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
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世界历史上曾经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中东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1299年?-1922年)
波斯帝国(前550~前330?)
亚历山大帝国(前334年-前323年)
罗马帝国(前27年—395年)
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395年—1453年)
阿拉伯帝国(632年—1258年)
通过了解中古时期亚洲地区的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认识这一时期亚洲文明的特点。
1.搜集伊斯兰教兴起的历史事实,从“历史解释”角度理解伊斯兰教兴起的原因及影响。
2.结合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扩张的地图,从“时空观念”角度认识奥斯曼土耳其崛起的历程及影响。
3.结合德里苏丹国家疆域图,从“时空观念”角度认识笈多帝国和德里苏丹国的扩张及文明特点。
4.搜集相应的史料,从“史料实证”角度认识大化改新的内容及意义,运用“唯物史观”论,理解大化改新后日本进入幕府政治的原因。
一、阿拉伯帝国
1.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1)7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
(2)622年,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建立政权,势力逐步扩大。到其去世时,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622年,迁居麦地那建立政权
7世纪中期:大规模向外扩张
8世纪:建立横跨三洲的帝国
一、阿拉伯帝国
2.阿拉伯帝国的鼎盛
(1)政治稳定:最高统治者哈里发掌握政治、军事和宗教大权,下设各部大臣,辅助哈里发分掌行政、财政和宗教等事务。
(2)经济繁荣:手工业和商业得到很大发展,阿拉伯商人在各地区从事着陆上和海上贸易;城市繁多,都城巴格达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3)文化灿烂:融合东西方文化,在文学、艺术、科学和思想等领域取得重要成就。
古兰经
3.阿拉伯帝国的历史地位
(1)吸收被征服地区文化。
(2)翻译古代波斯、印度、希腊和罗马文献,融合东西方文化。
(3)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中国的造纸术、印度的数字先后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西欧文化的发展。
阿拉伯商人、旅行家
欧洲
中国造纸术、印度数字
【情境探究】阿拉伯帝国文化繁荣的原因是什么?(历史解释)
阿拉伯帝国领域内的美索不达米亚、波斯、印度、叙利亚和埃及等地,都是古代东西方文化荟萃的地区。帝国政治的相对稳定,交通发达,经济繁荣,为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有利环境。而通行全国的阿拉伯语和占统治地位的伊斯兰教意识形态,则为它提供了必要前提。适应阿拉伯帝国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等方面发展的需要,帝国的统治者日益认识到科学文化的重要性。因此,阿拉伯帝国历代统治者都比较关心发展科学文化事业。到阿拔斯王朝时期……他们不分宗教畛域,不拘泥意识形态的差异,不惜重金延聘人才,尊重和奖掖各界学者。 8 世纪中叶,中国的造纸术和罗盘针传入阿拉伯帝国,对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发展与繁荣,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吴于廑 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下卷)》
(1)阿拉伯帝国领域内的地区都是古代东西方文化荟萃之地,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
(2)广泛吸收各地区的文化成就,加以融合与创造,造就阿拉伯帝国文化的繁荣。
二、奥斯曼帝国的兴起
1.奥斯曼土耳其人的兴起
(1)征服小亚细亚:13世纪,信奉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土耳其人在小亚细亚发展起来,不断攻击拜占庭帝国,逐步征服小亚细亚。
(2)向欧洲进军:14世纪中期,他们跨过今黑海海峡向欧洲进军,逐渐征服巴尔干和东南欧部分地区。
2.强盛的奥斯曼帝国
(1)奥斯曼帝国的建立:1453年,攻占君士坦丁堡,灭亡拜占庭帝国。
(2)奥斯曼帝国的扩张:到16世纪后期,奥斯曼帝国先后征服西亚和北非部分地区,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3)奥斯曼帝国的统治
①政治:最高统治者是苏丹,宗教上层和封建主是统治阶级,工商业者和农民承担各种苛捐杂税。
②经济:15—16世纪,首都伊斯坦布尔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心;控制了连接亚欧的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受到一定影响。
。
【情境探究】奥斯曼帝国有什么历史影响?(唯物史观)
材料一:奥斯曼帝国所处的独特地理位置决定了它经历了人类历史上众多文明的洗礼和文明间的交往,因而它呈现出在不失自身文明特点的同时能够吸纳外来文明的开放态度和具有多元文化的特点。奥斯曼帝国文化保留了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印记,由于它承载了原阿拉伯帝国所统治的地区,也由于社会政治、经济未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因此它的伊斯兰传统是不言而喻的。
材料二:1453年,奥斯曼帝国的军队攻陷君士坦丁堡,占领巴尔干、小亚细亚及黑海北岸等地区,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通商要道。帝国军队不但肆意抢劫商旅,而且帝国当局还对过往商品课以重税。这实际上等于堵死了这一条重要的商路。结果,欧洲市场上的东方商品的价格猛涨。在这种情况下,西欧商人很自然地渴望另辟一条通往东方的商路。
(1)奥斯曼帝国对阿拉伯政治和文化制度的继承。
(2)帝国控制亚欧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东西方之间贸易受到影响,客观上促进了新航路的开辟。
三、南亚与东亚的国家
1.南亚
(1)笈多帝国
①兴起:4世纪初,兴起于恒河中游,几乎征
服了北印度。
②统治:帝国政局稳定,经济繁荣,但政令
不够统一。
③宗教:由婆罗门教演变而来的印度教逐渐
发展为印度的主要宗教。
中国东晋高僧法显赴印度求法,目睹了王朝的繁盛情况,在归国后撰写《佛国记》,盛赞笈多王朝。
(2)德里苏丹国
①兴起:11世纪,突厥人入侵印度。13世纪初,
建立德里苏丹国。
②统治:最高统治者称苏丹。地方划分为行省,
行省总督由苏丹任命,重要职位由穆斯林担任。
③宗教:以伊斯兰教为国教。
2.东亚
(1)日本
①大化改新:6—7世纪,日本出现严重社会危机。646年,
孝德天皇改革,史称“大化改新”,经过约半个世纪的改
革,日本模仿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
②幕府统治:12世纪末,武士集团的首领源赖朝
在镰仓建立了自己的军事机构——幕府,并从朝
廷获得了镇压叛乱、征收赋税等权力,日本进入
幕府政治时期。
17世纪建立的德川幕府面对世界变局意图以锁国
加强统治,抵制外来影响。
请在此输入标题
【拓展提升】 从“家国情怀”角度认识唐文化影响下的大化改新
(1)政治制度:建立起以唐三省六部制和郡县制为蓝本的中央与地方行政体系,
模仿唐朝建立天皇制政体,制定国名和纪年。
(2)经济制度:建立起以唐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为蓝本的田制和税制。
(3)军事制度:建立起以唐府兵制为蓝本的防人制。
(4)法律制度:建立起以唐律为蓝本的律令体系。
(5)生活习俗:广泛地吸收和仿效大唐国的礼仪、服饰等项以至影响到日本的某
些民族风俗的形成,除此之外,诸如围棋、相扑、汉方医学、茶道、日本佛
教艺术的黄金时代等等,无不从各个侧面展示着日本文化在“大化改新”至
平安时期全盘唐化的倾向。
(2)朝鲜
①新罗统一:7世纪末,初步统一朝鲜半岛,模仿中国建立中央集权国家。
②高丽王朝:10世纪初,新罗人王建仿效中国唐朝制度建立高丽王朝。
③朝鲜建立:14世纪末,高丽大将李成桂自立为王,迁
都汉城,改国号为朝鲜。
④抗击侵略:16世纪末,面对日本侵略,明朝派军赴朝
作战。经过7年的艰苦战斗,中朝军民取得抗击日本侵
略的胜利。明朝大将邓子龙、朝鲜大将李舜臣先后牺
牲。
阿拉伯帝国
奥斯曼帝国的兴起
南亚与东亚的国家
中古时期的亚洲
形成过程
形成背景
经济繁荣
文化交融
兴起和扩张
政治制度
影响
印度—笈多帝国
印度—德里苏丹国
南亚国家
东亚国家
日本
朝鲜
1.中古时期,阿拉伯帝国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先后崛起,就其历史发展
过程看,两大帝国的相似之处有( )
①地理位置都位于西亚地区
②都信仰伊斯兰教
③政治制度中体现政教合一特点
④通过灭亡拜占庭帝国建立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A
2.新航路开辟为世界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事件,下列哪个国家政权与
这一历史事件的发生有关( )
A.阿拉伯帝国 B. 奥斯曼帝国
C.拜占庭帝国 D. 俄罗斯帝国
3.中古时期的东亚,日本与朝鲜先后立国,两国共同的表现有( )
A. 模仿中国建立中央集权体制
B. 实行大化改新,推动社会发展
C. 建立幕府统治
D. 实行锁国体制,保护国家安全
B
A
4.12世纪的日本,建立了幕府统治,下列有关幕府表述正确的有( )
①幕府体制下天皇只是国家名义上的象征
②武士听命与将军
③将军赐予武士官职和俸禄
④17世纪的德川幕府是日本最后一届幕府统治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