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课件(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课件(共2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2-24 15:48: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教学课件
邹忌讽齐王纳谏
人教部编版
初中语文
九年级下册
《战国策》




第一节
重点词语解释
讽:
谏:
旦日:
美我:
私:
间:
讽谏,用含蓄的话委婉地规劝
规劝国君、尊长等改正错误
第二天
认为我美
偏爱
间或、偶然
预习提高




第二节
整体感知——
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
3.认识除蔽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启示。
自学助学
整体感知——作家作品
《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史学名著。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作者刘向(约公元前77—公元前6)原名刘更生,字子政。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沛县(今属江苏)人。
自学助学
整体感知
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内容。
邹忌由自身生活小事引发思考进而劝说齐王应广泛听取人民的意见作为施政依据的故事。
自学助学
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
1、注意人物语言、语气
2、注意人物动作




第三节
深入探究
1.邹忌是如何与徐公比美的呢?获得答复之后,邹忌产生了哪些思考?
通过三问,即问妻、问妾、问客,用妻、妾、客的三答与徐公比美。
展示点拨
深入探究
1.邹忌是如何与徐公比美的呢?获得答复之后,邹忌产生了哪些思考?


妻——私我
妾——畏我
客——有求于我
展示点拨
深入探究
2.邹忌讽谏齐王,用了逻辑中的类比推理方法,说说邹忌是怎样在讽谏中把家事、国事进行类比的?得出什么结论
妻私臣——宫妇左右私王
妾畏臣——朝廷之臣畏王
客求臣——四境之内有求于王



结论:“王之蔽甚矣”
展示点拨
人物分析
邹忌是头脑冷静、善于辞令、勇于进谏、忠君爱国的谋士。
展示点拨
深入探究
3.齐威王采取了哪些措施?经过以上举措的实施,齐国发生了哪些变化?
三赏赐
面刺者——受上赏
上书者——受中赏
谤讥市朝者——受下赏
展示点拨
深入探究
3.齐威王采取了哪些措施?经过以上举措的实施,齐国发生了哪些变化?



令初下,门庭若市
数月后,时时间进
期年后,无可进者
展示点拨
深入探究
4.齐威王下令后,进谏者由“门庭若市”到“时时而间进”再到“无可进者”,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明确:
齐王纳谏后,朝政的弊端越来越少。生动地反映了齐威王这一重大举措的正确性,也从侧面表现邹忌的精明能干。
展示点拨
人物分析
齐威王是心胸宽广、虚心纳谏、明智果敢、勇于改革、重贤明理的开明君主。
展示点拨
合作探究---小组讨论
1.邹忌是如何讽谏齐王的?
邹忌并未直接接讽刺齐王,而是以小见大,讲述自己与徐公比美的经历,把自己三思的结果告诉齐王,通过类比,让齐王领悟自己的“王之蔽甚矣”
展示点拨
2.合作探究——《邹忌讽齐王纳谏》给你什么启示?
作为领导,要保持清醒头脑,善于听取他人意见并及时改正自身问题;作为群众,给别人提建议要讲究方式方法,既不冒犯对方,又要保护自己的尊严不受侵犯。
展示点拨




第三节
当堂达标
臣(指魏征)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岂望流之远,根不固而何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必固其根本
固:
而况于明哲乎
况:
使……固,巩固
何况
2.魏征在治理国家方面给君主的建议?
居安思危
戒奢以俭
德处其厚
情胜其欲
当堂达标




第四节




第五节
板书设计

问答

类比
赏赐
变化




第六节
布置作业
思考:除了高超的语言艺术,邹忌劝诫成功还有哪些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