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2001)五年级上册3.4 研究磁铁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2001)五年级上册3.4 研究磁铁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12-24 14:13: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版本: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
单元主题:第3单元 电和磁
教授课题:研究磁铁
所在单位及姓名:
教材分析:
磁铁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学生的好多玩具中也有磁铁。学生对磁铁比较感兴趣,但对于磁铁的一些性质还比较模糊,还停留在磁铁能吸铁这一性质上。本课主要通过一系列探究内容和制作活动让学生更多地了解磁铁的性质,从中感受到探究发现时的喜悦和制作的乐趣,并通过活动培养他们科学的实验态度:仔细观察,真实记录,注意事物表象背后的规律。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生活中遇到很多关于磁铁的应用,也有很多磁铁类的玩具,对于磁铁学生不陌生。而本单元在电学的研究中体验到了实验操作得出结论的乐趣,对于科学知识的探究方法有了一定的认知,鉴于学生形成了一定逻辑思维能力与实验探究方法,本课的探究活动充分以学生为主体:提出问题——设计方案——实验验证——观察现象——得出结论。大胆尝试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
一、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认识不同形状的磁铁
能够小组合作探究磁铁的一些性质
2、科学知识:
知道磁铁的一些基本性质
知道磁铁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道司南是我国的四大发明
意识到磁现象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好处
二、重点、难点:
认识磁铁的性质
通过探究发现磁铁的性质
三、教学准备:
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环形磁铁、曲别针、小棍、缝衣针、水槽、泡沫板、烧杯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出示放入曲别针的装水烧杯,提问如何能在不碰水的情况下把曲别针取出来?
学生开动脑筋,最后得出结论可以用磁铁把它吸出来。
利用磁铁把曲别针吸出并引出本课研究主题——研究磁铁(板书)
(二)、新授课:
1、认识不同形状的磁铁
教师出示不同形状的磁铁并介绍其名称,演示磁铁能吸引曲别针的过程并提问,为什么磁铁没有吸到其它曲别针,但它们也成串的被吸引上来了?得出结论,磁铁不但可以吸铁而且有传递性。
2、实验探究磁铁的性质
磁铁的性质还有很多,以小组为单位探究磁铁的其他性质。介绍准备的实验器材,出示实验步骤与注意事项,分小组探究磁铁性质,教师巡视,实验后填写实验报告单并汇报实验现象与结论。
(1)、探究磁铁能指示方向
把条形磁铁放在泡沫板上放到水槽里,用手轻轻转运泡沫板
现象:泡沫板停下后,条形磁铁总是大至停在一个方向。
结论:磁极可以指示方向:南极S、北极N
(2)、探究磁铁磁力强弱
用条形磁铁或碲形磁铁吸引曲别针。
现象:曲别针被两端吸上来的多
结论:磁力有大有小,两端磁力大,中间磁力小
(3)、探究同极相吸、异极相斥
把两个环形磁铁放到木棍上,颜色相同的放一起或颜色不同放一起。
现象:颜色相同的环形磁铁放在木棍上不能挨在一起,颜色不同的两个环形磁铁可以吸引在一起
结论:同极相吸,异极相斥
3、了解我国的四大发明——指南针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磁铁的一些性质,早在战国时期就有人利用磁铁的性质发明了指南针也叫“司南”,阅读书中资料,了解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增强民族自豪感。
4、磁化缝衣针
提问:一根缝衣针是否有磁性?教师边说边演示。回答没有。老师觉得可以有,你们要不要试试?
出示实验方法与注意事项,强调实验安全。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磁化缝衣针,教师巡视学生的实验结果
结论:用磁铁摩擦后的缝衣针能吸引曲别针这种现象叫磁化
5、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
经过实验同学们知道了磁铁的很多性质,生活中都有哪些地方应用到了磁铁的性质呢?
学生回答生活中磁铁的应用。
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了解磁铁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磁铁与生活密切相关。
(三)拓展:
课后请同学们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制作一个指南针或磁铁玩具,也可以继续探究磁铁的其它性质!
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教学反思:
磁铁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我们的生活中、在学生的好多玩具中都有磁铁。学生对磁铁比较感兴趣,但对于磁铁的一些性质还是比较模糊,还只停留在磁铁能吸铁这一性质上。本课主要通过一系列探究活动让学生更多地了解磁铁的性质,在突出磁铁的“磁性”的同时还要帮助学生建构磁铁的其它性质:如磁铁有两个磁极,磁极可以指示南北;同极相斥,异极相吸。为了能更好的强化磁铁性质,本课我略化了制作指南针和磁铁玩具的过程,作为拓展部分留到课下去完成。
在设计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分点及面的方法,利用3个不同的实验得出磁铁不同性质的结论,最终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磁铁有很多性质而不只是能吸铁的单一性质。让学生初步意识到科学不仅要注意事物表象,还要探究其背后的规律,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与探究精神。
本课的教学设计也是我的一次大胆尝试——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没有明确的实验步骤。如此设计带来的矛盾就是:一方面我希望孩子们能够自己去进行实验探究,去呈现不被束缚的教学方法;别一方面我又担心这样完全的放手,他们的探究结果与我预想的不一样,或者放手了不知道如何去探究要怎么办?我也曾和我们的杜老师探讨过这个问题,最终我还是决定放手试一试,因为我记得在《科学课程标准》中有这样一句话:低估学生的能力比高估更可怕。最后的结果还是比较让人满意的,孩子们不仅能按照自己清晰的思路去研究,还出现了我意想之外的新实验方法。
本次教学也让我更加明确,在今后的教学中,不但要以课标为引领,深度挖掘教材,还要用心备好学生。
区级教研员点评:
本节课最大的感受是充分体现了《科学课程标准》中以探究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理念,放手让学生尝试自主实验,获得实验结论。教学中,教师没有一步一扶的严格把控每个实验,而是把实验器材全部给学生,由学生自己去研究用什么方法探究,怎样观察,怎样得出实验结论。而学生也充分体现了其主体地位,瞬间进入角色,专注而认真的利用所给器材研究磁铁的性质。本节课教师引领作用明确,学生主体地位突出,探究具有实效,课堂效果反馈明显,学生在探究中真正掌握了磁铁的性质,掌握了实验探究方法,感受到探究带来的乐趣。
市级教研员点评:
1、本节课教师能面向全体学生。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明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我们知道真正的学习并不只发生在学生的动手上,而是通过动手实践引发学生的深层思考,从而增加学生探究活动的思维含量,提高探究活动的有效性。今天课上龙老师在小组实验时,引导到位,让学生不只单纯好玩地去探究磁铁的性质,而是让小组内合作,共同经过思考探究出方法,再动手实践,最后得出实验结论,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教师的“引”,引燃学生的思维。龙老师这节课通过一步一步地引,从一开始地引问“怎么才能把曲别针不碰水取出来?”到下面“磁铁除了吸铁还有很多其他性质,你们想知道吗?”到最后“磁化缝衣针?”层层深入,强调让学生动手的同时,让学生动脑,最终内化成固有的知识和技能。
3、教学永远是不完美的艺术。本节课可以说是成功的,但成功之余如果在放手让学生实验时能让学生把实验的方法先做以阐述,应该会更明确学生的探究方法。
推荐等级:一等