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下(SJ)
第4课时 圆锥的体积
【教学内容】
教材第20~21页内容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发现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能运用公式解答有关的实际问题。
2.通过动手操作参与实验,发现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并通过猜想、探索和发现的过程,推导出圆锥的体积公式。
3.感受数学方法的内在魅力,激发学生参加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的方法,得到计算圆锥体积的公式。
【教学难点】
运用圆锥的体积公式进行正确的计算。
一、谈话导入
1.教师先出示一个圆柱形容器,提问:如果想知道这个容器的容积,怎么办?
2.再出示一个圆锥形容器,提问:如果要知道这个容器的容积,怎么办?
3.揭示课题:圆锥的体积。
二、探究新知
出示教材第20页例5
1.引导学生观察:这个圆柱和圆锥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学生回答:它们是等底等高的。
2.教师提问:估计一下,这个圆锥的体积是这个圆柱体积的几分之几?
3.讨论:可以用什么方法来验证自己的估计呢?
(1)让学生在小组中说说自己的想法。
(2)各小组在全班交流想法,让大家评议操作的可行性,并且提出验证时的注意事项。
4.分组验证:引导学生用适当的方法进行操作验证。
5.交流:
(1)说说自已小组是怎样验证的,得到的结论是什么?
板书:这个圆锥的体积是这个圆柱体积的。
(2)在验证的过程中还出现了什么问题?想想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问题?
6.讨论:
(1)通过实验,我们知道这个圆锥的容积是这个圆柱容积的,那能不能说圆锥的体积就是圆柱体积的?为什么?应该怎样说才准确?
(2)那该怎么算出这个圆锥的容积呢?
(3)推导出圆锥的体积公式,板书:
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
如果用字母表示呢?板书:V=Sh
7.完成教材第21页“试一试”。
学生各自练习后,指名说一说,170×12算的是什么?为什么还要乘?
三、巩固练习
1.做教材第21页“练一练”第2题。
(1)各自列式计算,并指名板演。
(2)交流:这两题的条件有什么不一样?
知道半径怎么算?直径呢?
(3)对照板演校正。
(4)如果知道的是圆锥的底面周长呢,该怎么算出圆锥的体积?
(5)说一说,在求圆锥的体积时要注意什么?
2.做教材第22页练习四第1题。
(1)出示题目,理解题目的意思。
(2)各自尝试列式解答。
(3)交流:你是怎么想的?怎么算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3.讨论教材第22页练习四第2题。
(1)出示题目,理解题目的意思。
(2)怎么知道圆柱里的水深多少厘米?为什么?
4.讨论教材第22页练习四第3题。
(1)读题,理解题目的意思。
(2)帐篷的占地面积指的是什么?帐篷里的空间呢?
(3)学生列式解答。
四、课堂小结
回顾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你有什么体会?
【板书设计】
圆锥的体积
1.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
2.公式: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
字母表示:V=Sh=πr2h=π()2h=π()2h
【教后思考】
圆锥体积的转化不能通过切拼,只能通过等底等高的圆锥与圆柱的体积来转化。等底等高这个条件很关键,是转化的前提。教学过程中,我着重引导学生加深对等底等高的理解。教学中的操作、验证部分是学生探索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过程,我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操作时间供学生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