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江采芙蓉》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涉江采芙蓉》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2-23 22:47: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涉江采芙蓉》教学设计
导入
以荷花的诗句导入
二、介绍《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深刻地再现了文人在汉末社会思想大转变时期,追求的幻灭与沉沦、心灵的觉醒与痛苦,抒发了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几种情感和思绪。
作者简介
四、创作背景
两汉时期,经学成为士人跻身朝堂、谋求功名的重要资本。于是千千万万的学子离乡游学求宦。这些宦途失意的游学的士子在宦途无望、朋友道绝的孤单失意中,自然会苦苦地怀念故乡和亲人。
五、朗诵诗词(注意停顿)
六、理解诗词
1.掌握重点字词;
2.翻译
踏过江水去采荷花,到兰草生长的沼泽地采兰花。采了花要送给谁呢?想要送给那远在故乡的爱人。回想起故乡,却又长路漫漫遥望无边无际。漂泊异乡两地相思,怀念爱妻愁苦忧伤以至终老。
3.诗句分析
(1)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芙蓉”“兰泽”“芳草”等意象。描述了抒情主人公涉江采摘芙蓉的情景,营造的是轻松欢快的氛围。表达出诗人情怀的高雅,感情的纯洁、美好。
(2)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自问自答,语气缓和。 “远道”为下面的情绪转折透露一些消息。把人物放在美好、欢乐的采莲背景上,抒写独自怀远的忧伤,正具有以“乐”衬“哀”的强烈效果。
(3)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旧乡”“长路”。相爱却不得相见,浓浓的相思之情溢于言表。这两句将“远道”意思说尽。
(4)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表达感情的方式是:采摘芙蓉。目的是:“遗”远方的“同心”者。
小结:读完这首诗,你认为这首诗的主要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本诗采取了什么表达手法?
游子思念爱人 、家乡的思想感情。借景抒情,白描手法。
七、拓展延伸
刚刚我们分小组讨论了这几句诗的主语?
有同学认为采芙蓉和还顾望旧乡的都是游子,表达游子思乡怀人。也有同学认为采芙蓉的是思妇,并联系了《西洲曲》中的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和朱自清《荷塘月色》中的“采莲的是年少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认为采莲的一般是女子,而“还顾望归乡”的是游子,游子在回望着思妇所在的故乡。那么在这一种情况里,明明是思妇在采集芙蓉思念远方的游子,却落笔对方,写游子也在还顾旧乡,思念着自己。这是一种什么表现手法呢?
我们来看看什么是对写法,对写法即从对面写来,也叫对面落笔,主客移位,是我国古典诗歌中的一种特殊的表现手法。简单地说就是自己思念对方,却说对方思念自己,一种相思两地愁。那么对写法有什么作用呢?将自己的感情表达得更加委婉含蓄,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接下来我们来具体感受一下,先看我们熟悉的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的三四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首诗是诗人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所作,但诗的三四句诗人却独辟蹊径,想象兄弟们重阳节一起登高、遍插茱萸时因感到少了客居在外的自己而倍生思念之情。不直接写自己思念兄弟,而写兄弟思念自己,这就是对写法。这样写不仅有新意,而且把诗人思念兄弟的情意表达得曲折而浓郁。
我们再来看看这首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诗的三四句想诗人在邯郸的客店里碰上冬至佳节,孤苦伶仃,抱膝枯坐,只有影子相伴。想象家里人在深夜也没有睡,坐在灯前说着远行人我。不直接写自己思念家人,而写家人思念着远方的我。
我们再来看一首杜甫的《月夜》。这首诗是诗人困居长安时所作,但不写自己思念妻子儿女,而写妻子思念长安和在长安的我,表达了对离乱中的妻子家小的深切挂念。
八、作业
课后请大家用同样的方法去思考这首杜甫的《月夜》,找出运用对写法的诗句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