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平方公式

文档属性

名称 完全平方公式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733.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1-11-17 12:05: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完全平方公式》
大竹县童家乡第二中心小学
张家健
说课流程
第一:教材分析
第二;教学方法与学法指导
第三;教学设计
第四:说课小结
第五:说板书
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完全平方公式是初中数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在已经掌握了整式乘法基础上的拓展,而且公式的推导是初中数学中运用推理方法进行代数式恒等变形的开端,通过对公式的学习来简化某些整式的运算,且在以后学习因式分解、解一元二次方程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材分析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会应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让学生经历完全平方公式的探索过程,使学生体会数、形结合的优势,熟悉完全平方公式的特征,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进一步发展符号感和推理能力。
3、情感价值观目标:
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并在数学探索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与喜悦,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材分析
(三)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完全平方公式的发现和推导过程,并会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难点:判别公式中的a与b,完全平方和与完全平方差的区别。
教材分析
(四)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 课时安排:
2课时 本说课内容为第1课时
教学方法与学法指导
(一)说教法
由于七年级的学生的创造能力、探索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有限,理解完全平方公式推导过程、结构特点有一定困难。所以我采用自主探索,启发引导,合作交流展开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猜测、验证和交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方式、思维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进行教学。边启发,边探索,边归纳,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索性学习活动,将所学的知识用于实践中。并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与学法指导
(二)、说学法
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让每个学生都动口、动手、动脑,自己归纳出运算法则,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学设计
1、创设情景,导入新知
(1)、计算:
(a+b)(a+b) (a-b)(a-b)
(2)、创设情境:一块边长为a米的正方形实验田,因需要将其边长增加 b 米。形成四块实验田,以种植不同的新品种 , 用不同的形式表示广场的总面积,并进行比较。
用两种形式表示广场的总面积:
① 整体看:边长为 的大正方形,S= ;
②部分看:四块面积的和,S= 。
③一个图形的两种表示方法,面积﹍﹍。
(变与不变)
2、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提问:如果将该正方形田地的边长缩减b米,则其边长又为多少?面积呢?
要求:让学生分组动手进行,用纸代替边长为a的广场。探究其面积的不同表示方法。
3、观察特征、深入探究
问题:① 这两个公式有何相同点与不同点?
②你能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这两个公式吗?
顺中溜:
首平方,尾平方,首尾两倍中间放,合是加差是减。
4、范例解析,深化新知
(1)、探求规律,注重双基
例1:给出一组简单的习题,对照公式,模仿练习。
(2)运用法则,解决问题
练习1:下列计算是否正确?如何改正?


练习2:进一步强化学生对法则的理解,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设计以下练习:



5、畅谈收获,归纳总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完全平方公式,实际上是两个公式:

我们在运用公式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公式中的字母a、b可以是任意代数式;
②公式的结果有三项,不要漏项和写错符号。
6、作业布置延伸新知
(1)、采用必做题和选做题
必做题:P43的知识技能第1题;
选做题:P43的联系拓广第2题。
(2)、预习第2 课时的内容。
说课小结
我将本节课定位为探究式教学活动,通过对教材进行适当的整合。让学生带着原有的知识背景、和理解走进学习活动,并通过自己的主动探索,与同学合作交流、反思等,构建对知识的形成和运用。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有学生之间的交流,也有师生之间的交流,在课堂中构建和谐,民主的气氛。对于作业习题的布置打破传统的格局,使不同层面的学生得到不同发展。
说板书
8、完全平方公式
完全平方公式: 例1、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
完全平方和:
完全平方差:
(学生上台板演,教师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