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五首

文档属性

名称 词五首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11-16 19:42: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6张PPT)
《望江南》
《武陵春》
《渔家傲》
《江城子》
《破阵子》
  词是唐五代兴起的一种配乐歌唱的诗体,产生于隋唐之际,中唐后有较多文人从事创作,晚唐五代渐趋繁荣,鼎盛时期出现在宋朝。
词是古代诗歌的一个分支,原来也称曲、曲子词,又因句子参差不齐而称长短句,而最常见的是“词”这个名称,相当于我们现在的歌词。词,早先都是入乐的,要按照曲调的要求来写,所以作词又叫“填词”。每一个曲调都有一个名称,叫“词牌”。词牌规定着这首诗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按字数的多少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三种。词从结构上看多数是分段的,称为上片和下片或上阕和下阕。上、下片的句式有完全相同的,也有不同或不完全相同的。

婉约派:
我国古代词人,大致可分为“婉约词派”“豪放词派”两大派。因明人张延有“少游多婉约,子瞻多豪放”之说而得名。婉约派以柳永、李清照为代表,形成“词人之词”之正宗。风格委婉、绮丽。此派对词坛影响很大,在词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望江南
温庭筠(约812~866) 本名歧,字飞卿。唐诗人,词人,太原人。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词风艳丽华美,有《花间集》。
作者简介
温庭筠是唐代诗人中第一个大量写词的人。他以自己的创作实践奠定了词这种文学样式在文坛上的地位。他的词“多写闺情”,较少政治内容,极尽“艳丽”之能事,花间词派尊他为“花间鼻祖”。
《望江南》
温庭筠
梳洗罢,
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蘋洲 。
清晨刚刚梳洗完毕,
就独自一人登上望江楼,
凭栏眺望。
看看那当年同爱人分手的白频洲,不由得愁肠寸断。
大江之上,千帆驶过,但哪一条船都不是我所思念的人的归舟,斜阳夕晖脉脉无言,江水悠悠不尽。
词作描写了一位因心上人远行而独处深闺的女子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感情。在清晨梳洗完毕后,她在楼上凭栏眺望,看到许许多多帆船从楼前驶过,但却没有自己要等的那只船。夕阳西下,爱人没有回来,只空见江水东流,思念让她肝肠寸断。
理解大意
望江南—温庭筠
描写了一位因心爱的人远行而独处深闺的女子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情感,表现了她失望和怅惘忧伤的情怀
这是一首风格清新、明快的小词,不到30个字,却容纳了很多内容显示了它高度概括、凝练的特点:
1、就时间而言,从清晨写到黄昏
2、就景物而言,从楼头、千帆
写到斜晖、江水,又写到白洲
3、就人物内心情感而言,从希望到失望以至最后的“肠断”。
变型默写:
写女子打扮停当,凭栏眺望的句子: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以悠悠江水衬托主人公无限愁绪的句子: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武陵春
李清照
李清照(1084-约1151),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属山东)人,宋代著名女词人。婉约词派的代表作家。她出生在一个文学气氛浓厚的家庭里,从小便有诗名,后嫁给赵明诚,夫妇共同校勘古书,唱和诗词,生活优裕和谐。靖康之难起,她和丈夫避兵江南,赵明诚中途病死,她流落在杭州、越州、金华一带,境遇孤苦,卒年不详。
作者简介
本文选自《李清照集校注》,李清照,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如《如梦令》《醉花阴》
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本词是她后期的作品。
李清照词,令慢均工擅长白描,善用口语,被称为“易安体”。现传《漱玉词》
一、有关常识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武陵春
李清照
诵读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暮春时节,鲜花经过春风的摇动已经零落殆尽,只有土地上还留有花的芬芳,日色已晚,自己仍无心梳洗。春天里花开花落年年如此,而人与以前却不一样了,我对一切都丧失了兴趣,即使有心诉说,也是言未出而泪先流。
听人说双溪春色还不错,我也打算去那里泛舟游赏,只怕是双溪上那蚱蜢般的小船,载不动我内心的沉重的哀愁。
上片首句“风住尘香花已尽”,交代的是季节特征,鲜花经过春风的摇动已经零落殆尽,只有土地上还残留些花的芬芳,说明这时已到了暮春时节。“日晚倦梳头”是通过日色已晚而作者仍无心梳洗打扮来表达内心的哀伤。下面叙述哀伤的原因和哀伤的程度:“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在春天里花开花落年年如此,并没有新的变化,而人却与以前大不一样了,国破、家亡、夫死,她对一切都丧失了兴趣。即使有心诉说自己的遭遇和心情,也是言未出而泪先流,这比“声泪俱下”的描写更深入了一层。
欣赏品析
下片一转,另辟蹊径,写道:“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听人说双溪春色还不错,诗人也曾产生了去那里泛舟的念头。她想去双溪泛舟并不是贪恋美景、游赏心切,而是要寻求一个消除愁苦的去处。不过,转而却又否定了自己的计划。“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怕的是双溪上那蚱蜢般的小船载不动自己内心沉重的哀愁。人们总是把愁怨比做连绵不断的流水,比做斩尽还生的野草,而李清照却另寻了一个新思路,说:自己的愁重得连船都承载不动。她又用“也拟”“只恐”等虚字把自己的思想活动层次清楚地表露了出来,写出了作者试图排遣愁绪的做法以及内心的沉重、无奈。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实在很新鲜、奇特,所以被词论家称赞为“创意出奇”,“往往出人意表”。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
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
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相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两地相思的闲愁
国恨、家破、人亡、物失的深愁
想一想还有哪些写愁的诗歌,请找出来背一背。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李煜《相见欢》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辛弃疾《丑奴儿》
婉约派:内容上以情感为题材;语言清新、含蓄,情思曲折而真切;风格委婉,绮丽。代表人物:李清照、柳永。
豪放派:内容上多以抒发强烈的政治热情,豪爽的英雄本色;语言畅达流利,直抒胸臆;风格豪迈奔放,意境雄奇阔大。由北宋词人苏轼开创,经南宋词人辛弃疾发展而推向高峰。
据南宋俞文豹《吹剑续录》载:“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词何如?’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这则故事,表明两种不同词风的对比,隐然把苏词看成可与柳词相抗衡的另一流派。
范仲淹
前面我们所学的表现范仲淹政治理想的散文《岳阳楼记》,写于他被贬谪的1046年,而就在他被贬谪的前4年(1040年),还在塞外征战。
作为有政治抱负的范仲淹,面对荒凉和艰苦,是一种怎样的感情呢?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范仲淹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渔家傲
【宋】范仲淹
秋天到了,边塞的景物与江南迥然不同,大雁过早向衡阳飞去,毫不留恋。风吼、马嘶,同号角声连在一起,构成塞下特有的声音。夕阳西下,暮霭沉沉,座落在群山中的小城城门早已关闭。
乡思涌起,然而浊酒一杯消不散万里乡愁。但边患未平,燕然未勒,功业未成,没有办法回去。夜深寒重,寒霜满地,羌笛悠悠,将军和征夫们难以入睡,白发轻染双鬓,不觉早已热泪盈眶。
渔家傲范仲淹
上阕写景
衡阳雁去
边声连起
千嶂孤城
长烟落日
渲染荒凉萧瑟气氛
战事紧张戒备森严
下阕抒情

家万里- 归无计
羌管悠-霜满地
燕然未勒
抒发思乡报国之情

借景抒情
苍凉悲壮, 沉郁雄浑
这首词是作者在西北边塞军中所作。词中表现了他决心守边御敌的英雄气概,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及战士们的思乡忧国之情。
主题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
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诗歌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四大家”
苏轼在熙宁四年(1071)因对王安石变法持不同政见而自请外任。任密州太守。这首词是熙宁七年(1074)冬与同僚出城打猎时所作。
写作背景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苏轼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诵读
我虽年老却兴起少年打猎的热狂,左手牵着黄犬,右手举起苍鹰。戴上锦蒙帽穿好貂皮裘,率领随从千骑席卷平展的山冈。为了报答全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意,看我亲自射杀猛虎,犹如昔日的孙郎。
理解词意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我虽沉醉但胸怀开阔胆略兴张,鬓边白发有如微霜,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派遣人拿着符节去边地云中,像汉文帝派遣冯唐。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朝着西北瞄望,奋勇射杀敌人天狼。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一狂:太守出猎而架势不凡
二狂:人民出看而“倾城”
三狂:猎必射虎
四狂:自比孙郎
表达了词人非凡的气概,
刻画了雄心勃勃、英武豪迈的形象。
表现作者为国征战杀敌立功的壮志
抒发爱国报国的情怀。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讲讲下阙中运用的典故。
抒发立志为国效命的情怀,希望朝廷能重用
他,给他机会建功立业。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请你找出表现词人心胸开阔,胆气豪壮的句子。
“酒酣胸胆尚开张”
表现太守年愈长而志弥坚的句子是哪句?
“鬓微霜,又何妨!”
找出表现作者希望再展宏图,为国立功的句子。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找出表现作者必致强敌于死地的抱负的句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你能概括一下下阙的内容吗?
抒发立志为国效命、征战沙场的情怀。(抒情)
梳理总结
这首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的壮观场面,借历史典故抒发作者杀敌卫国的雄心壮志,表达了为国效命的坚定决心和爱国思想,并委婉的表达了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这首词风格豪放,对当时流行的以柳永为代表的抒写柔媚情趣的婉约词风有较大突破,独成一家。
赏 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破 阵 子
辛弃疾
作者简介:
辛弃疾:南宋词人。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值得纪念的民族英雄,也是最负盛名的伟大词人之一,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苏辛”。有《稼轩长短句》
淳熙八年(1181),辛弃疾被人弹劾罢官。他不得已而在上饶带湖赋闲家居。陈同甫,名亮,也是主张北伐的爱国志士,与辛弃疾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二人经常有书信往来,诗词唱和。这首词就是寄给陈亮的。
“壮词”,雄壮的词.即内容、情感、形象、语言等方面都豪放、壮美的作品。
写作背景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诵读
在醉酒之中,我挑亮油灯,端详宝剑,梦醒时,扎在一起连接的军营都吹响了号角。在军营里,分赏给部下大块烤熟的牛肉,各种乐器演奏着边塞雄壮的军歌。秋高气爽,战场上正在检阅军队。
理解大意
战马像的卢一样飞快的奔驰,利箭射出,弓弦像震雷一样惊响。本想完成君王恢复中原的统一大业,赢得生前死后的美名声。可惜现在满头白发已经丛生!
小结:上阕着重描绘了幻想中的军营生活,表达了作者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
上阕“壮”在何处?
“壮”在军营生活场面:
分麾下炙(分食牛肉)
翻塞外声(奏悲壮战歌)
沙场秋点兵(沙场阅兵)
“壮”在情感:
渴望杀敌报国
下阕是描写想象中的战斗场面,表现作者壮志未酬的极大悲愤。
“壮”在何处
“壮”在战斗场面
“壮”在 情 感:冲锋陷阵、为国立功
的雄心壮志和爱国激情
壮志难酬报国无门
的极大悲愤。
醉态——
这首词的结构:
梦境——
现实——
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实写
实写
虚写
破阵子—主题
通过作者梦想中经历的描述,抒发作者渴望建功立业却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沉痛和悲愤。
内容
课题 写景叙事 抒情 总体
渔家傲
秋思 塞下秋景:寒冷荒凉 戒备森严 思乡,爱国,渴望建功立业 相同:
感情,都与爱国紧密联系;
风格,开阔、雄壮。
不同:感情的侧重点略不同
江城子
密州出猎 打猎: 雄壮开阔
渴望被重用,为国效力,爱国。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回忆军旅生活:豪放激烈具有英雄气概 渴望建功立业,壮志未酬的抑郁愤慨
爱国是一种高尚的情感,古人还有很多人书写自己爱国的激情,请举出几篇爱国诗篇。
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