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版本 小学科学冀教版
单元主题 宝贵的能源
授课课题 常用能源
学校
执教者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的结构特点 本课的教学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初步认识能源,感知能源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重要作用;第二部分是动手实验验证利用可再生性能源的可行性,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2.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常用能源》是第三单元《宝贵的能源》的第1课,前面有《无处不在的能量》一单元内容,后面还有《节约能源》《开发新能源》两课。这课教材既是对前面知识的延伸,又为下一课的教学做了铺垫,起到了知识迁移,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1.学生的认知基础 学生从已不陌生的能量入手学习能源并不困难,完全可以通过找寻能量是从哪里来的,引出能源话题,进而了解能源的基本概况,区分不可再生性能源和可再生性能源。
2.学生的活动经验基础
六年级的学生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能制订比较完整的探究计划,并对探究活动进行过程性反思,这也为
顺利地进行可再生性能源的探究实验奠定了基础。 3.学生学习新知遇到的困难
能源种类繁多,知识涉及面很广,这为学生的学习增加了难度。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自然界中的能源,认识能源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作用;
2.知道能源分为不可再生性能源和可再生性能源,能区分不可再生性能源和可再生性能源;
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太阳能、风车、水车实验,验证利用可再生性能源的可行性,发展动手操作能力;
2.学生通过自主选择实验项目、制定策略、观察记录、动手完成,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科学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通过科学实验活动,体验和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
2.学生通过查找分析,意识到合理利用可再生能源,保护生态环境,创建绿色家园的重要意义。
四、教学重难点 五、教学准备
1.教学重点:了解能源的特点及分类。 2.教学难点:通过探究实验,验证利用可再生性能源的可行性,发展动手操作能力。
IPAD网络课件、PPT课件、IPAD、风车水车太阳能实验器具
六、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思政点
切入生活知识迁移导入新课 出示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图中物品利用了哪些能量,这些能量是从哪里来的。
2.揭示课题。 1.看图,说说生活中的太阳能热水器、电灯、电扇、电脑、暖气、火炉、电热水器、洗衣机、燃气热水器、煤气灶、汽车等各使用了什么能量,这些能量是从哪里来的。
2.明确学习目标。 1.利用图片再现生活场景,使学生深切地体会到能源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2.由能量引出能源,实现了知识迁移。
应用资源自主学习解决重点 组织学生利用网络资源了解自然界中的常用能源。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介绍能源的分类,引导学生将自然界中的能源按是否能再生来分类。
1.进入资源网站,自主选择感兴趣的内容用IPAD来学习,了解自然界中的能源相关知识。
2.将自己了解到的信息用科学的语言加以概括,并IPAD投屏展示视频或者图片,与同学分享。
3.学生在黑板上将能源的图片进行分类。
借助网站上丰富的资源进行学习,学生学习的探究性、自主性得到了落实。
对所学资料进行比较、概括,能锻炼学生处理信息、表达交流的能力。
3.此处的分类是对学生前面自主学习效果的一种检验,也为接下来的深入学习奠定了基础。
动手实验 自主探究
突破难点 为学生提供“风能”实验的素材,提出实验要求,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实验,感受风能的应用。
2..为学生提供“太阳能、水能”两项实验的素材,提出实验要求,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实验,感受可再生性能源的实际应用。
1.了解风能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设计实验步骤,小组合作完成探究活动,充分认识实验过程中的风能向动能转换现象。
进入网站的“可再生性能源”页面,初步了解两项实验,选择喜欢的实验,设计好实验步骤,小组合作完成探究活动,充分认识实验过程中的能量转换现象。 1.小组合作制定策略,自主动手完成操作,一系列的自主活动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自主选择实验项目,自主动脑制定策略,将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究的乐趣。
课堂总结课外延伸 播放视频片段《厉害了,我的国》。
发出倡议,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保护绿水青山,共同绘制绿色中国梦。
观看视频,了解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可再生能源领域里最大的投资国。
2.意识到保护生态环境,创建绿色家园,合理利用可再生能源,已经刻不容缓。 《厉害了,我的国》中大量图文数据,有力的视觉冲击让学生有了震撼,产生民族自豪感。
学生们明确目标,意识到合理利用可再生能源,保护生态环境,创建绿色家园的重要意义。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利用移动终端、网络资源、科学实验器具与科学教学深度融合,为学生营造了一种轻松学习的环境。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能力,学生体验和感受到了科学探究的乐趣,明确了合理利用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意义。 一、学生自主学习贯彻始终。
本节课,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课堂上学生扫码进入资源网站,自主选择感兴趣的常用能源内容,用IPAD来学习;了解能源相关知识后又自主汇报,分享学习的知识,给予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实验过程中,学生从两个实验中选取自己最感兴趣的动手操作,学生的个体差异得到了尊重,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本课的多方面设计都能做到给学生创设动手、动脑、动口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搭建展示自己的舞台,让学生做大主,不做操作工人,这也是十分符合科学教学的核心所在。
二、思政教育贯穿课堂始终。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壮大清洁能源产业,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能源问题是当今世界的热点问题,本课教学,在学生自主学习能源知识,明确不可再生能源的特点后,深刻领悟合理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学生通过太阳能、风车、水车实验,验证利用可再生性能源的可行性。 观看《厉害了,我的国》又能为国家的强盛而自豪,为建设绿色中国而努力。
三、赏识教育贯穿课堂始终。在这节课上,老师的鼓励性评价语随处可见,“你们的想法真棒”、“给他们一点时间,看看是否有新的方法”、“为你们点赞”……每一句话都那么真诚,发自内心。
本节课能够注重培养同学良好的科学素养,通过常用能源的了解使同学逐步领会科学的实质,乐于探究、热爱科学,树立职责感。
八、评课指导
营口市级教研员于广民:本课授课教师刘畅能精心设计,巧妙安排,从学生的学情出发,从当前社会节能减排实际需要出发,对教材合理重新整合,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效果很好。 营口市西市区教研员张悦:
第一、信息技术与科学课完美整合。针对本课教材特点,教师在备课时精心制作了资源网站,丰富的、生动的、便捷的网络资源弥补了教材内容的不足,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了解了更多的能源知识,使教材“活”起来,也为学生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提供了保障。同时,课堂设计为互动模式,不仅信息共享,同学们还可以上传自己拍摄的实验过程,为师生交互式评价提供了平台。
第二、实验探究与自主学习充分融合。在实验探究活动的设计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多元化的实验素材,让学生自主进入资源网站,自主选择实验项目,这也突出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充分的实验探究活动给了学生观察、思考的机会,学生在实验操作中有思维的碰撞,感受科学实验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意识到合理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可行性。
第三、思政教育与科学教育的有机结合。发展利用可再生能源是我国当今研究的重点问题,本课老师出示纪实视频让学生对我国开发可再生能源现状产生自豪感和责任感,更让学生明确利用可再生能源是保护绿色青山的环保大事,大家要能力践行,才能完成绿色中国梦。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