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数的初步认识
西师版六年级87、88页。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做游戏的过程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体会生活中为什么会产生负数。
2、使学生理解负数与正数表示相反意思的量,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课堂中的游戏情境让学生理解负数的不同含义。
难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负数与正数表示相反意思的量。
教学准备;
七张正负数的卡片、多媒体课件。
设计思路:
负数在生活中比较常见,但这个概念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我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前半段教学时用了三个游戏(找数游戏、排数游戏、猜数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后半段教学时把生活中的学生已有经验引入课堂,使学生既感到熟悉,又感到亲切。?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初步认识,消除抽象的教学与学生的距离感,让学生在生活实际背景中学习和感受正负数的意义。明白用正负数可以表示一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从而让学生体验负数产生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课前引入(5分钟)
①师:同学们,老师让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找……。
生:负数。
②师:好找吗?
生:好找。
③师:谁举手来说说,负数好找说明了什么问题:
生:说明在生活中有很多负数。
④师:是的,负数的应用很广泛,请看老师我找到的负数(课件出示,先单独一张,后几张组合)。
⑤师:正因为负数在生活中应用很广泛,所以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研究负数。同学们现在小组互相交流,你想来研究负数的那些知识?
2、通过学生讨论,师生共同梳理,得到本节课要学习的主要问题,并板书。
①为什么会产生负数?②负数的意义是什么?
(设计意图:俗话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这节课我先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你想学什么?让课堂根据学生思维的需要来展开。)
二、游戏:(15分钟)同学们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我这黑板上写不下,我们总结为以上两个问题,现在,我们带着这两个问题先来玩个游戏好吗?
1、找数游戏:
①陶老师带来了一些数,其中就有一些是负数,我请7位同学上台帮我拿好。
②师:这些数中有负数吗?(有)是我把它们请出来,还上台上的“负数们”自觉点,主动站出来。
③3个负数站在板书上的负数下面后,师问:台下的同学们,从哪儿看出它们都是负数?
④生答前有减号、负号后,师总结:“在减法运算中,这是减号,而在负数中,它可不是减号,而是负号,既然是负数,你会读吗?”(生齐读负数)。
⑤师:不过,事物都有一分为二的,有负数,就必然有……
⑥生答后,师板书“正数”剩下的这些数中,你认为有几个正数就伸几个手指给老师看。再小组交流后,。
⑦讲清+2、+5与4的区别后,师问:“正号可以省略,那负号呢 ?”
⑧师走到0前问:“你觉得你是正数还是负数?那你是什么数?”生答:“我是孤独而特别的0”等。
⑨叫0自己过去找位置站。
(设计思路:通过这个“找数游戏”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排数游戏
①师:光认识正负数不够,请从小到大排好队。
②负数在排队时,好像出了点情况,我去采访一下。
③生各种答后,师总结:负数比大小与正数比大小,规则是不同的,大家要注意。
④师引出0是正负数的分界点。
⑤师引出正数越靠近0越小,负数越靠进0越大,正数与负数的特点都相反。
⑥请负数往前一步,正数往前一步问0:“你为何不动?”
⑦师:0你什么都不是,那你就站一边去,为什么非挤在中间?
⑧师板书“0”在正负数中间,并用小于符号连接。
(设计思路:通过这个“排数游戏”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能初步比较负数的大小,认识0是正负数的分界点。)
3、猜数游戏
①我头脑中想到了一个数?a、这个数比0小8;b、第二个数和0相差5;c、它是一个负数,把负号去掉,它比原数大8。
②师:我还带来了一个数,能看到这个数吗?a、这个数应排到-2和-4之间,引生答-2和-4之间有负数小数,负数分数无数个。
③师:这个数排-5后面,引生总结:没有最小,只有更小,并引伸没有最大正数。
(设计思路:通过这个“猜数游戏”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充分体会负数与正数的相反意义,并认识到负数里面不只有整数,还有小数与分数。)
四、师生探究(15分钟)
游戏到此为止,我们回到黑板上的两个问题。你们是通过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自己研究,还是老师直接告诉你们答案?
(小组讨论后)抽几个代表性学生去板书答案后,要补充的同学可以直接上去写,另外同学边看边思考。
1、探究为什么会产生负数?
师:在数字前面加个负号,这种表达有什么好处?(负数能使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特定数量表示起来很简洁,一目了然。)
2、负数的意义(表示相反的意思)。
①师:表示相反的意思是谁写的,请上来讲讲(当小老师)。
②师:生活中有没有表示相反意思的两种情况?以什么为分界点。0在哪里?出多媒体问题让学生回答。(股票、电梯、海平面、温度、东西走)。
③师总结:在生活中有大量的要表达具有相反意思的情况,于是我们的数学家就想到了用正负数来表示。
(设计思路:通过这个师生探究回应开始上课时通过小组讨论学生提出的问题,前后呼应,,让学生对为什么会产生负数和负数的意义有更深刻的理解。)
五、作业练习(5分钟)
1:我这有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先小组讨论,我看哪个小组挑战这个高难度的问题?陶老师的女儿身高-2cm,这是为什么呢?(我女儿身高158cm,以成年女性160cm为标准,我女儿身高就为-2cm。)
①这道题0是多高?这道题的分界点是多少?
②我孩子不高兴,知道为什么吗?有什么办法让他身高瞬间变正数?
2:完成教材88页的课堂活动第1题,(小组集体讨论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