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谁说女子不如男
刘大哥讲话理太偏 谁说女子享清闲 男子打仗到边关 女子纺织在家园 白天去种地 夜晚来纺棉 不分昼夜辛勤把活干 将士们才能有这吃和穿
你要不相信哪 请往这身上看 咱们的鞋和袜 还有衣和衫 这千针万线都是她们连哪
有许多女英雄 也把功劳建 为国杀敌 是代代出英贤 这女子们 哪一点儿不如儿男
唱段中的女英雄是谁?
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她的故事吧。
一诗歌简介
二字音
三朗读
四字词句义
五故事情节
六人物形象
七详略分析
八课外廷伸
花木兰的故事源于《木兰诗》,《木兰诗》选自 编的 ,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
《乐府诗集》
宋朝·郭茂倩
J ī zhù tiě kèhán ānjiān pèi
jiān yān jīu róng shuò tuò
zhuāng zhuó tiē bàng
唧唧 机杼 军帖 可汗 鞍鞯 辔头
鸣溅溅 燕山 鸣啾啾 戎机 朔气 金柝
红妆 著 帖花黄 傍
请读准字音噢——
返回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
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
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
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
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
故乡。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
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
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
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
黄。出门看火伴, 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
是女郎。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
辨我是雄雌?
返回
注意字词句意思
惟 可汗 但 朔气 金柝 策勋 强 不用 郭 著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互文)“将军壮士百战死,
将军壮士十年归”
不远万里,奔赴战场,
过关越山,飞速而行。
北方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
白色的月光与雪光交织着,
映照着明晃晃的铠甲。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当窗对镜理云鬓,
当窗对镜帖花黄。”
返回
朗读
请概括本诗
主要情节
木兰纺织
木兰从军
木兰征战
木兰还乡
一、
二、
三、
四、
返回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勤劳孝顺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军情紧急
阿爷无大儿,
木兰无长兄。
愿为市鞍马,
从此替爷征。
“愿”——
勇敢坚毅
忠孝两全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渲染临行
紧张气氛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不闻黄河流水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女儿情怀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征途之遥
生活之苦
战斗之多
时间之长
战况之烈
—勇敢坚强的
英雄气慨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
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
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不慕荣华富贵
甘过普通百姓生活。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渲染归家的欢乐气氛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渲染归家及回复女儿身
的喜悦,突出女儿情怀。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机智、谨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机智、谨慎
既有女儿情怀
更具英雄气概
古代杰出的巾帼英雄形象
返回
诗中哪些地方写得详细?哪些地言写得简略?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从军缘由
出征前的准备
出征中的思亲心理
关山飞度,征战沙场
凯旋辞官
家人迎接
木兰改装
1(在内容上)突出木兰的女儿情态,丰富了木兰
的英雄性格,使得人物形象真实感人。
2(在结构上)详略得当,使全诗显得简洁紧凑。
朗读
课外
返回
详写女儿情态
略写英雄气概
——详写
——详写
——略写
——详写
——详写
——详写
——略写
你还知道我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女英雄吗?
《水浒传》里的
1、《木兰诗》讲述了木兰 _______的故事。
2、_____________,寒光照铁衣。
3、万里赴戎机,____________。
4、__________,对镜帖花黄。
替父从军
朔气传金柝
关山度若飞
当窗理云鬓《木兰诗》教学设计
导语:前一段时间,闻名全球的迪斯尼公司投入巨资将中国的一部古代文学名著--《花木兰》搬上了银幕,轰动了世界。花木兰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女英雄,她到底有什么魅力,以至于风靡世界,打动了不同种族人民的心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疑问,来学习木兰的最初雏形--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诗》,相信大家一定会找到答案的。
一、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民歌的风格。
2.体会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3.背诵并翻译全文。
能力目标:
1.学会把“描写”用于自己的写作和日常生活中。
2.学习并熟悉网络环境中信息的搜集、筛选和整理的操作技能。
3.学会如何融通知识、应用知识,学会自主、探究式的学习。
情感目标:增强责任意识,培养对他人、对集体、对国家的责任感。
智力目标:培养创新思维。
二、学习重点难点:
1.通过描写塑造人物形象。这是一篇诗歌,故事情节通俗易懂,但理解诗歌如何通过描写塑造人物形象有一定的困难,可通过上网浏览有关花木兰的图片、视频文件、文字说明等内容,帮助自己建构起对木兰形象化的认识。
2.培养爱国精神及如何将爱国精神化为实际行动。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是本单元教学重点之一,更是难点。通过上网浏览有关爱国故事和爱国名言等内容,帮助自己建构起对爱国理性化的认识。
三、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目标:1.熟读课文,疏通文意,了解大致情节。2.通过分析诗歌,理解木兰的形象。
(一)课前学习:
1.查阅有关资料,简介木兰其人及《乐府诗集》,写在笔记本上。
2.参看注释,阅读诗篇,理解词义、句意、诗篇大意。在笔记本上完成《学习与检测》P46“课文拾贝”。
3.速读课文,依据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束,这首诗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包括几个自然段)?各写出了什么(用四字概括)?诗的结构是按什么顺序安排的?写在笔记本上。
4.熟读课文。
(二)课上学习:
5.朗读第一段,思考:该段主要写出了什么内容?木兰的身份是什么?诗篇怎样写出故事的开始?这样写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我们应带着怎样的思想感情朗读?
6.朗读第一段,思考:该段主要写出了什么内容?木兰到底为何如此忧虑呢?最终她是如何决定的?表现了她怎样的品质?我们应带着怎样的思想感情朗读?对照木兰反思自己,我们应如何对待父母?
7.朗读第三段,思考:该段主要写出了什么内容?分别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8. 朗读第四段,思考:该段主要写出了什么内容?前两句在诗篇前后段落上起着什么作用?后四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9. 朗读第五段,思考:该段主要写出了什么内容?运用什么修辞方法?面对“可汗问所欲”,木兰的回答是什么?她为什么做出这种选择?
10. 朗读第六段,思考:该段主要写出了什么内容?运用什么修辞方法?分别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1.朗读第七段,思考:该段主要写出了什么内容?运用什么修辞方法?体现了什么样的感情?
第二课时
目标:了解民歌的风格、写作特点,品评人物。
(一)课前学习:
1.完成《课本》P68第二题;《学习与检测》P47“课内冲浪”第5、6题;
2.背诵课文
(二)课上学习:
3.品味诗歌。请用“……这组句子好,好在……”这一句式进行评点,可以从词、句式、修辞、写法、结构等方面进行评点,重点分析修辞方法的使用,突出诗歌的韵律美。如:“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这组句子好,好在它运用夸张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战事紧迫,木兰马不停蹄奔赴战场的情形。
请你从诗中找出类似句子进行评点,看谁找得多?
完成《学习与检测》P47“课内冲浪”第7题。
4.通读全文,思考:这首诗详写什么?略写什么?诗人为什么这样处理题材?《木兰诗》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完成《课本》P68第三题;
5.品评人物,完成《课本》P68第四题、《学习与检测》P47“课内冲浪”第8题。
6.扩充:个人自选片段展开想象,扩充情节、丰富内容。如:我是花木兰,当我离开家的时候……
7.作业:《配套练习册》P36第二、三题;改写故事。
四、自我检测:《配套练习册》P35“一、积累运用”。
五、资源链接:
迪斯尼公司动画《花木兰》:http://www./programs/view/Cu_mHmOF7SY/
关于乐府诗
继《诗经》《楚辞》之后,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叫做“乐府”,它曾大放异彩,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负责制谱度曲,训练乐工,采辑诗歌民谣,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时演唱,并可以观察风土人情,考见政治得失。我国的采诗制度有着悠久的历史,《夏书·胤征》已有采诗的记录。流传至今的《诗经》,当初就要算是一部官方颁布并为社会认可的标准选本。春秋以后,礼崩乐坏,征战不休,采诗制度无法贯彻。到了秦代,统一时间短,百废待兴,虽然已有乐府官署之名,但仍然没有采诗之实。汉承秦制,经济凋敝,乐府机关也只能习常肄旧,无所增更,勉强维持而已。经过六七十年的休养生息,到汉武帝时,国力变得大为雄厚,乃扩大乐府的规模,采诗夜诵。到东汉,采诗成为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光武帝曾“广求民瘼,观纳风谣”,和帝则派遣使者“微服单行,各至州县,观采风谣”。此种风尚,在南北朝皆相沿袭。萧梁时,社会上已经把“乐府”从官署的名称转变而为诗体。刘勰《文心雕龙》于《明诗》之外,另有《乐府》专章。昭明《文选》、徐陵《玉台新咏》也都开辟了《乐府》专栏。其中既有文人诗歌,又有民间歌诗,亦即凡是合过乐能够歌唱的歌诗,统统称为“乐府”。在这两类诗歌中,民间歌诗是精华所在,并且文人歌诗还是在民间歌诗的甘露滋润下萌发并壮大起来的,所以我们对民间歌诗应给以高度重视。
北朝于战乱间隙所奉行的采诗制度,与两汉一脉相承。保存在郭茂倩《乐府诗集·梁鼓角横吹曲》中的北朝乐府民歌,有的是用汉语创作,有的则为译文,虽然只有六七十首,却内容深刻,题材广泛,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富有与南方大相异趣的粗犷豪放的气概,呈现出另外一种风情民俗的画卷。由于北方各族统治者长期混战,反映战争的题材就要多些,有描写战争和徭役带给人民苦难的,有歌颂剽悍的尚武精神的。特别是《木兰诗》,满怀激情地赞美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是个传奇人物,与《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一起,被誉为乐府民歌中的“双璧”。汉魏六朝乐府是中国文学史上一支奇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直接影响了我国诗坛的面貌。它不仅开拓出了五言诗的新领域,而且对七言诗、歌行体以至律绝,都起了桥梁的作用。
六、学习反思:第29课 木兰诗
学习目标:
1、 背诵本文。
2、 了解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性格的作用。
3、 学习材料详略的安排。
一、积累整合。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可汗()()机杼()军贴()燕山()朔气()金柝()红妆()胡骑()
傍地走()
2. 找出并解释句中的通假字。
1)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通(),_______
2)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通(),_______
3.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 写木兰深明大义,代父从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写木兰出征前紧张周密准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写战争激烈紧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诗中描写边塞战地夜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突出木兰不图功名利禄的高尚品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赞颂木兰谨慎、聪明、勇敢、能力不逊男子的议论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思考与探究
1、<<木兰诗>>中哪些地方写得详细?哪些地方写得简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说一说木兰是怎样一个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尾一段是吟唱,以兔为喻,赞扬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你对木兰从军一事是如何评价的?请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你认为木兰替父从军,千百年来这一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列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
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貉,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至黄河边。不闻
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析,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根据课文内容,在横线上填上正确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所用的修辞方法是_____________,这句诗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3. “军书十二卷”这里的“十二”是表示多数,请联系所学内容再举两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这几句运用修辞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木兰____________________性格。
5. 解释下列句子。
1)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2)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6. 出自本文的成语________,并解释在现代汉语中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
第29课 木兰诗
一、略
二、1、写木兰的从军缘由,离别和思亲、辞官不就,团聚的欢乐等,都比较详细;对于出征前的准备和军旅生活则写得比较简略。
理由:叙述的详略,是由主题的需要决定的。请的重点不在于讴歌主人驰聘沙场,克敌建功的英雄行为,而在于颂扬勇于献身不图荣华的高尚情操,所以对从军缘由,辞官还家详写,而对征战的艰辛,生活的寒苦,便几笔带过。
2、木兰是一个云鬓黄花的少女,又是一个金戈铁马的英雄,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她挺身而出,驰骋沙场,立下汗马功劳;胜利归来后,又谢绝高官,返回家乡,重新从事的和平和劳动;她爱亲人,也爱国家,把对国家对亲人的责任感融合到一起的。木兰的形象,集中了中华民族的勤劳、善良、勇敢、刚毅,淳朴的优秀品质。
3、赞颂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长期征战的谨慎和机敏。
4、略
5、木兰是一个普通的纺织女郎,在国家危难之际,她能冲破种种阻绕,毅然代父从军,这种精神令人敬佩。她既有女性的情怀,又有英雄的气概;既有为国家献身的精神,又有不慕名利的纯洁品格,她的形象光彩照人,这也正是这个故事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原因。
三、
1. 略
2. 对偶 木兰停机叹息,表现异常,设置悬念。
3. 策勋十二转,壮士十年归
4. 对偶 当机立断。
5. 略
6. 扑朔迷离 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易看清底细。
7. 不矛盾。二者均非确数,而是表示虚数,指木兰从军时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