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1课时)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承
上
启
下
一、教材分析
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
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
了解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
知道温室效应。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二、教学目标
自主设计实验,验证物质性质,提高实验设计能力。
进一步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
二、教学目标
了解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知道温室效应,关注社会,爱护环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重点:二氧化碳的性质
难点:二氧化碳和水的反应
二、教学目标
三、学情分析
兴趣(直觉—操作—认知)逐步迁移,渴望探究性体验。
知识与实验基础
对CO2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具备一定的实验技能、分析推理能力。
心理基础
对比实验法
科学探究法
讨论法
问题教学法
分析归纳法
线
方
法
线
知
识
CO2能溶于水
CO2的检验方法
与水反应生成酸
不燃烧不支持燃烧
密度比空气大
干冰升华吸热
四、教法学法
熄灭阶梯蜡烛实验
优点:
便于学生操
作,提高实
验成功率。
(玻璃片下沿高于上层蜡烛的火焰)
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优点:
操作简单,
现象明显,
便于观察。
能力提升
探究学习
创设情境
学以致用
讨论交流
六、教学过程
CO2
六、教学过程
探究学习:CO2的性质
CO2+Ca(OH)2=CaCO3↓+H2O
探究学习:CO2的性质
与石灰水的反应
——CO2的检验方法
六、教学过程
探究学习:CO2的性质
学生活动:
向玻璃槽中倾倒
二氧化碳气体,
观察现象并分析。
六、教学过程
探究学习:CO2的性质
学生活动:
设计方案,证明
二氧化碳的密度
比空气大。
六、教学过程
探究学习:CO2的性质
六、教学过程
探究学习:CO2的性质
活动探究: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六、教学过程
二氧化碳
Ⅱ
探究学习:CO2的性质
六、教学过程
湿润的
石蕊小花
提出假设:
水?
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和水?
活动探究: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石蕊小花变红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探究学习:CO2的性质
验证猜想:
利用紫色石蕊滤纸条、
二氧化碳、蒸馏水,
验证你的猜想。
六、教学过程
活动探究:选择仪器,设计实验,
证明二氧化碳的溶解性。
探究学习:CO2的性质
六、教学过程
对比实验法
科学探究法
讨论法
问题教学法
分析归纳法
线
知
识
CO2能溶于水
CO2的检验方法
与水反应生成酸
不燃烧不支持燃烧
密度比空气大
干冰升华吸热
线
方
法
六、教学过程
对比实验法
科学探究法
讨论法
问题教学法
分析归纳法
线
方
法
六、教学过程
线
知
识
CO2能溶于水
CO2的检验方法
与水反应生成酸
不燃烧不支持燃烧
密度比空气大
干冰升华吸热
六、教学过程
六、教学过程
用途
问题:进入长期不开放的矿井或下水道等处,
会对生命构成威胁。请提出合理建议。
云南省图书馆
六、教学过程
CO2泄漏喷出
导致39人呕吐、昏迷
六、教学过程
讨论2:什么是低碳生
活?我们如何
做到低碳生活?
讨论1:空气中的CO2
,对
环境有什么影响?
如何看待温室效应
的利与弊?
温室效应
碳循环和氧循环
讨论3:空气中的CO2会越来越多吗?O2会耗尽吗?
六、教学过程
细菌新魔力:二氧化碳变身液态燃料
加州大学的研究人员对一种微生物进行了基因改造,通过电子生物反应器将二氧化碳转化成可以作为汽车、内燃机燃料的异丁醇和3-甲基-1-丁醇。
六、教学过程
1.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
验证CO2的性质,①A、
B、
C处能观察到哪些
现象?②说明CO2具有
哪些性质?③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六、教学过程
当堂训练:
2.请设计实验证明可乐或雪碧中含有CO2
。
1.完成课本P123【练习与应用】3、4、6、7、8
六、教学过程
课后延伸:
2.辩论赛:CO2的利与弊。
七、板书设计
谢谢指导!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探究、学以致用的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体验获得知识的过程,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教学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