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16 盼
课前预习篇
新课导入
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童年生活是美好的、纯真的,童年的乐趣一定会深深印刻在我们的脑海中。童年时,我们的心底里总藏着自己的一点点渴盼,渴盼着穿上漂亮的衣服,渴盼着好玩的玩具,渴盼着和妈妈外出游玩……作家铁凝小时候又有怎样的渴盼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她写的一篇文章——《盼》。
目标导学
1.会写“袖、篷、缩”等13个生字,能正确理解重点词语。能够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注意语速、语调和重音。(重点)
2.重点关注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人物内心的思想感情。学习本文的写作手法,尤其是一些修辞手法的运用。(难点)
3.学会热爱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的美。
作者简介
生平简介:铁凝,1957年生,当代著名作家,河北赵县人。现任中共十九届中央委员,中国文联主席、中国作家协
会主席。
文学成就:散文集《女人的白夜》获中国首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永远有多远》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哦,香雪》获第4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青春片最高奖。电影《红衣少女》获1985年中国电影“金鸡
奖”“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
主要作品:《玫瑰门》《无雨之城》《大浴女》《麦秸垛》《哦,香雪》《孕妇和牛》以及散文、电影文学剧本等百余篇(部),总计300余万字。
知识链接
《盼》选自铁凝的《夜路》短篇小说集,共收录了十二篇小说,有几篇是儿童小说,如:《不用装扮的朋友》《啊,阳光》《盼》《排戏》《欢欢腾腾》《不受欢迎的礼物》《会飞的镰刀》,差不多大半都是儿童小说。如果用当时的眼光看,应该是很优秀的儿童小说了。就是现在看来,那些精彩的描写,对人物性格和心理精确的刻画,依然能让人发出会心的微笑。
六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
六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
字词识记篇
我会写的字
词语天地
读写易错提示
多音字辨别
近、反义词
近义词辨析
嚷 rǎng(叫嚷)
rāng(嚷嚷)
运用:1. 别叫嚷(rǎnɡ)了,该睡觉了。
2. 这种事嚷(rānɡ)嚷出去,对谁都不好。
正音:缩小(sō suō) 酱料(jiàng jàng)
辨形:[袖]左边是“衤”,不是“礻”。[嚷]右边不能丢掉第十七笔
的撇。
近义词
遮盖——遮挡 喧闹——喧哗
小心翼翼——小心谨慎
反义词
兴奋——沮丧 喧闹——安静
加快——放慢
期望 希望
辨析:“期望”是针对较大、较重要及较长远的事件的,比如说对孩子长
大后的期望、对这个集团日后发展的期望等等。“希望”则是针对较小、
较不重要的事件的,比如说希望中彩票、希望明天不下雨等等。
运用:1. 拼命去争取成功,但不要期望一定会成功。
2. 我希望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特殊词语
词语拓展
ABCC式词语:小心翼翼
AABB式词语:窸窸窣窣 安安静静 满满当当 瓶瓶罐罐
ABB式词语:凉冰冰 沙啦啦 静悄悄 甜丝丝 明晃晃 厚墩墩
AABB式词语:风风雨雨 纷纷攘攘 林林总总
ABB式词语:胖鼓鼓 齐刷刷 黑沉沉
词语天地
纯净的空气 新鲜的空气 清新的空气 凉爽的空气
明晃晃的玻璃 洁净的玻璃 透明的玻璃 黑漆漆的玻璃
词语搭配
六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
词语听写
袖筒 斗篷 压缩 叫嚷 酱油 嘴唇 蹦跳 楼梯 疯狂 瓦罐甩干 衣柜 喧哗
六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
方法目标
重点方法
写作方法
修辞手法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比喻、拟人
其他方法
心理、动作、语言描写
课文品读
1有一天,妈妈下班回来,递给我一个扁扁的纸盒子。我打开一看,是一件淡绿色的、透明的新雨衣。我立刻就抖开雨衣往身上穿。怎么?雨衣上竟然还长着两只袖筒 ,不像那种斗篷式的:手在雨衣里缩着,什么也干不了。穿上这件情况就不同了,管你下雨不下雨,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句解:介绍了雨衣的颜色和样式,还介绍了这种样式的好处。】①
2 我一边想,一边在屋里走来走去,戴上雨帽,又抖抖袖子,把雨衣弄得窸(xī)窸窣(sū)窣①响。【句解:通过动作描写,表现“我”对雨衣的喜爱。】直到妈妈一声喊:“蕾蕾,你疯啦?嫌身上没长痱(fèi)子吗?”我才赶忙把雨衣脱下来。摸摸后背,衬衫已经让汗水浸湿了,浑身凉冰冰的。
【句解:“我”因长时间穿着雨衣,连衬衫都湿透了,侧面烘托了“我”对雨衣的喜爱之情。】②
课文讲解篇
名师赏析
①窸窸窣窣:拟声词,形容摩
擦等轻微细小的声音
造句:竹叶窸窸窣窣地响着,
孤独地歌唱。
②喧闹:喧哗吵闹。
造句:雨过天晴,院子里又传出了孩子们的喧闹声。
①思考:妈妈给“我”买的雨衣是什么样子的?
我打开一看,是一件淡绿色的、透明的新雨衣。雨衣上竟然还长着两只袖筒,不像那种斗篷式的:手在雨衣里缩着,什么也干不了。穿上这种情况就不同了,管你下雨不下雨,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②思考:“我”对雨衣的喜爱从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
a.我立刻就抖开雨衣往身上穿。b.我一边想,一边在屋里走来走去,戴上雨帽,又抖抖袖子,把雨衣弄得窸窸窣窣响。直到妈妈一声喊:“蕾蕾,你疯啦?嫌身上没长痱子吗?”我才赶忙把雨衣脱下来。
【段解】这两段文字写出了雨衣的样子,以及“我”对雨衣的喜爱之情、拿到雨衣时的惊喜之情,为下文写“我”对雨天的渴盼作了铺垫。
3 我开始盼着变天。可是一连好多天,白
天天上都是瓦蓝瓦蓝的,夜晚又变成满天星斗。
③④我的雨衣一直安安静静地躺在盒子里,盒子
一直安安静静地躺在衣柜里。【句解:这句中两
个“安安静静”蕴含着“我”因盼不到雨天而产
生焦虑的心情。】每天放学路上我都在想:太阳
把天烤得这样干,还能长云彩吗?为什么我一有
了雨衣,天气预报就总是“晴”呢?⑤⑥
4 有一天,快到家时,路边的小杨树忽然沙啦啦地喧闹②起来,就像在嘻嘻地笑。(拟人)【句解:通过环境描写,体现“我”心中的喜悦。“喧闹”、“嘻嘻地笑”运用了拟人手法。】
③品析:对自然环境的描写,“瓦蓝瓦蓝”写出了白天天气万里无云,艳阳高照的样子;“满天星斗”写出了晚间天气
星辰密布,表达了“我”对天气的关注,写出了“我”有新雨衣但是没有机会穿的失望,沮丧。
④拓展:将这句话改一改,把
白天和晚间晴朗的天气用自己
的话表达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一连好多天,白天
天蓝如洗,像一汪清澈的湖
水,蓝得一尘不染。夜晚满天
的星斗拥挤在一起,使劲地瞪
着眼睛,他们是在看牛郎织女
的相会吧。
⑤品析:这几句是对作者心理
活动的描写,两个疑问句,表
现了“我” 内心急迫而又懊恼
的心情。把天当作了大地,把
云彩当作了植物。想象新奇,
富有童趣,表现了“我”是一
个天真的孩子。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讲妈妈给“我”买了一件新雨衣,“我”爱不释手。
第二部分(第3自然段):讲“我”开始盼着雨天,可是一连好多天,天空都是晴朗的。
还用问,这是起了风。一会儿,几朵厚墩墩的云彩飘游过来,把太阳也给遮盖住了。【句解:“厚墩墩”“飘游”写出了云彩的悠闲。】天一下子变了脸色。路上行人都加快了走路的速度,我却放慢了脚步,心想,雨点儿打在头上,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呢!【句解:放慢了脚步,希望感受到雨点打在头上。】⑦果然,随着几声闷雷, 头顶上真的落上了几个雨点儿。我又伸手试了试周围,手心里也落上了两三个雨点儿。我兴奋地仰起头,甩打着书包就大步跑进了楼门。【句解:“甩”“大步”“跑进”体现了“我”的兴奋之情。】⑧
【段解】运用动作和心理描写,表现出我对下雨的兴奋之情。
5 “妈妈!”我嚷着奔进厨房。【句解:“嚷着”,动作描写表现出兴奋。】
6 “蕾蕾回来得正好,快把头发擦擦,准
备听英语讲座!”
7 “可是……还差半小时啊。”我嘟囔
(nāng)③着,心想,你怎么就不向窗外看一
眼呢?
③嘟囔:指连续不断地小声自
言自语,多表示不满。
造句:他一边走一边嘟囔这样
对待他简直是不近人情。
⑦思考:路上行人都加快了速
度,“我”为什么却放慢了脚
步?
下雨对“我”来说是一件美妙的事,“我”希望雨点能打在“我”身上。这句话通过“我”与行人的对比,表现了“我”对下雨的欣喜之情。
⑧思考:本文围绕着雨衣,写
了“我”一系列的心理变化。
说明了什么?
“我”的心理变化写出了“我”对雨点儿打在雨衣上的憧憬,烘托出了“我”对雨天穿雨衣的渴盼。
【句解:这是语言和心理描写,既想到外面又怕妈妈不让。】
8 “那就休息一下。”妈妈说完,只听吱的一声响,原来她正往热油锅里放蒜薹(tái)呢。
9 “我今天特别特别不累。妈妈,我给你
买酱油去吧,啊?”我央求着。【句解:两个
“特别”强调作者急切的心理。】
10“你看,酱油我下班带回来了。”妈妈
冲我笑了笑,好像猜着了我的心思。
11“可是……不是还要炖肉吗?炖肉得放好多好多酱油呢。”我一边说,一边用眼瞟(piǎo)着窗外,生怕雨停了。【句解:“眼瞟着窗外”一句用了动作描写,表现了“我”的着急担心。】
12 “我什么时候说过要炖肉?”妈妈焖(mèn)上米饭,转过身来看了我两眼。
13 “你没说,爸爸可说过。”这话一出
口,我就脸红了。因为我没见爸爸,也没人告
诉我要炖什么肉。
【句解:“脸红”是神态描写,写出“我”的心虚。同时看出“我”是个胆小的孩子。】⑨⑩
⑩思考:阅读这篇课文,你在
写作特点上受到什么启示?
(1)寓情于景,情景交
融。作者通过对天气和环境的描写,烘托出蕾蕾在下雨前,下雨时不同的心情。
(2)心理描写、语言描
写、动作描写相结合。作者通过对蕾蕾的心理、动作、语言等描写,刻画了一个纯真可爱的小女孩形象。
(3)语言浅显精练,通俗易懂,生动活泼,情节有趣。
⑨思考:你觉得文中的“我”
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从哪些地
方可以看出来?
蕾蕾是一个纯真可爱的小女孩,喜欢想象和憧憬。通过她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作者运用了富有童趣的、浅显的语言,生动再现了一个小女
孩的心路历程。这也是本文的一个重要特点。
14“真的吗?”妈妈问。
15我不再说话,也不敢再去看妈妈,急忙
背过身子盯住碗架,上边的瓶瓶罐罐确实满
满当当④,看来不会有出去买东西的希望了。【句解:动作描写,写了“我”的心虚、慌张,
怕妈妈看出来。“盯”写出了“我”试图找出
一丝出去的希望。】再看看屋里的闹钟,六点
二十,我只好打开电视,不声不响地听英语讲
座。【句解:“只好”一词写出了“我”的无奈的心情。】
16 吃过晚饭,雨还在不停地下着,嗒(dā)嗒嗒地打着玻璃窗,好像是敲着鼓点逗引⑤我出去【句解:环境描写,用了拟人的方式,表现出我对出去的急切的盼望。】。我跑到窗前,不住地朝街上张望着。【句解:“不住地张望”动作描写,写出“我”焦急、害怕雨停了。】望着望着又担心起来:要是今天雨都下完了,那明天还有雨可下吗?最好还是留到明天吧。【句解:心理描写,担心今天雨下得太大会导致明天不下雨。从侧面烘托出“我”对下雨的渴望,对穿新雨衣的渴望的心情。】
④满满当当:形容很满的样子。
造句:爸爸挑着满满当当的两桶水从我面前走过。
⑤逗引:用言语、行动逗弄对方借以取乐。
造句:这个孩子正在做各种动作来逗引我们注意。
思考:这一段写出了“我”怎样的心理?
晚饭后,雨还在下,从“敲着鼓点逗引我出去”“跑到窗前”“张望”等词句可以
看出“我”渴望能出去的急切心情。“要是今天雨都下完了,那明天还有雨可下吗?最
好还是留到明天吧。”写出了“我”的忧虑和担心。
赏析:这句话是对雨后景色的描写,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马路比作明晃晃的玻
璃,表现了作者对雨天的喜爱之情。此处作者寄情于景,情景交融,也是本文的写作特点之一。
【段解】这段心理描写还体现出了“我”的天真。
17 说来也怪,雨果真像我希望的那样停了。四周一下子变得那样安静。我推开窗子,凉爽的空气扑了过来,还带点儿腥(xīng)味。路灯照着大雨冲刷过的马路,马路上像铺了一层明晃晃的玻璃;路灯照着路旁的小杨树,小杨树上像挂满了珍珠玛(mǎ)瑙(nǎo)。(比喻)【句解: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雨后的美景,从中体会出了作者对雨天的喜爱。】 可雨点儿要是淋在淡绿色的雨衣上呢,那一定比珍珠玛瑙还好看。我扑到自己的床上,一心想着明天雨点儿打在雨衣上的事。【句解:“我”的心理活动和“扑”这个动作,感受到了“我”对于穿新雨衣的期盼。】
【段解】雨后环境描写。写出了雨后清新的
空气,此时我的心情从担心变为了喜悦和期盼。
思考:在第三部分里,三处雨景的描写写出了“我”怎样不同的心情?
三处雨景的描写,写出了“我”不同的心情。第一处写了令“我”兴奋的雨景,因为
“我”觉得自己有理由穿上新雨衣了;第二处写了令“我”担心的雨景,因为“我”害怕
今天雨下得太大,明天就不会下雨了;第三处写了雨停后的宁静。这三处的描写都烘托出了“我”对下雨的渴望,对穿新雨衣的渴望的心情。
⑥理直气壮:理由充分,因而说话有气势。
造句:这位律师在法庭上理直气壮地为被告辩护。
⑦小心翼翼:形容言行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大意。
造句:爷爷小心翼翼地擦拭着这个祖传的瓷盘。
思考:作者在第三部分主要采取了什么描写手法突出“盼”?
主要通过对雨前、雨中、雨后场景的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以及人物的语言描写
来突出“盼”。
在雨中的这部分,“我”的心理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在雨中的这部分,“我”的心理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兴奋——担心——紧张——无奈——担心。
第三部分(第4~17自然段):写下雨了,“我”盼着母亲能让“我”出去买东西,盼着雨能够留到第二天下。这个部分以雨作为依托,反映了“我”复杂的心理变化。
18第二天早晨一睁眼,四周还是静悄悄的。我决心不再想什么雨不雨的。谁知等我背着书包走到街上,脑门又落上了几滴水珠。我还以为是树上掉下来的,直到我仰着头躲开树,甜丝丝的雨点儿又滴到我嘴唇上时,我的心才又像要从嗓子里蹦出来一样。【句解:“仰头躲开”是为了再次确认。“甜丝丝”一词写出了喜悦之情。】 我几步跑回家,理直气壮⑥地打开柜门,拿出雨衣冲妈妈说:“妈妈,下呢,还在下呢!”【句解:语言描写表现了“我”内心的激动、惊喜之情。】
19妈妈一歪头冲我笑了笑,帮我系好扣,戴上帽子。我挺着脖子,小心翼翼⑦地跑下了楼梯。 【句解“挺着脖子”“小心翼翼”表现了“我”对雨衣的珍爱。】
20我走在街上,甩着两只透明的绿袖子,觉得好像雨点儿都特别爱往我的雨衣上落。
【句解:“甩着袖子”表达了“我”的兴奋之
情。】】它们在我的头顶和肩膀上起劲地跳跃:
滴答,滴答滴答……
【段解】段末这样写既突出了“我”穿上新雨衣在雨中行走的快乐,又给结尾营造了美好恬淡的氛围,引发人们无尽的想象。
品析:甜丝丝的雨点,雨是没有味道的,作者之所以觉得甜是第二天依然下着雨,她
又有穿雨衣的机会,所以感到今天的雨特别的甜,可以看出作者心情兴奋不已,激动,喜悦,是甜的。
思考:结尾处又提到雨点儿在“我”头顶和肩膀上起劲地跳跃,发出滴答声。这样写有
什么好处?
这样写既突出了“我”穿上新雨衣在雨中行走的快乐,又给结尾营造了美好恬淡的氛
围,引发人们无尽的想象。
思考: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讲的是妈妈给“我”买了一件新雨衣,而从那以后“我”每天总是盼着下雨。一天放学后,终于掉了雨点儿,
“我”想出了各种借口想穿上雨衣到街上去,都没有实现。第二天早晨,“我”背着书包上街突然掉下了雨点儿,
“我”兴奋地跑回家让妈妈帮“我”穿上了新雨衣,走在街上,滴答的雨滴让“我”欣喜不已。
第四部分 (第18~20自然段):第二天早晨突然掉下了雨点儿,“我”终于穿上了雨衣 。
结构图示
盼
雨衣:样子、颜色、样式 对雨衣的喜爱
雨前场景 开心
雨中场景 担心
雨后场景 宁静
对下雨的渴望,对穿新雨衣的渴望
主题感悟
主题归纳
作者以孩子的视角,记述了得到新雨衣,渴望下雨到愿望实现——在雨中穿上了新雨衣的故事。用细腻的
语言描述了小主人公情感和心理的变化,表现了童真童趣。
感悟心语
整篇文字的背后,其实作者还想表达属于孩子的那一份童真童趣,也希望大家能永葆一份好奇心,永葆对生活的热情,永葆这一份童真童趣。
六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
六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
写法练笔
写作特点: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相结合。
仿写思路:作者通过对蕾蕾的心理、动作、语言等描写,刻画了一个纯真可爱的小女孩形象。
我的练笔:仔细观察自己身边的人,选一个熟悉的人物写一个片段,并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课后习题解答
“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读的时候要特别
注意文章中写“我们”投入地做玩具、玩玩具的部分……
◎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围绕“盼”写了“我”的哪些表现。
课后作业篇
参考答案:① 开始盼下雨;② 盼到下雨却未能出门,于是盼出门;
③ 盼着雨继续下终于如愿以偿。
◎围绕“盼”这一心理活动,课文哪些部分写得比较具体?选出写得生动的两处,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参考答案:1. 妈妈给“我”买了一件新雨衣,而从那以后“我”每天总是盼着下雨。一天放学后,终于掉了雨点儿,“我”想出各种借口想穿上雨衣到街上去,都没有实现。第二天早晨,“我”背着书包上街突然掉下了雨点儿,“我”兴奋地跑回家让妈妈帮“我”穿上了新雨衣,走在街上,滴答的雨滴让“我”欣喜不已。
2. (1)吃过晚饭,雨还在不停地下着,嗒嗒嗒地打着玻璃窗,好像
是敲着鼓点逗引我出去。我跑到窗前,不住地朝街上张望着。望着望着又担心起来:要是今天雨都下完了,那明天还有雨可下吗?最好还是留到明天吧。好处:通过环境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写了“我”担心雨下得太大会导致第二天不下雨。从侧面烘托出“我”对下雨的渴望,对穿新雨衣的渴望的心情。
(2)可雨点儿要是淋在淡绿色的雨衣上呢,那一定比珍珠玛瑙还好看。我扑到自己的床上,一心想着明天雨点儿打在雨衣上的事。好处:通过对“我”的心理活动和“扑”这个动作的描写,表现了“我”对于穿新雨衣的期盼。
交流平台
“文章之道,必先立本,本丰则末茂。”这句话的意思是:写文章必须先确立中心,好像树木一样, 它的根深,枝叶也就茂盛了。围绕要表达的中心意思,从不同的方面或者选取不同的事例来写,可以使这个意思表达得更全面,更充
分。在围绕一个意思表达时,要将重要的部分写得详细些、具体些,才能给读者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初试身手
如果说中心是文章的灵魂,那么材料就是文章的血肉。我们在选材时要注意选择那些与中心相关的,最能突出中心的,并且新颖别致的材料。可以从生活中寻找(亲身经历、亲眼所见、亲耳所听);或是从阅读中挖取(历史、文学作
品、报刊杂志新闻)。最后,围绕中心来组织材料,写有用的,不写没用的;写典型的,不写一般的;写新颖生动的,不写陈腐呆板的;写具体的,不写空洞的。合理表达,把最能突出中心的材料写得详细些、具体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