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速度、时间和路程 沪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速度、时间和路程 沪教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12-24 20:53: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速度、时间和路程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速度、时间与路程是生活中常见的数量关系,这一教学内容是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的,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且无处不在的,学习了数学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体现生活。
速度的计算方法,与二年级应用题求平均数比较相似,都是求一份数的应用题。因此列式对学生来说难度不大。而“速度”这一概念是学生第一次遇到,非常抽象,学生往往容易把路程与速度这两个概念混淆起来,因为学生在行程中只会体验到所走的路程,但很难将所走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结合起来认识。而速度的单位也是不同于其他的单位,读、写都比较特殊,学生从未见过,在学习上会出现困难。虽然,这个环节在本册书中看,与后面的关联不明显。但是,这个恰恰是四年级学习路程应用题的关键,所以不容忽视。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具备了除数是整十数除法的计算能力,能独立解答求每分钟行多少米的应用题,在已有的生活实践中,经历过路程、时间与速度,能模糊地感觉到它们之间可能存在一定关系,这些知识、能力及经验为学生掌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建构行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模型,解决相应的应用题提供了前提条件。在前一课中学生对速度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这节课要把速度、时间与路程放到一起,让学生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可能会发生混淆。所以前提是让学生学会区分三者,然后再探讨三者间的关系并加以运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探究 “速度、时间和路程”三个量之间的关系。
(2)能根据“速度、时间和路程”三个量之间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经历观察、发现、归纳等数学学习的过程,体
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与日常社会与周围环境的运用,体会数学与日常生
活的密切联系,感知数学是有用的。
四、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 “速度、时间和路程”三个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能根据“速度、时间和路程”三个量之间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五、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读一读下面的速度
步行的速度:65米/分 汽车的速度:80千米/时
火车的速度:140千米/时 火箭的速度:7.5千米/秒
2、出示故事:小蚂蚁长大后就开始自己找食物吃,可是它爬的很慢,每分钟只能爬14米,它爬呀爬呀,一共用去了600秒,总算爬到了目的地找到了食物。
提出问题:故事中的数据分别是速度、时间、路程三个量中的哪一个量?
3、教师小结并引出课题
师:看来速度、时间、路程这三个量大家都能区分,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这三个量的知识。板书课题“谁跑得快”。
(通过复习巩固对速度概念的理解,区分三个量,为后面解决问题做铺垫。)
(二)探究“速度、时间和路程”三个量之间的关系
1、出示媒体:
(1)猎豹奔跑的速度是2250米/分,7分钟能跑多少路程?
(2)绵羊奔跑的速度是3米/秒,跑774米需要多少时间?
A、学生独立练习。
B、反馈:口述数量关系及算式。(鼓励学生总结出两个公式)
C、小结并板书:路程=速度×时间
时间=路程÷速度
2、媒体出示小胖步入校门的图片并给出两个量
小胖家到学校1200米 小胖步行从家到学校需要花20分钟
师:根据图片和信息,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小胖每分钟走多少米?(鼓励学生完整地遍题)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并反馈。
师:所提的问题求的是三个量中的哪一个量?
生:求的是速度这个量。
师:那我们可以怎样求速度呢?(鼓励学生说出速度的公式)
教师板书:速度=路程÷时间
3、同桌间互相说一说如何求速度、时间和路程。
4、填表:(课本第11页)
路程
376千米 4760米
时间 9秒 2小时
12分
速度 340米/秒
8米/秒 60米/分
(1)学生独立练习
(2)反馈:(注意单位)你是怎样算的?
(通过师生共同总结公式和同桌间互说公式及填表练习使学生巩固“速度、时间和路程”三个量之间的关系,同时强调三个量各自的单位,特别是速度单位。)
(三)、实际运用:
1、A地到B地相距200千米,甲船从A地出发以50千米/时的速度前进,到达B地需要多久?
A.学生独立练习。
B.反馈,怎么想的?(问句要求时间这个量,所以用时间=路程÷速度)
2、甲乙两地相距240千米,一辆汽车上午7:00从甲地出发开往乙地,速度为60千米/时,这辆汽车几点钟可以到达乙地?
A.学生独立练习。
B.反馈,怎么想的?(要先求出汽车驶完全程240千米需要多少时间,利用时间=路程÷速度算出需要4小时,因为7点出发,所以最终11点会到达乙地。)
3、师:我们课刚开始时说过小蚂蚁的故事,现在再去看看它都找到些什么食物。
媒体出示:小蚂蚁为了找食物吃,它爬呀爬呀,但每分钟只能爬14米,一共用去了600秒,总算爬到了一个大蛋糕前,美美地吃了一顿。
提出问题:小蚂蚁一共爬了多少米?
A.师生共同分析:已知的是速度: 14米/分和时间:600秒,求路程,该怎样算?
B.学生尝试列式并计算。(多数学生会14×600=8400米)
C.针对“14×600=8400米”提出疑问: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小组讨论。
D.反馈问题并列出正确的算式。
(通过练习使学生能根据“速度、时间和路程”三个量之间的关系解决一些问题,并且注意三个量之间的单位匹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全课总结
七、板书设计:
谁跑的快
路程=速度×时间
时间=路程÷速度
速度=路程÷时间
八、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我在教学设计中注意了教材的前后衔接,选取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及一些生动有趣的素材进行教学,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动力,使学生发现生活数学,喜欢数学,进而自主的学习数学。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探究 “速度、时间和路程”三个量之间的关系。我认为要理解三个量之间的关系的前提条件是要会区分三个量,因此我在复习引入阶段除了让学生读出生活中各种速度,加强对速度的认识外,还安排了一个小蚂蚁找食物吃的故事,让学生区分其中的数据是“速度、时间和路程”中的哪一个量,为后面理解三个量的关系和解决实际问题做铺垫。在探究三个量的关系这一阶段首先是出示了教材中的两道应用题,并以此引出“路程=速度×时间”和“时间=路程÷速度”这两个关系式,接着又出示小胖上学进校门的情景,让学生根据图片和信息自主编题,复习前一天所学的关系式“速度=路程÷时间”。接着同桌间互相说一说如何求“速度、时间、路程”,加深对三个量及它们之间关系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去完成教材第11页的填表练习,并且注意每个量所对应的单位。在实际运用阶段我设计了三道应用题,前两题都让学生说说怎么想的?只要确定问题要求哪一个量,然后利用关系式就能很快解决问题。最后一题先是师生共同分析,求的是路程,已知的是速度和时间,大部分学生用关系式很快列出算式,然后教师提出质疑,发现什么问题?小组内讨论后发现:速度是14米/分时间是600秒,两个量的单位不匹配,不能直接相乘,必须先将600秒化单位到分两个量才能相乘算出路程。这样使学生在以后解决问题时对三个量的单位引起重视。最后是全课总结,可以是师生共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