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下(SJ)
第2课时 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教学内容】
教材第2~4页内容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直观地表示相应的数据,并能利用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
2.会选择恰当的方式整理和描述数据,对统计的结果进行简单的预测和解释。
3.通过学习活动让学生感受统计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树立统计观念。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并能利用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
会选择恰当的方式整理和描述数据,对统计的结果进行简单的预测和解释。
一、复习导入
1.师:我们已经学习了扇形统计图,说一说它有什么特点?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到扇形统计图?
学生回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并举例。
2.揭题:今天我们一起来比较一下我们认识的三种统计图。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2。
(课件出示例2题目)
(1)出示教材第2页例2中的扇形统计图。
①说说扇形统计图反映的是哪个方面的具体情况。
学生思考后回答:六年级一班同学阅读课外书的种类和所占的百分比。
②从这个统计图中,你还能知道些什么?
(2)出示教材第2页例2中的折线统计图。
①说说折线统计图反映的是什么情况。
学生进行分析:六年级一班同学不同月份阅读课外书的数量及变化情况。
②从这个统计图中,你还能看出什么?
(3)出示教材第3页例2中的条形统计图。
①说说这个统计图反映的又是什么情况。
学生观察、分析:六年级一班同学平均每星期课外阅读时间。
②从这个统计图中,你还能了解到什么?
2.综合分析,讨论交流。
(1)提问:从哪幅统计图上能看出六年级一班同学比较喜欢哪一种课外书?从哪幅统计图上能看出下半年各月阅读本数的变化情况?从哪幅统计图上能看出阅读课外书的时间是多少?
学生看图回答。
(2)追问:怎样根据需要选择统计图?
(3)根据学生交流结果进行小结。
每一种统计图都有它本身的特点,我们可以根据需要选择统计图:要想清楚地看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量之间的关系,可以选择扇形统计图;要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可以选择折线统计图;要想直观地看出数量的多少,可以选择条形统计图。
三、巩固练习
1.出示教材第4页“练一练”。
(1)观察讨论。
提问:各统计图分别统计的是哪些方面的内容?
生:条形统计图统计的是2012年李大伯家各项收入的情况;扇形统计图统计的是2012年李大伯家各项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之几;折线统计图统计的是2002~2012年李大伯家每年收入的变化情况。
(2)讨论交流:从三种统计图中你可以了解到什么信息?
(3)回答“练一练”的问题。
(4)说一说,回答上面的问题时,你分别观察了哪幅统计图?
2.出示教材第6页练习一第4题。
(1)分析:第一个统计表,反映的是1~6年级视力不良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从这个表中,我们发现随着年级的增高,视力不良的百分比也在增加,所以我们应该用折线统计图。
学生根据分析在教材上独立完成折线统计图。
(2)分析:第二个统计表主要统计的是学生左眼、右眼视力情况的具体人数,所以应该选择用复式条形统计图。学生独立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师点评学生的完成情况,并适时提醒学生要保护视力。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三种统计图各自的特点,会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板书设计】
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扇形统计图:清楚地看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量之间的关系。
折线统计图: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条形统计图:直观地看出数量的多少。
【教后思考】
本节课主要通过出示六年级一班同学课外阅读情况,让学生在分析具体的统计图中体会到各种统计图的不同特点,从而能够理解它们各自的作用。教学过程中,给予了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领悟知识从而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教师只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倾听者。学生掌握的情况比较好,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统计图,也能够根据各种统计图进行合理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