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五四运动 导学案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 五四运动 导学案 (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12-24 08:16: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13、五四运动 导学案
【学习目标】1.知道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记忆五四运动的口号、领导者、主力、结果。
2.理解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3.深刻领会“五四精神”的内涵,树立为国家强盛、民族崛起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培养高尚的人格。
【教学重点】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
【教学难点】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高效学习 四步骤】:
步骤一:自主预习、构建体系!
导火线
经过
意义
13、




口号:
第一阶段:北京 时间: 先锋:
第二阶段:上海 时间: 主力:
初步胜利:1、
2、
3、
导火线
经过
意义
13、




口号:
第一阶段:北京 时间: 先锋:
第二阶段:上海 时间: 主力:
初步胜利:1、
2、
3、
步骤二:共同探究,集思广益!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0年前,中国大地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这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个重大事件……五四运动,爆发于民族危难之际……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以磅礴之力鼓动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实现民族复兴的志向和信心。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五四运动爆发于哪一年?爆发的导火索是什么?五四运动中的先锋和主力分别是什么人?

2、五四运动的结果怎样?试分析产生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

3、五四学子所表现出来的精神中最突出的是哪点?
步骤三:课堂练习,学以致用
1.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 )
A.一次大战 B.北大法科礼堂集会的决定 C.十月革命 D.巴黎和会拒绝中国的正当要求
2.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热血青年作为一支新生的社会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谱写了一曲激昂向上的青春乐章。五四运动中最能体现其反帝反封建性质的口号是( )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B.废除二十一条 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D.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3.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决定因素是( )
A.青年学生发挥了先锋作用 B.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发挥主力军作用
C.先进知识分子的指导、推动并领导 D.广大人民的彻底觉醒
4.有位西方史学家说:“《凡尔赛和约》(对德‘和约’)最终没有中国的签名,他们,中国人,竟拒绝了我们,世界的统治者——西方世界的决定。”这主要是因为中国( )
A.国际地位的提高 B.与会代表的积极努力 C.五四爱国运动的推动 D.政府维护主权的强硬政策
步骤四:课后巩固,学会迁移
1、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是( )
A、领导阶级不同 B、指导思想不同 C、所处时代不同 D、革命前途不同
2、青年学生,总是用他们满腔的热血与辛勤汗水书写着永不褪色的青春传奇。1919年,就是这样一群学生揭开了一个新时代的序幕。这个新时代是( )
A.旧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B.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C.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D.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拒签和约”是……一项重要成果,全国人民为此进行了坚决斗争。天津、陕西等地赴北京代表,在新华门冒雨伫立一天一夜。陕西学生代表屈武“长跪痛哭,以首触地有声”,激愤地说:“现在国家都要亡了,如果政府再不想办法,不答应学生的要求,我们只好以死力争。”
材料二:6月5日,上海日商纱厂的中国工人首先罢工,……接着,机器、纺纱、印刷、公共交通、码头、船坞等行业的工人相继罢工。
材料三:英国公使朱尔典也大体同意我的看法……这场中国的民族运动基本上是合理的,……这场民族运动迄今所采取的方式博得外国人的敬重。
——1919年美国公使芮恩施给国务院的报告
(1)以上三则材料反映了我国历史上哪次运动的情况?根据材料一回答“学生的要求”是什么?
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6月以后这场运动出现的新变化是什么?
(3)材料三说“这次民族运动迄今所采取的方式博得外国人的敬重”,指什么方式?
(4)作为青年学生,我们应向当时的学生们学习什么?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13、五四运动 导学案 参考答案
●【高效学习 四步骤】:
步骤一:自主预习、构建体系!
导火线
经过
意义
13、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废除二十一条”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第一阶段:北京 时间:1919年5月4日 先锋:青年学生
第二阶段:上海 时间:1919年6月3日 主力:工人阶级
初步胜利:1、北洋军阀释放被捕的学生
2、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
3、中国代表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3、
性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在这次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展现了伟大的力量,一些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导火线
经过
意义
13、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废除二十一条”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第一阶段:北京 时间:1919年5月4日 先锋:青年学生
第二阶段:上海 时间:1919年6月3日 主力:工人阶级
初步胜利:1、北洋军阀释放被捕的学生
2、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
3、中国代表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3、
性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在这次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展现了伟大的力量,一些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步骤二:共同探究,集思广益!
答案:(1)时间:1919年。导火索: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先锋:青年学生 ,主力:工人。
(2)结果:释放被捕学生,罢免三个卖国贼职务,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原因:全国人民的斗争。
(3)爱国主义精神。
步骤三:课堂练习,学以致用
1、D 2、C 3、B 4、C
步骤四:课后巩固,学会迁移
1、A 2、C
答案:(1)五四运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2)从以学生为主体向以工人为主体转变。
和平请愿、示威游行、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等。(写出2点即可)
(4)学习他们关心国家、民族命运的爱国精神和敢于斗争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