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单元试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单元试卷(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12-24 09:40: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册历史人教统编版期末复习单元知识检测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1.2020年3月22日,成千上万的咸宁市民怀着感恩的心咸宁市人民广场,礼送云南抗疫援咸医疗队凯旋。“彩云之南”的云南不仅有优美德风景,更有悠久的历史,这里曾生活的元谋人距今约(
)
A.170万年
B.20万年
C.3万年
D.6000年
2.下列是几位同学对我国境内远古居民信息的描述,其中正确的有(
)
A.元谋人已经会制造工具和懂得人工取火
B.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C.北京人的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D.山顶洞人已经广泛使用磨制石器
3.许倬云在《万古江河》中提到:现在常说的“新石器”与“旧石器”时代,以人类生产食物来维持生计的方式为分界线。从旧石器时代采集食物,到新石器时代生产食物。许倬云认为划分新、旧石器时代的分界线是(
)
A.天然火的运用
B.打制石器的使用
C.群居生活出现
D.原始农业的兴起
4.与“距今约70万年到20万年”“使用天然火”“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相关的远古人类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5.我们一直对“人从哪里来”充满好奇,要探寻人类起源,最为可信的依据是(  )
A.考古发现
B.文献记载
C.神话传说
D.调查问卷
6.如图是山顶洞人的复原头像。下列有关山顶洞人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使用打制石器
②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
③懂得人工取火
④会捕鱼,会缝制衣服
⑤有爱美意识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⑤
7.若要了解史前时期河姆渡居民种植水稻的历史,最可信的证据是其遗址上发现的(
)
A.木器
B.彩色陶器
C.石器
D.炭化稻谷
8.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的芭芭拉沙尔和纽约大学的迈克尔?普鲁加南联合开展了一项DNA研究,最终得出结论:栽培稻的确起源于中国,你还能从下面哪个遗址中找到水稻起源于中国的证据(
)
A.北京人遗址
B.河姆渡遗址
C.半坡遗址
D.龙山文化遗址
9.中华文明主要是在适合农业耕作的大河流域诞生的。下图所示的文物出土于(
)
A.长江流域B.
珠江流域
C.黄河流域
D.辽河流域
10.据考古发现,北京门头沟东胡林遗址、内蒙古赤峰兴隆洼遗址等,都发现了早期栽培粟和黍的遗存,时间在距今10000年至8000年前。其中粟是下列哪一远古先民栽培的作物(
)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半坡居民
D.河姆渡居民
11.远古的早期,人类经常处于饥饿状态,后来原始农业的兴起改变了这一局面。原始农业兴起的标志之一是人类(
)
A.
开始学会用火
B.
开始学会制造工具
C.
开始学会打渔和捕猎
D.
开始学会种植农作物和饲养家畜
12.观察右边的原始村落示意图,从中我们不能获取的信息是(

A.开始了定居生活
B.有原始农业和畜牧业
C.已经懂得了用火
D.已经出现了阶级分化
13.对远古传说时代文明作出杰出贡献,被后人尊崇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
)
A.炎帝和黄帝
B.尧和舜
C.黄帝和蚩尤
D.炎帝和尧
14.从黄帝、炎帝的古老传说中,我们可以获取的历史信息是(
)
A.北京人会使用火
B.河姆渡人栽培水稻
C.半坡人种植粟
D.华夏族形成
15.央视《探索?发现》栏目曾播放过专题片《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通过这部专题片我们不可能看到的原始人类生活场景有(
)
A.元谋人使用石器劳动
B.北京人用火御寒照明
C.北京人使用磨制石器猎取动物
D.山顶洞人用穿孔骨针缝制衣物
16.为了纪念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发现90周年,2019年5月18日,周口店遗址博物馆开展了“承载历史展望未来”主题系列活动。下列图片能反映北京人生活状况的是(

A.人面鱼纹彩陶盆
B.干栏式建筑
C.打制石器
D.骨耜
17.1973年,考古工作者在浙江余姚发现了距今约7000年的远古人类遗址。下面两幅图片所示文物是这个遗址中出土的炭化稻谷和猪纹陶钵。据此判断,当时在这里生活的居(
)
A.住干栏式建筑
B.筑木结构水井
C.原始农业出现
D.发明了文字
18.农业的发明是人类历史上一件划时代的大事,下列属于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重要标志的是(??
)
①农作物种植
②家畜饲养的出现
③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
④打制工具的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家出发了,洞里留下了少数几个上了年岁的人。留下来的不仅仅是为了照顾小孩……而更重要的是看管火种。
——贾兰坡《数十万年前的日日夜夜》
材料二
“上古之世……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
——《韩非子》
材料三
“就世界性的解放作用而言,摩擦生火还是超过了蒸汽机,因为摩擦生火第一次使人支配了一种自然力,从而最终把人同动物界分开。”
——恩格斯
(1)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一反映的原始居民可能是什么人?他们生活在距今约多少年?
(2)材料二反映的现象最早始于什么原始居民时期?
(3)从火的使用对原始人类的生存和进化作用方面,谈谈你对材料三中恩格斯这段话的理解。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史书记载:“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
材料二
(他们)已经创造了一种木构房屋(如图)。这种住宅十分别致,基础全系桩木构筑。铺设地板,地板上立柱、架梁、敷椽、盖顶……
材料三
彩陶形制美,画纹亦多殊。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农耕既普及,人群已聚居。护壕深二丈,其广亦相如。
——郭沫若
(1)材料一中“制末耜,教民农作”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2)根据材料二,“他们”应该属于哪一个原始居民?房屋属于什么类型的房屋?
(3)材料三是郭沫若对哪一原始居民生活的描述?说出判断的依据。“农耕既普及”中描绘的原始居民耕种的是什么农作物?
(4)结合上述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况,谈谈你的感受。
2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逐禽杀蚩尤。”
——《史记·五帝本纪》
材料二
丹朱是中国上古部落联盟首领尧的长子。因为丹朱个性刚烈,欠和顺及政治智慧,尧把部落联盟首领之位传给了舜。
——根据《史记·五帝本纪》
(1)材料一中的“轩辕”指哪位历史人物?他与炎帝起被后人尊称为什么?
(2)材料一中平定“蚩尤作乱”的战役是什么?这战役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响?
(3)材料二反映的是一种什么制度?
(4)上述材料中的“轩辕”“尧”和“舜”的共同点有哪些?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故A项正确,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约三万年北京周口店附近的山顶洞穴里,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2.答案:B
解析: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B符合题意;A.元谋人使用不会人工取火,A不符合题意;C.北京人的模样还保留猿的某些特征,C不符合题意;D.山顶洞人会使用磨制石器,但没有广泛使用,D不符合题意。所以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3.答案:D
解析:“现在常说的‘新石器’与‘旧石器’时代,以人类生产食物来维持生计的方式为分界线。从旧石器时代采集食物,到新石器时代生产食物”可知,许倬云认为划分新、旧石器时代的分界线是原始农业的兴起。原始农业、家畜饲养业和磨制石器、制陶业的出现是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四要素和新石器时代开端的标志,故D项符合题意;天然火的运用、打制石器的使用、群居生活出现与题干无关,故A、B、C三项不符合题意。
4.答案:B
解析:由题干“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使用天然火”等关键词,可知这一远古人类是北京人。
5.答案:A
解析:我们一直对“人从哪里来”充满好奇,要探寻人类起源,最为可信的依据是考古发现。远古时代的化石可以通过考古发掘还原当时的真实情况,是研究远古人类生产生活的第一手资料。
6.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山顶洞人的相关知识。山顶洞人依然使用打制石器,但已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他们已会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为生,会捕鱼,山顶洞人已经用骨针缝制衣服,懂得爱美。故选D。
7.答案:D
解析:本题以河姆渡人的生活为背景,考查学生理解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注意关键信息“河姆渡居民种植水稻的历史”。史前时期河姆渡居民生活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其遗址上发现的炭化稻谷说明当地居民已经种植水稻,故D项符合题意;木器、彩色陶器、石器不能证明“河姆渡居民种植水稻的历史”,排除A、B、C三项。
8.答案:B
解析: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地处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人类,故B项符合题意;北京人遗址、半坡遗址、龙山文化遗址与题干无关,故A、C、D三项不符合题意。
9.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距今约6000年的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会制造彩陶。故图中所示的文物出土于黄河流域。C正确;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10.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半坡居民最早栽培了粟,C符合题意;北京人和山顶洞人都属于史前人类,尚未开始农作物栽培,排除A、B;河姆渡居民最早栽培了水稻,排除D。故选C。
11.答案:D
12.答案:D
13.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相传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等,对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炎帝教人民种植农作物,后人尊称黄帝和炎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故A符合题意;尧以禅让制的形式传位给舜,故B、D均不符合题意;蚩尤被黄帝打败,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A。
14.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距今约四五千年,生活在黄河流域的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故D符合题意;北京人会使用火、河姆渡人栽培水稻、半坡人种植粟,这是我国古人类的主要代表,体现了原始社会的发展历程,故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选D。
15.答案:C
解析:考古学者在云南元谋县发掘出一些粗糙的石器,证明元谋人已经会使用石器,A项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有灰烬,证明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B项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北京人制作石器的技术比较成熟,采用不同的打制方法,制作成不同类型的工具,这种工具为打制石器,C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在山顶洞人遗址中发现骨针,表明山顶洞人已能够缝制衣服,D项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16.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北京人使用的是打制石器;人面鱼纹彩陶盆是半坡居民制作的;干栏式建筑是河姆渡居民建造的房屋;骨耜是河姆渡居民使用的工具。故A、B、D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正确答案选C。
17.答案:C
解析: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材料图片所示文物“炭化稻谷”“猪纹陶钵”反映了农作物的种植和家畜的词养在当时已经出现,故选C。
18.答案:A
解析:打制石器是旧石器时代就发展的,因此可以排除掉。
19.答案:
(1)北京人;约70万—20万年。
(2)山顶洞人。
(3)火的作用:照明,从而扩大生活领域;御寒;加工熟食,有利于缩短消化过程,有利于摄取食物营养,促进人类体制尤其是大脑的发育和健康;火还可以帮助人们驱逐野兽,增强人类的自卫及狩猎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
解析:(1)根据材料信息“洞里”“看管火种”“留下了少数几个",联系所学可以判断出当时的人类指的是北京人,生活在距今大约70万—20万年。(2)根据材料信息“钻燧取火”联系所学知识可以判断出当时的人类指的是山顶洞人。(3)开放性试题,围绕题干,回答出火的使用对人类的历史意义即可。
20.答案:
(1)反映了我国原始农业生产的出现。
(2)河姆渡原始居民;干栏式房屋。
(3)半坡原始居民;依据是材料中提到的“彩陶”;粟。
(4)我们的祖先对人类文明的演进作出了巨大贡献;我国原始居民用自己的勤劳与智慧创造出丰硕的劳动成果,对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为中华文明的起源和演进奠定了基础。(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1)根据材料一中的“制耒耜,教民农作”可知反映了我国原始农业生产的出现。(2)材料二中的木构房屋是干栏式房屋,这是河姆渡原始居民居住的房屋。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骨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种植水稻。(3)根据材料三中的“彩陶”可知,这是半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耜、骨器,种植粟。他们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屋里,过着定居生活,还饲养猪、狗等动物,打猎捕鱼,会制造彩陶和纺线、织布、制衣。(4)关于原始居民生产生活情况中得到的启示可从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及为中华文明起源奠定基础等方面说明,之有理即可。
21.答案:
(1)黄帝;人文初祖。
(2)涿鹿之战。历史影响:从此,炎帝、黄帝两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3)禅让制。
(4)共同点:都是传说中的人物;生活在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联盟首领;有高尚的品质,受到百姓爱戴及后人敬仰。(任意一点即可)
解析:(1)“轩辕”是指黄帝,他联合炎帝部落打败蚩尤之后,这一部落联盟在中原地区不断繁衍,形成了华夏族的主体。黄帝和炎帝也被尊称为“人文初祖"。(2)在涿鹿之战中黄帝打败蚩尤。此后炎黄部落联盟,在中原地区不断繁衍,形成了华夏族的主体,所以华人常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3)所谓禅让,指尧、舜、禹时期,以民主的方法推举贤能的人担任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尧把部落联盟首领之位传给了舜,而不是传给自己的儿子。可见应该是禅让制。(4)“轩辕”“尧”和“舜”都是传说中的人物,都是生活在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都由于品德高尚而受到后人爱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