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豫南九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联考(12月)语文试题 图片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省豫南九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联考(12月)语文试题 图片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2-23 22:23:10

文档简介

豫南九校20202021学年上期第三次联考
语文参考答案
4
A
4
D
2
4
4C.研究者在阅读经典古籍时,选择几种权威注本进行细读对比,一定会发现问题。
D.研究型阅读不仅归纳知识点,更关注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异同,目的性较强。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为引导人们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着重论述了研究型阅读的三种主要方式。
B.文章主要运用了对比的论证方法,突出了研究型阅读在学术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C.文章举出郭象等人对“逍遥”解释的例子,旨在证明学术观点易受时代思潮影响。
D.文章在论述知识型阅读与研究型阅读差别的基础上,强调要处理好两者的关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知识型阅读与研究型阅读二者是一种互补关系,在人生的不同阶段,这两种阅读方式缺
一不可。
B.提出问题是所有人在学术上取得进展的基础,一个人一旦有了质疑能力就能在学术上取
得进展。
C.人们在阅读时,要想获得准确、可靠的知识,只有精选阅读对象并将其作为权威说法加以
记忆。
D.联想式阅读会有效训练自己眼光的敏锐性与思维的鲜活性,因而能有效地提高自己的思
辨能力。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是创新发展的两翼,科技创新引领人类生产生活技变草,
科学普及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二者缺一不可。科学技术的普及程度决定知识流动
的效率,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科学素质成为当代人基
本素养的一个标志,没有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队伍,难以
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科学普及是一项打基础的工程,要注重科学知识的普及、料学思想的
传播,通过各种形式的科普活动,增强公众科学素质。
(摘编自怀进鹦《共促科学素质建设,共创人类美好未来》)
材料二中国北京首届昆虫艺术科普展开放首日,观展人次就突破5000重庆科技馆人
气高涨,趣味科普实验《无形的力与吹出来的科学》《给你点颜色看看和神奇的指纹》和《魔术
背后的科学》场场爆满……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全国多地的文化科普类场馆深受广大游客
青昧,科普出游人流暴涨。在丰富多彩的科学普及活动中,科学、文化、艺术、旅游等元素交相
辉映,打开了科学素质建设的广阔空间。国庆科普游的火爆,一方面说明目前我国公众的科普
意识正在增强,科普氛围日益浓厚,公众对于科技知识的需求旺盛,需要有更多高质量的科普
活动来满足需求。另一方面,VR、人工智能等新兴科技展大量举办,恰恰证明了我国的创新能
力正在逐步提高。
(掬编自谭敏《國庆科蒈游火爆说明了什么》)
材料三今天,互联网已经渗透到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知识和信息加速流动、即时互
换,既为在线教育和科学普及方式提供了便利,也给不良信息传播和扩散提供了机会。在这种
情况下,更需要提升公众科学素养和信息识别能力。
科学教育和科学普及应该得到学校以及青少年父母的认同:相对于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
高一语文试题第2页(共8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