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热力环流》教学设计
一、课标要求
运用示意图等,说明热力环流原理,并解释相关现象。
要求学生通过示意图掌握热力环流原理,并能解释原理的内涵,然后运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生产生活中存在的相关现象。
二、教材分析
教材用了较短的篇幅介绍了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用三幅图片展示了等压面在不受热和受热之后等压面的变化。以案例的形式介绍城郊之间的热力环流的形成,紧接着用活动探究的形式研究了海陆间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山谷风也是一种重要的热力环流现象,在本节课中也予以讲解。
三、学情分析
热力环流原理本身思维难度大,逻辑性强,同时在学习中需要用到一定的物理知识和立体几何知识,高一学生的物理基础、数学基础不是很强,因此在学习中难度较大。所以要求教师要从学生的认知出发,循序渐进的对这一知识点进行充分而又详细讲解,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学习目标
1.通过对热力环流原理的认知,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存在的热力环流现象,启发学生逐步形成认识规律、分析规律、运用规律指导生产生活的人地协调观。
2.通过对生活中的热力环流现象的分析和解释,让学生了解热力环流形成的地区特征,清楚热力环流现象出现的区域尺度,增强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3.通过观看实验、绘制示意图、小组探究、解释生活现象等课堂过程的参与和教师的引导,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4.通过课堂实验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
教学重点
热力环流形成的基本原理;
运用热力环流原理分析绘制山谷风、海陆风、城郊风。
六、教学难点
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山谷风的成因。
七、教学方法
实验观察法、案例分析法、图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讲授法、多媒体教学法。
八、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图
教学环节
具体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用“选座位”这个学生经常会遇到选择,结合现在天气逐渐转凉的影响因素,门口的位置为什么没人选?提问在门口的学生感受,“头”和“脚”哪个更冷,引发学生的思考,进入本节课的学习,寻找完美解释。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贴近生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基础概念铺垫讲解,说明气压、高压、低压概念
教师进行基础概念的铺垫讲解
【气压】指单位面积上空气柱的质量。(海拔越高气压值越小,类比于一叠书,上方的书本承受的重量比下方书本承受的重量小。)【高压、低压】同一高度上,空气密度越大,气压值越大,称为高压;密度越小,气压值越小,称为低压。
基础概念知识的讲解可以为下面的原理讲解做好充分的铺垫和准备,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和理解。
观察实验,习得大气热力环流概念
观察实验视频,观察实验现象,画出空气流动的示意图。【概念】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大气热力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将抽象概念直观化,有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图示结合小实验讲解热力环流的形成
学生上台讲解形成过程:
提出问题当A、B、C三地受热不均匀时又会发生什么情况呢?
(在上面这个图画箭头,标明受热和冷却)
若A地受热多,A地近地面空气膨胀上升,B、
C
两地受热少冷却下沉(这就像我们的空调冷气会下沉,应安装在墙壁上方,而地暖的热气会膨胀上升,安装在地上的原理一样),而这就产生了空气的垂直运动。
这时候,A地空气由于上升后向外流出,使得A
地近地面的空气密度减小;B、C两地因有下沉气流,近地面空气密度增大。同理,高空的密度分别出现和近地面相反的情况。接下来空气会怎么运动呢?教师请同学演示小实验:
【小实验】
两纸片自然垂下,人向纸片间吹气(纸片靠拢)讲解:我们看到了人往纸片中间吹气时纸片间的空气流出,密度减小,形成低压,纸片外没有被吹气,密度相对较大,则相对高压。
而纸片之所以会靠拢就是因为空气由外面的高压流向中间的低压。
因此A地近地面为低压,BC为高压,高空相反,同一水平面上就出现了气压差,产生了水平运动,形成以下这个环流图。
【小结】
总结热力环流形成过程和成因:地面受热不均→空气垂直运动→水平气压差→空气的水平运动→热力环流
通过图示和小实验,将抽象的知识可视化,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图示表达能力。
利用原理探究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给出导入时的问题,让学生同桌之间讨论导入问题,并画出示意图,解释为什么坐在门口“脚”更冷。【过渡】除此之外,我们生活的周围还有很多的热力环流现象。【合作探究】结合学案材料,完成案例中的问题。分组:1组、2组:案例一
真相只有一个
(海陆风)3组、4组:案例二
城市热岛环流
(城市风)5组、6组:案例三
火熄上方谷
(山谷风)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快速高效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关注生活中地理问题的意识。
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课堂小结,布置课后任务
首先让学生根据板书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巩固知识点。老师给出本节课的思维导图,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回顾课堂知识,做好笔记。完成课后任务。
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加深印象。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准备。
板书设计
九、设计理念
本节课以图示讲解为主,通过问题设疑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实验和案例展示来学习抽象复杂的知识点,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易于理解接受。同时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第一,课堂实验视频,就存在像烟雾流动不明显的问题,垂直方向上气流,热水一侧的气流运动不明显,可能会影响到后面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的认知。针对这个问题,以后教学中,进行实际的实验操作,也可以布置为课前或者课后作业,让学生自己去动手实验,感受热力环流。第二,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没有给予充分的关注和指导,有些小组成员参与度不高等。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基础概念铺垫讲解,说明气压的概念以及高低的判断
利用图示和小实验演示热力环流的形成
学生利用所学原理小组合作探究讨论导入和案例中的问题,并在黑板展示小组讨论成果
课堂小结,巩固知识点,布置课后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