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的基本性质和化简比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分析,联系分数的基本性质,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
在观察、比较中理解什么是化简比,会运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并掌握比的基本性质。
突破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把比值相等的比连起来,观察、分析,并联系分数的基本性质,理解、掌握比的基本性质。
难点:
应用比的基本性质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突破方法:
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使学生在探究比的化简方法的过程中,发现利用比的基本性质可以对比进行化简。
【教法】:教师主要运用自主探究法、比较归纳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和化简比的方法。
【学法】:学生通过观察、对比、类推总结出比的基本性质,并通过尝试、讨论等方法学习化简比。
【教具准备】:课件、投影仪、笔、草稿纸等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复习:
比值的定义
比、除法、分数三者关系
(3)在学习除法和分数时,我们曾学过商不变的规律和分数的基本性质,谁能说一说商不变的规律和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学生自由举手回答
引入:
我们知道,比和除法以及分数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既然除法有商不变的规律,分数有分数的基本性质,那么比是不是也有比的基本性质呢?又是如何来化简比的呢?这节课我们首先就来探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比的基本性质和化简比。
探究新知
课件出示教材第55页例9中的四个比。
1.提出要求:请同学们分别计算出这几个比的比值。
学生独立计算。
2.提问:这几个比的比值相等吗?把比值相等的比填在例9的括号里。
学生观察各个比的比值,完成填空。
指名汇报填写情况,并用投影仪展示学生填写的比。
如:4:5=16:20=40:50。
3.观察所填的等式,联系分数的基本性质,寻找等式的规律
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寻找规律。
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发现,形成统一意见。
反馈汇报。
学生汇报预测:
生1:我发现4:5这个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4,就是16:20。
生2:我发现4:5这个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10,就是40:50。
……
4.引导归纳:根据刚才发现的规律,想一想,比有什么性质?你能把这个性质归纳出来吗?
引导学生思考后回答: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形成新的比与原来的比的比值相同。
教师讲述:同学们发现的这个性质叫比的基本性质,因为0不能作除数,所以比的基本性质可以这样描述: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二)教学“化简比”
1.请同学们观察上面三个相等的比,看看哪个比的前项和后项只有公因数1?
学生观察后回答:4:5的前项和后项只有公因数1。
2.教师讲述:我们知道当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互质时,这个分数就是最简分数;同样的道理,当一个比的前项和后项互质时,这个比就是最简单的整数比。
3.想一想:我们怎样把16:20转化成4:5?
引导学生回答:通过比的基本性质,把16和20同时除以4,就把16:20转成成4:5了。
教师指出: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可以把一些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4.课件出示教材第55页例10
请同学们观察这三个比,说一说,这三个比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观察后回答:第一个是整数组成的比,第二个是分数组成的比,第三个是小数组成的比。
请同学们观察课本中每个比的化简过程,分析比的化简方法。
学生观察、分析后,小组讨论各个比的化简过程,总结化简的方法。
根据学生的汇报,小结:①整数比的化简方法:根据比的基本性质,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除以前项和后项的最大公约数;②分数比的化简方法: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前项和后项分母的最小公倍数;③小数比的化简方法:看小数最多是几位数,化成整数需要扩大为原来的多少倍,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相应的倍数,把小数化成整数,再按整数比的化简方法进行化简。
教师指出:化简比的方法不唯一,有时要多种方法综合运用,不过都有一个共同目标—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55页“练一练”第1题。
学生观察、思考填空的方法,独立完成填空。
指名汇报,集体订正。并让汇报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完成教材第55页“练一练”第2题。
提问:怎样将分数比化简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小数比呢?
学生自由举手回答。
学生独立化简,指名学生板演。
指名对板演学生的化简方法及结果进行评价,指出正误。其他学生注意订正自己的化简结果。
完成教材第57页“练习九”第9题。
提问:求比值和化简比有什么区别?
引导:求比值的结果是一个数,可以是整数、分数或小数;化简比的结果仍然是一个比,必须是一个最简单的整数比。
学生独立计算,填写表格。
汇报展示。
指名汇报,并用投影仪展示学生的填写情况,集体订正。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你有什么新的收货?
你还有什么疑惑吗?
板书设计
比的基本性质和化简比
比的基本性质
化简比
整数比的化简
分数比的化简
小数比的化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