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荡的中东地区

文档属性

名称 动荡的中东地区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1-11-16 21:12: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2004年11月11日,被誉为巴勒斯坦民族之魂的阿拉法特在法国巴黎一家医院病逝,享年75岁。
“中东”一般是指欧、亚、非三洲连接的地区,泛指地中海东岸和南岸。中东地区大多数是以阿拉伯民族为主的、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国家。以色列也包括在“中东”范围之内。中东是欧、亚、非三洲的交通枢纽,战略位置非常重要。中东拥有极为丰富的石油资源,石油蕴藏量约占整个西方世界的百分之六十以上。
一、战火频仍的中东
1.巴勒斯坦问题的由来:
①巴勒斯坦地区历史上犹太人和阿拉伯人都曾居住过。
②一战后英国获得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权。英国支持犹太人的复国主义运动,大批犹太人迁往巴勒斯坦。
2.巴以分治和四次中东战争
二战后联合国通过巴勒斯坦地区“分治”,建立一个犹太人国家和一个阿拉伯国家的决议。
1948年,犹太人国家以色列建立
1948~1973年爆发四次中东战争
历次中东战争发生的时间、作战双方和结局
时间 作战双方 结局
第一次 1948年 阿拉伯联军 以色列 以色列控制巴勒斯坦的五分之四
第二次 1956年 埃及 英、法、
以色列 埃及实现苏伊士运河的国有化,英法以撤军
第三次 1967年 埃及、叙利亚 以色列 以色列占领大片巴勒斯坦地区、埃叙部分国土
第四次 1973年 埃及、叙利亚 以色列 以色列依然占领着第三次中东张振中获得的绝大部分土地
历次中东战争的主要争夺目标是什么?
对中东局势产生了哪些共同影响?
这些影响使中东局势形成了什么特点?
中东战争的主要争夺目标是土地或运河主权,其次是争夺水源。
产生难民大潮,给周边阿拉伯国家带来巨大的负担,社会长期处于动荡不安中,为夺回被占领土战争频仍,造成交战双方巨大的经济损失、人员伤亡,制约了经济发展,更严重使巴以双方长期陷入报复与反报复的恶性循环。
特点:动荡不安、战争频仍
中东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欧、亚、非三洲各民族迁移的通道途、东西方之间的交通要道、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枢纽。
近代的中东地区是欧洲殖民者对东方殖民地进行控制的最便捷的纽带,是建立殖民帝国、争夺世界霸权的重要基地。
现代的中东地区也成为冷战时期大国争霸异常激烈的一个地方。
苏伊士运河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红海是苏伊士运河的门户,是苏伊士运河通往印度洋的通道。波斯湾是世界石油宝库。博斯普鲁斯海峡-马尔马拉海-达达尼尔海峡也是重要战略通道。
巴勒斯坦地处三洲交界,处于阿拉伯国家的中心位置,有“中东心脏”之称。
1.原因:
(1)极为重要的地理位置和战略地位
二、中东地区错综复杂的矛盾
巴以冲突之
宗教纷争,文化差异
(2).中东地区复杂的历史、宗教、种族等因素
巴勒斯坦是古代犹太人的栖息之地。公元1世纪外族入侵,他们背井离乡,流落世界各地。7世纪时巴勒斯坦成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至今阿拉伯人在此生活了约1300年。
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都在耶路撒冷留下了众多的圣迹,各宗教的信徒都将它看作自己的“圣城”。他们之间不断争斗,以取得对城市的控制权。信仰的不同加深了双方的裂痕。1988年11月15日,巴勒斯坦宣告以耶路撒冷为首都。
19世纪末,犹太人掀起复国运动,向巴勒斯坦地区迁移。一战后英国获得该地区的“委任统治”权,支持犹太复国,犹太人开始大批迁入巴勒斯坦,与阿拉伯人矛盾激化。二战后美苏等国支持犹太复国,联合国大会通过“分治”方案,引起周边阿拉伯国家的广泛不满。
(3).巴以冲突之土地水源
中东的水源很少,气候干燥,这对中东各国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影响。所以,有关河流、湖泊等水资源的分配和争夺,成了巴以,乃至中东地区动荡的一个重要原因。
(4). 耶路撒冷的主权和归属问题 ——
冲突的焦点,和平的关键
耶路撒冷位于巴勒斯坦中部,面积176平方公里,由东部旧城和西部新城组成。它是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三教圣地。耶路撒冷在阿拉伯语和犹太语中,意思都为“和平之城”。
动荡的原因:
(1)大国争夺是中东地区冲突不断的重要根源。
中东地区战略地位重要,并蕴藏丰富的石油资源,该地区成为各个历史时期世界大国争夺的热点。
(2)历史、宗教、种族等因素,使中东地区的矛盾更加复杂化。
(3)对水资源的争夺也加剧了冲突。
(4)耶路撒冷的主权和归属问题,是巴以关系中最为棘手的问题。 巴以冲突成为中东问题关键。
中东和平进程中的关键人物
阿拉法特
(巴勒斯坦解放组织领导人)
拉 宾
(以色列总理)
阿拉法特的身高在人高马大的阿拉伯
世界显得有些矮小,这位叱咤风云的
中东名人身高竟然只有1.60米。他
一年四季总穿一身墨绿色的军便袋,
上衣扎在军裤中,腰悬左轮手枪,
系军用武装带。
1929年8月24日他出生于埃及开罗,
父母家庭分别是东耶路撒冷和加沙地
带的望族。名字阿拉法特就来源自耶
路以老城附近的一座山峰,原意为
“神与吉祥”。
1994年7月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
阿拉法特本人曾遭逢50多次的暗杀,
终究每每逢凶化吉,被称为“九命灵
猫”,并赢得政治和个人“生存大师”的
赞誉。阿拉法特更多的时光是在飞机
上度过的,由于没有自己的国土,阿
拉法特不得不频繁地在世界各地飞来
飞去,成为举世公认的坐飞机时间最
长、次数最多的国家元首。阿拉法特
曾对驻开罗的外国记者说:“飞机是我
的祖国,也是我的坟墓。”阿拉法特是
当今世界上惟一没有国土的国家元首。
1994年12月10日,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左)、以色列外长佩雷斯(中)和以色列总理拉宾一起在挪威首都奥斯陆领取诺贝尔和平奖。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带着橄榄枝和自由战士的枪来到这里,不要让橄榄枝从我的手中失落。
材料二 观察下图
回答:
①材料一这句话是谁说的?他是中东地区什么组织的领导人?
②材料一中的“这里”指的什么地方?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③材料二中三个人物名字从左至右依次是谁?
④材料二这幅插图反映了什么问题?具有什么意义?
阿拉法特 巴解组织(巴勒斯坦解放组织)。
联合国 他希望和平,来到这里争取和平解决中东问题,同时也希望国际社会组织如联合国等积极支持中东和平事业发展。
拉宾、克林顿、阿拉法特。
以色列总理拉宾和巴解组织领导人阿拉法特握手言和。巴以达成和解,迈开了中东和平进程的重要一步,给中东地区带来了和平曙光。
1995年11月4日在特拉维夫广场举行的10万人的和平集会上,75岁的拉宾被一名犹太以色列极右分子刺杀身亡。
战争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是流离失所……
是痛别亲人……
是声嘶力竭的呐喊……
是满目疮痍,是一片废墟……
是谁带来了战争,是他,是他,还是……
简明概括地评价已故以色列总理拉宾为解决中东和平问题所付出的努力。
拉宾曾于1974~1977年担任以色列总理。在他1984年出任以色列联合政府国防部长后开始认识到,只有顺应和平的潮流,以色列才能得到生存和发展。于是,拉宾在1992年再度出任以色列总理后就向阿拉伯国家提出和平倡议,并接受巴勒斯坦人提出的“以土地换和平”的原则和联合国第242、338号决议。
1993年11月13日,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领导人在美国白宫签署了第一个和平协议“加沙—杰里科自治原则宣言”,拉宾与巴勒斯坦领袖阿拉法特终于得以握手言和。1994年10月,以色列与约旦签署了和平条约,结束了两国长达46年的战争状态。1995年9月28日,以、巴又共同签署了关于扩大巴勒斯坦自治范围的“塔巴协议”。以、巴和以、约和平条约的签订,给中东地区带来了和平曙光,拉宾和阿拉法特因此一同获得了1994年诺贝尔和平奖。
1995年11月4日,在特拉维夫国王广场举行的10万人的和平集会上,75岁的拉宾被一名犹太以色列极右势力成员刺杀身亡。
以和平的手段,而不是使用武力解决巴以争端;
合理分配水资源;
寻求文化认同;
解决巴勒斯坦难民问题;
世界大国势力撤出中东地区,让中东人民自己解决中东问题。
  和平的曙光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