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章节检测 第4章代谢与平衡单元检测【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章节检测 第4章代谢与平衡单元检测【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1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12-24 17:44: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 第4章代谢与平衡单元检测
满分150分
一、单选(本部分共有20道题,共60分)
1.我国的“嫦娥四号”探测器踏出了人类在月球背面登陆探测的第一步,航天员在太空中吃的午餐包里准备了八宝米饭、酱香鸡肉肠、五香鲽鱼、柠檬茶。根据平衡膳食原则,你认为增加下列哪种食物更加合理(??? )
? A.?黑米炒面 B.?嫩茎花椰菜 ? C.?酱牛肉 D.?可口可乐
2.既不参与构成人体细胞,又不为人体提供能量的营养物质是(??? )
? A.?蛋白质 ? B.?水 C.?维生素 ? D.?糖类
3.维生素和激素在人体内的作用十分重要,下面所列物质与缺乏症,不相符的一项是(??? )
4.下列有关食物消化和吸收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肠液和唾液含有多种消化酶
? B.?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是脂肪
C.?胆汁不含消化酶,对脂肪有乳化作用
? D.?水分、无机盐和麦芽糖不经消化直接被吸收
5.下列哪项不是人体小肠结构与消化或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
? A.?小肠长5~6米
? B.?小肠内表面有皱襞和小肠绒毛
C.?食物中的营养物质都在小肠内消化
? D.?小肠中有肠腺,有多种消化液
6.胃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下列有关胃的形态和功能表述错误的是(??? )
? A.?胃是消化道中最膨大的部分,利于暂时贮存食物
? B.?胃壁中有发达的平滑肌层,能不断蠕动促进食物与胃液的混合
? C.?胃壁中有胃腺,能分泌胃液,胃液具有杀菌、消化等作用
D.?胃腺分泌的胃液中含有消化酶,能完全分解食物中的脂肪
7.下列关于血量和输血说法错误的是(??? )
? A.?成年人的血量大致相当于本人体重的7%~8%
? B.?大量输血时,必须实行同型输血原则
? C.?任何血型的人都可以输入少量的O型血
D.?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300~600mL是不会影响健康的
8.从人体手臂的两根不同类型血管中抽取血液,测得其中氧气、二氧化碳的相对含量如图所示,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甲是动脉血 ? B.?乙呈鲜红色
? C.?甲是从静脉中抽取的 D.?乙是从动脉中抽取的
9.如图是人体内三种血管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一般情况下,A血管内有瓣膜,B血管内无瓣膜
B.?B血管中的血液一定为动脉血,血流速度最快
? C.?C代表毛细血管,管壁最薄,管腔最小
? D.?吸气时,空气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进入C,由血液中的红细胞携带
10.血液在心脏和血管中循环流动。在体循环和肺循环中,血液流动的共同规律是(??? )
A.?心房→静脉→毛细血管→动脉→心房
? B.?心房→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室
? C.?心室→静脉→毛绌血管→动脉→心房
? D.?心室→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房
11.下列有关人体发胖的说法不科学的是(??? )
? A.?人体发胖是脂肪在人体中积累
? B.?葡萄糖在酶催化下经过系列反应可以转化为脂肪
C.?胖子们说自己光喝水也会发胖
? D.?过量食用糖类蛋白质也易引起发胖
12.科学课本上“食物与能量”的教学内容中,为了比较体内不同种类的有机物在呼吸作用中释放的能量多少,通过分别燃烧花生仁、大米、牛肉干来加热试管中的水,并比较水的温度变化的实验来推测三种食物所含能量的高低。下列选项与这个实验的科学原理、方法无直接关系的是(??? )
? A.?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 B.?变量控制 ? C.?氧化反应程度 D.?同化作用
13.下列有关人体新陈代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细胞的呼吸作用是动脉血变为静脉血的根本原因
? B.?蛋白质在不同消化酶的作用下都能分解成氨基酸
? C.?肾小囊内原尿中的尿素浓度大大高于血浆
? D.?胃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14.下表是李伯伯到医院体检的血常规化验单。请解读数据,判断他可能患的疾病是(??? )
? A.?炎症 B.?贫血 C.?白血病? D.?凝血功能异常
15.如图是酵母菌呼吸作用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酵母菌在条件X下进行的呼吸被称为发酵
? B.?利用酵母菌在条件Y下进行昀呼吸可进行酿酒
? C.?物质a是水,物质b是二氧化碳
? D.?等量葡萄糖在条件X下比在条件Y下产生的能量多
16.图中的曲线(I~Ⅲ)表示淀粉、脂肪、蛋白质在消化道中被消化的程度,据图判断I、Ⅱ、Ⅲ分别表示何种物质(??? )
A.?淀粉、蛋白质、脂肪
B.?淀粉、脂肪、蛋白质
C.?蛋白质、淀粉、脂肪 ?
D.?脂肪、淀粉、蛋白质
17.如图是肾单位的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③处血液与②处血液相比,葡萄糖含量升高、氧气含量基本不变
? B.?③内流动的血液中二氧化碳和尿素等代谢废物均减少
? C.?出球小动脉的一端连毛细血管,另一端连静脉
D.?②处血液与①处血液相比,氧气含量基本不变,大分子蛋白质浓度明显增加
18.人体细胞获得氧气的全过程,必须经过如图所示的①②③等过程来完成。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图中a代表氧气,组织细胞获得氧气进行呼吸作用,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
? B.?图中b代表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至少经过心脏一次,才能排出体外
? C.?过程②③都是通过气体扩散来完成的
D.?经过过程③后,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19.血型鉴定实验中,将受检者血液与标准血清分别混匀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甲、乙两人的血型鉴定结果如图所示,则(??? )
? A.?甲的红细胞中没有凝集原 B.?乙的红细胞中只有B凝集原
? C.?甲的血清中有抗A凝集素 ? D.?乙的血清中有抗B凝集素
20.取某健康成年人的血浆、原尿和尿液的部分成分进行分析比较,得到如下数据。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 A.?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为8,原尿中蛋白质含量为0.03,这是通过滤过作用实现的
? B.?原尿中的葡萄糖含量为0.1,而尿液中不含葡萄糖,这是因为葡萄糖被肾小管重吸收
C.?尿液中尿素含量为1.8,比原尿含量明显升高,这是由于肾小管发生病变引起的
? D.?血浆和原尿中尿素的含量相同,说明尿素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
二、填空(本部分共有5道题,共66分)
21.?(12分)蔬菜、水果在长期储藏时容易使有机物消耗,导致品质下降。目前市场上出现了一种“充氮保鲜”方法,其具体做法是:将蔬菜、水果等放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排尽其中的空气,然后充入氮气,这样能有效地将蔬菜、水果的保存期和保鲜期延长。请据此回答。
(1)通常情况下蔬菜、水果长期储存会使环境中的湿度增加,微生物容易繁殖,可能导致果蔬的霉烂。这是由于细胞进行__________而产生__________的缘故。
(2)在充氮无氧的环境中,植物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能源来自于__________。
(3)除充氮保鲜外,利用降低温度的方法也可以实现对蔬菜、水果的长期保存,这是由于低温降低了植物细胞__________的活性,从而减少了有机物的消耗。
22.?(12分)近年来.一种号称由几十种水果发酵而成的“酵素”成为人们热购的产品。
(1)“酵素”是部分国家和地区对酶的称呼,酶在生物体内起__________作用。
(2)某商家宣称:分解脂肪的酶素(酶)能阻止人体对脂肪的吸收,食用这种酵素可以达到减肥效果。有同学认为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因为该酶素属于蛋白质,与其他蛋白质一样,食用后在小肠内会被消化成__________而被人体吸收,所以无法达到减肥效果。
(3)现在人们都知道,只要通过控制饮食,进行合理的营养膳食,再进行适当体育锻炼就可以起到减肥的效果。如果训练太剧烈,肌肉细胞就有可能进行__________,产生__________,从而导致肌肉酸痛。
23.?(12分)如图表示人体部分系统与组织细胞间的关系图,图中字母表示生理过程,序号表示物质。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营养物质经A过程进入血液,该过程主要发生在__________(填器官名称)。
(2)物质[__________](填序号)进入血液后,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通过肺循环首先到达心脏的__________。
(3)组织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通过图中的呼吸系统和__________系统排出体外。
24.?(9分)下列图示中,图甲是某同学绘制的人体生理过程流程图,图中A、B表示进出的物质,①、②、③、④、⑤、⑥表示人体的器官,图乙是进入和离开人体某器官的血液内四种物质相对含量的柱形图。
(1)上面有关图乙的描述中,所指的“人体某器官”是__________。
A.脑??? B.肾??? C.肺??? D.小肠
(2)图甲中③、④、⑤、⑥代表血管,其中流动脉血的血管是__________。
A.④和⑤??? B.③和⑥??? C.③和④??? D.⑤和⑥
(3)动脉和静脉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___。
A.血液的流向??? B.血液的颜色? C.血液的成分? D.管壁的厚薄
(4)图甲中B物质代表人体呼出的气体,其中包括人体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少量的__________。
25.?(21分)下表数据是取自某正常人原尿和尿液的样品,右图是肾单位结构模式图。请根据表格和示意图回答问题。(“[? ]”中填写序号,“_______”内填写文字)
(1)根据表内数据分析,原尿是__________(填“样品A”或“样品B”),存在于右图中的[__________]肾小囊腔中。
(2)尿液是原尿经图中肾小管的重吸收后形成的,重吸收的物质包括全部的__________,大部分的水和部分__________。
(3)若[5]肾小球有炎症,尿液中会出现血细胞和大分子__________;若__________分泌的胰岛素不足,尿液中会出现葡萄糖。
(4)代谢废物中的尿素除了以尿液形式排出外,还可以通过皮肤以__________形式排出。
三、实验探究题(本部分共有2道题,共24分)
26.?(12分)酵母菌在什么环境下产生酒精?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将含酵母菌的葡萄糖液分为两等份,分别装入甲、乙两个相同的烧瓶中。将这两个烧瓶同时置于30℃左右的条件下,并定时向乙装置内通入新鲜空气(如上图所示)。经过相同的时间后,观察实验结果。请你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观察发现:甲、乙两支试管中澄清的石灰水变_______了。由此可以证明烧瓶中酵母菌分解葡萄糖产生了二氧化碳。
(2)打开甲、乙两个烧瓶会嗅到有酒味的是________瓶,原因是烧瓶中酵母菌在_________氧的环境下分解葡萄糖产生了酒精。
(3)如果用温度计测量两个烧瓶内溶液的温度,温度较高的应是_______瓶。
(4)该探究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_。
A.葡萄糖液??? B.酵母菌??? C.氧气??? D.二氧化碳
(5)该探究实验的对照(对比)组是_________瓶。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实验更具说服力。
27.?(12分)小乐对课本中“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实验进行了拓展探究,实验过程如下:
(1)小乐做本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2)小乐认为:“②、③实验组先加稀盐酸、NaOH溶液,再加1mL新鲜唾液淀粉酶溶液,这个先后顺序不能调换。”判断此观点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
(3)观察实验现象:①号试管内液体不变蓝色,②号试管内液体变蓝色,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出乎小乐预料的是:③号试管不变蓝。小乐查阅资料后,做了如下补充实验:取一支试管,先加入1mL橙黄色的碘液,再加入1mLNaOH溶液,溶液褪色。继续向试管中滴加1mL稀盐酸,溶液又恢复为橙黄色。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中,小乐也明白了③号试管不变蓝的原因。
参考答案
满分150分
一、单选(本部分共有20道题,共60分)
1.B 2.C 3.C 4.C 5.C 6.D 7.D 8.A 9.B 10.A
11.C 12.D 13.A 14.B 15.A 16.A 17.D 18.D 19.B 20.C
二、填空(本部分共有5道题,共66分)
21.?(12分)(1)有氧呼吸;水(2)无氧呼吸 (3)酶
22.?(12分)(1)催化 (2)氨基酸 (3)无氧呼吸;乳酸
23.?(12分)(1)小肠 (2)①;左心房 (3)泌尿
24.?(9分)(1)D(2)D (3)A (4)水
25.?(21分)(1)样品B;4 (2)葡萄糖;无机盐 (3)蛋白质;胰岛(4)汗液
三、解答题(本部分共有2道题,共24分)
26.?(12分)(1)浑浊 (2)甲;无 (3)乙 (4)C (5)乙
27.?(12分)(1)探究酸碱性对酶的催化作用的影响(2)合理,防止在加入盐酸、NaOH溶液时淀粉已经被催化分解(3)唾液淀粉酶在酸性环境下失去活性,无法催化分解淀粉(4)NaOH溶液能使碘液褪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