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二《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必修二《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2-23 22:51: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
一、概述:
这是高中语文必修二的一篇散文。它借记述游山来说理,由此事生发开去,讲出一番求学问、做事业的道理,并辨证地提出了“物”、“志”、“力”的关系。本文在教学上预设为3课时,本教学设计为第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解题,了解作者以及宋代长于说理的特点
(2)读准难字字音,读准文言句子。
问题设计(见PPT):“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应该怎么朗读?
提示: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句中的“也”表语气的停顿)
(3)理清文章的思路,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
2、过程与方法:
(1)掌握整体感知古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2)通过朗读理解古文思想内涵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味作者从游山这样的小事中悟出的人生哲理,表现的积极人生态度。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高一学生对宋代诗词较为熟悉,但却是第一次系统接触宋代散文,所以要引导学生在了解宋代文学长于说理这一特点的基础上,去认识、解读本文。
此外,学生以前学习的游记,都是抓住山川风物的特点,表现山水之美,抒发作者感情;本文却不以表现山水之美为主,而是在记游的基础上,进行大量的议论,议论是文章的中心,而记叙只是一个引子,对这一点,引导学生在对比中加深认识。
四、教学策略的选择与依据:
情境—陶冶策略:通过朗读来创造良好的情境,学生在朗读中加强理解。
五、教学流程图:
通读――快读-—细读-—齐读——精读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分配
(一)介绍作者,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由王安石的诗作谈起,引入课题。
? ? 创设情境。 2分钟
(二)?初读: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
? 师(难点提示):三个长句的停顿划分: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 生:解题、解作者,读准字音,读准句子。 培养学生朗读能力,初步感知。 10分钟
(三)快读:理清文章思路 ?
? 师(提出问题):从本文特点记叙和议论的角度快速把握作者行文思路。
(板书设计)
第一部分(1—2):记叙——游山经过。
第二部分(3—4):议论——游山心得。
第三部分(5):记叙——结尾补叙同游者。 生:自读课文,理清作者思路。 培养学生概括语段的能力,理清文章思路, 8分钟
(四)细读第一段、第四段:了解“因事见理,叙议结合”的行文特点,把握“深思慎取”的思想 师(提出问题):在这两段中,记叙部分有哪些,请概括。与之相关的议论是什么?文本中得出了怎样的结论 生(小组合作学习):协作完成 协作完成任务的能力。 10分钟
(五)齐读第二段、第三段:了解“因事见理,叙议结合”的行文特点,把握“尽吾志”的思想 师(提出问题):在这两段中,记叙部分有哪些,请概括。与之相关的议论是什么?文本中得出了怎样的结论? 生(师生互动):探讨整理完成
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10分钟
(六)拓展 师(提出问题):体味作者“尽吾志”、“深思慎取”的人生态度
积累“尽吾志”、“深思慎取”相关名言警句和故事
生(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心得,搜集整理 体会作者积极的人生态度 5分钟
作业:掌握重点字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