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3.1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12-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3.1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12-人教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9.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12-24 10:18: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考 试 说 明
内容
要求
说明
命题趋势
形变和弹力 胡克定律

  1.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题,力、物体的平衡问题必定出现,大部分是和其他的知识综合出题.对于力的概念、常见力的特点的考查,直接的概念辨析题目明显减少,取而代之的是渗透到具体问题情景中作为一种工具性的知识进行考查.出题时往往涉及摩擦力和弹簧的弹力,其中对摩擦力大小、方向的考查频率最高.
2. 受力分析、对于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的考查,近年来难度有所降低,但是考查方式较为灵活,有动态平衡分析、极值求解、联系实际问题等多种题目类型.题型也有所创新,向探究题型发展,向空间力系发展.
静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 摩擦力 动摩擦因数

力的合成与分解

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计算,只限于用作图法或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解决
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平衡

只要求解决一个平面内的共点力平衡问题
实验二: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探究)

第1讲 重力 弹力 摩擦力
考纲解读
1. 知道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并在具体问题中找出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
2. 知道力的三要素,在具体问题中画出力的图示或力的示意图.
3. 了解弹性形变的概念,知道弹力及弹力产生的条件,会分析弹力的方向.
4. 知道胡克定律,并用其进行简单计算.
5. 知道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知道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会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
6.知道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会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7. 知道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会用动摩擦因数计算滑动摩擦力.
基础梳理
1. 力: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    作用.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发生    ,改变物体的    .?
2. 重力:由于地球对物体的    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大小:G=    ,方向:    .?
(1) g的特点:
① 在地球上同一地点g值是      .?
② g值随着纬度的增大而    .?
③ g值随着高度的增大而    .?
(2) 重心:物体的重心与物体的    、物体的    有关;质量分布均匀的规则物体,重心在其    ;对于形状不规则或者质量分布不均匀的薄板,重心可用悬挂法确定.?
3. 形变和弹力、胡克定律
(1) 物体在力的作用下    或    的变化叫做形变;在形变后撤去作用力时能够    的形变叫做弹性形变;当形变超过一定限度时,撤去作用力后,物体不能完全恢复原来的形状,这个限度叫弹性限度.?
(2) 弹力: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    ,会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个力叫做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是物体相互    且物体发生    .弹力的方向总是与施力物体形变的方向    .?
(3) 胡克定律: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时,弹力的大小F跟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x成正比,表达式F=    (k是弹簧的劲度系数,单位为N/m;k的大小由弹簧    决定;x是弹簧长度的变化量,不是弹簧形变以后的长度).?
4. 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
(1) 定义:相互接触且发生形变的粗糙物体间,有     或       时,在接触面上所产生的阻碍     或       的力.?
(2) 产生条件:接触面    ;接触面间有弹力;物体间有     或相对运动趋势.?
(3) 大小:滑动摩擦力f=    ,静摩擦力:0≤f≤fmax.?
(4) 方向: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    .?
(5) 作用效果:阻碍物体间的    或      .?
弹力的判定和计算   ?
1. 弹力有无的判断
方法
思路
条件法
根据弹力产生的两个条件(接触和形变)直接判断
假设法
在一些微小形变难以直接判断的情况下,可以先假设有弹力存在,然后判断是否与研究对象所处状态的实际情况相符合
状态法
根据研究对象的运动状态进行受力分析,判断是否需要弹力,物体才能保持现在的运动状态
  2. 常见模型中弹力的方向
弹力
弹力的方向
面与面接触的弹力
垂直于接触面,指向受力物体
点与面接触的弹力
过接触点垂直于接触面(或接触面的切面),指向受力物体
球与面接触的弹力
在接触点与球心的连线上,指向受力物体
球与球接触的弹力
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指向受力物体
轻绳的弹力
沿绳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弹簧两端的弹力
与弹簧中心轴线重合,指向弹簧恢复原状的方向
杆的弹力
可能沿杆,也可能不沿杆,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弹力方向除几种典型情况(压力、支持力、张力等)外,有时应根据其运动状态结合动力学规律确定.
3. 轻杆、轻绳、轻弹簧模型比较
三种模型
轻杆
轻绳
轻弹簧
模型图示
模型
特点
形变
特点
只能发生微小形变
柔软,只能发生微小形变,各处张力大小相等
既可伸长,也可压缩,各处弹力大小相等
方向
特点
不一定沿杆,可以是任意方向
只能沿绳,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一定沿弹簧轴线,与形变方向相反
作用效
果特点
可提供拉力、推力
只能提供拉力
可以提供拉力、推力
大小突
变特点
可以发生突变
可以发生突变
一般不能发生突变
  4. 计算弹力大小的三种方法
(1) 根据胡克定律进行求解.
(2) 根据力的平衡条件进行求解.
(3)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进行求解.
典题演示1 如图所示,一匀质木棒搁置于台阶上保持静止.下列关于木棒所受弹力的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  )
A   B
C   D
典题演示2 (多选)如图所示,轻质弹簧连接A、B两物体,A放在水平地面上,B的上端通过细线挂在天花板上.已知A的重力为8N,B的重力为6N,弹簧的弹力为4N.则地面受到的压力大小和细线受到的拉力大小可能是 (  )
A. 18 N和10 N    B. 4 N和10 N
C. 12 N和2N    D. 14 N和2N
摩擦力的有无及方向判断   ?
1. 假设法
利用假设法判断的思维程序如下:
2. 反推法:从研究物体的运动状态反推它必须具有的条件,分析组成条件的相关因素中摩擦力所起的作用,从而判断静摩擦力的有无及方向.
3. 状态法:先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根据二力平衡条件、牛顿第二定律,可以判断摩擦力的方向.
4. 牛顿第三定律法:此法的关键是抓住“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先确定受力较少的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的方向,再根据“力的相互性”确定另一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方向.
说明:(1) 受静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不一定静止,受滑动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不一定运动.
(2) 摩擦力阻碍的是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但不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即摩擦力不一定是阻力.
(3) 静摩擦力的作用点总是在两物体的接触面上且方向与接触面相切(与对应的弹力方向垂直).
典题演示3 (2016·海南卷)如图,在水平桌面上放置一斜面体P,两长方体物块a和b叠放在P的斜面上,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若将a和b、b与P、P与桌面之间摩擦力的大小分别用f1、f2和f3表示.则 (  )
A. f1=0,f2≠0,f3≠0 B. f1≠0,f2=0,f3=0
C. f1≠0,f2≠0,f3=0 D. f1≠0,f2≠0,f3≠0
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的比较   ?
静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
定义
两个具有相对运动趋势的物体间在接触面上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力
两个具有相对运动的物体在接触面上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产生条件
(必要条件)
(1) 接触面粗糙
(2) 接触面有弹力
(3) 两物体间有相对运动趋势(仍保持相对静止)
(1) 接触面粗糙
(2) 接触面有弹力
(3) 两物体间有相对运动
大小
(1) 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无关,满足0(2) 最大静摩擦力fmax大小与正压力大小有关
滑动摩擦力:f=μFN(μ为动摩擦因数,取决于接触面的材料及粗糙程度,FN为正压力)
方向
沿接触面与受力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沿接触面与受力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作用点
实际上接触面上各点都是作用点,常把它们等效到一个点上,在作力的图示或示意图时,一般把力的作用点画到物体的重心上
典题演示4 如图所示,木块放在水平地面上,在F=6 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1m/s.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以1 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6 N
B. 当木块以2 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它受到的水平拉力大于6 N
C. 当用8 N的水平拉力使木块运动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8 N
D. 将水平拉力F撤去后,木块运动得越来越慢,木块受到的摩擦力越来越小
典题演示5 (多选)(2014·湖南湘中名校大联考)物体M位于斜面上,受到平行于斜面的水平力F的作用处于静止状态,如图所示.如果将外力F撤去,则物块 (  )
A. 会沿斜面下滑
B. 摩擦力方向一定变化
C. 摩擦力的大小变大
D. 摩擦力的大小变小
摩擦力的突变问题   ?
当物体的受力情况发生变化时,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往往会发生变化,有可能会导致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之间的相互转化.常见的模型有:
分类
“静—静”突变
“静—动”突变
“动—静”突变
“动—动”突变
案例
图示
在水平力F作用下物体静止于斜面上,F突然增大时物体仍静止,则所受静摩擦力大小或方向将“突变”
放在粗糙水平面上的物体,作用在物体上的水平力F从零逐渐增大,物体开始滑动,物体受地面摩擦力由静摩擦力“突变”为滑动摩擦力
滑块以v0冲上斜面做减速运动,当到达某位置静止时,滑动摩擦力“突变”为静摩擦力
水平传送带的速度v1>v2,滑块受滑动摩擦力方向向右,当传送带突然被卡住时滑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方向“突变”为向左
  该类问题常涉及摩擦力的突变问题,在分析中很容易发生失误.在解决此类问题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1. 如题干中无特殊说明,一般认为最大静摩擦力略大于滑动摩擦力.
2. 此类问题涉及的过程较为复杂,一般采用过程分析法,有时也可用特殊位置分析法解题.
典题演示6 (2016·徐州模拟)如图,在水平板的左端有一固定挡板,挡板上连接一轻质弹簧.紧贴弹簧放一质量为m的滑块,此时弹簧处于自然长度.已知滑块与板的动摩擦因数为33,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现将板的右端缓慢抬起(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直到板竖直,此过程中弹簧弹力的大小F随夹角θ的变化关系可能是 (  )
A    B
C    D
1. 如图所示,一个重为10 N的球固定在支杆AB的上端.现用一段绳子水平拉球,使杆发生弯曲,已知绳的拉力为7.5 N,则AB杆对球的作用力(  )
A. 大小为7.5 N
B. 大小为10 N
C. 方向与水平方向成53°角斜向右下方
D. 方向与水平方向成53°角斜向左上方
2. (2016·金陵中学)一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在水平方向共受到三个力即F1、F2和摩擦力的作用,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如图所示,其中F1=10 N,F2=2 N,若撤去F1,则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  )
A. 10 N,方向向左     B. 6 N,方向向右
C. 2 N,方向向右 D. 0
3. (多选)如图所示,将两相同的木块a、b置于粗糙的水平地面上,中间用一轻弹簧连接,两侧用细绳系于墙壁.开始时a、b均静止,弹簧处于伸长状态,两细绳均有拉力,a所受摩擦力Ffa≠0,b所受摩擦力Ffb=0.现将右侧细绳剪断,则剪断瞬间 (  )
A. Ffa大小不变 B. Ffa方向改变
C. Ffb仍然为零 D. Ffb方向向右
4. (多选)甲、乙双方同学在水平地面上进行拔河比赛,正僵持不下,如图所示.如果地面对甲方所有队员的总摩擦力为6 000N,同学甲1和乙1对绳子的水平拉力均为500N.绳上的A、B两点分别位于甲1和乙1、乙1和乙2之间.不考虑绳子的质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地面对乙方队员的总摩擦力是6 000 N
B. A处绳上的张力为零
C. B处绳上的张力为500 N
D. B处绳上的张力为5500N
5. (2016·浙江江山实验中学)如图所示,物块A放在倾斜的木板上.已知木板的倾角α分别为30°和45°时,物块所受摩擦力的大小恰好相同,则物块和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  )
A. 12    B. 32    C. 22    D. 52
6. 如图所示,一质量不计的弹簧原长为10 cm,一端固定于质量m=2 kg的物体上,另一端施一水平拉力F.(设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相等, 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取g=10 m/s2)
(1) 若当弹簧拉长至12 cm时,物体恰好匀速运动,弹簧的劲度系数为多大?
(2) 若将弹簧拉长至11 cm,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多少?
(3) 若将弹簧拉长至13 cm,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