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岳麓版 历史必修(I)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指导思想】
以历史新课标的精神为指导,全面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核心思想,采用新颖、恰当、易于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全面深刻地掌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
本课结构明确,主要讲述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背景、过程、结果及意义。本课第一目“革命前夕的俄国”,讲述十月革命爆发的背景,强调革命爆发的必然性;第二目“阿芙乐尔”的炮声,包括二月革命、《四月提纲》、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等内容;第三目“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讲述十月革命后,新的国家政权的组建情况及政治经济措施,说明其社会主义的性质,阐述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课程标准:要求“概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史实,认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识记:俄国十月革命前的社会状况、二月革命、《四月提纲》、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
理解:理解十月革命爆发的必然性。
运用:探究十月革命对俄国、世界的影响与意义。
过程与方法:
1、收集整理有关俄国十月革命87周年的相关时事,通过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搜集资料、共同探究问题,使学生对俄国十月革命有初步了解,并能在了解史实的基础上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搜索资料,联系实际、放眼世界的能力。
2、通过学生间交流搜索到的资料,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交流精神,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能力,在学习中学会与人合作。
3、通过阅读课文所提供的历史材料、图片,立足教材,充分利用教材丰富资源,提高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中获得有效信息的能力。
4、通过在课堂中的扮演角色,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习惯,表达自己的观点,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勇气。
情感态度价值观:
十月革命的爆发是历史的必然。
无产阶级政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正确与否是革命成败的关键。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难点:理解十月革命爆发的必然性、探究十月革命对俄国、世界的影响与意义。
【教学策略】: 问题探究式教学策略
问题探究式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在课堂中创设问题情境,挖掘、引发不同质的疑问和想法,使其相互碰撞,从而使学生认识、理解历史事物的教学形式。其理论依据为建构主义关于“知识是由认知主体积极建构的”理论,为出发点,学生未来面对的是复杂性、竞争性、挑战性极强的社会,历史是过去社会的记录,它连接着未来,培养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地探究、认识历史问题,能使学生通过问题探究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价值取向和良好的个性品质,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学生迎接现实社会的挑战。
采用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课堂中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小组讨论、分组发言、扮演角色的方式解决问题、进行教学。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前准备】:
1、学生的准备:
(1)、学生课前查阅俄国十月革命87周年的相关时事,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课前学生间交流搜索到的资料。
2、教师的准备:
(1)、指导学生准备相关材料,分工明确。
(2)、制作多媒体课件,认真准备教学设计。
(3)、收集学生课前搜索资料遇到的问题,通过设置问题解决。
【预期效果】:
通过小组合作活动,使教学形式新颖、活泼、多样,激发出学生自主探究历史问题的兴趣,增强互动、合作探究的能力。
围绕着俄国十月革命这一中心内容,通过师生的互动教学,使学生基本上达到了三维目标的要求,课堂气氛活跃。
【教学过程】
流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操作 问题 探究 效果
导入 通过网络接入互联网展示俄国十月革命87周年纪念活动的情况。 借助俄国十月革命87周年纪念活动的情况,使学生从现实问题转到去探索历史。 使学生初步了解俄国十月革命在俄国人心中的地位。 学生带着兴趣进入新课。
讲授新课讲授新课 一、革命战争前夕的沙皇俄国 指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三条历史信息,理解十月革命爆发的必然性; 问题:十月革命的爆发是不是一个偶然事件 是哪些因素促使了它的爆发 (理解十月革命爆发的必然性) 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后小组讨论,然后由A、B小组分别派代表陈述。 学生能找出三条历史信息: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矛盾的尖锐、一战加速革命的到来。能够理解十月革命爆发是历史的必然。
1、联系俄国1861年改革后资本主义的发展。 问题: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俄国革命有何影响?与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进行比较。 理解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俄国革命的影响,能与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进行比较。
2、展示图片:“上流社会举办的豪华酒宴”、“穷人在施粥棚内勉强果腹”。 问题:两副图片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理解了俄国革命前社会阶级矛盾的尖锐。
3、播放一段俄国参加一战的影片。 问题:革命与战争有何关系? 得到革命引发战争的观点。
二、“阿芙乐尔”的炮声 播放一段俄国二月革命的影片。 问题:二月革命爆发前俄国人民的愿望有哪些? 学生观看影片,阅读教材、回答。 学生感受二月革命中工人和士兵的英雄气概,理解俄国人民的要求。
展示《四月提纲》的部分内容和十月革命化装回国的列宁图片。 问题:二月革命后,俄国的革命形势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列宁在《四月提纲》中及时提出要实现社会主义革命? 学生阅读教材、材料后小组讨论,然后由C小组分别派代表陈述。 得出:二月革命后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局面,资产阶级无法满足人民群众的要求,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提出要实现社会主义革命,实行土地革命,退出帝国主义战争。
问题:《四月提纲》起到怎样的作用? 得出:《四月提纲》是布尔什维克党的纲领,为革命指明了方向,得人民的支持;理解无产阶级政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正确与否是革命成败的关键;能与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进行比较。
展示图片:“反对临时政府而自行解除武装的军人们”、“攻打冬宫”、“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图片。 问题:简要了解俄国十月革命的经过? 学生看图,阅读教材。 能够简要了解俄国十月革命的经过。
讲授新课 三、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展示: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的相关决议。 问题:苏俄的社会性质是什么?哪里可以体现出来? 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归纳后小组讨论,然后由D小组派代表陈述。 学生基本上能够理解苏俄的社会主义性质。
展示毛泽东论十月革命的部分内容。 问题:十月革命对俄国、世界的影响与意义? 学生能够归纳出: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意义,并加深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小结 教师小结 教师小结:概述本课在本章中的地位与作用:承前启后。 自由发言。 学生能够大胆发言,并能根据本课所学的知识通过表演的形式表达出来,主要观点与线索基本符合历史事实,细节部分能加以虚构。
学生小结:假设有一位年轻的俄国农民,后来参了军,并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接着又参加了二月革命,加入彼得格勒十月武装起义的行列。请你简述他的经历。
课堂练习及课后建议 展示课堂练习(选择题)。(分层练习:其中5小题为基础题,3小题为中等题,2小题为能力题)。 思考并作答。
建议课后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有部分同学课后去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教学反馈 对教学方法、课堂效果作出评价。 信息反馈。
附板书设计:
革命战争前夕的沙皇俄国:
俄国1861年改革后资本主义的发展:
俄国社会阶级矛盾的尖锐:
俄国参加一战加速革命的到来:
二、“阿芙乐尔”的炮声:
1、俄国二月革命:
2、《四月提纲》:
3、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三、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1、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的召开:
2、苏俄政治体制建设初具规模:
3、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意义:
全文共30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