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达梅林》教学设计
教 材:辽海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年 级:六年级
课 型:综合课
教学内容:1、认识马头琴欣赏马头琴独奏《嘎达梅林》。
2、欣赏并学习歌曲《嘎达梅林》。
教学目标:1、认识马头琴,欣赏马头琴演奏的蒙古族民歌《嘎达梅林》,感受歌曲悲壮的情绪,并熟练演唱歌曲。
2、通过欣赏多三位歌唱家演唱的《嘎达梅林》,引导学生从多个艺术角度去理解和感悟《嘎达梅林》,激发学生对民族英雄的敬仰和热爱。
3、简单了解蒙古族相关的风俗、文化。
教学重点:歌曲情绪地把握。
教学难点:是让学生感受不同歌唱家演唱的《嘎达梅林》所表达的感情和情绪的不同。
教学思路:蒙古族民歌历史悠久,内容非常丰富,《嘎达梅林》是一首短调蒙古族民歌,具有叙事性的特点。它描写并歌颂了蒙古英雄嘎达梅林为了保护草原,率领牧民起义,与当时残酷的封建王爷、军阀英勇战斗的悲壮事迹。在教学中,我在欣赏马头琴曲的基础上学唱了歌曲。而后又在悲壮的故事中让学生的心灵再一次受到震撼,接下来的聆听三位歌唱家的演唱又使全课的情绪达到一个高潮。在歌曲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初步了解蒙古族的风俗人情,所以本课歌曲应当是承担了帮助学生了解蒙古族民间音乐的作用。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音画结合视屏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创设氛围
师生问好。
【设计意图:正常有序地组织教学,自然地拉进了教室和学生之间的情感距离,为后面的教学创设了和谐的氛围。】
引领学生进入情境
舞蹈动作学习,并随音乐进行律动。
【设计意图: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对蒙古族舞蹈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出音乐课的特点。】
师生交流导入新课
师生交流蒙古族的风俗人情:
师:大家对蒙古族都有那些了解呢?谁来给我们大家介绍一下?
(学生交流搜集到的有关蒙古族的风俗人情。)
蒙古族是马背上的民族(做万马奔腾的节奏练习)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趣味性的节奏练习,让孩子大大增强了学习的兴趣,并且有的同学在声音模仿过程中还会全情投入地加上动作来衬托,更是锦上添花。】
课件展示:内蒙古风光、认识马头琴,并聆听马头琴独奏曲《嘎达梅林》。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图片,极大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给他们的视觉带来一定的冲击,仿佛有身临其境之感。而且师生之间以问题作为媒介有了交流的机会,会让学生感到与老师地位的平等,关系的融洽。而这种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对于后面的教学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为下一步的教学做了铺垫。】
四、歌曲教学动心动情
1、初听歌曲,说一说歌曲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2、随琴轻声演唱曲谱,注意长音的时值完整和附点四分音符的节奏准确。
3、找一找曲谱中出现了那几个音,并用这几个音进行简短的旋律创编。
4、随琴填唱一、二段歌词后,自学三、四段歌词。
5、完整演唱歌曲。
6、教师讲述嘎达梅林的故事。
蒙古族人民世世代代都过着游牧生活,哪里有水草,哪里就是他们的家。所以土地就是他们的生命。1929年前,蒙古族封建王公达尔罕企图出卖旗地,便勾结东北军军阀强行开垦土地。这一暴行引起蒙古族人民的强烈反抗。嘎达梅林代表人民的利益到沈阳去控告。但是,事与愿违,不仅控告无效,他反被捕入狱并被判处死刑。嘎达梅林的妻子牧丹闻讯后,带领群众劫狱,救出了嘎达梅林。嘎达梅林率众起义,形成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反抗封建贵族统治的大规模武装斗争。后来,嘎达梅林被内奸的陷害,在辽河畔被敌人包围,后在战争中壮烈牺牲。英雄已去,但他的事迹却被代代传颂;英雄已远,但它却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
【设计意图:课件的运用,再配上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会让学生的心灵再一次受到强烈地震撼。】
7、欣赏三位歌唱家的演唱,感受他们对歌曲的不同演绎并在欣赏中完成连线。
歌唱家 情绪
齐 峰 悲壮豪迈的
彭丽媛 赞美雄壮的
腾格尔 深情怀念的
8、这三位歌唱家尽管对歌曲有不同的演绎,但是他们都表达了对英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让我们也带着对歌曲的理解,再次唱响这首英雄的赞歌。
五、古筝演奏《喜奔那达慕》
学生在古筝独奏曲《喜奔那达慕》的音乐声中向大草原奔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