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忆读书 课件(17张)

文档属性

名称 26 忆读书 课件(17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7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2-24 15:21: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26
忆读书
忆读书
作者简介
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女,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成员。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散文家。笔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
我会认
词语:舅父
津津有味
豪杰
英雄
无限
一知半解勉勉强强
哭哭啼啼
厌烦
荒唐
辛酸
兴亡盛衰
总而言之
统而言之
做人处事
访问
精彩
烦琐
索然无味
朦朦胧胧
堆砌
自作多情
风花雪月
真情实感
质朴
浅显
篇章
心动神移
国际
刊物
我会认
生字:舅
















多音字组词
chuán(传说)
shà(凶神恶煞)
juàn(卷轴)



zhuàn(传记)
shā(煞尾)
juǎn(卷起)
词语解释
一知半解:形容知道得不全面,理解得不深不透。
兴亡盛衰:指人与事变化发展的各种情况。
风花雪月:原指古典文学里描写自然景物的四种对象,后转喻堆砌辞藻而内容贫乏的诗文。
心动神移:心里的想法动摇了,会在神情上发生改变。
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1.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作者八十多年读书生涯的切身体会是什么?可用文中哪句话概括?
3.文章的思路是怎样的?
1.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课文通过回忆作者幼时、少时读书的经历及多年历来读书的经验,勉励儿童“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2.作者八十多年读书生涯的切身体会是什么?可用文中哪句话概括?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3.文章的思路是怎样的?
由“读书好”引到应“多读书”并要“读好书”。













1.自读喜欢的段落,思考:冰心奶奶在文中回忆了什么?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请找出表明顺序的词语。
作者回忆了幼时、少时、晚年时读过的书,在2-10段,有《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等。
课文是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回忆了作者一生读书的体会。
表时间的词语:“七岁时”、“那时”(幼时)、“我在十二三岁时”(少年时)、“我自1980年到日本访问回来后”(晚年时)。
2.冰心在文中最想告诉我们什么?针对这句话,我们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句话是本文的中心。
读书到底有哪些好处呢?认真自读课文,边读边做好批注,再小组交流。
1.书中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能激起人的各种情感,让人获得多种美的享受。
例如:《三国演义》让作者感到“津津有味”,“好听极了”,还“含泪上床”,“哭了一场”;《水浒传》让作者“尤其欣赏”;《红楼梦》让作者“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所包含的一个家庭兴亡盛衰的滋味”。
2.读书能扩大知识面。
例如:读《三国演义》可以了解三国时代的“分久必合”;读《红楼梦》可以了解到“一个家庭兴亡盛衰的滋味”。
3.读书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
例如:精彩的西游记;人物栩栩如生的《水浒传》。
4.读书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
你是否赞同作者的这种读书方法?和同学讨论,说明理由。
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起来,居然越看越明白。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说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只学过那个字的一半。
如:赞同。马南邨《不求甚解》中认为读书不必过分在一字一句上下功夫,重在兴趣。冰心儿时读《三国演义》就是由兴趣引发的,一知半解地读,字音都读得不对,居然越看越懂。
拓展练习
感受读书:
作者说:“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结合自身的读书经历和读书感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课堂小结:
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冰心能成为一个作家,与她的多读书是分不开的。只有“多读书”,“读好书”,你才会体会到“读书好”。希望同学们多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