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涉江采芙蓉
选自:《古诗十九首》
文学常识
《古诗十九首》是中国古代文人五言诗选辑,由南朝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文选》而成。
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具有天然浑成的艺术风格,处处表现了道家与儒家的哲学意境,被刘勰称为“五言之冠冕”(《文心雕龙》)。
文学常识
萧统(501年―531年5月7日),字德施,小字维摩,南兰陵郡兰陵县(今江苏武进)人,祖籍东海郡兰陵县(今山东兰陵)。南朝梁宗室、文学家,梁武帝萧衍长子,梁简文帝萧纲、梁元帝萧绎长兄,母为贵嫔丁令光。
曾主持编撰中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文选》,史称《昭明文选》。
创作背景
两汉时期,经学成为士人跻身朝堂、谋求功名的重要资本。于是千千万万的学子离乡游学求宦。但是对于如此众多的士人而言,官僚机构的容纳能力实在太有限了,这必然形成一种得机幸进者少、失意向隅者多的局面。于是一个坎凛失意的文人群体便产生了,这就是《古诗十九首》中的“游子”和“荡子”。
这些宦途失意的游学的士子在宦途无望、朋友道绝的孤单失意中,自然会苦苦地怀念故乡和亲人。此诗即是《古诗十九首》中描写怀乡思亲的代表作。
朗诵诗词
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理解诗词
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⑴芳草:这里指兰草。
⑵所思:所思念的人。远道:犹言“远方”,遥远的地方。
⑶还顾:回顾,回头看。旧乡:故乡。
⑷漫浩浩:这里用以形容路途的广阔无边。漫,路长貌。浩浩,水流貌
⑸同心:古代习用的成语,多用于男女之间的爱情关系,这里是说夫妇感情的融洽。
⑹终老:度过晚年直至去世。
理解诗词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芙蓉”“兰泽”“芳草”等意象。
描述了抒情主人公涉江采摘芙蓉的情景,营造的是轻松欢快的氛围。
表达出诗人情怀的高雅,感情的纯洁、美好。
这两句诗有哪些意象? 描述了怎样的情景? 表达了抒情主人公怎样的感情?
理解诗词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这两句的语气如何?你从“远道”一词品出什么?
自问自答,语气缓和。
“远道”为下面的情绪转折透露一些消息。把人物放在美好、欢乐的采莲背景上,抒写独自怀远的忧伤,正具有以“乐”衬“哀”的强烈效果。
理解诗词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这两句里有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旧乡”“长路”
相爱却不得相见,浓浓的相思之情溢于言表。这两句将“远道”意思说尽。
理解诗词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表达感情的方式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
表达感情的方式是:采摘芙蓉。
目的是:“遗”远方的“同心”者。
小结
读完这首诗,你认为这首诗的主要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游子思念爱人 、家乡的思想感情。
本诗采取了什么表达手法?
借景抒情,白描手法。
小组讨论
补出主语
(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游子/思妇
游子
对写法即从对面写来,也叫对面落笔,主客移位,是我国古典诗歌中的一种特殊的表现手法。
将自己的感情表达得更加委婉含蓄,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拓展延伸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拓展延伸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
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
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释】:
①邯郸:今属河北。②冬至:冬至日,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在这个节日里,朝廷放假民间互赠饮食,穿新衣,一切和元旦相似。③远行人:指诗人自己。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注】:作此诗时,杜甫被安史叛军羁押于长安,而妻儿远在鄜(fū)州的羌村。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