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链接(八)——科普文章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12分)
在新西兰库克海峡一角的北兄弟岛上,一群类似蜥蜴的生物——楔齿蜥的雌性个体正在消失。20世纪90年代末,雄性已经占到62.4%。从那时起,情况不断恶化,目前的雄性比例已经超过70%。研究人员称,该物种性别比例失衡的诱因是气候变化,地表温度决定了孵化出的楔齿蜥性别比例:温度较低时雌性个体更易孵化,而较高的温度有利于雄性胚胎孵化。当雄性比例达到85%时,北兄弟岛的楔齿蜥将会不可避免地跌入“灭绝漩涡”中。
对于受到气候变化威胁的楔齿蜥以及许多其他物种来讲,将他们迁移到之前从未生活过的地方——即“辅助迁移”,似乎开始成为动物保护者拯救物种的唯一选择。明尼苏达大学的生态学家杰茜卡·赫尔曼说:“我们倾向于采用更自然的方法。”也就是说,当原有的栖息环境已不再适合生存,最理想的情况是,这些物种可以主动迁移,利用自然廊道寻找新的栖息地。但是对于很多生活在岛屿和山林中的物种来说,长距离迁移绝对不是首选。此外,在很多地方,原有的生态走廊因为人类的发展而遭到破坏。
然而,将辅助迁移作为保护策略的想法却遭到激烈的批评,批评者质疑辅助迁移可能会给迁移的物种和目标栖息地带来生态浩劫。在他们看来,让这些动物未来生活在全新的环境中简直是不可接受。很多动物保护者毕生致力于将物种放归到他们一两百年前生活的地方——如将狼放归黄石公园、将野牛放归大平原。
但是,由于气候变化可能带来的灾难已经显而易见,批评和反对的声音暂时让步,因为对辅助迁移的时间、方式进行规划已经迫在眉睫。最近,一知名科普杂志发表的一篇文章对超过2
300名生物多样性研究人员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人有条件地支持辅助迁移,特别是当这种方法能够阻止物种灭绝,并且目标栖息地承受的风险可以控制到最低时。
应用辅助迁移来应对气候变化并不是全新的手段。英国杜伦大学的生态学家威利斯和现任职于约克大学的希尔在1999年就已经开始进行尝试。“我们过去一直在研究气候变化对英国蝴蝶的影响,包括相对常见的大理石条纹粉蝶等,”希尔说,“在这些蝴蝶正常活动范围以北他们还未涉足的地方,我们发现了一些气候适宜的区域。”
这些区域至今未有蝴蝶生活的原因是“迁移滞后”现象,即使生态廊道完好无损,但物种迁移的速度往往慢于气候变化的速度。对树木而言,这种滞后现象是可以预期的。但研究表明,滞后同样发生在昆虫、鸟类和许多哺乳动物身上,这是因为这些物种依赖于变化缓慢的植被。“气候速度”与“生物速度”之间的差距是难以逾越的。
当威利斯和希尔注意到大理石条纹粉蝶在应对气候变化时的滞后现象时,他们开始帮助这些蝴蝶追赶气候变化的脚步。他们在大理石条纹粉蝶原始生活范围以北65千米处释放了这种蝴蝶。威利斯介绍说,这种蝴蝶在新家的生活状况很好。但是,辅助迁移的指导方针是“保证不能出错,我们必须谨慎行事,采取保守的策略。因为你不希望再往澳大利亚引进一批兔子(兔子曾是澳大利亚入侵物种)。”
(2016年10月30日《光明日报》)
1.下列对于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由于气候的变暖,地表温度不断升高,导致了新西兰库克海峡北兄弟岛上楔齿蜥雌性个体正在逐渐减少,跌入了灭绝漩涡。
B.动物为了适应环境会主动迁移,寻找新的栖息地,但是有的会受地理环境的阻碍,有的迁移的自然廊道遭到了人为的破坏。
C.气候变化可能给动物带来灾难,促使一些反对辅助迁移的人们不得不有条件地接受让濒临灭绝的动物生活在全新环境的做法。
D.澳大利亚当年并没有兔子,人们通过辅助迁移,将兔子引进,导致了生态灾难,所以现在人们都引以为戒,防止类似事件的发生。
2.为什么要对一些动物进行辅助迁移?(4分)
3.对于濒危物种进行辅助性迁移应该注意什么问题?(5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12分)
维生素A缺乏(简称VAD)是一种慢性疾病,症状轻会导致眼部干燥,症状严重会导致失明甚至死亡。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表明:我国3~12岁儿童维生素A缺乏率为9.3%,其中城市为3.0%,农村为11.2%;在西南等贫困地区,其比率高达50%。这种营养不良也称为“隐性饥饿”,其不但给贫困地区人群的身体健康带来影响,同时也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目前世界上,解决微量营养缺乏的问题(包括VAD)的方式主要有如下几种:第一膳食多样性,如果你天天有米饭吃,也有蔬菜,水果和肉类吃,一般不会存在VAD的问题。第二是食品强化,在必须吃的食品中添加,例如碘盐,它让中国几乎完全消灭了大脖子病等。第三是药丸补充,比如市场上销售大量的各种维生素片剂。这些办法虽然能部分解决一些问题,但也存在显而易见的局限性。首先是需要改善营养缺乏的群体大多是穷人,他们往往没有有效的手段获得强化食物或保证膳食多样性。其次,已知的贫困群体有多重微量营养素缺乏症,并非所有这些缺乏症都能够通过强化食品加以防治。就营养元素含量、稳定性和物理特性而言,强化各种食品的技术尚未完全形成,有关营养元素相互作用的知识不足,使对某种食品添加营养元素的技术复杂化。另外,药丸补充的成本相对较高。因此在这些手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更具有应用前景的方法—生物强化,该方案是通过育种并结合生物技术的手段来提高主要粮食作物的微量元素的含量,从而解决以这些粮食作物为主食的贫困人群的营养缺乏问题,也就是大多数穷人的缺乏问题。这种方法不额外增加成本,也不依赖于分发渠道。
水稻是全世界一半以上人群的主粮,尤其是穷人的主粮,如果能提高水稻中维生素A的含量,那么全世界穷人的维生素A缺乏问题就迎刃而解,基于这样一个设想,苏黎世理工学院Ingo
Potrykus教授历经8年努力,终于推出了概念性的产品——富含维生素A的水稻。其实普通水稻中自身并不能合成维生素A,因此通过传统的杂交手段,无论如何也获得不了高维生素A的品种。Potrykus教授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把细菌和黄水仙中合成维生素A的生产线也就是4个基因导入水稻中,让水稻的维生素A的含量从零提高到一点几微克/克,这也是第一代的“黄金大米”。可是这个含量远远满足不了人类对维生素A的需求。随后来自著名生物技术公司先正达公司的科研人员接过了接力棒,他们从玉米中找到了功效更强的基因,重新组织了这个生产线,培育了第二代的“黄金大米”,让维生素A的含量一下提高了几十倍,每人每天只需吃不超过二两的大米,就可以满足全天的需要,一下让这个产品到了实用的程度。
先正达以及其他拥有相关专利的单位一起宣布放弃其所有与“黄金大米”有关的专利权,“黄金大米”将无偿地提供给发展中国家农民使用,并制定了相关条例,条例包括:所有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可以无偿使用该技术;该技术也可以无偿用到其他主要粮食作物中;销售该作物的公司不能因为该技术使用而增加售价;农民也可以自行繁育种子留到下一代使用。
4.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通过育种并结合生物技术的手段提高粮食作物的微量元素含量,是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生物强化方法,能够解决某些贫困人群的营养缺乏问题。
B.普通水稻中本不含维生素A,Potrykus教授通过把细菌和黄水仙中合成维生素A的4个基因导入水稻中,研制出了含有维生素A的“黄金水稻”。
C.先正达公司的科研人员从玉米中找到了功效更强的基因,培育的第二代“黄金大米”维生素A含量大大提高,使这个产品达到了实用的程度。
D.拥有“黄金大米”专利的单位主动宣布放弃专利权,使所有国家的农民都可以无偿使用该技术,并且农民还可以自行繁育种子留到下一代使用。
5.维生素A缺乏症为什么多发生在农村贫困地区?(4分)
6.科学家为什么要研发黄金大米来补充维生素A?(5分)
PAGE
4考点链接(八)——科普文章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12分)
在新西兰库克海峡一角的北兄弟岛上,一群类似蜥蜴的生物——楔齿蜥的雌性个体正在消失。20世纪90年代末,雄性已经占到62.4%。从那时起,情况不断恶化,目前的雄性比例已经超过70%。研究人员称,该物种性别比例失衡的诱因是气候变化,地表温度决定了孵化出的楔齿蜥性别比例:温度较低时雌性个体更易孵化,而较高的温度有利于雄性胚胎孵化。当雄性比例达到85%时,北兄弟岛的楔齿蜥将会不可避免地跌入“灭绝漩涡”中。
对于受到气候变化威胁的楔齿蜥以及许多其他物种来讲,将他们迁移到之前从未生活过的地方——即“辅助迁移”,似乎开始成为动物保护者拯救物种的唯一选择。明尼苏达大学的生态学家杰茜卡·赫尔曼说:“我们倾向于采用更自然的方法。”也就是说,当原有的栖息环境已不再适合生存,最理想的情况是,这些物种可以主动迁移,利用自然廊道寻找新的栖息地。但是对于很多生活在岛屿和山林中的物种来说,长距离迁移绝对不是首选。此外,在很多地方,原有的生态走廊因为人类的发展而遭到破坏。
然而,将辅助迁移作为保护策略的想法却遭到激烈的批评,批评者质疑辅助迁移可能会给迁移的物种和目标栖息地带来生态浩劫。在他们看来,让这些动物未来生活在全新的环境中简直是不可接受。很多动物保护者毕生致力于将物种放归到他们一两百年前生活的地方——如将狼放归黄石公园、将野牛放归大平原。
但是,由于气候变化可能带来的灾难已经显而易见,批评和反对的声音暂时让步,因为对辅助迁移的时间、方式进行规划已经迫在眉睫。最近,一知名科普杂志发表的一篇文章对超过2
300名生物多样性研究人员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人有条件地支持辅助迁移,特别是当这种方法能够阻止物种灭绝,并且目标栖息地承受的风险可以控制到最低时。
应用辅助迁移来应对气候变化并不是全新的手段。英国杜伦大学的生态学家威利斯和现任职于约克大学的希尔在1999年就已经开始进行尝试。“我们过去一直在研究气候变化对英国蝴蝶的影响,包括相对常见的大理石条纹粉蝶等,”希尔说,“在这些蝴蝶正常活动范围以北他们还未涉足的地方,我们发现了一些气候适宜的区域。”
这些区域至今未有蝴蝶生活的原因是“迁移滞后”现象,即使生态廊道完好无损,但物种迁移的速度往往慢于气候变化的速度。对树木而言,这种滞后现象是可以预期的。但研究表明,滞后同样发生在昆虫、鸟类和许多哺乳动物身上,这是因为这些物种依赖于变化缓慢的植被。“气候速度”与“生物速度”之间的差距是难以逾越的。
当威利斯和希尔注意到大理石条纹粉蝶在应对气候变化时的滞后现象时,他们开始帮助这些蝴蝶追赶气候变化的脚步。他们在大理石条纹粉蝶原始生活范围以北65千米处释放了这种蝴蝶。威利斯介绍说,这种蝴蝶在新家的生活状况很好。但是,辅助迁移的指导方针是“保证不能出错,我们必须谨慎行事,采取保守的策略。因为你不希望再往澳大利亚引进一批兔子(兔子曾是澳大利亚入侵物种)。”
(2016年10月30日《光明日报》)
1.下列对于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D )
A.由于气候的变暖,地表温度不断升高,导致了新西兰库克海峡北兄弟岛上楔齿蜥雌性个体正在逐渐减少,跌入了灭绝漩涡。
B.动物为了适应环境会主动迁移,寻找新的栖息地,但是有的会受地理环境的阻碍,有的迁移的自然廊道遭到了人为的破坏。
C.气候变化可能给动物带来灾难,促使一些反对辅助迁移的人们不得不有条件地接受让濒临灭绝的动物生活在全新环境的做法。
D.澳大利亚当年并没有兔子,人们通过辅助迁移,将兔子引进,导致了生态灾难,所以现在人们都引以为戒,防止类似事件的发生。
解析:“人们通过辅助迁移,将兔子引进”错误,兔子曾是澳大利亚入侵物种。
2.为什么要对一些动物进行辅助迁移?(4分)
答:①由于气候变化的原因,原栖息地已不再适合生存;②该动物物种濒临灭绝;③原有的生态走廊遭到破坏,动物不能自行迁移;④由于地理环境的原因,不适合或无法长距离迁移。
3.对于濒危物种进行辅助性迁移应该注意什么问题?(5分)
答:①目标栖息地有新的适合它们生存的气候;②将目标栖息地承受的风险可以控制到最低;③必须谨慎行事,保证不能出错。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12分)
维生素A缺乏(简称VAD)是一种慢性疾病,症状轻会导致眼部干燥,症状严重会导致失明甚至死亡。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表明:我国3~12岁儿童维生素A缺乏率为9.3%,其中城市为3.0%,农村为11.2%;在西南等贫困地区,其比率高达50%。这种营养不良也称为“隐性饥饿”,其不但给贫困地区人群的身体健康带来影响,同时也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目前世界上,解决微量营养缺乏的问题(包括VAD)的方式主要有如下几种:第一膳食多样性,如果你天天有米饭吃,也有蔬菜,水果和肉类吃,一般不会存在VAD的问题。第二是食品强化,在必须吃的食品中添加,例如碘盐,它让中国几乎完全消灭了大脖子病等。第三是药丸补充,比如市场上销售大量的各种维生素片剂。这些办法虽然能部分解决一些问题,但也存在显而易见的局限性。首先是需要改善营养缺乏的群体大多是穷人,他们往往没有有效的手段获得强化食物或保证膳食多样性。其次,已知的贫困群体有多重微量营养素缺乏症,并非所有这些缺乏症都能够通过强化食品加以防治。就营养元素含量、稳定性和物理特性而言,强化各种食品的技术尚未完全形成,有关营养元素相互作用的知识不足,使对某种食品添加营养元素的技术复杂化。另外,药丸补充的成本相对较高。因此在这些手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更具有应用前景的方法—生物强化,该方案是通过育种并结合生物技术的手段来提高主要粮食作物的微量元素的含量,从而解决以这些粮食作物为主食的贫困人群的营养缺乏问题,也就是大多数穷人的缺乏问题。这种方法不额外增加成本,也不依赖于分发渠道。
水稻是全世界一半以上人群的主粮,尤其是穷人的主粮,如果能提高水稻中维生素A的含量,那么全世界穷人的维生素A缺乏问题就迎刃而解,基于这样一个设想,苏黎世理工学院Ingo
Potrykus教授历经8年努力,终于推出了概念性的产品——富含维生素A的水稻。其实普通水稻中自身并不能合成维生素A,因此通过传统的杂交手段,无论如何也获得不了高维生素A的品种。Potrykus教授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把细菌和黄水仙中合成维生素A的生产线也就是4个基因导入水稻中,让水稻的维生素A的含量从零提高到一点几微克/克,这也是第一代的“黄金大米”。可是这个含量远远满足不了人类对维生素A的需求。随后来自著名生物技术公司先正达公司的科研人员接过了接力棒,他们从玉米中找到了功效更强的基因,重新组织了这个生产线,培育了第二代的“黄金大米”,让维生素A的含量一下提高了几十倍,每人每天只需吃不超过二两的大米,就可以满足全天的需要,一下让这个产品到了实用的程度。
先正达以及其他拥有相关专利的单位一起宣布放弃其所有与“黄金大米”有关的专利权,“黄金大米”将无偿地提供给发展中国家农民使用,并制定了相关条例,条例包括:所有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可以无偿使用该技术;该技术也可以无偿用到其他主要粮食作物中;销售该作物的公司不能因为该技术使用而增加售价;农民也可以自行繁育种子留到下一代使用。
4.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D )
A.通过育种并结合生物技术的手段提高粮食作物的微量元素含量,是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生物强化方法,能够解决某些贫困人群的营养缺乏问题。
B.普通水稻中本不含维生素A,Potrykus教授通过把细菌和黄水仙中合成维生素A的4个基因导入水稻中,研制出了含有维生素A的“黄金水稻”。
C.先正达公司的科研人员从玉米中找到了功效更强的基因,培育的第二代“黄金大米”维生素A含量大大提高,使这个产品达到了实用的程度。
D.拥有“黄金大米”专利的单位主动宣布放弃专利权,使所有国家的农民都可以无偿使用该技术,并且农民还可以自行繁育种子留到下一代使用。
解析:“所有国家”原文为“发展中国家”。
5.维生素A缺乏症为什么多发生在农村贫困地区?(4分)
答:①因为穷人的日常饮食不能做到膳食的多样性(如天天有米饭吃,也有蔬菜,水果和肉类吃);②没有钱买到强化食物。
6.科学家为什么要研发黄金大米来补充维生素A?(5分)
答:①维生素A缺乏症危害严重,在贫困地区病患率高;②其他补充维生素A的途径和渠道存在着缺陷;③用黄金大米来给人们补充维生素A廉价、方便。
PAGE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