就变成了动脉血,因此肺循环结束后血液的变化是由静脉血→动脉血,故如果D是肺,则C血管里的血液为动脉血。?
(3)若流入C血管的血液中尿素的含量明显减少,则A为肾动脉,因为肾动脉是肾脏的营养血管,是为肾脏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的血管,其中流动的血液氧气的含量和营养物质的含量都很丰富,是动脉血;当其为肾脏供血结束从肾脏流出后,其中的氧气被组成肾脏的组织细胞利用了,变成了静脉血,因此在这个过程中,血液中的代谢废物也会随尿液排出。
31.(1)右心房
(2)气体交换
(3)为骨骼肌输送更多的有机物和氧气,并更快将骨骼肌产生的代谢废物运走
解析:(1)人体肌肉分泌产生的物质会进入肌肉处的毛细血管参与到体循环中,再经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心脏),所以最先到达心脏的右心房;
(2)在肺循环中血液中的氧气能得到补充,主要是因为血液流经肺时血液中的气体与肺泡中的气体能完成气体交换,血液含氧量升高;
(3)血液循环给人体的各部分运输有机物和氧气,使各部分组织能进行呼吸作用得到能量。人在运动时肌肉收缩和舒张需要大量的能量,此时血液大量流经骨骼肌给肌肉提供充足的有机物和氧气,并更快将骨骼肌产生的代谢废物运走。
32.(1)维生素
(2)元素
(3)骨质疏松
(4)C6H12O6+6O2
6CO2+6H2O
(5)人体需要摄入适量的化学元素才有益于人体健康(或人体需要的化学元素摄入不足或摄入过量均不利于人体健康)
解析:(1)表中不含基本营养素中的维生素。
(2)表中“钠”“钙”等是指的是同一类原子,也就是元素;
(3)老年人每天都要摄入足量的钙,有利于防止骨质疏松。
(4)糖类主要是给人体提供能量。写出葡萄糖(C6H12O6)在酶作用下缓慢氧化的化学方程式:
C6H12O6+6O2
6CO2+6H2O

(6)人体缺硒可能引起表皮角质化和癌症,但摄入量过高又会使人中毒。这里告诉人们的道理是:人体需要摄入适量的化学元素才有益于人体健康(或人体需要的化学元素摄入不足或摄入过量均不利于人体健康)。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章
代谢与平衡
单元测试卷(基础)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15题;共30分)
1.下列各项中,属于人体消化器官的是
(???)
A.肺?????????B.肾?????????C.胃?????????D.心脏
2.泌尿系统由许多器官构成,下述器官与其功能相符的是
(???)
A.输尿管——暂时贮存?B.肾脏——产生尿液?C.膀胱——运送尿液?D.尿道——过滤尿液
3.如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人血涂片图像,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含有细胞核,能吞噬入侵的病菌??????B.②数量最多,具有运输氧的功能
C.③主要成分是水,能运输养料和废物?????D.输血时血型不合,④会凝集成团
第3题图
第6题图
第7题图
4.下列现象不属于排泄的是
(???)
A.通过肛门将粪便排出体外??????????B.通过尿道将尿液排出体外
C.通过汗腺将多余水分排出体外????????D.通过呼吸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5.2019年5月,浙江省疾控中心对中小学生午餐供应现状进行调查,通过对样本学校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出结论:油盐肉过多,奶类和新鲜水果太少。其中奶类提供的主要营养素是
(???)
A.维生素??????B.膳食纤维??????C.蛋白质???????D.脂肪
6.如图为人体部分消化器官的示意图,若甲处阻塞,则最可能发生的情况是
(???)
A.小肠消化脂肪的功能下降??????????B.胃液无法分解蛋白质
C.小肠消化淀粉的功能下降??????????D.胰腺无法分泌胰液
7.某实验小组解剖观察猪的心脏后,总结出心脏的结构与功能对应的关系,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
(???)
A.与②连通的血管是主动脉,能将血液从心脏送到身体各处
B.④的壁最厚,为长距离输送血液提供动力
C.①和②之间有瓣膜,使血液从①流向②
D.①和③、②和④不相通,使动、静脉血完全隔开
8.下列实验中,实验试剂及用具与使用目的不相符的是
(???)
实验名称
实验试剂及用具
使用目的
A
观察尾鳍内血液流动
小金鱼
尾部毛细血管特别丰富
B
唾液淀粉酶的催化
碘液
检验是否存在淀粉
C
植物的光合作用
酒精
溶解叶绿素
D
探究不同食物所含能量多少
切碎干燥的花生仁
便于充分燃烧
A.A????????B.B????????C.C??????D.D
9.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大小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温度是影响酶活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如表是某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及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编号
唾液(滴)
环境温度(℃)
时间(min)
2%淀粉(滴)
碘液(滴)
实验现象
1
5
37
15
5
1
无色
2
5
60
15
5
1
浅蓝色
3
5
0
15
5
1
蓝色
如图能恰当表示实验现象与温度之间关系的是
(???)
A.B.C.D.?
10.2019年初冬爆发的大规模流感,使体外膜肺氧合技术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体外膜肺氧合技术简称ECMO(如图,是一种人工心肺机,氧合器相当于人工肺。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A.ECMO运作时血液应从人体的静脉引出????????????
B.血泵可为血液流动提供动力,相当于人工心脏
C.氧合器进端的血液为鲜红色,出端的为暗红色?
D.ECMO内氧气和二氧化碳以扩散的方式进行交换
11.交通事故中某重伤患者抢救时急需大量O型血,下表为四名志愿者的血型鉴定结果,其中符合要求的是
(???)
志愿者




A型标准血清
B型标准血清
A.①????????B.②????????C.③?????????D.④
12.下列有关人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肾小管细长而曲折,周围缠绕着大量的毛细血管,利于肾小管的重吸收
B.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由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构成,利于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C.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动脉管、静脉管中都有瓣膜,这能防止血液在循环过程中倒流
D.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皱襞表面有许多小肠绒毛,这大大地增加了小肠消化和吸收的面积
13.如图为人体某处血管结构和血流方向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b为全身组织内的毛细血管,则a内流静脉血,c内流动脉血
B.若b为肾单位毛细血管,则c内流动脉血,血液中尿素增多
C.若b为小肠处的毛细血管,则c内血液中营养物质增多
D.若b为肺部毛细血管,则c内血液中氧减少
14.流程图可用来表示连续发生的一系列生理活动,以下流程图中正确的是
(???)
A.外界空气进入人体肺部: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B.食物通过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大肠→小肠→肛门
C.尿液的形成过程:血液→肾小球→肾小管→肾小囊→尿液
D.人体肺循环的过程:左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右心房
15.图甲是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受pH影响的曲线,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pH=b时一定量的淀粉在少量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下分解产生的麦芽糖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若图乙描述的反应过程中,在保证酶具有催化作用的前提下改变某一初始条件,则图乙中e点(产生麦芽糖最大量)或d点(产生麦芽糖最大量时的最短时间)的位置可能会发生移动。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pH=a时,e点下移?????????
?B.淀粉量增加时,e点上移
C.温度升高时,d点右移????????
D.酶的量减少时,d点右移
第15题图
第17题图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7题;共21分)
16.俗话说“早饭要吃得好,午饭要吃得饱,晚饭要吃得少”。晚饭之所以要吃得少,是因为相对于白天,晚上的活动量________,消耗的能量________。
17.麻糍是我们武义的一道传统美食。如图,师傅手握大锤,高高举起,然后落下,使糯米团在不断的捶打下变得更有韧性,而后成为好吃的麻糍。
(1)糯米的主要营养物质是淀粉,淀粉在人体消化道内被消化的最终产物是________。
(2)捣糯米团时,师傅产热的主要器官是________。
18.根据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实验及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视野图像(箭头表示血流方向),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________为毛细血管(填字母),你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
(2)实验过程中用湿纱布包裹小鱼的鱼头和鱼身,其目的是________。
第18题图
第19题图
第20题图
19.如图是人体物质交换和血液循环的关系模型图,请据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解答下列问题:
(1)在心脏的A与C、B与D之间,有防止血液倒流的________.
(2)图中7内的气体与6内血液中的气体交换后,从血管处流出的是________血.
(3)临床上常给肺炎病人点滴青霉素,青霉素随着血液的流动最先到达心脏的________.
20.如图所示为人体血管中血液内的某些物质含量的变化。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A代表肺动脉,则曲线a表示的是血液中
________(单选)含量的变化。
(2)若B表示小肠绒毛(毛细血管),则b表示????????
(单选)。
A.尿素、尿酸
B.氧气、营养
C.氧气
D.废物、营养、二氧化碳
21.下表是
A、B、C、D
4
个人的血常规检查的某一项纪录,请在认真判断的基础上回答问题:
检查项目
正常值
检查结果
A
红细胞计数(RBC)
3.5×1012~5.5×1012/L
4.2×1012/L
B
白细胞计数(WBC)
5.0×109~10.0×109/L
15×109/L
C
血小板计数(PLT)
1.5×1011~3.5×1011/L
2.4×1011/L
D
血红蛋白(Hb)
110~160g/L
90g/L
(1)从检查结果看,B
患者可能患有________。
(2)当人体受伤流血时,________就会在伤口部位聚成团,促进止血并加速血液凝固。
22.如图为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其中①代表生理过程,a、b分别代表一种气体。据图回答:
(1)食物中的蛋白质在A系统的________(器官)内被分解为氨基酸。水、无机盐、葡萄糖和膳食纤维中不能通过①过程进人循环系统的是________。营养物质进人血液后,最先到达心脏四腔中的________。
(2)b代表的物质是________。a代表的物质进人组织细胞后的作用是________?。
(3)C系统的主要器官是________。排出的尿液中发现了葡萄糖,则可能是肾单位中的________发生了病变。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1.5分,共3题;共19.5分)
23.为了探究某种淀粉酶催化分解淀粉的最适温度,小明进行了如图实验设计和操作,请分析回答:
【实验设计】
步骤1:取10支试管,分为五组。每组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mL某种淀粉酶溶液和2mL5%淀粉溶液。
步骤2:将每组淀粉酶溶液和淀粉溶液混合并振荡。
步骤3:将装有混合溶液的五支试管(编号1、2、3、4、5)分别置于15℃、25℃、35℃、45℃、55℃的水中水浴。反应过程中,每隔1分钟从各支试管中取出一滴反应物,滴在点滴板上,加1滴碘液显色。
此实验设计存在一个明显的不足,在进行步骤2之前,应________。
【实验操作】
纠正该实验错误步骤后,进行操作。一段时间后,当第3组试管中的反应物与碘液混合开始呈棕黄色时,各组实验现象如表(“+”表示蓝色程度):
组别
1
2
3
4
5
处理温度/℃
15
25
35
45
55
实验现象
++
+
棕黄色
+
++
【实验结果】可以得出该淀粉酶的适宜温度在________之间。
【拓展探究】为进一步确定最适温度,需要________(简述后续实验操作)。
24.目前,铅污染已成为威胁我国儿童健康的“隐形杀手”。调查发现,我国儿童血铅水平较发达国家儿童高,血铅增高对儿童神经系统发育、智力发展等方面存在负面影响。威胁儿童的铅污染有四大来源:①汽车尾气污染;②家居装饰用品污染;③玩具和学习用品污染;④食品污染,如爆米花、松花蛋等都含有铅。血铅含量对人究竟有什么影响呢?有人做了这样一组实验,将质量2.0~2.5千克的20个家兔分为两组:
A组:用含1.83%醋酸铅的5%葡萄糖溶液,每3天皮下注射1次,10mg/kg剂量,每隔10天测一次血红蛋白;
B组:用含3.66%醋酸铅的5%葡萄糖溶液,每3天皮下注射1次,10mg/kg剂量,每隔10天测一次血红蛋白。
实验结果见下表:
组别
A组
B组
注射溶液类别
含1.83%醋酸铅的5%葡萄糖溶液
含3.66%醋酸铅的5%葡萄糖溶液
剂量
10mg/kg
10mg/kg
血红蛋白含量
初始测量
60
61
第一次(g/L)
53
50
第二次(g/L)
47
40
第三次(g/L)
35
29
(1)本实验探究的问题是血铅含量对家兔的________含量有何影响?
(2)上述实验还缺少对照组,请你帮助设置一个对照实验________。
(3)比较A、B两组的数据,简要叙述上述实验结果:________。
(4)请结合题中所给信息,提一条防止儿童铅污染的合理建议:________。
25.研究发现豚鼠血清对人淋巴瘤细胞有抑制作用,而对正常细胞无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发挥作用的物质是L一天冬酰胺酶,它能将L一天冬酰胺分解,而淋巴瘤细胞自身不能合成该氨基酸,增殖被抑制。
(1)为验证该酶对两种细胞的影响,某兴趣小组进行了以下实验。
实验材料:正常细胞、淋巴瘤细胞、培养基(含细胞生长所需的物质)、L一天冬酰胺酶
实验步骤:
a.分组
实验组:培养基+L一天冬酰胺酶+淋巴瘤细胞
对照组:培养基+________
b.适宜条件下培养后,观察细胞生长状态、检测L一天冬酰胺含量。
实验结果(如下表)
实验分组
生长状态
L一天冬酰胺酶
培养液
细胞内
实验组

缺乏
缺乏
对照组
正常
缺乏
正常
结果分析:
该实验利用了酶的________性;表中①应为
________;对照组细胞L一天冬酰胺含量正常的原因是________?。
(2)该酶口服无效,原因是________。
(3)根据实验结果,你认为理想的抗肿瘤药物应该具有的特性是________。
四、解答题(第26题4.5分,第27、28、29、31题4分,第30题3分,第32题6分,共7题;共29.5分)
26.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有机物的缓慢氧化,因此,人体细胞正常工作不能缺少氧气,脑对缺氧特别敏感(见表)。当人的心跳骤停时,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如图所示),持续而有节律地按压胸骨,使其心跳恢复,帮助血液循环系统恢复工作:胸外心脏按压还能改变胸腔容积,帮助呼吸系统恢复工作,使氧气和有机物到达脑。
缺氧时间
症状
3秒
头晕
20秒
意识丧失
60秒
呼吸停止。大小便失禁
4分钟
脑细胞不可逆转的损害
10分钟
脑死亡
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解释胸外心脏按压帮助心跳骤停患者的脑恢复正常生理活动的原理。
27.食物进入人体后,经人体的消化、吸收、利用并形成残渣和废物被排出体外,下图是相关的一部分生理过程,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食物中的蛋白质,在消化道内最初消化的场所是________。营养物质进入血液后,至少需要________次流经心脏,才能到达下肢肌肉细胞。
(2)在A系统内,血液只能按照一定的方向流动,而不能倒流,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
(3)图中属于排泄的途径是哪几条?________(填字母)。
第27题图
第28题图
28.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的肥胖率增长较快。肥胖是指体内脂肪积累过多的一种状态,它会影响身体健康。
(1)肥胖会增加患一些其它疾病的风险(如图),图中列举的五种疾病中,最有可能由胰岛素不足引起的是________。
(2)某同学食用了一包零食,其中含有4.5克脂肪。打乒乓球时,该同学每小时消耗的脂肪约6克。那么,在相同条件下,该同学通过打乒乓球,约需________小时才能消耗完4.5克脂肪。
(3)据调查,我国3~17岁人群是糖类饮料的高消费群体,过多饮用糖类饮料也会导致肥胖,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如图为心脏解剖图,请根据图回答:
(1)血管③的名称是________。
(2)当A和C收缩时,B和D的状态为________。
(3)写出动脉血在图中的流动途径:________(用箭头和图中的序号、字母表示)。
(4)某人患中耳炎需口服消炎药,该药物首次到达病变部位一定不通过图中的________(填序号或字母)。
第29题图
第30题图
30.下图为人体某处的血管分布示意图,其中字母A、B、C所指的是血管,且红细胞在B血管内是单行通过的,D是某种器官,“→”所指的方向是血液流动的方向。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如果D是脑,则C血管里血液的含氧量比A血管________?(选填“多”“少”或“相同”)。
(2)如果D是肺,则C血管里的血液为________?(选填“动脉血”或“静脉血”)。
(3)若流入C血管的血液中尿素的含量明显减少,则A为________。
31.体育运动不仅能增强体质,还会释放让人产生幸福感、增强记忆力的物质。
(1)运动时,人体肌肉组织会产生一种对大脑健康有促进作用的特殊物质。该物质通过循环系统运送到大脑的过程中,最先到达心脏的哪个腔室?________。
(2)运动时呼吸加快,经肺泡处的________,血液含氧量升高。
(3)不同状态流经不同部位的血液量如图所示。请分析运动时流经骨骼肌血液量大大增加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酱油是中国的传统调味品,表中是某酱油膏的部分营养成分,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酱油膏的部分营养成分列表(每100g中含)
成分名称
含量
成分名称
含量
成分名称
含量
水分/g
54.7
蛋白质/g
13
脂肪/g
0.7
糖类/g
10.2
钠/mg
7700
钙/mg
46
铁/mg
8.6
硒/μg
2.96
(1)表中不含基本营养素中的________。
(2)表中“钠”“钙”等是指________(选填“单质”“分子”“原子”或“元素”)。
(3)老年人每天都要摄入足量的钙,有利于防止________________。
(4)糖类主要是给人体提供能量。写出葡萄糖(C6H12O6)在酶作用下缓慢氧化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人体缺硒可能引起表皮角质化和癌症,但摄入量过高又会使人中毒。这里告诉人们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