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沂南一中11-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临沂市沂南一中11-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11-17 13:27: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沂南一中高二期中模块学分认定考试试题
语 文
第Ⅰ卷(共36分)
一、(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糍粑(cí)  拱券(xuàn)  白云出岫(xiù)  轻鸢剪略(yuān)
B.央浼(miǎn) 混沌(dùn) 涸辙之鲋(hé)  不落言筌(quán)
C.挟持(xié)  阈限(yù) 叼陪鲤对(dāo)  锱铢必较(zī)
D.赍发(jī)  戗兽(qiàng) 襜帷暂住(chān) 像模像样(mó)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迤逦 屋檩 敛裳霄逝 一蹴而就 唯陈言之务去
B.恶梦 颦蹙 遥襟甫畅 金碧辉煌 解识无声弦指妙
C.汆水 寒砧 舸舰迷津 模棱两可 抟扶摇而上九万里
D.讥诮 岑寂 宠命优渥 臭名昭著 如鸟斯革,如翚斯飞
3.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韩愈在月夜里听见贾岛吟诗,有“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两句,劝他把推字改成敲字。
B.它不同于“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曹植《美女篇》)中的落叶,因为那是春夏之交饱含着水分的繁密的叶子。
C.“这有什么不成体统的?”我问:“让他们尽管骑他们的自行车,快快活活地玩一阵好了。”
D.人人——他的同事和同事的太太们开始向别里科夫游说:他应当结婚。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 )
A.其理由在于,哪怕宇宙现在只具有十分之一的临界密度,都需要不可理喻的仔细选取初始的密度和膨胀率。
B.梵文的《百喻经》说一个印度愚人要住三层楼而不许匠人造底下两层,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往往是飘飘凌云的海市蜃楼,这因为中国人聪明,流毒无穷的聪明。
C.“木”与“树”在概念上原是相去无几的,然而到了艺术形象的领域,这里的差别就几乎是一字千里。
D.楼梯又高又陡,不过他滚到楼下却安之若素,站起来,摸了摸鼻子,看了看他的眼镜碎了没有。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我们从墓园回去的时候,露出忧郁和谦虚的脸相;谁也不肯露出快活。——像那样的感情,我们很久很久以前做小孩子的时候,遇到大人不在家,我们到花园里去跑一两个钟头,享受完全自由的时候,才经历过。
B.无论是阅读和写作,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
C.诗歌中大量使用“木叶”而不是“树叶”的原因,是因为“木叶”有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它带来了整个疏朗的清秋的气息。
D.事实上,我们必须花费大量金钱建造巨大粒子加速器去检验这些高能定律,便是这些定律对现在的宇宙的影响是多么微不足道的一个标志。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现代都市的标志之一就是密集的高层建筑群,正是这些密集的高层建筑群给城市带来了“风灾”。据气象学家介绍,低空平均风速随高度增大,而且越近地面,增值越明显。距地面10-100米之间的风速增值相当于距地面100-300米的增值。高层建筑一般高度均在100米左右,这正是风力增强最“有力”的阶段。因此建筑行业按照建筑物高度、形状、地面状况以及所处地区30年一遇大风的标准,制定了高层建筑的风压负荷系数。比如架设高度在20米以上的广告牌,它的风压负荷系数应约为200千克每平方米,如果广告业主没有按这一规定施工,则要承担因风倒塌所造成的伤害损失的责任。另外,城市中的街道之间和大厦之间,就像大山里的风口,顺风的街道或大楼之间的风速将明显增加。如果一座大厦底层设有风道,那么它的出口处的风速可以比背景风速大3倍,这就是令人烦恼和生畏的“楼宇风”。研究者发现,楼宇风是由“文杜里效应”造成的。“文杜里效应”指的是:当管道中流动的气体或液体途中遇到突然收径的狭窄处时,流速会急剧加快,内部压力减小;同样道理,当阵风从开阔地带穿进大楼间的小夹道时,也会产生这种效应。如果在楼宇设计时,适当做一些收径处理,并尽量减少楼房下面的露天空地,就可以削弱这种效应。再有由于地表障碍物可能会迫使风速减缓,进而导致风向改变。风速虽然小了,但湍流却更厉害了。研究者发现,稳定的风在风速达到35千米/小时才会妨碍步行,而紊乱不定的风只要有16千米/小时的风速就会造成同样的麻烦。行人虽能受得住稳定的强风,但遇到风向风速变化不定的阵风湍流时,尽管风速不大,人也很难站稳。
如果不能让行人免遭令人难受的、甚至是危险的狂风袭击,那么所处位置的建筑规划就不是出自一个合格建筑师之手,起码是设计上存在隐患。一些发达国家有关行业已经做出规定,凡高层建筑施工前都要进行有关试验,力求排除或尽量减轻气流工程涉及的风能对地表物体、行人的影响。比如研究者发现,从塔楼顶下冲的气流速度要比开阔地的风速快3倍,如果对塔楼外墙面做一些阶梯形变化设计,使沿墙体向下的气流中途一再受阻,其落到街面时就会大幅削弱,行人就会受到一定程度的保护。许多摩天大楼选择宝塔形错列式设计方案正是出于这种考虑。
6.对第一段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增值”:这里指随高度而增大的风速增加值,高度越高,风速增值越大。
B.“文杜里效应”:流体流经突然狭窄处时,流速急剧加快,内部压力减小。
C.“风压负荷系数”:指建筑物所能承受的最大的风的压强数,这是个常量。
D.“收径处理”:“收径”即“收口”,“收径处理”是让楼宇间的距离缩小些。
7.不属于为避免由于密集的高层建筑群给城市带来的“风灾”所采取的措施的一项是( )
A.制定高层建筑的风压负荷系数,以保证建筑物及相关设施在抗风方面的质量。
B.在楼宇设计时,适当做收径处理,并尽量减少楼房下面的露天空地。
C.利用相应法规,对不符合抗风标准的建筑物的业主,实施经济制裁。
D.适当改变高层楼房外墙面的设计,减缓沿墙体向下的气流冲击速度。
8.综观全文,对本文作者所要表明的主要观点,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低空平均风速随高度增大是客观规律;尊重科学、尊重专家意见,是现代城市建设的前提。
B.必须限制现代都市建筑群的高度,调整建筑布局,限制建筑商和广告商某些不负责任的行为。
C.现代都市饱受“风灾”之苦,减缓“风灾”的措施不力,说明现代化城市建设尚存弊端。
D.要根据现代都市高层建筑群密集的特点,严格管理,改进设计,加强防范,减缓“风灾”。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
高柔字文惠,陈留圉(yǔ)人也。柔自归太祖,处法允当。太祖平袁氏,以柔为菅长。县中素闻其名,奸吏数人,皆自引去。柔教曰:“昔邴吉临政,吏尝有非,犹尚容之。况此诸吏,于吾未有失乎!其召复之。”还皆自励,咸为佳吏。
文帝践阼,转加治书执法。时民间数有诽谤妖言,帝疾之,有妖言辄杀,而赏告者。柔上疏曰:“今妖言者必戮,告之者辄赏。既使过误无反善之路,又将开凶狡之群相诬罔之渐,诚非所以息奸省讼,缉熙治道也。”帝不即从,而相诬告者滋甚,帝乃下诏:“敢以诽谤相告者,以所告者罪罪之。”于是遂绝。
明帝即位,封柔延寿亭侯。时猎法甚峻。宜阳典农刘龟窃于禁内射兔,其功曹张京诣校事言之。帝匿京名,收龟付狱。柔表请告者名,帝大怒曰:“刘龟当死,乃敢猎吾禁地。送龟廷尉,廷尉便当考掠,何复请告者主名,吾岂妄收龟邪 ”柔曰:“廷尉,天下之平也,安得以至尊喜怒而毁法乎 ”重复为奏,辞指深切。帝意寤,乃下京名。即还讯,各当其罪。
护军营士窦礼近出不还。营以为亡,表言逐捕,没其妻盈及男女为官奴婢。盈连至州府,称冤自讼,莫有省者。乃辞诣廷尉。柔问曰:“汝何以知夫不亡 ”盈垂泣对曰:“夫少单特,养一老妪为母,事甚恭谨,又哀儿女,抚视不离,非是轻狡不顾室家者也。”柔重问曰:“汝夫不与人有仇怨乎?”对曰:“夫良善,与人无仇。”又曰:“汝夫不与人交钱财乎 ”对曰:“尝出钱与同营士焦子文,久求不得。”时子文适坐小事系狱,柔乃见子文,问所坐。言次,曰:“汝颇曾举人钱不 ”子文曰:“自以单贫,初不敢举人钱物也。”柔察子文色动,遂曰:“汝昔举窦礼钱,何言不邪 ”子文怪,知事露,应对不次。柔曰:“汝已杀礼,便宜早服。”子文于是叩头,具首杀礼本末。诏书复盈母为平民。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卷二十四》)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时猎法甚峻 峻:高峻
B.廷尉便当考掠 考:调查
C.汝何以知夫不亡 亡:逃跑
D.称冤自讼,莫有省者 省:反省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于吾未有所失,其召复之 ②吾其还也
B.①诚非所以息奸省讼,缉熙治道也 ②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C.①刘龟当死,乃敢猎吾禁地 ②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D.①何复请告者主名 ②奉宣室以何年
11.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都属于直接表现高柔“处法允当”的一组是( )
①还皆自励,咸为佳吏 ②诚非所以息奸省讼,缉熙治道也
③安得以至尊喜怒而毁法乎 ④即还讯,各当其罪
⑤柔察子文色动 ⑥汝已杀礼,便宜早服
A.①②③ B.①③⑥ C.②③④ D.②④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柔宽以待人,刚任菅县县令时,一些作风不正的官员闻风离去,他教导部下要宽容他们。那些官员都改过自新,成为了好官。
B.高柔劝谏文帝要谨慎处理举报传播谣言的事件,否则,会让有过错的人失去重新做人的机会,同时又会滋生狡诈的人诬告他人的不良之风。
C.高柔执法公平,敢于直谏,在明帝执意庇护诬告刘龟的张京时,指出廷尉的职责是公正判案,不能随意破坏法令,并再三上奏,言辞恳切。
D.高柔明于决狱断案,在审理护军营士兵窦礼被杀一案时,他机智缜密,善于察言观色,成功地采用心理战术,终于查出窦礼被害的真相。
沂南一中高二期中模块学分认定考试试题
语 文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翻译下列语句。(10分)
①敢以诽谤相告者,以所告者罪罪之。(3分)

②时子文适坐小事系狱,柔乃见子文,问所坐。(3分)
③胡为乎遑遑欲何之?(2分)
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2分)
1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咏 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本诗赞美了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请简析其艺术特色。
15.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部分。(6分)
①子曰:“ ,思而不学则殆。”
② ,抚孤松而盘桓。
③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   。
④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
⑤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形影相吊。
⑥皎皎云间月, 。
五、(12分)
16.下面的语句按不同的语序排列,强调的重点就各不同。(4分)
①一定要和实际相结合 ②这是毫无疑问的 ③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违背 ④要分析研究实际情况 ⑤要解决实际问题 ⑥但是 ⑦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则
(1)若按③⑦②⑥①④⑤的顺序排列,强调的重点应是:
(2)如果强调的重点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则不能违背”,应是:
17.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调整画线部分的语序,并做到短语结构协调一致。(字数不的增减)(4分)
黄河,你从巴颜喀拉山流出后,一路喷珠溅玉,款款前行。当你腾跃下青海高原后,愈来愈威风凛凛,疏狂不羁。你这孔武的东方巨龙,以铜头铁臂撞开大峡谷,用尖牙利齿撕碎黄土高原。
巉岩壁立的刘家峡里,你一甩龙尾,卷起千堆雪;至壶口,你一声短吟,撩起瀑布泻天;抵龙门,你长吼一声,唤来地动狂飙;嵯峨陡峭的青铜峡中,你龙身一抖,搅起浪万叠……
18. 概括下面一段文字中反映的主要现象及其原因。(不超过30个字) (4分)
美国耶鲁大学在过去的25年里,历史一直是头号热门专业。史景迁的中国历史课年年几百人上,已经成了传奇。英语专业在20世纪90年代前半期就是第二热门的专业,后来才被经济学超出。耶鲁的经济学是高度理论化的人文学科,不是实用学科。在哈佛大学,前四大热门专业,第一是社会科学,第二是生物,第三是英语,第四是心理学。普林斯顿传统的五大专业是政治学、经济学、历史、英语和舌际关系,46%的学生集中在这五大专业。这些美国的精英大学培养的是未来的领袖,要把握大方向,其关怀和训练当然必须宏观,不能一天到晚坐在那里学数钱算账。这些精英学校,大部分学生出身于中高产阶层,父母受教育程度很高,对大学有充分的理解:大学主要是一种精神经历,上大学的最基本目标是培养兴趣、发现自己、认识世界、反省人类最基本的价值;度过了这样的4年人生,再想实际问题也不迟。
六、(18分)
阅读下文,完成19~22题。
暮色中的炊烟
迟子建
炊烟是房屋升起的云朵,是劈柴化成的幽魂。它们经过了火光的历练,又钻过了一段漆黑的烟道后,一旦从烟囱中脱颖而出,就带着股超凡脱俗的气质,宁静、纯洁、轻盈、缥缈。无云的天气中,它们就是空中的云朵;而有云的日子,它们就是云的长裙下飘逸着的流苏。
如果你在晚霞满天的时候来到山顶,俯瞰山下的小镇,可以看到一动一静两个情景,它们恰到好处地组合成了一幅画面:静的是一幢连着一幢的房屋,而动的是袅袅上升的炊烟。房屋是冷色调的,而炊烟是暖色调的,这一冷一暖,将小镇宁静平和的生活气氛给完美地烘托出来了。
炊烟总是上升的,它的气息天空最为熟悉的了。但也有的时候气压过于低,炊烟徘徊在屋顶,我们就会嗅到它的气息。那是一种草木灰的气息,有点微微的涩,涩中又有一股苦香,很耐人寻味。
这缕涩中杂糅着苦香的气息,常让我忆起一个与炊烟有关的老女人的命运。
在北极村姥姥家居住的时候,我喜欢趴到东窗去望外面的风景。从东窗,还能看见她家的木刻楞房屋。这座房屋的主人是个俄罗斯老太太,我们都叫她老毛子。她是斯大林时代避难过来的,她嫁了个中国农民,是个马夫,生了两个儿子。那个在北极村的儿子为她添了个孙子,叫秋生,秋生呆头呆脑的,他只知道像牛一样干活,见了人只是笑,不爱说话,就是偶尔跟人说话也是说不连续。秋生不像他的父母很少登老毛子的门,他三天两头就来看望他的奶奶。除了他,老毛子那里再没别人去了。
那时中苏关系比较紧张,苏联的巡逻机常常嗡嗡叫着低空盘旋,我方的巡逻艇也常在黑龙江上徘徊。不过两国的百姓却是友好的,我们到江边洗衣服或是捕鱼,如果看见界河那侧的江面上有小船驶过,而那船头又站着人的话,他们就会和我们招手,我们也会和他们招手。
那时村中的人很忌讳和她来往,因为一不留神,就会因此而被戴上一顶“苏修特务”的帽子。她也不喜欢与村中人交往,从不离开院门,只呆在家里和菜园中。她个子很高,虽然年纪大了,但一点也不驼背。她喜欢穿一条黑色的曳地长裙,戴一条古铜色三角巾。她的皮肤非常白皙,眼窝深深凹陷,那双碧蓝的眼睛看人时非常清澈。我姥姥不喜欢我和她说话,但有两次隔着栅栏她吆喝我去她家玩,我就跃过栅栏,跟着她去了。我至今记得她的居室非常整洁,北墙上悬挂着一个座钟,座钟下面是一张紫檀色长条桌,桌上喜欢摆着两个碟子,一只装着蚕豆,一只装着葵花子,此外还有一个茶壶、一个茶盅和一副扑克牌。这些东西展现了她家居生活的情态,喝茶,吃蚕豆,嗑瓜子,摆扑克牌。她把我领到家后,喜欢把我抱起,放在一把椅子上。我端端正正地坐着的时候,她就为我抓吃的去了。蚕豆、瓜子是最常吃的,有的时候也会有一块糖。与她熟了后,她就教我跳舞,她喜欢站在屋子中央,扬起胳膊,口中哼唱着什么,原地旋转着。
她旋转的时候那条黑色的裙子就鼓胀起来了,有如一朵盛开的牵牛花。北极村的很多老太太都缠过足,走路扭扭摆摆的,且都是小碎步;而老毛子却是个大脚片子,她走起路来又稳又快,我那时把她爱跳舞归结为她拥有一双自由的脚,并不知道一双脚的灵魂其实是在心上。
那些不上她家串门的邻居,其实对老毛子也是关心的。他们从两个途径关心着她:一个是秋生,一个就是炊烟了。人们见了秋生会问他:秋生,你奶奶身体好吗?秋生嘿嘿地笑,人们就知道老毛子是硬朗的。而我姥姥更喜欢从老毛子家的烟囱观察她的生活状况,那炊烟总是按时按晌地从屋顶升起,说明她生活得有滋有味的,很有规律。大家也就很放心。
老毛子在冬季时静悄悄地死了,她是孤独地离开这个冰雪世界的。那几天秋生没过来,人们是通过她家的烟囱感觉她出了事的。住在她家后一趟房的人家,每天早晚抱柴生火时,总要习惯地看一眼老毛子的烟囱,结果她连续两天都没有发现那烟囱冒出一缕炊烟,知道老毛子大事不好了,于是喊来她的家人,进屋一看,老毛子果然已经僵直在炕上了。
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在暮色苍茫的时分看到过那幢房屋飘出炊烟,尽管村子里其它房屋的炊烟仍然妖娆地升起,但我总觉得最美的一缕已经消逝了。
(选自《迟子建散文精品赏析》,根据需要作删改)
19.“这缕涩中杂糅着苦香的气息,常让我忆起一个与炊烟有关的老女人的命运。”这句话在文中有怎样的作用?(4分)
20.文章记叙了一个俄罗斯老太太在中国的悲剧命运,为什么以“暮色中的炊烟”作标题?(4分)
21.从全文看,“炊烟”具有怎样的特征和文化意蕴?
22.结尾作者说“尽管村子里其他房屋的炊烟仍然妖娆地升起,但我总觉得最美的一缕已经消逝了”,请结合全文思考,为什么说老毛子家的炊烟是最美的呢?
七、(60分)
23.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中山大学朱熹平教授和旅美数学家曹怀东教授,在历经10年潜心研究后,给出了“七大世纪数学难题”之一的庞加莱猜想的完全证明。200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雷蒙德·戴维斯对宇宙中微子等问题进行了40年的研究。2004年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三位美国科学家从1973年发表论文到获奖,其间经历了30余年的实验检验。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是两位合作多年的澳大利亚科学家巴里·马歇尔与罗宾·沃伦,他们研究幽门螺杆菌及其致病机理20多年。为了获得幽门螺杆菌致病的证据,马歇尔和另一位医生莫里斯甚至自愿亲身进行人体试验……
沂南一中高二期中模块学分认定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A(B央浼měi C叨陪鲤对tāo D像模像样mú)2.D(A敛裳宵逝 B噩梦 C氽水)
3.B(A“劝他把推字改成敲字”中“推”“敲”应加引号;C“我问”后的冒号改为逗号;D应改为“人人——他的同事和同事的太太们——开始向别里科夫游说……”)
4.C(A应改为“不可思议”;B应改为“空中楼阁”;D应改为“安然无恙”)
5.D(A成分残缺,改为“谁也不肯露出快活的感情”;B搭配不当,“无论……和……”改为“无论……或……”C句式杂糅)
6.B(A项中“高度越高,风速增值越大”的表述不符合原文中“低空平均风速随高度增大,而且越近地面,增值越明显。距地面10-100米之间的风速增值相当于距地面100-300米的增值”的意思;C项中所说“风压负荷系数”是“常量”不符合原文,根据原文句“建筑行业按照建筑物高度……制定了高层建筑的风压负荷系数”,可见出“风压负荷系数”是根据不同条件制定的,应为“变量”,而表示“常量”;D项中所说“‘收径处理’是让楼宇间的距离缩小些”不符合原文的意思,应为“让楼宇间的距离增大些”,或“从开阔地带”到“大楼间的小夹道”之间缩小幅度要小一些。)
7.C(“利用相应法规,对不符合抗风标准的建筑物的业主,实施经济制裁”,不是文中信息,文中提到的是:在建筑物倒塌后,“要承担因风倒塌所造成的伤害损失的责任”。)
8.D(A项“是客观规律”、“尊重科学、尊重专家意见,是现代城市建设的前提”太空泛,不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主要观点;B项中所说“必须限制现代都市建筑群的高度”的说法在原文中找不到根据;C项中“饱受”一词言重了,“措施不力”不符合原文意思,“现代化建设尚存弊端”的结论不是作者所要表明的意思。)
9.C(A峻,严厉;B考,通“拷”,拷问; D省,审察)
10.A(A表婉商语气,还是B①表行为凭借的方式,“…的方法”②表原因,“…的原因”;C①副词,竟然②副词,于是;D①疑问副词,为什么②疑问代词,哪)
11.C(①写奸狡的官员改过自新,侧面表现高柔的宽大胸怀⑤写高柔通过观察焦子文的神情变化准确断案,表现他杰出的断案能力⑥写高柔对焦子文的劝告,表现他的威严;以上都不是处理事情公平恰当,与“处法允当”无关。)
12.C(原文中张京并不是诬告而是告发刘龟。)
13.①胆敢用不实之词诬告他人的,以他所告发他人的罪名治他的罪。②这时焦子文刚好因小事入狱,高柔就去见焦子文,询问他所犯的罪。③为什么心神不定啊,想要到哪里去?④哪用飞到九万里的高处再往南去呢?
参考译文:
高柔字文惠,是陈留(今河南开封陈留镇)的牧马人。高柔自从归顺太祖曹操后,执法公正恰当。太祖平定袁术、袁绍时,任命高柔为菅县县令。县里的人平时就听说高柔的名声,有几个奸诈的官吏,都自动引退离去。高柔教导大家说:“从前邴吉(西汉名臣,以治事宽大著称)当政的时候,对曾经有罪过的官吏,尚且能包容他们,更何况这些官吏在我这里并没什么过失!还是召他们回来吧。”这些官吏回来后,都能严格要求自己,全都成为了好官。
魏文帝登基后,高柔被调任治书执法(汉魏官职名,御史属官,掌奏劾)。当时民间多有诽谤朝廷的传言,文帝对此很痛恨,凡传播谣言的人就被诛杀,并奖赏告发的人。高柔上奏说:“如今凡传播谣言的人就斩杀,告发的人就奖赏。这样,既使有过失的人失去了改过自新的机会,又将开凶残狡诈之人诬陷他人的不良之风,实在不是消除奸佞、减少诉讼的办法。”文帝没有立即采纳他的建议,结果诬告他人的人更加增多了,文帝才颁布诏令:“胆敢用不实之词诬告他人的,以他所告发他人的罪名治他的罪。”自此诬告之风就断绝了。
明帝即位,封高柔为延寿亭侯。当时(禁止到天子苑囿)狩猎的法令非常严厉。宜阳(今河南宜阳)典农(三国时期曹魏设置的官职,负责农业、田租和民政)刘龟私下在苑囿里射兔,他的功曹(汉魏郡守、县令的主要属官)张京到校事(三国曹魏、孙吴设置的官职,主管侦察刺探)告发这件事。明帝故意隐去张京的名字,把刘龟关进监狱。高柔上表请示明帝透露告发者的名字,明帝非常生气,说:“刘龟应该处死,他竟敢在我的禁地狩猎。送他到廷尉那里,廷尉就应当拷问鞭打他,为什么还要说出告发者的名字,难道我会随便逮捕刘龟吗?”高柔说:“廷尉是天下公平执法的官,怎能因为皇上的喜怒而破坏法律呢?”高柔再三上奏,言辞深切诚恳。明帝终于醒悟,于是说出了张京的名字。高柔立即回去审讯,判刘龟、张京两人各自承担罪责。
护军(魏晋官职名,主管军官的遴选升迁)军营的士兵窦礼近日出营后没有回来。军营里认为他逃走了,上表要追捕他,并将他的妻子盈和儿女收做官家奴婢。盈接连到州府,喊冤申诉,却没人审察。于是就到廷尉那里申诉。高柔问:“你凭什么知道你丈夫不是逃跑呢 ”盈流着泪回答:“我丈夫从小没有亲人,把一个老妇当作母亲供养,侍奉十分恭谨,又很怜爱子女,抚养照看从不远离,他不是轻薄狡诈不顾家室的人。”高柔又问:“你丈夫与人有仇恨没有?”她答道:“我丈夫忠厚善良,和人没有仇恨。”又问:“你丈夫与人有没有钱财的交往呢?”她答道:“曾经借钱给同营的士兵焦子文,要他还钱,却很久没还。”这时焦子文刚好因小事入狱,高柔就去见焦子文,询问他所犯的罪。言谈中,问他:“你以前有没有向人借过钱?”焦子文回答说:“我自幼孤单贫穷,从不敢向人借钱物。”高柔观察到焦子文脸色异常,就说:“你以前就借过窦礼的钱,为什么说没有呢?”子文感到惊奇,知道事情败露,应对时语无伦次。高柔说:“你己杀了窦礼,就该早早认罪。”子文于是叩头,全部坦白了杀窦礼的经过。明帝下诏书恢复了她们母子平民的身份。
14.(1)万物复苏、生机勃发的春天(2分);对生机盎然的自然景物的喜悦之情(2分)。(2)巧妙而形象地把早春的新柳喻为刚装扮的娉婷美女,写出了早春新柳的碧绿和柔嫩;将春风喻为剪刀,表现了自然活力(4分)。
15. ①学而不思则罔②景翳翳以将入③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④举世非之而不加沮⑤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茕茕孑立⑥灼灼叶中华
16.(1)一定要和实际相结合(2)①④⑤②⑥③⑦
17.巉岩壁立的刘家峡里,你龙尾一甩,卷起千堆雪;嵯峨陡峭的青铜峡中,你龙身一抖,搅起万叠浪;至壶口,你一声短吟,撩起泻天瀑布;抵龙门,你一声长吼,唤来动地狂飙……
18.发展方向与父母理解(或培养意图与家庭意愿)使美国精英大学人文学科成热门。
19.①结构上:承上启下,将下文“老毛子”的故事与上文对炊烟的描写紧密联系在一起。②内容上:暗示“老毛子”的性格与命运就像炊烟一样,“涩中杂糅着苦香”。(各2分)
20.①“炊烟”贯穿全文,是全文的线索,“暮色中的炊烟”与事件的发展有密切关系;(2分)②“暮色中的炊烟”,烘托了一种宁静平和的氛围,而老人却在这种宁静平和的氛围孤独地死去,更凸显了老人悲苦的命运。(2分)
21.特征:美丽、宁静、轻盈、纯洁、自由。(1分)文化意蕴:①炊烟是农耕文明的符号,是一种独特的乡村文化。②炊烟象征着一种生命的热情,一种对于生活的热爱。(3分)
22.说老人家的炊烟最美,实际上寄予的是作者对老人的怀念和赞美:①怀念老人的勤劳和热情好客:她的院子里种植了大片大片的向日葵,她的居室非常整洁;她招呼我去玩,给我吃零食。(2分)②她外表冷静沉默但实际内心热情奔放:她也不喜欢与村中人交往,却又两次隔着栅栏吆喝我去她家玩,熟了之后还教我跳舞。(2分)③她境遇悲苦却生活得有滋有味的:她的居室非常整洁,北墙上悬挂着一个座钟,座钟下面是一张紫檀色长条桌,桌上喜欢摆着两个碟子,一只装着蚕豆,一只装着葵花子,此外还有一个茶壶、一个茶盅和一副扑克牌。(2分)
高╔考]试≧题∵库21世纪教育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