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安徽专版】
第七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B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70分)
一、选择题(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
1.这是一次胆识的较量,这是一场
(?http:?/??/?www.21cnjy.com?)注定没有诚意的谈判,然而却让中国人见证了毛泽东“弥天大勇”和“一身系天下之安危”的气魄,这里的“较量”和“谈判”是指1945年的21教育网
A.西安谈判
B.重庆谈判
C.南京谈判
D.北平谈判
【答案】B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1945年,为了戳
(?http:?/??/?www.21cnjy.com?)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毛泽东去重庆进行谈判,重庆谈判,是抗日战争胜利之际,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党就中国未来的发展前途、建设大计在重庆进行的一次历史性会谈,国共双方达成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B项符合题意;西安谈判的时间是1936年,A项不符合题意;南京谈判的时间不是1945年,C项不符合题意;北平谈判的时间是1949年,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21
cnjy
com
2.尽管重庆谈判的政治闹剧本质和它注
(?http:?/??/?www.21cnjy.com?)定破产的历史结局,几乎毫无正面意义可言,但在谈判中两党公开倡言和认同的和平建国原则,是对中国几十年深重灾难的沉痛反思,是中国真正实现民族复兴、国家统一和跻身世界民族之林的历史基础。材料旨在强调重庆谈判21cnjy.com
A.因为没有实施协议注定要破产
B.有助于实现国家统一和民族复兴
C.反映了人们要求和平的愿望
D.得到部分的贯彻和落实
【答案】C
【详解】抗战胜利后,全国人民
(?http:?/??/?www.21cnjy.com?)渴望和平民主,蒋介石的内战政策已定,但其发动内战的准备工作还没有就绪,于是蒋介石玩弄真内战,假和平的阴谋,邀请毛泽东去重庆谈判。材料在强调重庆谈判中的和平建国原则反映了人们要求和平的愿望,故选C;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A错误;材料不是旨在强调重庆谈判有助于实现国家统一和民族复兴,B错误;重庆谈判达成的协定最终被国民党方面撕毁,没有得到贯彻和落实,D错误。
3.西安事变与重庆谈判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两者的相似之处有
①都是民族前途面临抉择的关键时刻
②共产党都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③国共两党达成了合作意向
④促成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来源:21cnj
y.co
m】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西安事变发生
(?http:?/??/?www.21cnjy.com?)在民族危机深重的危急时刻,西安事变如何解决事关民族安危,重庆谈判发生在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是战是和,事关国家民族命运。中国共产党积极参与事变的解决,使事变得到和平解决;为了争取国内和平,中国共产党毛泽东亲赴重庆谈判,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和平诚意,体现了积极努力的一面。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是国共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基本形成,两党还没有正式展开合作;重庆谈判签订饿了“双十协定”,两者没有相似之处。促成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的是西安事变和平解决;重庆谈判是在抗战胜利后,故也没有相似之处。符合题意的有①②,故选A。
4.“有一种胜利叫撤退,有一种失败叫占领。”下列最能够体现这一名言的战略行动是
A.挺进大别山
B.转战陕北
C.三大战役
D.渡江战役
【答案】B
【详解】1947年3月,国民党集中
(?http:?/??/?www.21cnjy.com?)25万兵力,向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发动突然袭击。解放军西北野战军只有两万多人,处于绝对劣势。大敌当前,中共中央决定采取诱敌深入的方针,主动撤离延安。中共中央撤离延安后,继续留在陕北,指挥全国各个战场的作战,经过5个多月,粉碎了国民党对陕甘宁解放区的重点进攻。所以说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延安是为了保存实力。所以说“有一种胜利叫撤退,有一种失败叫占领”,B符合题意;挺进大别山揭开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序幕,A排除;三大战役是中国共产党主动进攻的战役,C排除;渡江战役解放了南京,D排除。故选择B。
5.1946年蒋介石认为“时机已经成熟”,悍然发动内战。蒋介石认为的“时机”不包括(
)
A.抗日战争的胜利提升了蒋介石的威望
B.利用重庆谈判,赢得了准备内战的时间
C.人民群众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
D.蒋介石得到帝国主义国家的援助
【答案】C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人民群众反对蒋介石
(?http:?/??/?www.21cnjy.com?)发动内战,希望中国和平民主,C项符合题意;蒋介石发动内战的方针已经确定,但是他需要利用重庆谈判,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抗日战争的胜利提升了蒋介石的威望;蒋介石得到帝国主义国家的援助。由此分析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6.某部小说的故事梗概如下:194
(?http:?/??/?www.21cnjy.com?)5年10月10日,国民党同中国共产党正式签署国共双方代表《会谈纪要》,也就是著名的《双十协定》。下列适合做这部小说书名的是
A.开启思想解放的大门——新文化运动
B.我眼中的延安——中国革命的中流砥柱
C.中国社会转型的开端——鸦片战争
D.艰难的较量——重庆谈判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内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
(?http:?/??/?www.21cnjy.com?)45年抗战结束后,蒋介石内战准备工作还没有就绪,于是玩弄起真内战,假和平的手法,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经过斗争最终签署
了《双十协定》,但很快蒋介石就撕毁了《双十协定》,发动了内战。A项的时间是1915年;B项是在抗日战争时期;C项是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选D。
7.《新华日报》曾发表群众来信说
(?http:?/??/?www.21cnjy.com?):“毛先生来渝,证明了中共为和平、团结与民主而奋斗的诚意和决心,这的确代表了我们老百姓的要求。”毛先生此行的结果是(
)
A.促成了国共抗日
B.实现了国内和平
C.达成了“双十协定”
D.避免了内战
【答案】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http:?/??/?www.21cnjy.com?)毛先生来渝”指的是毛泽东赴重庆谈判。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1945年8月,毛泽东赴重庆谈判。1945年10月10日,国共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故C符合题意。重庆谈判的时候,抗日战争已经结束,故A不符合题意。实现国内和平是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目的,故B不符合题意。重庆谈判后不久,内战爆发,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8.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为战争的胜利提供了人力物力保障。“战争”是指
A.护国战争
B.北伐战争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答案】D
【详解】根据题干的时间是19
(?http:?/??/?www.21cnjy.com?)47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6年,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进攻中原解放区,内战爆发,所以题干所指的战争是解放战争,所以答案选D。
9.根据下图反映的史实,确定研究主题是(
)
(?http:?/??/?www.21cnjy.com?)
A.抗日烽火遍九州
B.三支大军逐中原
C.国军主力一扫光
D.百万雄师过大江
【答案】C
【详解】分析图片信息,根据锦州、
(?http:?/??/?www.21cnjy.com?)北平、双堆集等关键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主题是三大战役。三大战役歼敌150余万,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主力。C正确;图片发生于解放战争时期,“抗日烽火遍九州”体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历史
,与题不符。A错误;“三支大军逐中原”反映的是1947年6月底,三支大军挺进中原地区。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陈赓、谢富治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一部,挺进豫陕鄂边地区;陈毅、粟裕率领华东解放军主力,进攻豫皖苏地区。与题不符。B错误;“百万雄师过大江”反映的是渡江战役。D错误。综上故选C。
10.下面是拍摄于1949年初北平街头的一幅照片,其中有“庆祝华北解放”的标语。它反映的是(
)
(?http:?/??/?www.21cnjy.com?)
A.千里挺进大别山
B.辽沈战役的胜利
C.平津战役的胜利
D.渡江战役的开始
【答案】C
【详解】据“庆祝华北解放”可知与平津战役有关
(?http:?/??/?www.21cnjy.com?)。在淮海战役进行的时候,东北解放军又挥师入关,开赴华北战场,同华北解放军合力进行平津战役。解放军以神速动作,把敌军分割包围在北平、天津、张家口等孤立据点,截断敌军难逃和西窜的通路,华北敌军成了“瓮中之鳖”。人民解放军先后攻克张家口、天津等地。由于中国共产党的争取,北平国民党军队在总司令傅作义率领下,接受和平改编,1949年初,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战役的胜利,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1949年初,北平和平解放人民举
着写有“庆祝华北解放”的标语欢庆游行。这反映的是平津战役的胜利,C符合题意;千里挺进大别山是在1947年,A排除;辽沈战役解放东北全境,B排除;渡江战役解放南京,D排除。故选择C。www.21-cn-jy.com
11.1947年5月9日,中共
(?http:?/??/?www.21cnjy.com?)中央军委电令:“面向蒋管区,把战争引向更远的敌后。”随后,晋冀鲁豫解放军渡过黄河南下。符合该战局的诗词是(
)2-1-c-n-j-y
A.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B.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C.战无不胜刘伯承,神机妙算邓小平
D.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答案】C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晋
(?http:?/??/?www.21cnjy.com?)冀鲁豫解放军渡过黄河南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对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描述。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晋冀鲁豫解放军渡过黄河南下,挺进大别山,刘邓大军从国民党重点进攻的山东和陕甘宁解放区中间发起进攻,严重地威胁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选项C符合题意;A项指的是1927年的秋收起义;B项指的是长征;D项指的是1949年的渡江战役。故选C。【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2.以下是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的历史事件,按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粉碎国民党全力进攻中原解放区
②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③渡江战役占领南京
④平津战役和平解放北平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③②④
D.①②④③
【答案】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http:?/??/?www.21cnjy.com?),①1947年3月,国民党全面进攻被粉碎;②1947年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③1949年4月,渡江战役占领南京
④1949年1月,平津战役和平解放北平。可知按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②④③。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版权所有:21教育】
13.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中央机关所在地因革命形势的发展变化几经转移。下列按转移顺序先后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A.上海、瑞金、延安、西柏坡、北平
B.上海、延安、瑞金、西柏坡、北平
C.上海、西柏坡、延安、瑞金、北平
D.上海、西柏坡、瑞金、延安、北平
【答案】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中共中央刚开始
(?http:?/??/?www.21cnjy.com?)在上海,后来转移到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瑞金,长征后转移到了延安,解放战争时期,转移到了西北坡,最后转移到北平。故A符合题意。故BCD顺序不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21·cn·jy·com
14.如表是中国共产党在大中城市成立军事管制委员会的情况概览。与表中序号④所示信息有直接因果关系的是
序号
城市
成立时间
军管会主任
①
沈阳
1948年11月3日
陈云
②
北平
1949年1月1日
叶剑英
③
蚌埠
1949年1月8日
曹荻秋
④
南京
1949年4月28日
刘伯承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答案】D
【详解】依据表格信息“南京”
(?http:?/??/?www.21cnjy.com?)“
1949年4月28日”可知,与表中序号④所示信息有直接因果关系的是渡江战役。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向人民解放军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渡江战役开始,国民党苦心经营的长江防线,顷刻间土崩瓦解,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了延续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所以D项符合题意;A项与①有关,排除;B项与②有关,排除;C项与③有关,排除。故选D。
15.重庆谈判中,中共的
(?http:?/??/?www.21cnjy.com?)和平诚意和“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建国口号,赢得了全国民众的认可。解放区“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让农民无偿获得了梦寐以求的土地,使共产党赢得了农民的衷心拥护。这段话主要揭示了人民解放战争的(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发生背景
B.发展历程
C.胜利原因
D.历史意义
【答案】C
【详解】材料“解放区“耕者有
(?http:?/??/?www.21cnjy.com?)其田”的土地政策,让农民无偿获得了梦寐以求的土地,使共产党赢得了农民的衷心拥护”体现的是解放区的土改为革命的胜利赢得了群众基础,揭示的是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C选项符合题意;背景、历程和意义与材料无关,ABD选项排除。21·世纪
教育网
二、辨析改成题(共4小题,每题2分,共8分)
16.为进一步了解解放战争的相关史实,某校八年级学生依据教材内容整理了一段素材,其中有四处与史实不符。请你逐一列出,并加以改正。
1945年8月,蒋介石先后三次邀请毛
(?http:?/??/?www.21cnjy.com?)泽东到南京商议国家大计。经过谈判后,国共双方签署了“双十协定”,随后还召开了政治协商会议。1946年6月,蒋介石公然违背撕毁政协决议,全力围攻山东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防御的序幕。经过一段时间的作战,中共中央认为战略决战时机已经成熟,决定发起三大战役。在平津战役中,北平国民党守军总司令李宗仁在共产党的争取下接受和平改编,北平和平解放。三大战役的胜利使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长江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答案】(1)错误:南京
改正:重庆
(2)错误:山东解放区
改正:中原解放区
(3)错误:战略防御
改正:战略进攻
(4)错误:李宗仁
改正:傅作义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8
(?http:?/??/?www.21cnjy.com?)月,蒋介石先后三次邀请毛泽东到重庆商议国家大计。经过谈判后,国共双方签署了“双十协定”,随后还召开了政治协商会议。1946年6月,蒋介石公然违背撕毁政协决议,全力围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经过一段时间的作战,中共中央认为战略决战时机已经成熟,决定发起三大战役。在平津战役中,北平国民党守军总司令傅作义在共产党的争取下接受和平改编,北平和平解放。三大战役的胜利使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长江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三、材料解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
17.(10分)毛泽东的诗词是记载中国革命伟大历程的史诗,请阅读以下诗词并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修铜一带不停留,便向平浏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沉,霹雳一声暴动。
——《西江月?秋收暴动》
材料二: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长征》
材料三:钟山风雨起仓黄,百万雄狮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www-2-1-cnjy-com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材料一反映的是毛泽东领导发动的哪一次武装起义?在起义失败后,他率军建立了哪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2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红军“远征”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这次“远征”被称为什么?红军“远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什么?(3分)
(3)材料三中的“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是解放战争中的辉煌战果,南京是什么时间解放的?今天的北京在当年又是通过哪一战役实现解放的?(2分)
(4)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时期,由国民党领导中国革命失败,到中国共产党取得伟大的胜利,你有何感想?(3分)
【答案】(1)秋收起义;井冈山根据地。
(2)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长征;红军三大主力的会师。
(3)1949年;平津战役。
(4)言之有理即可。
【详解】(1)依据材料一“军叫工农革命,
(?http:?/??/?www.21cnjy.com?)……秋收时节暮云沉,霹雳一声暴动。”“《西江月?秋收暴动》”可知,反映的是毛泽东领导发动的秋收起义。1927年,毛泽东在湘赣边界,领导工农革命军举行秋收起义。起义开始时攻占了一些县城,但由于城市里敌人的力量比较强大,工农革命军损失惨重;起义失败后,毛泽东分析敌强我弱的形势,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他率领工农革命军向湘赣边的井冈山进军,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2)依据材料二“红军不
(?http:?/??/?www.21cnjy.com?)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结合所学知识,1933年10月,蒋介石调集50万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五次“围剿”。由于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的错误指挥,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长征;长征途中的1935年1月,党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全力解决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会后确定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负责指挥。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长征到达甘肃,同前来接应的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3)依据材料三中的“人民解放军占
(?http:?/??/?www.21cnjy.com?)领南京”,结合课本所学,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向人民解放军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国民党苦心经营的长江防线,顷刻间土崩瓦解,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了统治中国22年之久的国民党政权垮台;在淮海战役进行的时候,东北解放军又挥师入关,开赴华北战场,同华北解放军合力进行平津战役。解放军采取“先打两头,后取中间”的方针,以神速动作,把敌军分割包围在北平、天津、张家口等孤立据点,截断敌军难逃和西窜的通路,华北敌军成了“瓮中之鳖”。人民解放军先后攻克张家口、天津等地。由于中国共产党的争取,北平国民党军队在总司令傅作义率领下,接受和平改编,1949年初,北平和平解放。建国后,北平改名为北京。
(4)依据课本所学,中国共
(?http:?/??/?www.21cnjy.com?)产党领导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开辟了农村革命根据地,充分发动了人民群众;解放战争时期,广大人民群众自发支援中国共产党的军队,人民解放军队,由此可知围绕着: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中国共产党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由此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革命道路要符合国情等。
18.(10分)习近平曾指出“民生没有终点,只有新起点。”中国近代不同阶级先后提出了解决土地问题的不同方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出处:21教育名师】
材料一
凡分田,照人口,不
(?http:?/??/?www.21cnjy.com?)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移彼丰处,以赈此荒处。彼处荒,则移此丰处,以赈彼荒处。
——摘编自《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二
兄弟所最信的民生主
(?http:?/??/?www.21cnjy.com?)义是定地价的法。比方地主有地价值一千元,可定价为一千,或多至二千;就算那地将来因交通发达,价涨至一万,地主得二千,已属有益无损;赢利八千,当归国家。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材料三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毛
(?http:?/??/?www.21cnjy.com?)泽东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制定的土地政策是:打土豪,分田地。抗日战争时期,在根据地实行的土地政策是:农民减减息,地主交租交息。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摘编自八年级上统编历史教参
材料四
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
(?http:?/??/?www.21cnjy.com?)布的《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一年后,解放区有一亿多农民获得了土地。翻身后的农民积极参军,支援前线。
——摘编自《复兴之路》
(1)材料一中的土地纲领是哪场运动颁布的?分配方式有什么特点?(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民生主义在同盟会纲领中是如何表述的?实现民生主义的具体方法是什么?(2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为什么中共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土地政策不同?(2分)
(4)根据材料四、概括解放区土地改革的目标是什么?土地改革为哪场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可靠保障?(2分)
(5)综合上述材料,近代不同阶级提出土地纲领的出发点是什么?这些土地政策的制定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2分)
【答案】(1)太平天国运动;按人口平分土
(?http:?/??/?www.21cnjy.com?)地。
(2)平均地权;定地价。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地主抗日。
(4)支援前线。解放战争。
(5)维护本阶级的利益。符合当时形势;与时俱进。2·1·c·n·j·y
【详解】(1)根据所学和材料一“
凡分田
(?http:?/??/?www.21cnjy.com?),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可知,在太平天国运动中,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它主张按人口平分土地。
(2)根据所学和材料二“兄弟所最信的民生主义是定地价的法”可知,三民主义中的民生是平均地权;具体的方法是定地价。21
cnjy
com
(3)根据所学和材料三“抗日战争时期,在根据
(?http:?/??/?www.21cnjy.com?)地实行的土地政策是:农民减减息,地主交租交息”可知,这是因为必须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地主抗日。
(4)根据所学和材料四“翻身后的农民积极参军,支援前线”可知,目的是为了支援前线,争取解放战争的胜利。
(5)根据所学和材料一
二三四可知,均是了为维护本阶级的利益。根据所学可知,政策要符合当时形势;与时俱进。
四、综合探究题(共1大题,满分12分)
19.(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5年,毛泽东在重
(?http:?/??/?www.21cnjy.com?)庆谈判间隙,多次探望、会见民盟领导张澜、黄炎培等人。在抵达重庆后的第三天,毛泽东就专程到“特园”拜访张澜,就谈判内容与他们进行初步磋商。9月2日,民盟中央在“特园”设午宴回请毛泽东等中共代表,席间毛泽东进一步宣传了和平、民主、团结的方针,并通报了国共两党的谈判情况。11日,毛泽东在“桂园”会晤黄炎培等民主党派人士,再度就团结协商问题与之交换意见。15日,毛泽东还特地赶至“特园”与张澜长谈,向他透露了谈判的初期成果和面临的分歧,就如何维护谈判成果进行了深入协商。18日,张澜在重庆《新民报》上发表了《给国共两党领袖的公开信》,建言:“目前为国家团结统一之绝好时机,国家一切问题应乘此时机求彻底之解决,更应求全盘之解决。”
——摘编自陈开江《浅析重庆谈判前后中共与民主党派之间的舆情互动与民主协商》
(1)根据材料,指出中共与民主党派关于国家命运的共同政治诉求。
(2)根据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其加以简要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答案】(1)国家团结统一(或和平、民主、团结)
(2)示例
观点:中国共产党为避免内战和争取和平作出不懈努力。
论述:1945
年抗战胜
(?http:?/??/?www.21cnjy.com?)利后,民主统一与和平建国成为大势所趋。为此,毛泽东等中共代表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为争取和平,共产党在谈判中向国民党作出必要的让步,同意让出苏南、浙江等八个解放区和缩减中共军队。期间,也为了广泛争取民主党派对谈判内容的理解和支持,毛泽东多次探望、会见民主党派人士,并与其进行磋商,加强彼此沟通和联系。由此说明,中国共产党能以维护人民和国家的根本利益为宗旨,为避免内战和争取和平作出了巨大的努力。
【详解】(1)由材料“毛泽东进一步宣传了和
(?http:?/??/?www.21cnjy.com?)平、民主、团结的方针”“目前为国家团结统一之绝好时机”,可见中共与民主党派关于国家命运的共同政治诉求是国家团结统一或和平、民主、团结。
(2)本题设问开放,言之成
(?http:?/??/?www.21cnjy.com?)理即可。由材料可知,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期间,与民主党派关于避免内战和争取和平作了良好互动,表达了和平建国的诚意,故可拟定观点为中国共产党为避免内战和争取和平作出不懈努力。论证环节,可以从人民愿望、中共为争取和平的军事让步和毛泽东与民主党派的互动等角度,强调中国共产党为避免内战和争取和平作出了巨大的努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安徽专版】
第七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B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70分)
一、选择题(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
1.这是一次胆识的较量,这是一场注定没有
(?http:?/??/?www.21cnjy.com?)诚意的谈判,然而却让中国人见证了毛泽东“弥天大勇”和“一身系天下之安危”的气魄,这里的“较量”和“谈判”是指1945年的21cnjy.com
A.西安谈判
B.重庆谈判
C.南京谈判
D.北平谈判
2.尽管重庆谈判的政治闹剧本质和它注定
(?http:?/??/?www.21cnjy.com?)破产的历史结局,几乎毫无正面意义可言,但在谈判中两党公开倡言和认同的和平建国原则,是对中国几十年深重灾难的沉痛反思,是中国真正实现民族复兴、国家统一和跻身世界民族之林的历史基础。材料旨在强调重庆谈判【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因为没有实施协议注定要破产
B.有助于实现国家统一和民族复兴
C.反映了人们要求和平的愿望
D.得到部分的贯彻和落实
3.西安事变与重庆谈判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两者的相似之处有
①都是民族前途面临抉择的关键时刻
②共产党都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③国共两党达成了合作意向
④促成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21·世纪
教育网
4.“有一种胜利叫撤退,有一种失败叫占领。”下列最能够体现这一名言的战略行动是
A.挺进大别山
B.转战陕北
C.三大战役
D.渡江战役
5.1946年蒋介石认为“时机已经成熟”,悍然发动内战。蒋介石认为的“时机”不包括(
)
A.抗日战争的胜利提升了蒋介石的威望
B.利用重庆谈判,赢得了准备内战的时间
C.人民群众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
D.蒋介石得到帝国主义国家的援助
6.某部小说的故事梗概如下:
(?http:?/??/?www.21cnjy.com?)1945年10月10日,国民党同中国共产党正式签署国共双方代表《会谈纪要》,也就是著名的《双十协定》。下列适合做这部小说书名的是【来源:21cnj
y.co
m】
A.开启思想解放的大门——新文化运动
B.我眼中的延安——中国革命的中流砥柱
C.中国社会转型的开端——鸦片战争
D.艰难的较量——重庆谈判
7.《新华日报》曾发表群众来信说
(?http:?/??/?www.21cnjy.com?):“毛先生来渝,证明了中共为和平、团结与民主而奋斗的诚意和决心,这的确代表了我们老百姓的要求。”毛先生此行的结果是(
)【出处:21教育名师】
A.促成了国共抗日
B.实现了国内和平
C.达成了“双十协定”
D.避免了内战
8.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为战争的胜利提供了人力物力保障。“战争”是指
A.护国战争
B.北伐战争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9.根据下图反映的史实,确定研究主题是(
)
(?http:?/??/?www.21cnjy.com?)
A.抗日烽火遍九州
B.三支大军逐中原
C.国军主力一扫光
D.百万雄师过大江
10.下面是拍摄于1949年初北平街头的一幅照片,其中有“庆祝华北解放”的标语。它反映的是(
)
(?http:?/??/?www.21cnjy.com?)
A.千里挺进大别山
B.辽沈战役的胜利
C.平津战役的胜利
D.渡江战役的开始
11.1947年5月9日,中共中央军委电令
(?http:?/??/?www.21cnjy.com?):“面向蒋管区,把战争引向更远的敌后。”随后,晋冀鲁豫解放军渡过黄河南下。符合该战局的诗词是(
)21·cn·jy·com
A.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B.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C.战无不胜刘伯承,神机妙算邓小平
D.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12.以下是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的历史事件,按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粉碎国民党全力进攻中原解放区
②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③渡江战役占领南京
④平津战役和平解放北平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③②④
D.①②④③
13.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中央机关所在地因革命形势的发展变化几经转移。下列按转移顺序先后排列正确的一组是21
cnjy
com
A.上海、瑞金、延安、西柏坡、北平
B.上海、延安、瑞金、西柏坡、北平
C.上海、西柏坡、延安、瑞金、北平
D.上海、西柏坡、瑞金、延安、北平
14.如表是中国共产党在大中城市成立军事管制委员会的情况概览。与表中序号④所示信息有直接因果关系的是【版权所有:21教育】
序号
城市
成立时间
军管会主任
①
沈阳
1948年11月3日
陈云
②
北平
1949年1月1日
叶剑英
③
蚌埠
1949年1月8日
曹荻秋
④
南京
1949年4月28日
刘伯承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15.重庆谈判中,中共的和平诚意
(?http:?/??/?www.21cnjy.com?)和“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建国口号,赢得了全国民众的认可。解放区“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让农民无偿获得了梦寐以求的土地,使共产党赢得了农民的衷心拥护。这段话主要揭示了人民解放战争的( )2-1-c-n-j-y
A.发生背景
B.发展历程
C.胜利原因
D.历史意义
二、辨析改成题(共4小题,每题2分,共8分)
16.为进一步了解解放战争的相关史实,某校八年级学生依据教材内容整理了一段素材,其中有四处与史实不符。请你逐一列出,并加以改正。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1945年8月,蒋介石先后三
(?http:?/??/?www.21cnjy.com?)次邀请毛泽东到南京商议国家大计。经过谈判后,国共双方签署了“双十协定”,随后还召开了政治协商会议。1946年6月,蒋介石公然违背撕毁政协决议,全力围攻山东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防御的序幕。经过一段时间的作战,中共中央认为战略决战时机已经成熟,决定发起三大战役。在平津战役中,北平国民党守军总司令李宗仁在共产党的争取下接受和平改编,北平和平解放。三大战役的胜利使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长江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21教育网
三、材料解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
17.(10分)毛泽东的诗词是记载中国革命伟大历程的史诗,请阅读以下诗词并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修铜一带不停留,便向平浏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沉,霹雳一声暴动。2·1·c·n·j·y
——《西江月?秋收暴动》
材料二: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21
cnjy
com
——《七律?长征》
材料三:钟山风雨起仓黄,百万雄狮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材料一反映的是毛泽东领导发动的哪一次武装起义?在起义失败后,他率军建立了哪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2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红军“远征”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这次“远征”被称为什么?红军“远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什么?(3分)
(3)材料三中的“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是解放战争中的辉煌战果,南京是什么时间解放的?今天的北京在当年又是通过哪一战役实现解放的?(2分)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4)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时期,由国民党领导中国革命失败,到中国共产党取得伟大的胜利,你有何感想?(3分)
18.(10分)习近平曾指出“民生没有终点,只有新起点。”中国近代不同阶级先后提出了解决土地问题的不同方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
(?http:?/??/?www.21cnjy.com?)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移彼丰处,以赈此荒处。彼处荒,则移此丰处,以赈彼荒处。
——摘编自《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二
兄弟所最信的民生主义是定地价的法。
(?http:?/??/?www.21cnjy.com?)比方地主有地价值一千元,可定价为一千,或多至二千;就算那地将来因交通发达,价涨至一万,地主得二千,已属有益无损;赢利八千,当归国家。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材料三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毛泽东在农村革
(?http:?/??/?www.21cnjy.com?)命根据地制定的土地政策是:打土豪,分田地。抗日战争时期,在根据地实行的土地政策是:农民减减息,地主交租交息。
——摘编自八年级上统编历史教参
材料四
1947年,中
(?http:?/??/?www.21cnjy.com?)国共产党颁布的《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一年后,解放区有一亿多农民获得了土地。翻身后的农民积极参军,支援前线。www-2-1-cnjy-com
——摘编自《复兴之路》
(1)材料一中的土地纲领是哪场运动颁布的?分配方式有什么特点?(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民生主义在同盟会纲领中是如何表述的?实现民生主义的具体方法是什么?(2分)www.21-cn-jy.com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为什么中共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土地政策不同?(2分)
(4)根据材料四、概括解放区土地改革的目标是什么?土地改革为哪场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可靠保障?(2分)
(5)综合上述材料,近代不同阶级提出土地纲领的出发点是什么?这些土地政策的制定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2分)
四、综合探究题(共1大题,满分12分)
19.(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5年,毛泽东在重庆谈判间隙,
(?http:?/??/?www.21cnjy.com?)多次探望、会见民盟领导张澜、黄炎培等人。在抵达重庆后的第三天,毛泽东就专程到“特园”拜访张澜,就谈判内容与他们进行初步磋商。9月2日,民盟中央在“特园”设午宴回请毛泽东等中共代表,席间毛泽东进一步宣传了和平、民主、团结的方针,并通报了国共两党的谈判情况。11日,毛泽东在“桂园”会晤黄炎培等民主党派人士,再度就团结协商问题与之交换意见。15日,毛泽东还特地赶至“特园”与张澜长谈,向他透露了谈判的初期成果和面临的分歧,就如何维护谈判成果进行了深入协商。18日,张澜在重庆《新民报》上发表了《给国共两党领袖的公开信》,建言:“目前为国家团结统一之绝好时机,国家一切问题应乘此时机求彻底之解决,更应求全盘之解决。”
——摘编自陈开江《浅析重庆谈判前后中共与民主党派之间的舆情互动与民主协商》
(1)根据材料,指出中共与民主党派关于国家命运的共同政治诉求。
(2分)
(2)根据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其加以简要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10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