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家乡美更有动感》教学设计
——设置动画效果
教材分析
《让家乡美更有动感》是小学六年级信息技术第三单元《制作演示文稿》第11课内容。本课主要是让学生在初步了解演示文稿的基础上,学会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为演示文稿中的图片设置不同的动画效果,受到家乡动感美带来的视觉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对演示文稿在知识上已经有一定的认识,他们对于新生事物有很强的求知欲,而演示文稿软件带领学生走进一个神奇的世界,本单元前两课学生已经学会在演示文稿中插入素材以及对素材进行简单的编辑,学习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为演示文稿中的图片设置不同的动画效果,让家乡美景通过自己的设计动起来,学生必将会产生浓厚的兴趣。设计这一课时,我不仅希望学生学会对幻灯片中的动感图片设置路径的操作,更希望他们用自己掌握的电脑操作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从而给生活创造更多的美。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学会给演示文稿中的图片添加、修改动画效果,按照自定义的路径设置动画, 并能为它们编排合理的出场顺序。
能力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的学习培养学生自我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自我创新、团体协作的能力。
3、.学生能够不拘泥于教师提供的素材,在制作过程中加入自己的想法、创意,创作出有自己风格的作品。
情感目标:
1、.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探索中激发求知欲,在不断摸索中陶冶情操。
2、利用自己掌握的电脑操作方法,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从而给生活创造更多的美。
教法学法
采用激趣式导入及演示的教学方法,学生以合作探索学习,相互评价等方法进行学习和应用所学知识。
重点难点
重点:在探索学习中,掌握对演示文稿中的对象设置动画效果的操作方法。
难点:学生对演示文稿中的对象设置动作路径的合理性。
教学媒体
网络计算机教室
课前准备
教学PPT,家乡美景图片、小汽车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星期天老师在附近拍了几张照片,请大家看看这是哪里?(出示无动画效果幻灯片,。)
这都是咱们家乡襄阳和黄龙的一些美景。下面我们再来看一组图片,好吗?(重播刚才的家乡美景,但有动画效果。)
两次的图片一模一样,但是播放方式不同,你更喜欢哪一种播放效果?为什么?你想不想也做一组这样动感的图片?
咱们今天就来学习:11.《让家乡美更有动感》。
二、导学
1.复习
(1)要想让家乡的美景动起来,我们应该用电脑中的哪个工具呢?老师刚才用的是哪个工具? (演示文稿)
出示:(演示文稿,也叫PowerPoint,简称PPT,它是把静态文件制作成动态文件浏览,使之更生动,给人留下更为深刻印象的幻灯片。)没错,老师现在电脑上正打开的这个就是PPT。
(2)打开PPT,下发美景图片。(学生操作,教师辅导。如果有些学生忘了,可以小组互相帮忙或者老师演示。)
(3)舞台我们已经搭建好了,现在轮到演员出场了,演员在哪里呢?同学们电脑桌面上有一个文件夹,叫做“家乡美景图片”【学生试着先插入一张图片到PPT】
2.发现
(1)学生试着给这一张图片添加动画效果。(先自由操作,有困难再问问小组里的同学。)
请学生上台演示。请1-2名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做的?(指名学生发言,并演示。)
(2)现在我们就动手为我们家乡制作一个动感相册吧!(学生动手操作,)
展示学生作品。
(3)动画效果里可以设置演员的动作路径,但有时这个动画不是我们想要的效果,怎么办呢?这是一张黄龙到襄阳的地图,如果让其中的红色小汽车按照地图上路线从黄龙开到襄阳,(老师演示)那么,该怎么设置呢?
①学生试着用“自定义动画”中“添加效果——绘制自定义路径”让小汽车从黄龙开到襄阳。
展示学生作品。(展示1-2名学生作品,说说自己是怎么做的?)
②在你的文件夹中还有一辆黑色小汽车,让它也来到你刚才做的PPT中,自己为这两辆小汽车创作其他的动画效果。
三、展示
1.小组内互相交流自己的作品,互相说说对方作品的优缺点以及改进的方法。
2总结:同学们做的都很好,有一些作品可能还没有达到自己想象的,没关系,把它保存起来,课下再完成。
四、作业
任何一幅好的作品都是经过无数次的探索、尝试、改进得来的。老师提供的素材是有限的,要想得到更多更好的素材,我们也可以借助网络,也可以把自己外出旅游的照片制作成一个动感影集。如果你愿意,发给老师和同学们欣赏一下,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