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课标版一年级下册体育与健康 17小篮球: 篮球高低运球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科学课标版一年级下册体育与健康 17小篮球: 篮球高低运球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体育与健康
更新时间 2020-12-24 13:38: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篮球运球幼小衔接教案设计
指导思想 ??
根据《体育(1-6年级)课程标准》理念、结合幼儿体育兴趣教育,以“三大球为中心、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为标的,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启发学生自创、自学、自练、合作练习,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合作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与生活态度。
教学目标 ???
幼儿大班与1年级学生共同体验篮球的运球动作,感受篮球活动的乐趣。 ???
发展学生灵敏性和协调能力。
培养学生不惧困难、敢于展示自我,学会与他人合作的良好社会适应能力,提高自信,培养创新意识。
教材分析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各种运球活动中,比个人或小组“玩”的花样多,鼓励学生创出多种多样的练习方法的同时,达到体验篮球的运球动作,感受篮球活动乐趣的目标。
练习手段的改造与创新。将传统的“运球绕障碍”改为“运球冲过封锁线”,形成一攻一抢的“运球穿梭”练习,利用传统的“石头,剪刀,布”、“老鹰抓小鸡”、“捉尾巴”等游戏进行运球练习,增加练习的兴趣和难度,提高运球能力,发展灵敏和协调性,利用现代的时代列车游戏等培养学生的竞争、合作、集体精神和克服困难的良好心理品质,增强自信心。
学习方式的转变。在各种活动中,充分体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发展学习的学习能力。
器材改造。将较重的篮球可替换为教轻的排球练习,适合幼儿及小学生的力量特点,让学生体验运球的成功乐趣。
运动负荷预计
练习密度:50—60%?
平均心率:130—140次/分
强度指数:1.4—1.6
五、教学过程
幼小衔接教案
教学内容: 篮球高低运球 教学目标:
1、? 过时代列车小游戏等发展快速反应、团结行动的能力。
2、通过小篮球各种简单运球练习,熟悉球性,并巩固或新授传接球动作,发展综合身体素质,培养协同一致精神。
教学重点:高低运球基本技巧等。
教学难点:高低运球控制的协调性
教学准备:比赛用器材篮球25个、小蜜蜂等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共享资源来源(网址: ) 整合资源
课堂常规(幼小均参加) 1、集合整队
2、师生问好讲安全纪律
3、宣布课的内容
4、检查服装:严格着装要求。不符合的与生病的集中休息。
准备部分(幼小参加)
体育老师带队(4列)绕场慢跑2圈。
2、徒手操。8节x2个8拍。(篮球场内)
三、学习探究
(收缩队列:小学一块,幼儿一块,相对而坐)
低运球:下蹲屈膝,左脚前右脚后开立、屈肘护球 球高度低于膝盖 换脚同理
教师示范讲解 学生观看
展开队列分组练习:分发器材给第一三组 一三组向后转足够空间调整好后运球冲过封锁线练习,二四组拦截封锁、看谁做的最好。然后交替练习评价。
幼儿一组体验练习,小观众评价。
(收缩队列:小学一块,幼儿一块,相对而坐)
D、“石头,剪刀,布”运球游戏。
高运球:左脚前右脚后开立、屈肘护球 球高度低于胸部 换脚同理
A、教师示范讲解 学生观看
B、展开队列分组练习:分发器材给第一三组 一三组向后转足够空间调整好后穿梭运球练习,二四组形成阻碍、看谁做的最好。然后交替练习及评价。
C、幼儿另一组体验练习,小观众评价
D、“老鹰抓小鸡”运球游戏。
3、游戏活动:全员参与 退出篮球场入跑道形成个纵队。
时代列车
每队8人(余下学生为啦啦啦队)出发时的姿式:每位队员将自己的左脚伸向后面队员下垂的左手,后面的队员将左手抓住前面队员的左脚脖子,右手搭在前面队员的右肩。排首选手手拿红旗高高举起;排尾选手将脚向后弯曲。形成一列火车。 排首选手站在起点线后,听到发令声后,带队向前跳动。若中途火车“脱节、断裂”,则必须退到起点重新接好后才能继续比赛。时间与名次:以队尾一人过终点线计时。用时少者胜出。
四、结束部分
1、集合整队
2、总结表扬收器材
3、课后复习所学 师生说再见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