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司马光 课件(共34张)+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4.司马光 课件(共34张)+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2-24 15:16:49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24.司马光
教学目标:
1.
正确跟读课文,背诵课文。
2.
通过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3.
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司马光是我国古时候有名的大文学家、史学家,他小时候很爱学习,也很聪明。《司马光》这篇课文就是写他小时候的一个真实的故事。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文言文
关注停顿,读出节奏
妙招一:
群儿/戏于庭②,一儿/登瓮③,足跌/没水中。众/皆④弃去,光⑤
/持石/击瓮/破之,水迸⑥,儿/得活。
司马光①
24

wènɡ
diē
jiē

chí
bènɡ
借助注释,插图,读明白
妙招二:
群儿戏于庭②,一儿登
,足跌
没水中。
wènɡ

diē
dēnɡ

注释

本文选自《宋史·司马光传》。

[庭]
庭院。

[瓮]
口小肚大的陶器。

[皆]
全都。

[光]
指司马光。

[迸]
涌出。
群(
)戏于(


[瓮]口小肚大的陶器。
水瓮
酒瓮
请君入瓮
瓮中捉鳖
biē
群儿戏于庭②,一儿登
,足跌
没水中。
wènɡ

diē
dēnɡ

组词
妙招三:
群儿/戏于庭②,一儿/登瓮③,足跌/没水中。众/皆④弃去,光⑤
/持石/击瓮/破之,水迸⑥,儿/得活。
司马光①
24

wènɡ
diē
jiē

chí
bènɡ
司马光①
众皆④弃去,光⑤持石击瓮破
之,水迸⑥,儿得活。
24

bènɡ
jiē

chí
猜一猜,其他小孩子遇到这种情况会怎样做?
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
持石击瓮
群儿戏于庭②,一儿登瓮③,足跌没水中。众皆④弃去,
bènɡ
wènɡ
diē
jiē

chí
注释

本文选自《宋史·司马光传》。

[庭]
庭院。

[瓮]
口小肚大的陶器。

[皆]
全都。

[光]
指司马光。

[迸]
涌出。
光⑤持石击瓮破

,水迸⑥,儿得活。
司马光①
24

司马光是一个遇事沉着冷静、机智勇敢、善良果断的人。
例1我想对司马光说:“你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例2司马光,我真为你骄傲。
群儿戏于庭②,一儿登瓮③,足跌没水中。众皆④弃去,光⑤持石击瓮破之,水迸⑥,儿得活。
bènɡ
wènɡ
diē
jiē

chí
注释

本文选自《宋史·司马光传》。

[庭]
庭院。

[瓮]
口小肚大的陶器。

[皆]
全都。

[光]
指司马光。

[迸]
涌出。
司马光①
24

群儿戏于庭②,
一儿登瓮③,
足跌没水中。
众皆④弃去,
光⑤持石击瓮破之,
水迸⑥,儿得活。
有一次,司马光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
失足掉进水里
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
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
使劲向水缸砸去。
水从缸里涌出,被淹在水里的小孩得救了。
别的小伙伴都被吓跑了,
图文对对碰
司马光①
群儿(
)于庭②,一儿(
)瓮,足(
)水中。众皆(
),光⑤(
)石(
)瓮(
)之,水迸,儿得活。
24

司马光①
群儿(
),一儿(
),足跌(
)。众(
),光(
),水迸,(
)。
24

司马光①
群儿戏于庭②,(
),

)。(
),

),水迸⑥,儿得活。
24

众皆赞之,曰:“光,____也。”
历史上还有很多的小朋友也和司马光一样又聪明又机智,打开语文主题丛书4,《文彦博》一文中讲了什么事情?
文彦博灌水取球
美好的品质,
犹如温暖的阳光,
带给我们希望的力量。《司马光》教案
教材分析:
本文是小学阶段安排的第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广为流传的小故事:有一次,司马光和一群孩子在庭院嬉戏。一个小孩爬上瓮,失足落入水中。大家都吓跑了,只有司马光拿石头砸瓮。瓮破了,水ー下子喷涌出来,落水的小孩得救了。故事表现了司马光的机智与沉着冷静。
学情分析:
课文是小学阶段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学生是首次接触这种文体的语言。因而,学生对文言文语言是陌生的。但是对于古代书面语学习而言,学生并不是完全没有基础的,他们已经学习了相当数量的古诗以及古代的名人名言,这些古诗、名言,在语言上与文言文是有相同之处的,这是教学要充分利用的有利条件。
教学目标:
1.
正确跟读课文,背诵课文。
2.
通过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3.
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教学重点:
通过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教学难点:
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初读,感知文本特点
1.
同学们,你知道吗?在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长河里,有一些少年,他们智慧的光芒点亮了我们的童年,想认识他们吗?逐次出示图片,学生说出故事。(课件出示——图1:孔融让梨;图2曹冲称象;图3司马光砸缸)
2.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谁?生说。(板书:司马光)司马是姓,光是名。亲切地叫一叫。大声喊喊他。生读课题。像这样由两个字组成的姓,你还知道吗?生说。听说过“司马光砸缸”这个故事吗,哪位同学来给我们讲讲。
3.
如果把刚才同学讲的原原本本写下来
,就是白话文。那你知道古人是怎么描述这个故事的吗?翻开课本102页,自己大声地读一读。
4.
读过了吗?和平时的课文有什么不同?生自由说。
5.
师小结:你们发现得真好,这是古人写的文章,我们把它叫做——文言文(板书:文言文)。我们一起穿越回古代,看看哪天到底发生了什么?
第二板块:细读,把握停顿节奏
1.
朗读生字。小老师带读。
“瓮”字的读音强调,“瓮”长什么样子?图片出示瓮和缸,让学生来猜,说出理由。(板书:插图)补充和瓮有关的成语:请君入瓮,瓮中之鳖。
2.一读,意在正音。
要求:两分钟时间,用自己的速度,朗读课文,能读几遍就读几遍。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自由读。指名读。师相机引导正音。
3.二读,重在停顿。
引言:读古文讲究“断句”。我们知道原来古文是没有标点的,课文为了大家学习方便,加上了标点。有标点的地方当然要停顿,句号处的停顿可以长一些,逗号处的停顿可以略短,没有标点的地方词与词之间的停顿要再短些。这样读,你自己比较好理解,听的人也容易听懂。请大家拿出笔来,听老师读一遍,注意听我读到哪里没有标点却略微停顿处,你就在哪里画一条斜线。(板书画斜线“/”)为了便于大家听和画,我读的慢一点,明白吗?师范读,学生跟读。指名读。
课件出示: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生校对修正。
按照这样的停顿方法,自己再试着读一读课文,要求:不但要读正确,更要注意句子的停顿。男女生读。
2.
三读,贵在节奏。
古人读书讲究吟咏,读得入情后还要摇头晃脑,甚至身子也跟着节奏晃动。(师示范)读出滋味来的人都是这样,你们也试一试,看看能读出滋味来吗?
自由读。齐读。
第三板块:品读,理解文本含义
1.
课文读通读顺了,那你是否读懂了呢?古今文化对比,差距还是很大的,既然要穿越回古代,老师送你们几件法宝,请带好。
妙招一:借助注释、插图等,理解词语的意思
老师刚才读了课文内容,发现没有司马光这个名字啊?(生说)光就是司马光,你是怎么知道的?(生说,师板书:注释)这是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借助注释,我们还理解了这些字的意思?(课件出示注释)
妙招二:组词
文中就只有司马光一个孩子吗?还有哪些人,用横线划一划。儿,就是孩子的意思,(群儿、一儿、众、儿)生说,并理解意思。
妙招三:用现代文中的词语替换
这些孩子在干什么?请用笔圈出文中人物的动作。利用妙招三理解戏、登、跌、去、持、破的意思。
2.
品读句一: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一群孩子在庭院里嬉戏、玩耍,用古文来写就是——群儿戏于庭。那么,如果一群孩子在园中玩耍呢?就叫——(群儿戏于园),在树林中嬉戏呢?叫——(戏于林),在池塘里嬉戏呢?原来,这“戏于什么地方”就是在什么地方嬉戏、玩耍!一群孩子在庭院里嬉戏、玩耍,玩得多开心哪!读——
群儿戏于庭。
“足跌没水中”,一不小心,脚下一滑,“呯——”地一声,掉进了瓮中,水很深,一下没过了头顶!这一切发生得太快了,一眨眼的工夫哪!所以,“跌没/水中”你不妨读得快、急。
3.
品读句二: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猜猜看这一句大致是什么意思?生说。当看见有人掉进瓮中,其他的小孩有怎样的反应?能想象一下他们当时的样子吗?有的孩子……有的孩子……还有的孩子……小朋友们,让我们穿越时空,也来当一回古人,把刚才的话用简短的文字说一说。试着用“众皆弃去,一儿_______,一儿_________……”的句式说一说。(一儿呼救,一儿大叫,一儿惊走,一儿狂叫,一儿大哭……)
部编版三年级《司马光》教学设计当小伙伴们惊慌失措的时候,司马光在干什么?生说。这“持石击瓮”要读得迅速有力,才能显得司马光做事果断、利落!“破之”呢?你就长舒一口气吧,紧张的气氛一扫而光,所以读地慢些——破——之——,结局皆大欢喜,所以要缓,语气上扬,儿——得活——

4.
师生合作带着语气读课文。
5.
从司马光破瓮救友这件事上,你觉得司马光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指名说。生说师板书。
6.司马光真了不起,想记住这个故事吗?自己先试着背一背。生自由背诵。填空形式集体尝试背诵。
小结延伸
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了《司马光》这篇课文,从司马光破瓮救友这个故事中,我们看出司马光小时候是一个机智勇敢、沉着冷静的孩子;我们还第一次学习了文言文,初步了解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可以借助注释、插图,碰到难句反复多读几遍。
延伸:还记得以前学过的《文彦博》的故事吗?老师这儿有一篇用文言文写的《文彦博》,想不想读一读?(下发课外阅读:文言文的《文彦博》)喜欢的话课后去读一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