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南宋·辛弃疾
辛弃疾
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南宋爱国词人、军事家和政治家。
思想内容︰抒写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投降的不满。
风格︰
豪放
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作品有《稼轩长短句》。
及时检测
辛弃疾(公元1140年-1207年),?????
(朝代)爱国词人。字????
,号?????
,
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一生力主抗金。辛弃疾词作艺术风格多样,以??????
为主,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
(南宋、幼安、稼轩、豪放
写作背景
宋宁宗开禧元年(公元1205年),辛弃疾任镇江知府,时年六十五岁。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他登临北固亭,感叹对自己报国无门的失望,凭高望远,抚今追昔,于是写下了本词。
◆关于南宋
南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都城在临安(今杭州),版图主要在东南方,是与西夏、金朝和大理并存的政权。南宋经济虽发达,但军事实力软弱,面对金国、西夏的侵扰,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奉行投降路线,无意收复中原。
金兵手里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南宋)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dōu
móu),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重点词解释:
⑴南乡子:词牌名。
⑵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北固亭:在今镇江市北固山上,下临长江,三面环水。
⑶望:眺望。神州:这里指中原地区。
⑷北固楼:即北固亭。
⑸兴亡:指国家兴衰,朝代更替。
⑹悠悠:形容漫长、久远。
⑺年少:年轻。指孙权十九岁继父兄之业统治江东。
⑺兜鍪(dōu
móu):指千军万马。原指古代作战时兵士所带的头盔,这里代指士兵。
⑻坐断:坐镇,占据,割据。东南:指吴国在三国时地处东南方。休:停止。
⑼敌手:能力相当的对手。
⑽曹刘:指曹操与刘备。
⑾生子当如孙仲谋:曹操率领大军南下,见孙权的军队雄壮威武
,喟然而叹:“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
译文:
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的大事呢?往事连绵不断,如同没有尽头的长江水滚滚东流。
孙权年轻时就统帅千军万马。占据东南,征战不休(从未向谁低头屈服)。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难怪曹操曾感叹道:)生子当如孙仲谋。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极目远眺,中原故土在哪里呢?哪里能够看到,映入眼帘的只有北固楼四周一片美好的风光了!
这首词是作者到镇江去做知府时所作,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当他登临京口(即镇江)北固亭时,想到大好中原已沦陷金人之手,心中不禁悲愤不已,触景生情故而发问。
赏析:悠悠”既指时间之漫长久远,又指词人思绪之无穷。“不尽长江滚滚流”,借用杜甫《登高》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表达了作者无奈,伤感,抑郁的情感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年代太久了。看着永远也流不尽的长江水滚滚东流思绪万千。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典故)
三国时代的孙权年纪轻轻就统率千军万马,雄据东南一隅(形势与南宋政权相似),奋发自强,战斗不息。
据历史记载:孙权十九岁继父兄之业统治江东,西征黄祖,北拒曹操,独据一方。赤壁之战大破曹兵,年方二十七岁。
歌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坚决抵抗的英雄气概,反衬南宋朝廷庸碌无能、怯懦苟安。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设问)(典故)
若问天下英雄谁配称他的敌手呢?唯曹操与刘备耳!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生子当如孙仲谋。”(设问)
运用典故,借对青年孙权英勇有为,不惧强敌的盛赞,委婉地暗示了对于朝廷偏安江南的不满,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忧国忧民情怀。
“生子当如孙仲谋”
《三国志·吴书·吴主传》说:曹操有一次与孙权对垒,见吴军乘着战船,军容整肃,孙权仪表堂堂,威风凛凛,乃喟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刘表)儿子若豚犬耳!”一世之雄如曹操,对敢于与自己抗衡的强者,投以敬佩的目光,而对于那种不战而请降的懦夫,如对刘景升儿子刘琮则十分轻视,斥为任人宰割的猪狗。把大好江山拱手奉献敌人,还要为敌人耻笑辱骂。
这句话的深层意思是:朝廷不如能与曹操刘备抗衡的东吴,皇帝(宋高宗、宋孝宗)也不如孙权。
运用典故,含蓄的表达了作者对英雄的仰慕对南宋朝廷主和派的愤慨以及渴望收复失地的爱国之情。
中考链接
“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运用典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1.对英雄的仰慕之情2.对南宋朝廷主和派的愤慨之情。3.渴望收复失地的爱国之情。
上片写景:望神州、北固楼、千古事、长江流;
下片怀古:万兜鍪、战未休、谁敌手、孙仲谋。
——感慨兴衰、赞美孙权、讽刺当朝。
主旨:
作者通过赞扬天下英雄孙权,表达了他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的强烈不满,也表达了他收复中原、统一国家的强烈愿望。
小结
这首词的用意在讽刺当时的朝廷,但辛弃疾并没有直率的表达。而是暗讽当时南宋朝廷无能,不但不能光复神州,连江南也快要保不住了。辛弃疾生于南宋,国家已经只能偏安江南,所以他借古喻今,颂扬孙权。他说孙权的好,也就是说朝廷的坏,无力抵抗敌人。委婉地暗示了对于朝廷的不满。
检测
1、正面勾画孙权英雄形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从侧面对孙权的历史地位做评价,突出他雄才大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3、借用曹操的话从侧面赞美孙权的英雄形象的诗句_____________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