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非洲和美洲
第五课
课堂导入
埃及金字塔(法老的陵墓)
玛雅金字塔(祭祀的庙宇)
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两张图片上的建筑物吗?
1、非洲最大的民族——班图人
一、古代非洲
非洲是古代农业一个重要的发生地,而西非居民班图人在推动非洲农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班图人的生产方式被历史学家认定为混合农业,包括农业、牧业和金属冶炼业。
(1)农业:培育了甜高粱、西瓜、棉花等重要农作物
(2)畜牧业:驯养了牛,引进绵羊和山羊
(3)冶炼业:掌握了冶铁技术
(4)活动区域:班图人的活动区域逐渐扩展到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到11世纪,班图人成为当地的主要居民,农业、畜牧业和冶铁技术也传播到非洲的大部分地区。
2、东非
(1)阿克苏姆王国
公元前后,在今埃塞俄比亚地区兴起了阿克苏姆王国;
公元 7世纪后,由于阿拉伯人的进攻,阿克苏姆王国逐渐衰落;11世纪初,阿克苏姆王国灭亡。
4世纪,阿克苏姆王国进入鼎盛时期,一度成为地区强国,最盛时版图包括红海两岸大片地区。
阿克苏姆国家信仰基督教,居民主要从事农牧业,国际贸易也很兴旺,每年从红海的国际贸易获得巨额收入。
——朱寰《世界上古中古史》(下册)
(2)东非沿海地区的国家
10-15世纪,在东非沿海地区产生了一系列国家,比较著名的是桑给巴尔、蒙巴萨和摩加迪沙等。
兴起条件:农业的进步;环印度洋贸易的发展;伊斯兰教的传入
特点:广泛使用奴隶
经济上以种植瓜果蔬菜的园艺业为主
对外贸易发达,城市繁荣
东非沿海地区
印度、波斯、中国
阿拉伯商人
黄金、象牙、奴隶
瓷器、纺织品等各种手工业品
西非、北非
黄金、象牙、奴隶
瓷器、纺织品等
3、西非
在西非,8-15世纪,加纳、马里和桑海等国家先后兴起。这些国家拥有丰富的黄金资源,控制着穿越撒哈拉沙漠的商路和黄金交易,极其富有。它们也出口象牙和奴隶,买进马、布匹和盐。
西非三大帝国
加纳是中世纪三个连续出现的西非帝国的第一个。它被称为“黄金之国”。由于位于撒哈拉食盐产地与黄金产地之间的连结点上,加纳从中获得了极大的好处。在公元10-11世纪达到了顶峰,1076年后逐渐衰落。虽如此11年后(也有说24年后)兴起的廷巴克图仍臣属于它的统治。廷巴克图因落于尼日尔河河道和萨赫勒地区陆地通道的交汇处日益兴盛。
——摘编自李安山《非洲古代王国》
(1)加纳
(2)马里
马里帝国兴起于13世纪上半叶。1240年吞并加纳后,马里进一步扩张,逐步把塞内加尔河和尼日尔河流域加入版图,成为西非最强大的国家,17世纪初灭亡。据阿拉伯文献记载,其全盛时期的版图,南起热带雨林,北至撒哈拉大沙漠,西抵大西洋岸,东达豪萨人居住地区。
马里继承并发展了加纳的贸易,城市和文化繁荣。延巴克图成为西非重要的文化中心。
马里同北非各国进行频繁的贸易,从北方输入高级纺织品、服装和马匹;输出食盐黄金和奴隶。马里把整个苏丹、摩洛哥和南部阿尔及利亚的黄金和盐的贸易都掌握在自己手中。……随着大规模贸易的发展,马里出现了一些繁荣的城市,重要的如廷巴克图、瓦拉塔、迭内、加奥等。在廷巴克图,有外国商人专门的住地,其规糗之大,整整占据了一个街区。……
曼萨·穆萨……他从国外请来许多穆斯林学者,修建王宫和清真寺,创办学校……廷巴克图的桑科尔清真寺是著名学术中心,桑科尔大学有数千名学生,其中有不少是欧洲白人留学生。埃及、摩洛哥的学者应邀前来讲学。图书馆藏有大量的图书、文献和资料。马里君主尊重学者,对法官、医生、诗人、教授和建筑师等,都给与很高待遇。……
国王不仅富有,并且享有极大权威。他拥有一支10万人的军队,包括1万名的骑兵,在尼日尔河上还有水军。马里君主致力于极权统治,他亲自向地方派遣行政长官,农村则由传统的部落首领负责。各地番薯都须对他效忠、纳贡。
——马克垚、朱寰主编《世界史·古代史下卷》
经济上,贸易发达、经济繁荣、城镇兴起;
文化上,重视文化教育,文化教育事业发展,信仰伊斯兰教
政治上,国家富强,实行君主集权统治,军事力量强大,对地方进行有效管理。
根据以下材料,概括马里帝国的社会概况
廷巴克图
廷巴克图,位于撒哈拉沙漠南缘,尼日尔河中游北岸,历史上是贸易和文化中心,是古代西非和北非骆驼商队的必经之地。从公元14世纪中叶起,相继成为马里帝国和桑海帝国的重要都市,是西非的文化和宗教中心,世界各地的伊斯兰学者纷纷到这里讲学布道,那些能工巧匠更是在这里大显身手,使这座城市声威远震,与开罗、巴格达和大马士革齐名,是当时著名的伊斯兰学术研究地之一。
廷巴克图兴建了著名的科兰尼克桑科雷伊斯兰大学,该大学属于历史上最早建造的几个大学之一,总共有20000个学生学习法律 、医学和文学等不同的科目。
延巴克图遗址
(3)桑海
桑海帝国在西非文明中达到极盛的原因?
政治:实行中央集权,官吏直接由国王任免
经济:扩大对外贸易,奴隶成为生产中的重要力量
文化:兴建学校,鼓励文化发展
继承与发展了加纳、马里帝国打下的(疆域、经济和文化)基础
兴衰:利用马里内乱崛起,灭马里,确立西非霸主地位;
16世纪发展到极盛;
16世纪末,因外来入侵逐渐衰落。
成就:桑海帝国政治法律制度的完备、文化学术的繁荣,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古代历史上是空前绝后的。可以说,桑海帝国代表着古代黑人文明的最高成就和最后的辉煌。
4、南非
大津巴布韦
11世纪末,班图人建立了津巴布韦国家。14-15世纪,津巴布韦进入鼎盛时期,包括今南非的部分地区都被纳入它的统治之下。
大津巴布韦是古津巴布韦国家都城的遗址,由石块垒砌而成。大津巴布韦文化是南部黑非洲古代文明的杰出代表。
1986年,大津巴布韦国家纪念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津巴布韦”一词源于邵纳语,意为“石头建筑”或“石头城”。大津巴布韦是一个围墙围成的圆表区域,内有房屋和庭院。围墙高9米,厚约5米,顶部砌着大石块。沿山谷向下延伸,在约24万平方米的范围内散布着许多石头建筑,包括一座围墙围着的庙宇和稍小一些的建筑物遗迹。大津巴布韦遗迹是一个大面积的复合体,有防御工程、塔状建筑和排水系统,占地达一万多亩。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区域
国家
存在时间
特征
东非
阿克苏姆
公元前后兴起,4世纪鼎盛,
7世纪后衰亡
地域广大的王国;
对外贸易兴盛
桑给巴尔、蒙巴萨、摩加迪沙
10-15世纪
沿海国家;
广泛使用奴隶,以园艺业为主,对外贸易发达,城市繁荣
西非
加纳、马里、桑海
8-15世纪
中央集权的大帝国;
黄金资源丰富;
对外贸易发达;
文化繁荣
南非
津巴布韦
11世纪末建立,
14-15世纪鼎盛
地域广大的王国;
巨石建筑
古代非洲文明对比
1、印第安人
二、古代美洲
古代美洲的印第安人创造了灿烂的文明,独立培育出很多其他大陆没有的农作物,包括马铃薯、玉米、番茄和花生等。在农业和贸易发展的基础上,印第安人在中美洲、南美洲创造了玛雅、阿兹特克和印加文明。
2、玛雅文明
地区:中美洲的尤卡坦半岛
兴衰:公元前10世纪诞生,
公元3-9世纪其鼎盛,
15世纪中期衰落。
特点:
农业以种植玉米为主;
建立了众多城市国家,氏族首领、贵族和祭司构成了统治阶级,一般氏族成员成为平民,从事农业和手工业;
城市建筑精美,规模宏大,众多用于祭祀的金字塔庙宇;
制造精美陶器,发明独特的表意文字,复杂的历法纪年,采用20进位制,知道“0”的概念。
2、阿兹特克文明
阿兹特克文明是墨西哥古代阿兹特克人所创造的印第安文明,是美洲古代三大文明之一。主要分布在墨西哥中部和南部。
14世纪,阿兹特克人兴起于今墨西哥地区。16世纪初,阿兹特克人国家进入鼎盛时期,控制了整个墨西哥谷地及其周边部落,人口有600余万。1521年为西班牙人毁灭
政治:上层阶级垄断官职,掌握军队;被征服者由原来的部落首领管理,但需向阿兹特克人缴纳贡赋,如粮食、服装、宝石和老鹰等。
经济:以农业为经济基础,发明浮动园地,扩大了耕地面积
文化:阿兹特克人很重视教育,所有学校都是免费的;根据日月运行的规律和季节性的变化,相当精确的制定了自己的历法“太阳历”和“月亮历”;信仰羽蛇神
特诺奇蒂特兰
根据传说,阿兹特克人的祖先是从北方一个叫阿兹特克的地方来的,他们根据太阳神的指示(亦有一说是根据羽蛇神的指示)往南来到阿纳华克谷地的特斯科科湖;当他们来到湖中央的岛屿时,他们看到一只叼著蛇的老鹰停歇在仙人掌上,这个意像告诉他们应该在这里建造城市。1325年阿兹特克人在这个地方建立了特诺奇蒂特兰,一座巨大的人工岛。
阿兹特克人国家的都城特诺奇蒂特兰位于特斯科科湖中的岛上,面积约10平方千米,人口20-30万。它有3条堤道与陆地相连,并由引水渠供应全城淡水。为方便交通,渠上架设了多座桥梁。全城水渠和道路纵横交错,承担着城市的交通运输。特诺奇提特兰曾被之后入侵的西班牙殖民者比作“墨西哥的威尼斯”。
“浮动园地”是一些在湖底丛生的杂草上面铺垫上湖土、由生长的杂草固定在湖底的浮岛。每次播种之前,农民们都要挖些新的湖土,铺在“浮动园地”上,因此其表面随着一次次耕种而不断增高。“浮动园地”使阿兹特克人口和财富不断剧增。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印加文明
兴衰:12世纪,印加人以库斯科为都城建立国家
13世纪逐渐崛起,
15世纪末16世纪初,达到鼎盛
1532年被西班牙殖民者灭亡。
特点:政治统治:实行中央集权制,最高统治者是国王,
世袭继承,拥有行政、立法和军事大权;
全国划 分为四大政区,由贵族充任长官;
为征税和征兵,政府编制了人口调查表;
修建了完善的道路系统;
迁移被征服地区的居民,以防止他们反抗。
社会经济:土地、矿藏和牲畜归国家所有。
补充:文化上,印加人有自己的语言,没有一套书写文字的系统;利用绳结记录法来代替文字,这就是所谓的“奇普”。
据推测,马丘比丘即建于15世纪印加帝国开始扩张的帕查库蒂统治时期,马丘比丘古城遗址外围是层层梯田形成的农业区,城区则由200座建筑和109个连接山坡和城市的石梯组成。城内规划井然,北部多为庄严的宫阙神殿,南部是作坊、居室和公共场所。印加人称自己为“太阳的子孙”,他们将太阳视作“燃烧的火鹰”,渴望用“拴日石”将带来光明和温暖的太阳永远留在天上。直到今天,对太阳的崇拜仍在印加民间流传。在这座古城关于太阳崇拜的建筑也随处可见。
马丘比丘是印加人建造的古城,位于安第斯山脉中的山脊上。遗址中的宫殿、神庙、城墙以及排水设施都充分展现了印加人高超的建筑艺术。
马丘比丘遗址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区域
文明
时间
国家形态
成果
中美洲
玛雅文明
15世纪中期衰落
城市国家
金字塔庙宇;陶器;象形文字;历法;20进制
阿兹特克文明
14-16世纪
结构松散的王国
浮动园地
南美洲
印加文明
13-16世纪
统一的大帝国
中央集权;
土地国有;
人口调查表;
完善的道路系统
古代美洲文明对比
合作探究
1、非洲传统文明是丰富多彩、斑驳陆离的。对于非洲传统文明的特点有以下两种认识:
材料一: 历史上,非洲与欧亚大陆隔绝的程度十分严重。这一与世隔绝至今仍是非洲大陆发展中一个首要而又持久的因素。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999年版)第140页 材料二: 与通常的看法相反,在欧洲扩张之前的时期中,非洲绝不是与世隔绝的,自7世纪以来,外部联系和内部关系开始增多。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2005年版)第313页 根据上述材料分别概括二者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你支持哪种观点、原因是什么?
观点1认为非洲文明是封闭的、与世隔绝的;
观点2认为非洲文明是开放的、与外界有联系。
同意观点1 (非洲文明是封闭的) :
撒哈拉沙漠与苏德沼泽地使得非洲大陆内部各地区之间的联系较少,相互影响较少;平直的海岸线使得非洲与其他大陆的联系困难,较少受到其他大洲文明的影响,保持独立发展,并持续到近代以来,非洲受到殖民以及殖民者客观上带来的工业文明的影响晚于美洲,导致非洲现代化进程慢于美洲。
同意观点2 (非洲文明是开放的) :
外部联系:伊斯兰教、基督教传入非洲,影响非洲历史文化发展; 10-15世纪东非国家发展环印度洋对外贸易,8-15世纪西非诸帝国控制穿越撒哈拉沙漠的贸易; 1324年, 曼萨.穆萨带领商队前往麦加朝圣。
内部关系: 西非居民班图人扩展到撒哈拉以南地区,7-9世纪成为当地主要居民。
2、材料一: 美洲地理位置: 东临大西洋,西濒太平洋,远离欧亚大陆
材料二: 流感不像钢刀那样寒光闪闪,但印第安人都躲不开它。...... 天花比所有的枪炮消灭更多的印第安人。四下流行的鼠疫正在使这些地区荒芜。受鼠疫感染的人都倒地身亡: 鼠疫吞食人的身躯,啮噬人的眼睛,封住人的喉管。一切都散发出腐臭的气味。
——《全球通史》 ( 斯塔夫里阿诺斯)
材料三: 16世纪西班牙人征服时,许多珍贵的玛雅文字写本被当作“魔鬼的作品”焚毁,祭司遭受掳杀,仅有部分作品传之后世。
——《世界通史》(王斯德)
根据以上三则材料,思考印第安文明衰亡的原因是什么?
缺少与外界的沟通和交往;
疾病、瘟疫等自然灾害;
西方殖民者的侵略
课堂小结
古代非洲和美洲
古代非洲文明
古代美洲文明:文明的创造者——印第安人
班图人——文明的创造者
东非
西非:加纳 马里 桑海
南非:津巴布韦(石头城)
4世纪,阿克苏姆王国
10-15世纪,兴起桑给巴尔、蒙巴萨、摩加迪沙一系列沿海国家
玛雅文明
阿兹特克文明
印加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