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5张PPT)
第三章《相互作用》复习
力
力的概念:
力的效果: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力的图示、力的示意图
自然界的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引力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
力学中的三大力:
速度
弹性形变、非弹性形变
物质性
相互性
非接触力
接触力
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1、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使物体产生形变
重力、弹力和摩擦力
【例1】甲、乙两拳击动员竞技,甲一拳击中乙肩部,观众可认为甲运动员(的拳头)是施力物体,乙运动员(的肩部)是受力物体,但是在甲一拳打空的情况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这是一种只有施力物体,没有受力物体的特殊情况
B此时的受力物体是空气
C甲的拳头、胳膊与自身躯干构成相互作用的物体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例2】关于力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才有力的作用
B.物体受到力作用,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C.施力物体一定受力的作用
D.竖直向上抛出的物体,物体竖直上升,是因为竖直方向受到升力的作用
重力
产生原因:
大小:
G = m g
方向:竖直向下
重心:重力的作用点
g为当地重力加速度
重心位置与质量分布和物体形状有关
施力物体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例1】关于重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关,当物体处于超重状态时重力大,当物体处于失重状态时,物 体的重力小。
B重力的方向跟支承面垂直
C重力的作用点是物体的重心
D重力的方向是指向地心
【例2】下面关于重力、重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风筝升空后,越升越高,其重心也升高
B.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C.舞蹈演员在做各种优美动作的时,其重心位置不断变化
D.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地面
【例3】一人站在体重计上称体重,保持立正姿势称得体重为G,当其缓慢地把一条腿平直伸出台面,体重计指针稳定后读数为G/,则( )
A.G>G/
B. G=G/’
C.G<G/’
D.无法判定
弹力
产生条件:接触、发生弹性形变
方向:总是跟形变的方向相反,与物体恢复形变的方向一致
大小:由物体所处的状态、所受其他外力、形变程度来决定
判断弹力有无的方法:假设法
几种常见的弹力
常见的弹力:弹簧的弹力、绳的拉力、压力和支持力
弹簧的弹力大小遵守胡克定律F = k x
弹性限度内
轻绳、轻杆、轻弹簧的区别
△F = k △x
沿绳
不一定沿杆
沿弹簧轴线
注意:有多少个接触面就有可能有多少个弹力
A
B
O
【例1】在图中,a、b(a、b均处于静止状态)间一定有弹力的是( )
A、B一起匀速运动
A、B均相对地面静止不动
摩擦力
类型
产生条件
大小
方向
A
B
F
A
B
F
A
B
F
A
B
F
注意:平衡状态:匀速、静止(受到的合力为0)
滑动摩擦力Ff
静摩擦力F静
接触、接触面粗糙、有弹力
相对运动
相对运动趋势
Ff =μFN
0< F静≤Fmax
沿接触面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沿接触面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附:受力分析
3、受力分析的顺序
1、明确受力对象(研究对象)
找出其他物体施加给研究对象的力,而不是研究对象施加给其他物体的力
2、分析的是性质力
重力、弹力、摩擦力
重力
弹力
摩擦力
外力
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假设法
假设法
外力可以方向不变地平移
θ
受力分析是整个物理学的基础
5、受力分析常用的方法:
隔离法和整体法、假设法
附:受力分析
θ
G
FN
Ff
F2
F1
θ
4、防止添力和漏力
每个力都有施力物体
分析完后复查各接触处
F
力的合成与分解
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原来的几个力叫做分力。
合力范围:|F1-F2|≤F≤ F1+F2
力的合成与力的分解都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三角形定则)
利用三角形定则判定力的分解是否有解?有几个解?
注意几种特殊角度时的合力与分力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