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女娲造人》导学案
班级:___________
组别: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目标达成(在已完成的内容或题号后面的括号内打“√”)
课堂检测(在已完成的内容或题号后面的括号内打“√”)
默读课文,初步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
1
、2(
)
1——6(
)
理解本文大胆而新奇的想象,探究神话故事的魅力,体会想象和夸张在神话创作中的作用。
3、4(
)
7(
)
3、理解女娲伟大的母亲形象,感受她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了解关于宇宙起源的朴素的解释。
5
(
)
8(
)
【导学流程】
【环节一】导---激发兴趣
目标导学(2分钟)
明确目标(1分钟):请同学们阅读熟知本课学习目标,圈画明确本节的学习内容和重难点。
【环节二】思---自学深思
探究新知(28分钟)
(一)、基础感知:(18分钟)
1、字词过关:小组同学结对检查落实字音、字词;
带着学习目标独立认真默读预习课文。
(自学指导:标清段落,用红笔标出生字词,查阅工具书,完成生字词注音。)
女娲(
)
寂寞(
)
蓬勃(
)
澄澈(
)
掺和(
)
揉团(
)
泥潭(
)
绵延(
)
神通广大(
)
眉开眼笑(
)
莽莽榛榛(
)
2、把握基础(5分钟)
登录平台-查看作业-选择微课“《女娲造人》基础梳理”进行学习,了解作者相关文学常识,对照订正上一题注音(用红笔改正),并完成下列填空题。
①作者简介
(
),1916年生,(
)。现为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著有(
)《古神话选释》《山海经校注》等。
②写作背景
课文是根据《风俗通》里的有关“女娲造人”的记载改编的。作者以大胆新奇的想象在原有故事的基础上进行富有人性化的演绎与扩充,再现女娲造人的整个过程,使得这个古老的传说充满生活气息,焕发出迷人的光彩。
③体裁介绍
神话是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它是人类早期的不自觉的艺术创作。神话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由于远古时代生产力的水平很低,人们不能科学地解释世界、自然现象和原始社会文化生活的起源和变化,以他们贫乏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借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
3、理解内容(18——20分钟)
带着以下问题浏览课文,结合自学指导,完成下列问题:
(1)读课文,思考女娲为什么要创造人类?
(自学指导:速读课文,同桌复述故事情节,找出关键语句。)
(2)女娲是怎样创造出人类的?
(自学指导:在文中找出你认为能表现女娲造人的句子,用红笔在书上划下来,拍照上传至平台-讨论-“女娲造人”,结合其他同学的意见,在导学案进行进行总结归纳。)
(3)女娲是怎样让人类繁衍生息的?
(自学指导:结合课文来进行归纳。先自行归纳,再在组内交流讨论。)
(二)精读深思(10分钟)
4、分析形象
在文中找出描写女娲的语句,分析女娲是怎样的人物形象,先根据自学指导独立思考,再在组内交流讨论,总结完善。
(自学指导:采用小组交流讨论的方式找出女娲的神性和人性的语句,加以体会,分析女娲的人物形象)
②品读课文,理解夸张的作用,找出文中的夸张句子,试着说出它的作用。
明确:课文第十五自然段,用夸张的手法写出女娲的神通广大。
5、问题探究
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是真的吗?你怎样理解这种写法?
【环节三】议-----交流分享,质疑思学(15分钟)
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分享自学中的收获与疑惑,将组内不能解决的共性问题提交班级讨论或上传平台。
学习中还有哪些疑惑:
1、
2、
【环节四】展-----合作探究,展示提升(30分钟)
积极参与班级展示交流,注意将同学发言重点和老师点拨重点,及时在相应地方做好笔记。
学习中最有收获的地方:
【环节五】评------精讲梳理,整合归纳(10分钟)
认真专注听老师评讲,进一步弄清本节内容的核心知识点、重难点、易错点,以及一些规律性的知识、方法、技能等,边听边悟,并做好笔记。
本节课核心知识整合归纳如下:
【环节六】检---检测反馈,督导落实(5分钟)
请回查本节课学习目标达成情况,在已经达成的目标题号后打“√”,完成学后反思,如还有疑问下课请教老师或同学。
学后反思:课题:21、《女蜗造人》导学设计(教师用)(2课时)
导学目标
导学案对应的
学习内容
课堂检测对应的
学习内容
默读课文,初步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
1
、2
1-6
理解本文大胆而新奇的想象,探究神话故事的魅力,体会想象和夸张在神话创作中的作用。
3、4
7
3、理解女娲伟大的母亲形象,感受她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了解关于宇宙起源的朴素的解释。
5
8
[导学流程]
一、导——激发兴趣
目标导学(2分钟)
(一)导入
导入:远古时代,生产力水平低下,知识贫乏,人们对于一些自然和社会现象,比如日升月落、电闪雷鸣、人类自身来源等,不能科学地解释,于是被困惑的人们便通过幼稚的想象把自然力形象化、人格化,并且依照人类的英雄形象,创造了许多动人的神话故事。人,到底从何而来呢?我们看看古人是如何解释的,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女娲造人》。
(二)导学
屏幕显示学习目标:教师带领学生阅读明确学习目标。
屏幕显示自学要求:请同学们对照导学案,自学课本,并完成导学案“思”中1—6题;自学时间25分钟;自学过程中,注意将自己有疑难或疑惑的地方做上标记。
二、思---自学深思
探究新知(33分钟)
(一)教师导学
1、巡视督学:教师巡视关注学生的自学状况,督促学生安静、专注地认真自学(特别是中等生和学困生)。
2、学情收集:教师在导学案上记载完成的好的学生姓名及收集整理学生反馈的疑难问题。
(二)学生自学
学生按自学要求独立、认真、快速自学教材,并做好笔记,完成相关思考题。
三、议-----交流分享,质疑思学(10分钟)
(一)教师导学
1、教师组织学生起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分享,由组长组织小组成员逐一发言,先交流讨论导学案中及老师推送的问题,再自由分享自学中的收获或者发现的问题。
2、教师收集小组提交的问题,及时进行学情分析
,准备以学定教。
(二)小组讨论
字词过关(6——9分钟)
带着学习目标独立认真默读预习课文。
(自学指导:标清段落,用红笔标出生字词,查阅工具书,完成生字词注音。)
女娲(wā)
寂寞(jì
mò)
蓬勃(péng
bó)
澄澈(chè)
掺和(chān
huo)
揉团(róu
tuán)
泥潭(ní
tán)
绵延(mián)
神通广大(shén)
眉开眼笑(méi)
莽莽榛榛(zhēn)
把握基础(5分钟)
登录平台-查看作业-选择微课“《女娲造人》基础梳理”进行学习,了解作者相关文学常识,对照订正上一题注音(用红笔改正),并完成下列填空题。
①作者简介
袁珂,1916年生,神话学家。现为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著有《中国古神话》《古神话选释》《山海经校注》等。
②写作背景
课文是根据《风俗通》里的有关“女娲造人”的记载改编的。作者以大胆新奇的想象在原有故事的基础上进行富有人性化的演绎与扩充,再现女娲造人的整个过程,使得这个古老的传说充满生活气息,焕发出迷人的光彩。
③体裁介绍
神话是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它是人类早期的不自觉的艺术创作。神话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由于远古时代生产力的水平很低,人们不能科学地解释世界、自然现象和原始社会文化生活的起源和变化,以他们贫乏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借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
3、理解内容(18——20分钟)
带着以下问题浏览课文,结合自学指导,完成下列问题:
(1)读课文,思考女娲为什么要创造人类?
(自学指导:速读课文,同桌复述故事情节,找出关键语句。)
明确:她看看周围的景象,感到非常孤独。澄澈的池水照见了她的面容,看到自己的影子,忽然灵机一动,为什么不创造和自己一样的生物呢?于是人类就诞生了。
(2)女娲是怎样创造出人类的?
(自学指导:在文中找出你认为能表现女娲造人的句子,用红笔在书上划下来,拍照上传至平台-讨论-“女娲造人”,结合其他同学的意见,在导学案进行进行总结归纳。)
明确: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用黄泥掺和水揉团成人。第二种方法:用一条枯藤伸入泥潭,搅动泥浆,向地面挥洒,泥点溅落的地方,就出现了人。
(3)女娲是怎样让人类繁衍生息的?
(自学指导:结合课文来进行归纳。先自行归纳,再在组内交流讨论。)
明确:把人分成男人和女人,让男人和女人配合起来,让他们自己去创造后代。
4、分析形象
在文中找出描写女娲的语句,分析女娲是怎样的人物形象,先根据自学指导独立思考,再在组内交流讨论,总结完善。
(自学指导:采用小组交流讨论的方式找出女娲的神性和人性的语句,加以体会,分析女娲的人物形象)
女娲
②品读课文,理解夸张的作用,找出文中的夸张句子,试着说出它的作用。
明确:课文第十五自然段,用夸张的手法写出女娲的神通广大。
5、问题探究
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是真的吗?你怎样理解这种写法?
明确:女娲造人的情节显然是想象的,神话是在科学水平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产生的,那时的人们无法对人的诞生做出科学准确的解释。但是,人类又想要探求自身起源,所以,只好借助于想象来解释这个问题了,这种大胆而奇特的想象恰恰就是神话故事中的亮点。试想,没有了这种想象,还会有神话故事存在吗?这种想象体现了远古时代人们强烈的探求欲望。
四、展----合作探究,展示提升(30分钟)
(一)抽查反馈(5分钟):教师抽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过关情况。(屏幕显示)
(二)合作探究(20分钟)
小组展示第3-5题,其他组同学补充订正。
五、评----精讲梳理,整合归纳(10分钟)
(一)精讲梳理:教师用课件引导学生分析概括本节课核心知识,展和评的环节可以交织进行,可以边展边评,也可以先展后评。
(二)整合归纳:
1、主旨归纳
本文详细叙述了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表现了女娲的智慧、勤劳和伟大。也写出了原始初民对人类自身来源的好奇、探索,以及当时的社会生活条件下所做出的极富想象力的解释。
艺术特色
(1)想象丰富,绚丽奇特。
如写女娲造人及用分出男女的办法让人类自己繁衍后代,这样的想象符合人的特点,而且很奇特。
(2)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如写女娲抟泥造人较详细,写女娲用挥藤撒泥的方法造人并分出男女比较简略。因为第一种方法最能体现女娲造人的精神,是其他方法的基础,这样就突出了文章重点,揭示了文章中心。
六、检----检测反馈,督导落实(5分钟)
(一)教师抽查
词语听写
(二)学生反思
请回查本节课学习目标达成情况,在已经达成的目标题号后打“√”,完成学后反思,如还有疑问下课请教老师或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