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皇帝的新装 导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9 皇帝的新装 导学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12-24 16:22:18

文档简介

课题:19、《皇帝的新装》导学设计(教师用)(2课时)
导学目标
导学案对应的
学习内容
课堂检测对应的
学习内容
1、掌握童话及有关安徒生的文学常识,积累文中的生字词。
1
、2
1-6
2、领悟课文中大胆的夸张和丰富的想象,分析人物形象。
3、4
7
3、把握文章所揭示的主题,培养敢说真话的好品质。
5
8
[导学流程]
一、导——激发兴趣
目标导学(2分钟)
(一)导入
导入:说起童话,大家肯定会兴趣盎然,那么你都读过谁的童话?(学生可能说:郑渊洁、安徒生、格林等)看来大家都读过安徒生的童话,也非常喜欢他的作品。小学时,我们学过他的哪篇童话?(学生可能会说《卖火柴的小女孩》),好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篇很受欢迎的作品《皇帝的新装》。
(二)导学
屏幕显示学习目标:教师带领学生阅读明确学习目标。
屏幕显示自学要求:请同学们对照导学案,自学课本,并完成导学案“思”中1—6题;自学时间25分钟;自学过程中,注意将自己有疑难或疑惑的地方做上标记。
二、思---自学深思
探究新知(33分钟)
(一)教师导学
1、巡视督学:教师巡视关注学生的自学状况,督促学生安静、专注地认真自学(特别是中等生和学困生)。
2、学情收集:教师在导学案上记载完成的好的学生姓名及收集整理学生反馈的疑难问题。
(二)学生自学
学生按自学要求独立、认真、快速自学教材,并做好笔记,完成相关思考题。
三、议-----交流分享,质疑思学(10分钟)
(一)教师导学
1、教师组织学生起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分享,由组长组织小组成员逐一发言,先交流讨论导学案中及老师推送的问题,再自由分享自学中的收获或者发现的问题。
2、教师收集小组提交的问题,及时进行学情分析
,准备以学定教。
(二)小组讨论
字词过关(6——9分钟)
带着学习目标独立认真默读预习课文。
(自学指导:标清段落,用红笔标出生字词,查阅工具书,完成生字词注音。)
(1)带着学习目标独立认真朗读预习课文。
炫耀(
xuàn

滑稽(


陛下(bì

骇人听闻(hài

随声附和(


爵士
(jué

御聘(

pìn

头衔(xián
)更衣(
gēng

称职(
chèn

勋章(xūn)
呈报(chéng)
钦差(qīn)
(2)解释词语。
分外:超过平常;特别。
不可救药:病重到已无法救治,比喻人或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忙忙碌碌:事情非常多,不得闲。
滑稽:(言语、动作等)引人发笑。这里是荒唐的意思。
狡猾:诡计多端,不可信任。
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
耸人听闻:指歪曲、假造事实或故意扩大事态,所指的不一定都是坏的。
随声附和:别人说什么自己跟着说什么,形容没有主见。
把握基础(5分钟)
登录爱学-查看任务-选择微课“《皇帝的新装》基础梳理”进行学习,了解作者相关文学常识,红笔勾画重要信息。对照订正上一题注音(用红笔改正)。
题目解说
文题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整个故事围绕“新装”展开,各色人物尽情表演,丑态百出。这篇童话借新装虚幻的美,讽刺了皇帝内心的丑陋。
作者名片。
安徒生(1805-1875),丹麦作家,被誉为“世界儿童文学的太阳”。安徒生早期童话充满幻想、乐观的精神,代表作有《拇指姑娘》《海的女儿》《野天鹅》《丑小鸭》等。中期童话,幻想成分减弱,现实成分增加,在鞭挞丑恶、歌颂善良中,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代表作有《卖火柴的小女孩儿》《影子》《一滴水》等。晚期童话比中期更加面对现实,着力描写底层民众的悲苦命运和社会的黑暗,代表作有《柳树下的梦》《她是一个废物》《单身汉的睡帽》等。
背景资料
这篇童话写于1837年。当时丹麦人民深受本国封建阶级和英国资产阶级的双重剥削,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而封建统治者则穷凶极欲,挥霍无度。面对这样的现实,安徒生根据西班牙一则民间故事改编了《皇帝的新装》,锋芒直指统治阶级,无情地嘲讽了贵族、宫廷的丑恶行径,深刻地剖析了当时社会的病状。
关于联想和想象
联想:是由某人、事、物想到与之相关的人、事、物;由某一概念想到其它相关的概念。
联想思维简称联想,是人们经常用到的思维方法,联想一般是由于某人或者某事物而引起的相关思考,人们常说的
“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举一反三”
等就是联想思维的体现。
想象: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表象是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在心理学中,表象是指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形象在头脑中再现的过程。
3、理解内容(18——20分钟)
(1)课文写了哪些主要人物?围绕什么来写?写了那几个片段?
(自学指导:默读课文,在课本中标注段落,找出主要人物。)
明确:主要人物:皇帝、大臣、骗子、小孩;主要围绕“新装”来写。
爱新装——织(做)新装——夸新装——穿(展)新装——议新装——揭新装
(引子)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故事内容。
(自学指导:读课文,用“这篇文章描述了……的故事,讽刺了……”的格式回答)
这篇文章描述了一个昏庸无能有穷奢极欲的皇帝受骗上当的故事,讽刺了统治阶级的虚伪、愚蠢、自欺欺人的丑行。
(3)皇帝的新装第一段用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明确: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把皇帝喜欢新装的癖好夸张到极点,同时还写出了皇帝的昏庸和爱慕虚荣,为下文骗子愚弄皇上埋下伏笔。
4、把握人物
(1)主人公——皇帝已粉墨登场,让我们走近他,了解他,请大家用“一个
的皇帝”句式,为这篇文章加一个副标题,并陈述理由。
(学法指导:自由朗读,独立思考先独立思考,在小组讨论。)
明确:“一个愚蠢的皇帝”:根本没有布,没穿衣服都不知道。
“一个虚伪的皇帝”:天天换,时时换,刻刻换,只追求外表美。
“一个昏庸的皇帝”:不关心国家百姓,只知道穿新衣服。
“一个无能的皇帝”:听信大臣的话,没有自己的主见。
这个可怜的一国之君真是丑态百出,他之所以会赤条条地在大街上游行,除了他自己的责任外,还有谁的原因?你们如何去评价他们?
大臣们:不敢说真话,极不称职,欺上媚上,只为保住乌纱帽。既是受骗者又是行骗者。
骗子:①骗子行骗,是为了捞取钱财。
②骗子针对皇帝的贪图安逸不理朝政,设下骗局教训他。出发点是好的,希望他做个好皇帝。
③作者在文章结尾没有写骗子的结局如何,其意可能是向读者敞开一道感情之门——他痛恨的不是骗子。
5、问题探究
(1)为什么让一个“小孩子”道出真相?
明确:正所谓“童言无忌”,让一个小孩子说出真相符合实际。其次,它虽出自孩子之口,却代表了百姓的意见,以致大家都重复着“他实在没穿什么衣服呀”,在这个谎言充塞、欺骗成风的浑浊世界里吹来一缕清风。真理之星火开始燎原。让新装失去了神奇,让官员掉下了面具!童话的神奇色彩与现实意义同时呈现了出来。
(2)分角色朗读课文,进一步了解人物形象,领会童话的深刻内涵。
(学法指导:读片段,针对人物的形象,分析朗读语气。)
旁白:自然、平缓
皇帝:傲慢、自责。
骗子:油腔滑调、阿谀奉承
大臣们:语调迟缓故作镇定、毕恭毕敬
小孩:天真
四、展----合作探究,展示提升(30分钟)
(一)抽查反馈(5分钟):教师抽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过关情况。(屏幕显示)
(二)合作探究(20分钟)
小组展示第3-5题,其他组同学补充订正。
小结:这篇童话记叙了一个昏庸无能而又穷奢极欲的皇帝上当受骗的故事,揭露和讽刺了皇帝和大臣们虚伪、愚蠢和自欺欺人的丑行,告诉我们应该保持一颗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
(三)延读感悟(5分钟)
你也用夸张的手法,想象一下“皇帝回宫以后会发生什么事”?替安徒生续写一篇《皇帝的新装》吧!
(自学指导: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力完成续写。)
五、评----精讲梳理,整合归纳(10分钟)
(一)精讲梳理:教师用课件引导学生分析概括本节课核心知识,展和评的环节可以交织进行,可以边展边评,也可以先展后评。
(二)整合归纳:
1、主旨归纳
这篇童话通过讲述一个昏庸无能而又爱慕虚荣的皇帝上当的故事,揭露和讽刺了皇帝和大臣们的虚伪、愚蠢和自欺欺人的丑态,同时告诉人们:要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
艺术特色
(1)脉络清晰,结构完整。
全文以“新装”为线索,以皇帝为中心人物,按时间顺序,围绕“新装”依次写了“爱新装”“做新装”“夸新装”“穿(展)新装”“揭新装”等故事情节,脉络清晰,结构完整。
想象丰富而奇特,夸张大胆而合理。
本文写皇帝酷爱新装,写骗子用根本不存在的材料、“新装”骗皇帝,写皇帝和大臣们都甘愿受骗、自欺欺人,写皇帝全身赤裸地在大街上游行。想象丰富而奇特、夸张大胆而合理,从而对封建统治者热衷权力、无知愚蠢、虚伪自私等本质进行了辛辣的讽刺。
六、检----检测反馈,督导落实(5分钟)
(一)教师抽查
词语听写
(二)学生反思
请回查本节课学习目标达成情况,在已经达成的目标题号后打“√”,完成学后反思,如还有疑问下课请教老师或同学。19、《皇帝的新装》导学案
班级:___________
组别: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目标达成(在已完成的内容或题号后面的括号内打“√”)
课堂检测(在已完成的内容或题号后面的括号内打“√”)
1、掌握童话及有关安徒生的文学常识,积累文中的生字词。
1
、2(

1——6(

2、领悟课文中大胆的夸张和丰富的想象,分析人物形象。
3、4(

7(

3、把握文章所揭示的主题,培养敢说真话的好品质。
5


8(

【导学流程】
【环节一】导---激发兴趣
目标导学(2分钟)
明确目标(1分钟):请同学们阅读熟知本课学习目标,圈画明确本节的学习内容和重难点。
【环节二】思---自学深思
探究新知(28分钟)
(一)、基础感知:(18分钟)
1、字词过关:小组同学结对检查落实字音、字词;
(自学指导:标清段落,用红笔标出生字词,查阅工具书,完成生字词注音、词语解释。)
(1)带着学习目标独立认真朗读预习课文。
炫耀(

滑稽(

陛下(

骇人听闻(

随声附和(

爵士(

御聘(
)(

头衔(
)更衣(

称职(

勋章(

滑稽(
)
呈报(
)
钦差(
)
(2)解释词语。
分外:
不可救药:
忙忙碌碌:
滑稽:
狡猾:
骇人听闻:
耸人听闻:
随声附和:
2、把握基础(5分钟)
登录爱学-查看任务-选择微课“《皇帝的新装》基础梳理”进行学习,了解作者相关文学常识,红笔勾画重要信息。对照订正上一题注音(用红笔改正)。
题目解说
文题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整个故事围绕“新装”展开,各色人物尽情表演,丑态百出。这篇童话借新装虚幻的美,讽刺了皇帝内心的丑陋。
作者名片。
安徒生(1805-1875),丹麦作家,被誉为“世界儿童文学的太阳”。安徒生早期童话充满幻想、乐观的精神,代表作有《拇指姑娘》《海的女儿》《野天鹅》《丑小鸭》等。中期童话,幻想成分减弱,现实成分增加,在鞭挞丑恶、歌颂善良中,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代表作有《卖火柴的小女孩儿》《影子》《一滴水》等。晚期童话比中期更加面对现实,着力描写底层民众的悲苦命运和社会的黑暗,代表作有《柳树下的梦》《她是一个废物》《单身汉的睡帽》等。
背景资料
这篇童话写于1837年。当时丹麦人民深受本国封建阶级和英国资产阶级的双重剥削,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而封建统治者则穷凶极欲,挥霍无度。面对这样的现实,安徒生根据西班牙一则民间故事改编了《皇帝的新装》,锋芒直指统治阶级,无情地嘲讽了贵族、宫廷的丑恶行径,深刻地剖析了当时社会的病状。
关于联想和想象
联想:是由某人、事、物想到与之相关的人、事、物;由某一概念想到其它相关的概念。
联想思维简称联想,是人们经常用到的思维方法,联想一般是由于某人或者某事物而引起的相关思考,人们常说的
“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举一反三”
等就是联想思维的体现。
想象: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表象是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在心理学中,表象是指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形象在头脑中再现的过程。
3、理解内容(18——20分钟)
(1)课文写了哪些主要人物?围绕什么来写?写了那几个片段?
(自学指导:默读课文,在课本中标注段落,找出主要人物。)
明确: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故事内容。
(自学指导:读课文,用“这篇文章描述了……的故事,讽刺了……”的格式回答)
(3)皇帝的新装第一段用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二)精读深思(10分钟)
4、把握人物
(1)主人公——皇帝已粉墨登场,让我们走近他,了解他,请大家用“一个
的皇帝”句式,为这篇文章加一个副标题,并陈述理由。
(学法指导:自由朗读,独立思考先独立思考,在小组讨论。)
明确:
这个可怜的一国之君真是丑态百出,他之所以会赤条条地在大街上游行,除了他自己的责任外,还有谁的原因?你们如何去评价他们?
5、问题探究
(1)为什么让一个“小孩子”道出真相?
明确:
(2)分角色朗读课文,进一步了解人物形象,领会童话的深刻内涵。
(学法指导:读片段,针对人物的形象,分析朗读语气。)
旁白:自然、平缓
皇帝:傲慢、自责。
骗子:油腔滑调、阿谀奉承
大臣们:语调迟缓故作镇定、毕恭毕敬
小孩:天真
延读感悟
你也用夸张的手法,想象一下“皇帝回宫以后会发生什么事”?替安徒生续写一篇《皇帝的新装》吧!
(自学指导: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力完成续写。)
【环节三】议-----交流分享,质疑思学(15分钟)
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分享自学中的收获与疑惑,将组内不能解决的共性问题提交班级讨论或上传平台。
学习中还有哪些疑惑:
1、
2、
【环节四】展-----合作探究,展示提升(30分钟)
积极参与班级展示交流,注意将同学发言重点和老师点拨重点,及时在相应地方做好笔记。
学习中最有收获的地方:
【环节五】评------精讲梳理,整合归纳(10分钟)
认真专注听老师评讲,进一步弄清本节内容的核心知识点、重难点、易错点,以及一些规律性的知识、方法、技能等,边听边悟,并做好笔记。
本节课核心知识整合归纳如下:
【环节六】检---检测反馈,督导落实(5分钟)
请回查本节课学习目标达成情况,在已经达成的目标题号后打“√”,完成学后反思,如还有疑问下课请教老师或同学。
学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