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2.2 展开与折叠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2.2 展开与折叠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12-24 12:31: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课时 展开与折叠
【教学内容】
教材第14~15页。
【教学目标】
1.结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的情境,经历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6个面的相对位置的过程。
2.能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培养初步的立体空间想象能力。
3.使学生感受到长方体和正方体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能够准确地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6个面的展开与折叠。
【教学难点】
掌握展开图中多个面在几何体中对应位置的判断。
一、情境导入
师:大家都见过包装盒吗?大多是什么形状的呢?
生:长方体或正方体的。
师:你们有什么好的办法能让家里的包装盒尽量少占地方吗?
学生思考、想办法。
生:踹瘪了、剪开……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
二、探究新知
1.组织活动:将一个正方体纸盒沿棱剪开会得到怎样的展开图?是怎样剪的?
学生自主探究并汇报:沿着棱剪开,不要剪断。
(1)教师出示正方体纸盒展开图,学生观察有几个面,有几条棱。(6个面,12条棱)
要求:学生按顺序给每个面标上字母,按顺序给每条棱统一标上数字,再打开纸盒展开图。
提问:与1,2,3号面对应的面各是几号面?(通过动手、观察,让学生理解展开前后相对的面的位置关系)
引导学生思考:通过想象,你能把剪开的展开图重新折叠成正方体盒子吗?(让学生理解展开与折叠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2)学生动手剪一剪,小组交流。
学生观察得到的展开图,在小组中进行交流。说一说自己剪的方法,比一比展开图是否相同?
(3)在纸上把自己剪的展开图在练习本上画下来。
(4)集体汇报说一说剪的方法,张贴剪后的展开图,教师投影出示有代表性的展开图。
(5)提问:展开图虽然不同,但它们有没有什么共同点?
(都有6个面)
(6)根据出示的展开图,引导学生将得到的平面图形分类,得出分为4类。
第一类:中间连四方,两侧各一个,共六种。
第二类:中间连三方,两侧各有一、二个,共三种。
第三类:中间连两方,两侧各二个,只有一种。
第四类:两排各三个,只有一种。
2.出示课前准备好的长方体盒子,提问:沿棱剪出的展开图有几个长方形或正方形?
引导学生对长方体盒子和正方体盒子展开图进行比较。
集体汇报结果,用自己的语言叙述探究结果。
学生回答:①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6个面和12条棱;②长方体的展开图中有长方形和正方形,而正方体的展开图中只有正方形……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赞赏,并交流观察中发现的好方法。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15页“练一练”第1题。
学生自主连线,集体核对答案,教师指名学生说说理由。
2.完成教材第15页”练一练”第2、3题。
学生先自主判断,然后按要求动手自主操作,最后师生一起核对答案。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展开与折叠
正方体展开图有11种结果
相对的面相等
【教后思考】
本节课从学生熟悉的正方体入手,通过演示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获取平面展开图的感性认识,为进一步自主探究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基础。同时,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动手活动,探究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是如何转换的。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我引导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理性归纳”的学习过程。探究的方法从已知到未知,由特殊到一般,先感性再理性,使学生活动贯穿始终。设计的问题由浅入深,从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延伸到长方体的展开与折叠,先易后难,富有层次性,学生的抽象思维得到了充分锻炼,教学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