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 4.5比例尺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 4.5比例尺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12-27 20:51: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六年级数学下(SJ)
第5课时 比例尺
【教学内容】
教材第43~45页内容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比例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2.使学生经历比例尺产生的过程和探究比例尺应用的过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比例尺的概念,根据比例尺的意义求比例尺、实际距离和图上距离。
【教学难点】
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一、情境导入
1.我们来看一幅地图,广州到北京的直线距离是32厘米,一位老师从广州坐飞机到北京开会,32厘米用了2个小时,这是怎么回事呢?
生:32厘米是“图上距离”,“实际距离”不是32厘米。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不一样。
2.图上距离32厘米是怎么得出来的?
生:把实际距离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得出来的。
师:这个比例就叫作比例尺,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比例尺。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比例尺的意义。
(1)出示例6(课件出示),红光小学有一块长方形草坪,长50米,宽30米。把这块草坪按一定的比例缩小,画出的平面图长5厘米,宽3厘米。你能分别写出草坪长、宽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吗?
a.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是什么意思?长度单位相同吗?单位不同怎么办?
b.学生试做。
(2)学生口答,师板书如下:
长:图上距离∶实际距离=5厘米∶50米
=5厘米∶5000厘米
=1∶1000
宽:图上距离∶实际距离=3厘米∶30米
=3厘米∶3000厘米
=1∶1000
(3)归纳总结:根据例6,说说什么叫比例尺。怎样求比例尺?谁是前项?谁是后项?
板书: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或=比例尺。
(4)让学生拿出收集到的不同图纸,同桌互相说出它们的比例尺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师总结:
①比例尺表示一幅图的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它不带计量单位。
②求比例尺时,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一定要先化成同级单位后再化简。
③为了计算简便,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是1的比。如例6的比例尺应写成1∶1000或,注意有时放大的比例尺后项为1。
2.认识线段比例尺。
表示图上距离1厘米相当于实际距离10米。
3.练习。(课件出示)
(1)下面这段话中的各比,哪些是比例尺,哪些不是?为什么?
把一块长50米,宽10米的长方形地,画在一幅平面图上,长画25厘米,宽画5厘米。
①图上长和实际长的比是。
②图上宽与实际宽的比是。
③图上周长与实际周长的比是1∶200。
④实际宽与实际长的比是。
(2)教材第44页的“练一练”第1、2题。
学生练习后,教师讲评。
4.教学例7。
(1)课件出示例题。
(2)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已知什么条件,要求什么问题?怎样用比例尺的关系式来解答?
(3)学生尝试练习后,小组交流、讨论。
(4)指名用不同方法板演。
解法一:5÷=40000(厘米)
40000厘米=400米
解法二:8000×5=40000(厘米)
40000厘米=400米
解法三:
解:设实际距离是x厘米。
5∶x=1∶8000
 x=5×8000
 x=40000
40000厘米=400米
答:明华小学到少年宫的实际距离是400米。
5.做教材第45页的“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讲评。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44页“练一练”的第1题。
先让同桌互相说一说,再指名说说每幅图中比例尺的实际意义。
2.完成教材第44页“练一练”的第2题。
让学生各自测量、计算,再交流思考过程。
注意提醒学生要先统一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单位,再进行计算。
3.完成练习八的第1题。
学生独立解答,巩固计算比例尺的基本思考方法。
4.完成练习八的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适当地指导把数值比例尺转化成线段比例尺的方法。
5.完成教材第45页“练一练”。
先让学生理解题目的含义,各自尝试解答,然后再组织交流。
6.完成练习八的第3题。
先让学生各自尝试解答,再指名说说解题时的思考过程。
7.完成练习八的第8题。
先指导学生在一幅图上测量出上海到北京两地间的距离,说说怎样在地图上找比例尺,然后再用相关数据计算出实际距离。
8.完成练习八的第9题。
可让学生在课前了解相关情况,如从家到学校的实际距离、家在学校的什么方向等。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比例以及比例尺的实用价值。
9.学习“你知道吗?”
先让学生自主阅读,再交流阅读后的认识,促使学生初步了解我国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的有关知识。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生:知道了什么是比例尺,学会了怎样求比例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板书设计】
比例尺
例6
长:图上距离∶实际距离=5厘米∶50米
=5厘米∶5000厘米
=1∶1000
宽:图上距离∶实际距离=3厘米∶30米
=3厘米∶3000厘米
=1∶1000
一幅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作这幅图的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比例尺
例7
解:设明华小学到少年宫的实际距离是x米。

x=40000
40000厘米=400米
答:明华小学到少年宫的实际距离是400米。
【教后思考】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结合具体的情境,出示不同的地图,引发学生思考;再通过介绍比例尺的意义,利用具体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构建比例尺这一概念,强化了学生对比例尺的认识。教学中,通过对不同形式比例尺的分析比较,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培养了分析与概括的能力,同时使他们体会到了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
课堂上,我还进一步加强学生对比例尺意义的理解,引导学生自主分析,利用知识迁移,自主尝试列式解答,有效地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水平,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索问题、不断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的意识。
整节课的教学围绕着比例尺展开,教学内容环环相扣,通过各种形式的“说”和“练”来帮助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感受比例尺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